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在重复测量血压时有无间隔时间对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到2023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60例受检者进行研究,按照双色小球法完成分组,参照组180例进行5分钟间隔测量血压,研究组180例则接受无间隔测量血压,观察血压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的血压检测结果与参照组对比差异较小,比较同组受检者两次血压检测的结果差异较小,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复测量血压时,可以在血压仪汞柱降到“0”后即刻进行测量,不需要间隔和等待。

  • 标签: 重复测量血压 间隔时间 收缩压 舒张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特殊检验重点交班对交接班完整率的影响。方法 2020年2月至2020年10月成立品管圈小组,针对科室危重患者交接班流程进行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值,分析危重患者交接班不完整原因,制定危重患者特殊检验重点交班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2020年3月1日至3月28日)和活动后(2020年7月17日至8月13日)危重患者交接班的不完整班次数和不完整率。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危重患者交接班的不完整班次由活动前的29班次降至14班次,交接班不完整率也由34.25%降至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危重症患者交接班 特殊检验值 交接班不完整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低介入手术一次性高耗材收费错误发生率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介入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我院实施PDCA循环管理时间节点,将其分为实施前和实施后(2020年1月1日我院开始实施介入手术器材管理PDCA循环模式),各50例,观察实施前后收费错误发生率及质量评分。结果:实施前后收费错误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施前为16.00%,实施后为2.00%,且实施前后质量管理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的质量抽查评分以及年度管理总评分均好于实施前。结论:在介入手术一次性高耗材管理过程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够降低收费错误发生率,所以可推广该管理方法。

  • 标签: 介入手术 一次性 高值耗材 收费错误率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恶性肿瘤患者在展开静脉血液港植入术过程中展开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对比护理的方式展开研究,所选入患者 80例,在本院 2019年 1月至 12月所接诊,按照组内随机抽选的方式,取 40例,术中展开常规护理,即对照组,余下 40例则将优质护理加以运用,即观察组。分析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以及意外事件发生率,观察组均存在优势, P<0.05。结论 针对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静脉输液港入术治疗的过程中展开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提升临床对该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助于帮助患者进行恢复。

  • 标签: 恶性肿瘤 优质护理 静脉输液港值入术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与技术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于眼科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眼科手术的发展,更多的低耗材使用其中,但由于成本比较低,且相关工作人员的注意程度不高,更易出现过期、损坏、浪费等现象,从而造成耗材花费的增加,本篇将通过对眼科手术室低耗材的现状问题剖析,结合微信平台的使用探讨改进方式与措施,通过增加近效期的耗材使用率,有助于在更加高效、方便地利用耗材的基础上节省生产成本,降低护理人员工作量,从而提高眼科手术室医护质量。

  • 标签: 微信平台 手术室低值耗材 使用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安全风险防御机制护理管理对眼科手术室高耗材管理风险事件的影响。方法:按基本资料匹配原则选取医院2022年4-10月择期手术高耗材应用及护理人员行为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高耗材管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的护理管理。在两个时间段中对手术室护士告知耗材管理风险防范认识和能力进行考核评分。同时比较两组告知耗材管理质量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手术室护士的护理风险防范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耗材管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高耗材管理风险事件分值大大降低,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基于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进行眼科手术室高耗材管理,可减少高耗材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有效提高手术室护士风险防范知识和能力,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

  • 标签: 风险管理防御机制 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 护理质量 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手术室低耗材三级库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手术室低耗材管理情况列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管理,再从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手术室低耗材管理情况列为实验组,采取三级库信息化管理模式管理,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低耗材准备时间、低耗材供应时间、连台手术衔接时间、证件审核时间、实物盘点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术室低值耗材 三级库信息化管理模式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手术室低耗材三级库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手术室低耗材管理情况列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管理,再从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手术室低耗材管理情况列为实验组,采取三级库信息化管理模式管理,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低耗材准备时间、低耗材供应时间、连台手术衔接时间、证件审核时间、实物盘点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术室低值耗材 三级库信息化管理模式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使用“现状 -背景 -评估 -建议”(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 [1]在血糖汇报中的依从性。方法 开展品管圈活动,确定活动主题后,调查护士在血糖汇报中应用 SBAR沟通模式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原因,设定活动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分析成果,进行讨论。结果 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护士标准化沟通模式使用率提升至 78.6%,明显高于管理前的 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运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应用 SBAR沟通模式汇报血糖的依从性效果显著。

  • 标签: 品管圈 SBAR沟通模式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以回馈理论为基础指导的行为改变导向性健康教育模式与中药外洗联合治疗老年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对患者阴道pH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49例老年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利用计算机随机化分组为对照组(n=24)和观察组(n=25),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基于回馈理论的行为改变导向性健康教育+中药外洗方案。观察并对比2组临床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阴道pH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阴道pH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基于回馈理论的行为改变导向性健康教育模式与中药外洗联合干预,更有助于改善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相关临床症状,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 标签: 回馈理论改变导向性健康教育模式 中药外洗 老年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pH值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