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结核门诊患者的不同护理方案比较,评估新型护理方案在病情缓解和生活质量提升方面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23年8月至2023年11月进行,共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选取50例患者,实验组接受新型护理方案,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方案。通过临床评分和生活质量调查评估患者病情缓解情况和生活质量提升程度,并使用SPSS 2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疾病临床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3.2,p=0.002),生活质量良好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X^2=8.6,p=0.014)。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采用的新型护理方案在结核门诊患者病情缓解和生活质量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 标签: 结核门诊 护理方案 病情缓解 生活质量提升
  • 简介:摘要:ECMO(体外膜肺氧合)是循环呼吸衰竭的有效心肺辅助技术。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是一种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以替代受损肾脏功能。ECMO 联合 CRRT 治疗,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也存在临床护理难度大的问题,因此护士要不断学习掌握此类治疗患者病情特点、维护好ECMO及CRRT管路、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才能让此项技术有效开展,保证患者安全。

  • 标签: ECMO联合CRRT 治疗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医院HIMSS EMRAM 7级评审标准建设,结合医院信息系统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的应用,探讨个人数字助理(PDA)在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质量管理、减少药品浪费、降低差错、保障病人用药安全方面起到的作用。[方法]PDA参与PIVAS排药流程、调配环节、退药环节、质量管理等,对应用前后效果比较。[结果]PDA使用后排药流程差错下降65%;退药处理时间缩短95%;药品调配时间缩短,医院感染风险得以控制,工作流程优化,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结论]PDA的应用使PIVAS工作效率大幅提高,流程差错降低,行政管理精细化,药品浪费减少,用药安全最大化。

  • 标签: 个人数字助理 PIVAS 差错率 信息化 工作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护理标识在心脑血管科患者高危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心脑血管科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数量100例。对照组患者未设置药物护理标识,观察组患者应用药物护理标识。比较两组患者的高危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高危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药物护理标识应用于心脑血管患者临床护理中,能够显著降低患者高危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药物护理标识 心脑血管科 用药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静脉化疗治疗肺癌患者期间实施安全用药护理的有效措施及效果。方法 将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本院实施静脉化疗的肺癌患者8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安全用药护理。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用药不良事件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肺癌 静脉化疗 安全用药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病例选择本院2018年08月-2020年08月的74例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并分为两组,其中实行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的分别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37例,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在观察组中,其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且和参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用药依从性较高,差异明显(P

  • 标签: 优质护理 肺结核 用药依从性
  • 简介:阐述了用药依从性的相关概念,综述了老年高血压病人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其评估方法,总结了提高用药依从性相应的策略。

  • 标签: 老年人 高血压 用药依从性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药物护理标识在心脑血管科患者高危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7 年 1 月 - 2018 年 9 月期间,我院心脑血管科收治的 2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数量 100 例。对照组患者未设置药物护理标识,观察组患者应用药物护理标识。比较两组患者的高危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高危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将药物护理标识应用于心脑血管患者临床护理中,能够显著降低患者高危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药物护理标识 心脑血管科 用药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本研究中抽选的80例精神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上述患者均为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入院。所有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士用简明精神病量表》(N-BPRS)评分和用药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检验,X2=5.54,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忧郁评分、缺乏活力评分、思维障碍评分、激活性评分以及敌对猜疑评分分别为(8.24±0.38)分、(6.18±0.25)分、(9.01±0.07)分、(7.16±0.08)分、(3.15±0.1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检验t=17.49、40.76、39.67、63.61、70.13,P<0.05。结论: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症状表现,提升其用药依从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实施。

  • 标签: 精神障碍 心理护理 用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按时发放单剂量口服药模式在疼痛患者镇痛用药中的效果观察。方法:2019年10月--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发药的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患者由护士在规定时间发放单剂量口服药并协助患者服药。对照组患者由护士将药物以总量发放给患者,患者按时按量自行服药。结果:在患者用药不良事件、依从性、患者满意度方面,通过数据分析对比,得出观察组患者总体评分高于对照组,且按时发放单剂量口服药模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按时发放单剂量口服药模式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安全性及依从性增加,患者满意度提高,提升了药物治疗效果。

  • 标签: 口服药 按时单剂量发放模式 安全用药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用于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退药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3月至2021年7月采用常规管理方式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7月至2021年11月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退药次数和工作人员业务能力评分。结果:对照组总退药次数为2563次,观察组总退药次数为1021次,P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 退药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心内科护理用药管理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相应对策。方法 纳入病例:84例,病症:心内科疾病患者,入组时间:2020年5月-2022年5月,本研究经回顾性分析用药安全管理隐患,确定各方面的用药隐患,并提出改进方案,分析患者对临床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经调查分析,用药安全隐患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因素、药物因素及护士因素,分别占比5.92%、4.76%及1.19%,心内科患者经调查获得了91.67%的总满意度。结论 护理人员在面对心内科用药安全管理存在的隐患时,需明确隐患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方案,降低用药错误率,提升安全管理护理质量,实践价值较高。

  • 标签: 心内科 用药安全管理 护理隐患 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流程优化管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某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从事静脉用药调配工作的药学人员40名,根据工作期间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中20名接受常规药品调配工作管理;研究组中20名接受药品调配流程优化管理干预。对比两组工作期间差错性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对管理模式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工作期间差错性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对管理模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结论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流程优化管理干预,能够减少工作期间差错性事件的发生,降低投诉率,使相关工作人员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提高。

  • 标签: 静脉用药 调配中心,流程优化管理 差错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接受静脉化疗的肺癌患者的安全用药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肺癌治疗的60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安全用药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肺癌 静脉化疗 安全用药护理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心血管内科护士在患者用药安全管理中的角色与职责。通过分析心血管内科护士在用药过程中的具体行为,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本文详细阐述了心血管内科护士在患者用药安全教育、用药监测、用药错误防范及应对等方面的作用。此外,本文还通过数据分析表格的形式,对心血管内科护士在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工作效果进行了量化分析,为提高心血管内科患者用药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士 用药安全 管理 角色 职责 数据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集束化综合护理在ICU患者VTE(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护理上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ICU住院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接受集束化综合护理,对照组50例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VTE发生率、D2聚体水平变化、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VT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D2聚体水平显著小于护理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ICU患者实施集束化综合护理更有利于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风险,且患者更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集束化综合护理 ICU患者 静脉血栓栓塞症 护理效果
  • 简介:介绍了脑卒中康复护理程序中健康教育指导方案的设计与应用。健康教育指导方案主要包括3部分内容,即入院健康教育、潜在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和出院健康教育。介绍了患者入院后健康资料的收集与常见护理诊断,以及多种多样的健康教育形式。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康复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研究分析疼痛护理方案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以 2017年 1月 ~2019年 1月我院收录的总计 90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为对象,随机以每组 45例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针对对照组,疼痛护理方案针对观察组,将两组的疼痛指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作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的疼痛指标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疼痛指标在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中观察组( 97.78%)要高于对照组(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针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采用疼痛护理方案能改善其疼痛情况,提高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疼痛护理方案 老年 女性 骨质疏松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