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超声造影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ICC患者临床、常规超声图像及超声造影动态资料。结果32例ICC患者共34个病灶。超声造影在时间上分布特点均表现为“快进快出”增强方式;空间上分布特点有3种类型:20个(58.8%,20/34)周边环状高增强向内充填型,5个(14.7%,5/34)整体均匀增强型,9个(26.5%,9/34)周边环状高增强不向内充填型。结论ICC在超声造影上具有特定增强方式,超声造影有助于鉴别诊断。

  • 标签: 肝内胆管细胞癌 超声造影 肝脏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papillarycarcinoma,SPC)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SPC与45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ductalcarcinoma,IDC)声像图表现,对比分析SPC声像图特征。结果:SPC平均发病年龄较IDC大(P〈0.05)。SPC病灶在生长方位、形态、边界、边缘、后方回声、血供以及阻力指数方面与IDC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IDC,SPC更易表现出边界清晰、平行位生长、边缘呈分叶微小分叶状、后方回声增强、血供丰富且阻力指数较高等声像图特征。两者在钙化灶、淋巴结转移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SPC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与乳腺常见恶性肿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实性乳头状癌 诊断
  • 简介: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carcioma,BAC)是指生长在远端细支气管和肺泡原发性肺癌,是肺腺癌一种特殊类型,依据影像学表现可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两类。本文对20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局限型BAC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加深对本病CT表现认识,提高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 标签: 腺癌 细支气管肺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在进行口腔修复后临床治疗效果,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方法:收集 2018 年 11 月至 2019

  • 标签: 老年患者 口腔修复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obliterans,ASO)是指由于动脉硬化造成下肢供血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肢体供血不足,引起下肢间歇性跛行、疼痛乃至发生溃疡或坏死等临床表现慢性进展性疾病.下肢ASO常为全身性动脉硬化性疾病-部分,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下肢ASO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大,且为截肢主要原因,故应重视对其进行规范诊疗.

  • 标签: 动脉硬化闭塞症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支架植入术 导管介入溶栓 经皮机械性血栓切除术
  • 简介:无论是健康体检还是疾病检查,总能听到熟悉又陌生超声检查(俗称B超)。很多人对超声检查并不了解,还停留在产检或结石等疾病检查,事实上,这些只是其在临床应用中一小部分。超声检查究竟有什么用?那个黏糊糊东西又是什么?检查之前有什么要注意?报告要如何解读?下面就展开详细阐述。

  • 标签: 超声诊断技术;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过程中循证护理有效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8月间到本院接受治疗108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使用计算机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54例,循证护理干预)与对照组(54例,普通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高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高血压控制总有效率分别是85.19%、68.52%,观察组控制效果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干预有利于增强社区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控制效果,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循证护理 社区高血压患者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探究超声波在诊断早期输卵管异位妊娠临床应用对提升诊断准确性价值。方法以 2019 年 1 月 1 日-2019 年 12 月 31 日

  • 标签: 超声波 输卵管异位妊娠 准确性
  • 简介:目的:初步探索基于体积参数蛋氨酸(methionine,MET)PET显像在胶质瘤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36例胶质瘤患者METPET图像并以此图像数据为基础计算相应体积参数。结果:基于METPET图像体积参数在不同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分级胶质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当包括少突胶质细胞瘤时,WHOⅡ级与Ⅲ级胶质瘤之间体积参数差异不显著。结论:基于METPET代谢体积参数对胶质瘤诊断具有较好应用价值,但实际应用时应注意考虑少突胶质细胞瘤等特殊摄取情况。

  • 标签: 蛋氨酸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胶质瘤
  • 简介:目的:探讨非肿块型乳腺癌MR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及肿瘤大小与Ki-67表达相关性。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乳腺癌患者80例,术前行MRI检查,且动态增强均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测定病灶ADC值及肿瘤大小,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Ki-67表达情况,应用t检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病灶ADC值及肿瘤大小与Ki-67表达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获得诊断Ki-67阳性表达最佳肿瘤大小阈值。结果:Ki-67阳性组ADC值为(1.014±0.181)×10-3mm2/s,阴性组ADC值为(1.024±0.142)×10-3mm2/s;Ki-67阳性组肿瘤大小为(5.12±1.71)cm,阴性组肿瘤大小为(3.58±0.89)cm。Ki-67阳性组与阴性组肿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41,P<0.05),且肿瘤大小与Ki-67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66,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判断Ki-67表达最佳肿瘤大小阈值为4.1cm,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66%和84.62%。但Ki-67阳性组与阴性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9,P>0.05),且ADC值与Ki-67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029,P>0.05)。结论:肿瘤大小与Ki-67表达有一定相关性,可间接为非肿块型乳腺癌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非肿块型乳腺癌 表观扩散系数 KI-67
  • 简介:目的:比较前列腺外周带癌与正常组织广延指数和单指数模型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参数差异。方法:25例外周带前列腺癌确诊患者行DWI检查,b值为0、500、1000、2000s/mm2。通过单指数模型计算前列腺癌和正常组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广延指数模型计算分布扩散系数(distributeddiffusioncoefficient,DDC)和校正系数α值。比较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ADC值、DDC值和α值(范围0~1)差异,评价各组织中ADC值与DDC值差异和相关性,并比较前列腺癌与正常组织之间ADC值和DDC值标准化差值。结果:共30个前列腺癌病灶、34个正常外周带组织纳入研究。前列腺癌组织ADC值[(0.73±0.14)×10^-3mm^2s]、DDC值[(0.62±0.20)×10^-3mm^2s]和α值(0.65±0.10)均显著低于正常外周带[(1.43±0.25)×10^-3mm^2s、(1.49±0.20)×10^-3mm^2s、0.86±0.09;均P〈0.05)]。前列腺癌组织ADC值明显高于DDC值,正常外周带组织ADC值低于DDC值(均P〈0.05)。在前列腺癌及正常组织中,ADC值与DDC值均密切相关(R2=0.98、0.98,均P〈0.05),前列腺癌组织ADC值和DDC值标准化差值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结论:广延指数模型DWI为鉴别前列腺癌与正常组织提供了更多信息,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率。

  • 标签: 前列腺癌 扩散加权成像 广延指数模型
  • 简介:PET/CT是集功能、形态学检查于一体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肿瘤良恶性鉴别、分期、转移监视等方面优于传统影像学检查,尤其在乳腺病变中显示出了独特优势。PET/CT在乳腺癌诊断、淋巴结评估及术后复发与转移等方面起非常重要作用,在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本文简要介绍该技术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研究进展及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 CT 淋巴结 肿瘤复发 肿瘤转移
  • 简介:目的:探索影像组学在甲状腺癌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7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单灶患者病灶超声图像,进行影像组学特征研究并判断有否淋巴结转移,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77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27例,超声术前发现4例;淋巴结未转移50例,超声术前发现47例。通过影像组学方法判断病灶淋巴结有无转移,对照病理结果,准确率为73.1%,灵敏度为71.4%,特异度为74.0%。结论:影像组学在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中有明确价值和极大潜力。

  • 标签: 甲状腺癌 影像组学 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肝硬化中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2009年1月—2014年2月来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诊断肝硬化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诊断3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门静脉管径、血流情况,同时观察肝硬化患者肝脏轮廓、肝实质光点、脾脏大小及有无腹腔积液。结果:观察组血流流速峰值、平均速度及门静脉管径分别为(12.35±2.31)cm/s、(10.24±2.13)cm/s、(1.65±0.53)cm,对照组分别为(18.97±4.35)cm/s、(17.45±4.78)cm/s、(1.02±0.25)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数肝硬化患者出现肝脏轮廓锯齿状变化、肝实质光点增粗、脾大、腹腔积液、胆囊壁增厚等症状。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硬化,可清晰显示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门静脉管径,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肝硬化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临床价值
  • 简介: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超声分子成像能监测特定分子在时间及空间上分布及细胞生物学行为,对肝癌早期诊断、精确定位及疗效监测具有潜在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年来超声分子成像在肝癌诊治中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肝细胞癌 超声 分子成像
  • 简介:目的:分析颈部非器官源性软组织肿块CT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颈部软组织肿块,分析其发病部位及CT表现。结果:淋巴结病变9例,以颈部Ⅰ~Ⅳ区多见。9例中,淋巴结转移瘤2例,淋巴结结核3例,淋巴结化脓性炎症1例,淋巴瘤3例。淋巴结核、淋巴瘤淋巴结多呈类圆形,边缘多清晰。淋巴结转移瘤、结核多呈边缘和分隔样强化,内部多见液化坏死区;淋巴瘤内部轻度强化;化脓性淋巴结炎边缘模糊,多结节融合,呈环样及分隔样强化。神经源性肿瘤5例,多位于颈动脉间隙及椎旁间隙,颈动脉间隙神经源性肿瘤位于颈动静脉后内方,呈类圆形,边缘清晰,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迷走神经源性肿瘤使颈动静脉分离。咽部先天性囊肿3例,其中腮裂囊肿2例,位于颈侧区口咽扁桃体周围,胸锁乳突肌前内方,呈类圆形囊状低密度影,边缘清晰光滑,并发感染则边缘模糊,囊壁增厚强化明显。甲舌囊肿1例,位于颈中区,边缘清晰之囊状影,与舌骨相连。淋巴管瘤2例,其中1例位于颈根后三角区,1例位于颈侧胸锁乳突肌前,边缘清晰,形态不规则,穿行颈部肌间隙内,无强化。结论:熟悉颈部正常解剖,掌握病变各自特点,对颈部软组织肿块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颈部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探究异位妊娠采取腹腔镜手术临床效果及对生育功能保留情况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150例异位妊娠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开腹手术,75例)与观察组(腹腔镜手术,75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及生育功能保留情况。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长、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天数、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卵管保留率、输卵管通畅率、再次宫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开腹手术,异位妊娠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更佳,可改善各项临床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最大程度上保留生育功能,提高输卵管通畅率,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异位妊娠 腹腔镜手术 生育功能
  • 简介:真菌广泛存在自然界空气与土壤中,经呼吸道寄生在人体呼吸器官。上颌窦是人体一组最大鼻窦,其开口位置较高,不利于分泌物引流,上颌窦炎症迁延不愈变为慢性,黏膜肿胀肥厚、出血和滥用抗生素等均易导致真菌感染。一般消炎药抗感染治疗不仅无效,而且可导致病程迁延不愈。因此,及早明确诊断,了解病变细节及窦口情况尤为重要。

  • 标签: 鼻窦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hyperparathyroidism,PHPT)骨病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PHPT骨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6例均行X线、CT及超声检查,2例行甲状旁腺MRI检查,2例行甲状旁腺ECT检查。结果:6例均为甲状旁腺腺瘤(100%),全身骨质疏松6例(100%),骨吸收5例(83.3%),纤维性骨炎4例(66.7%),骨骼畸形4例(66.7%),肾、输尿管或胆囊结石3例(50.0%),病理骨折2例(33.3%),股骨头骨骺滑脱1例(16.7%)。结论:全身弥漫性骨质疏松为PHPT骨病最常见表现,指骨骨膜下吸收是其特征性改变,是诊断本病可靠征象。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原发性 甲状旁腺瘤 骨疾病 内分泌性
  • 简介:目的:评价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和/(或)MRI平扫、头颈CTA和/(或)MRA,颈部、脑血管超声及DSA,170例发现不同程度脑梗死.163例无脑出血、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病史;-22例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结果:185例中,颈动脉、椎动脉和/(或)颅内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狭窄者156例,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分别51例、53例、32例、20例,其中颈总、颈内动脉狭窄分别为8例、41例,椎动脉狭窄52例,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脉狭窄分别为19例、24例、12例,43例颅内外血管2处以上存在狭窄,25例并可见大小不同粥样硬化斑块形成.38例重度动脉狭窄和闭塞患者行支架成形术,术后供血动脉直径恢复正常.29例DSA检查阴性,颅内外血管均不存在狭窄.结论:DSA能够能准确判断颅内外血管狭窄位置,评估狭窄程度,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价值.

  • 标签: 脑血管造影术 脑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