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所致的静脉炎简易预防。方法:对本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使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发生静脉炎的50例,临床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上述方法对输注七叶皂苷钠的患者缓解药物所致的静脉炎的红肿、热痛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简易预防方法可减轻病人痛苦。

  • 标签: 七叶皂苷钠 静脉炎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吸毒人群HIV、HBV和HCV混合感染病毒载量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95名静脉吸毒者进行HIV、HBV和HCV病毒载量测定。结果:抗-HIV阳性者和抗-HIV阴性者病毒载量(log)平均值分别为4.156±1.986和2.647±0.283(t′=5.63,P〈0.05)。无论抗-HIV阳性和阴性与否,两组间HCV病毒载量水平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t=0.251,P〉0.05)。结论:尚需对静脉吸毒人群HIV、HBV和HCV混合感染病毒载量间的关系进行多中心深层次的研究。

  • 标签: 静脉吸毒人群 HIV/HBV/HCV 病毒载量
  • 简介:目的探讨孕产妇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5年5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32例孕产妇合并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表现为头痛30例,伴呕吐23例,精神异常3例,视物模糊12例,一侧或双侧肢体无力7例,痫性发作6例,意识障碍10例,感觉障碍5例,病理征阳性17例,视乳头水肿22例,合并发热5例,均经头颅CT、MRI/MRV及DSA检查确诊。19例患者采用单纯全身抗凝治疗,痊愈16例,存留功能障碍2例,1例颅内静脉窦广泛血栓合并脑内出血、脑疝形成重症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13例重症患者行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治疗,痊愈8例,存留功能障碍5例;3例妊娠早期患者在病情稳定后终止妊娠;6例妊娠晚期患者评估胎儿产后有存活可能,立即行剖宫产终止妊娠,5例新生儿存活,1例早产儿死亡。结论CVST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当孕产妇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时,应高度警惕CVST的可能,尽早行影像学检查确诊,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严重程度及时行抗凝、多途径血管内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孕产妇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抗凝 溶栓
  • 简介:目的分析妊娠期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enousthromboembolism,VTE)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将1995~2015年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妊娠期合并VTE的患者48例作为VTE组,并将其根据发病孕周分为3个亚组(〈12周组14例,12周~28周组17例,〉28周组17例);采用1:2配比病例对照分析的方法,选择同期产检、住院分娩且无产科合并症与并发症的正常孕妇96例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比较两组产检及住院分娩的病历资料。结果(1)VTE组孕次多于对照组、体重增长幅度大于对照组,红细胞(erythrocyte,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红蛋白压积(hematocrit,HC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VTE亚组分析发现:随着孕周的增加,RBC、HB、HCT、PT、APTT等指标均有下降趋势,D-Dimer、FIB均有升高趋势,但不同亚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次,体重增长幅度,Hb、HCT、RBC低,稽留流产病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VTE形成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稽留流产病史是VTE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稽留流产病史是妊娠期合并VTE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而妊娠期的Hb、HCT、RBC减低对于VTE的发生可能具有早期预测价值。

  • 标签: 妊娠 深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引起血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2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增大、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纤维蛋白原增高、穿刺部位有感染、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穿刺、不适当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头端位置、锁骨下穿刺人路、含长春瑞滨化疗方案对血栓形成有影响(P〈0.050);多因素分析显示乳腺癌合并糖尿病、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穿刺部位有感染、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穿刺、不适当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头端位置及含长春瑞滨化疗方案是影响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P〈0.050)。结论乳腺癌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时形成血栓的风险增大,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以降低血栓发生率,最大限度发挥锁骨下静脉置管的优势。

  • 标签: 乳腺肿瘤 锁骨下静脉置管 血栓形成
  • 简介:目的:观察利巴韦林压缩雾化与静脉滴注对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80例患儿随机分为利巴韦林压缩雾化组和静脉滴注组,观察疗效。比较2组间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压缩雾化组患儿咳嗽、喘憋持续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P〈0.01)。结论:利巴韦林压缩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优于静脉滴注治疗。

  • 标签: 毛细支气管炎 利巴韦林 压缩雾化 静脉滴注
  • 简介:目的研究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气腹和体位对患者下肢静脉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8例,在相同的CO2气腹压力(12mmHg)及不同的体位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患者右下肢股静脉的直径及血流速度,然后通过公式Q=vπr2计算出股静脉的血流量.比较CO2气腹前后及不同的体位下上述各指标的差异.结果CO2气腹形成后,股静脉明显扩张,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血流量明显减少;30度头低脚高体位使股静脉的血流速度加快,血流量增加,直径变小;30度头低脚高体位30min时,股静脉的血流仍比气腹形成后的平卧位明显改善;气腹排除后股静脉仍处于扩张状态.结论腹腔镜手术中CO2气腹引起了下肢静脉血流阻滞,30度头低脚高体位可改善下肢静脉的血液回流,气腹的排除短时内不能完全解除CO2气腹引起的下肢静脉的扩张.

  • 标签: 体位 股静脉 下肢静脉 CO2气腹 妇科腹腔镜手术 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