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恰当的手术治疗时机和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性。方法1995—01/1998—12收治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25例。全组病人均施行脾切除及门奇断流术。其中急诊手术3例,相对择期手术于止血后1周内手术11例,2周内8例,3周内3例。结果全组病人近期止血率100%,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和稳妥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门静脉高压症 病人选择 围手术期处理 止血 外科治疗
  • 简介:食管贲门粘膜撕裂是胃的贲门、食管远端的粘膜和粘膜下层撕裂,并发出血。一般可以自限止血,如累及小动脉可引起严重出血。剧烈干呕、呕吐是胃内压力骤然升高引起贲门粘膜撕裂伤并发出血的主要因素,随着内镜的普遍开展及诊断技术提高,在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所占比例逐渐上升,本文分析食管贲门粘膜撕裂出血病人的临床与内镜下表现。

  • 标签: 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症 上消化道出血 内镜 诊断技术 临床资料 治疗方法
  • 简介:病人女性,71岁,因反复咳嗽,咳痰,气喘10余年,加重7天于1999—04—06入院,入院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糖尿病,入院后给予常规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等治疗,未用葡萄糖溶液。入院第2天9pm频繁恶心、呕吐、出现神志不清,口唇紫绀,呼吸急促。呼吸28次/min,心率112次/min,血压17/10kPa,浅昏迷,双肺布满干湿性罗音,肝颈静脉回流征(+),血糖16.8mmol/L,尿酮体(+++),PCO25..

  • 标签: 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肺性脑病 上消化道出血 症状 抢救方案
  • 简介:病例:男性,20岁.因反复腹泻8年.加重4个月而收治入院。8年前该患者食用不洁食物后出现腹痛、腹泻,经不规则服用抗生素后.症状有所缓解.以后反复出现类似症状,大便重则5-6次/天,轻则2-3次/天.多为未消化食物或水样便,有时可呈粘冻样.无脓血便或果酱便。近4个月来全身乏力加重.且烦渴、多饮,遂来我院检查。查体:神清,重度营养不良貌,身高166cm.体重29kg.发育差,无男性第二性征

  • 标签: 白血症 慢性腹泻 男性 丙种球蛋白 食物 查体
  • 简介:肝肾综合征(HRS)是重症肝病患者在无肾脏原发病变的情况下发生的一种进行性功能性肾衰竭,常并发于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晚期。其特征为:(1)肾脏无器质性病变,肾小管回吸收功能良好;(2)肝移植后肾功能可完全恢复,而将肾脏移植于非肝病肾衰竭患者,移植肾的功能良好。HRS的发病机制历来存在两种学说,一是“肝肾反射学说”,二是“肾外动脉扩张学说”,两种学说的交汇点,就是肾血流量或灌注压不足、肾小球滤过率下

  • 标签: 重型肝炎 并发症 肝肾综合征 诊断 治疗 预防
  • 简介: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抗凝血物质、纤溶及抗纤溶物质的主要场所,在清除活化凝血因子和纤溶激活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当重型肝炎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患者的凝血-抗凝血系统及纤溶。抗纤溶系统各个环节均发生了障碍,导致凝血功能异常,临床上常发生出血,包括上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皮肤瘀斑等。

  • 标签: 重型肝炎 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 诊断 治疗 病毒性肝炎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40例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85%病人血清总胆红素(SB)升高,SB平均值为454.9±293.2μmol/L重型肝炎发生率为32.5%;病人肝病病情与甲亢病程长短和病情轻重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病前使用抗甲状腺药物者SB显著高于未使用抗甲状腺药物者(P<0.01);在综合护肝治疗同时加用小至中等剂量抗甲状腺药治疗后,82.5%病例肝功能恢复、甲亢症状控制。结论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黄疸程度深,重型肝炎发生率高,但肝病病情轻重与甲亢病程和病情无显著差异,在加强护肝治疗的基础上同时使用小至中等剂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可使大部分病例病情恢复。

  • 标签: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病毒性肝炎 预后
  • 简介:患者男性,63岁,病案号279089。因突然转身后右上腹部剧烈疼痛4小时而入我院内科治疗,既往患肝硬变5年。住院后腹痛不缓解,于10小时后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呈贫血貌,并出现腹膜炎体征,腹穿抽出暗红色不凝血,转入外科立即行剖腹探查术。术

  • 标签: 破裂大出血 肝硬变门脉高压症 腹膜后 静脉丛 突然转身 交通支
  • 简介:目的探索小剂量苯巴比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轻度高胆红素血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1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门诊慢性乙型肝炎轻度高胆红素血病例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苯巴比妥(鲁米耶钠)30mgtid:对照组给予易善复456mgtid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96.7%比39.2%.86.3%比30、2%,P〈0.05。结论小剂量苯巴比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轻度高胆红素血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苯巴比妥 总胆红素 乙型肝炎
  • 简介:明确肝硬化患者血清IL.6水平与腹水发生、内毒素血及肠道中大肠杆菌量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37例无感染征象的肝硬化患者纳入研究,1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分别以ELISA法、鲎试验及细菌培养法检测患者及对照者血清IL.6水平、血浆内毒素浓度及肠道太肠杆菌量。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IL-6水平、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肝硬化伴腹水患者血清IL.6水平、粪太肠杆菌量均显著高于无腹水者,并发现血清IL-6水平与太肠杆菌量阃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肝硬化伴腹水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升高,肠道中革兰阴性大肠杆菌的过度生长以及由此引起的细菌移位可能是导致此细胞因子高反应的重要因素,提示肝硬化患者血清IL-6水平可作为一个细菌移位的指标。

  • 标签: 肝硬化患者 血清IL-6 腹水 内毒素血症 肠杆菌 细菌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