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开型青光眼患者采用他氟前列素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率。方法为分析他氟前列素治疗开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从2017年1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开型青光眼患者中选取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56例,采取拉坦前列素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56例,采取他氟前列素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9.29%,治疗效果显著(P<0.05)。结论对开型青光眼患者采取他氟前列素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临床指标,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他氟前列素 拉坦前列素 开角型青光眼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闭型青光眼治疗中,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之间开展本次研究,在对应时间段内选择127例闭型青光眼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对患者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治疗后观察其效果并分析其治疗的并发症情况,评价该方法应用价值。结果本组患者前房深度、眼压、视力均在治疗后显著改善,且和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存在轻微并发症,对症处理后均消失。结论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应用于闭型青光眼治疗中,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治疗 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临床闭型青光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12名接受的闭型青光眼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一周前房深度、视力、眼压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前房深度显著比治疗前高;眼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视力较治疗前得到了显著的提高(P<0.05);术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在闭型青光眼治疗中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能够有效降低眼压、提高患者视力,同时术后相关并发症低,是安全理想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闭角青光眼 超声乳化 白内障吸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应用于白内障合并闭型青光眼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8例白内障合并闭型青光眼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观察2组术后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宽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的视力、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宽度更高,眼压更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2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效果明显。

  • 标签: 白内障 青光眼 超声乳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治疗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5月到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48例52眼,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患眼分为为24、28。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加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眼压、视力水平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并发生有效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治疗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疾病过程中,安全有效,并发症低,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急性闭型青光眼患者不良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期间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2月眼科收治的急性闭型青光眼患者88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心理护理措施,对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经计算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及抑郁情绪评分结果对比差异不存在可比性(P>0.05);护理后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均得到显著改善,经统计学计算,组间评分结果具有较高的可比性(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也显著提高,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讨论心理护理对急性闭型青光眼患者不良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效果较大,可帮助患者及时改善不良情绪,提高临床护理水平,从而确保患者治疗效果,该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不良情绪 护理满意度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型青光眼患者实施超乳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间本院收治的220例闭型青光眼患者进行研究,按患者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小梁组(n=110,小梁切除术)和联合组(n=110,超乳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患者术后3个月眼压与小梁组相比明显较低,前房深度、最佳矫正视力与小梁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闭型青光眼患者实施超乳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的效果显著。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超乳白内障吸除 人工晶体植入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74例,按照单盲的原则将这74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的37例患者接受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的37例患者接受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眼压与视力水平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眼压与视力水平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眼压与视力水平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9.73%)明显高于观察组(13.5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 房角分离术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银杏叶胶囊对眼压控制的开型青光眼患者视神经保护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100例开型青光眼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口服安慰剂,实验组口服银杏叶胶囊,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视野及图形视觉诱发电位,记录并分析结果。结果实实验组显效19例,有效29例,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22例,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64.00%),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视野及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变化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杏叶胶囊有助于提高开型青光眼患者视力、视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并有效保护患者的视神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行。

  • 标签: 银杏叶胶囊 眼压控制 开角型 青光眼 视神经 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对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术后Cobb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2016年2月-2018年1月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据术式分组。对照组开展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比较两组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手术后住院的时间;手术前后患者Cobb水平;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住院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Cobb水平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Cobb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行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疗效肯定,可有效恢复Cobb,降低复发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 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 术后Cobb角 复发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20例行小梁切除术,病例组23例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2月,观察患者视力,眼压,滤过泡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单纯小梁切除术组和联合手术组术前视力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周及8周组间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患者术前眼压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周及8周组间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滤过泡单纯小梁切除术组功能型滤过泡18眼,占90.00%,1眼滤过泡平坦不明显,占5.00%;1眼呈泡状滤过泡,占5.00%;病例组功能型滤过泡15眼,占65.21%,8眼滤过泡平坦不明显,占34.78%。并发症联合手术组角膜水肿1眼及病例组纤维渗出性虹膜炎3眼,经药物治疗均恢复;对照组眼底小片状出血3眼(15.00%);病例组5眼(21.73%),均未累计黄斑区。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较单纯小梁切除术更有效地控制眼压,提高视力,并发症少,但需提高术者技术及把握好手术时机和方法。

  • 标签: 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术 人工晶体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拉坦前列素、曲伏前列素及贝美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型青光眼患者6周后的降眼压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原发性开型青光眼患者78例(141只眼)。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给药方法分为三组,每组均为26例,其中Ⅰ组给予拉坦前列素滴眼液(47只眼);Ⅱ组给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47只眼);Ⅲ组给予贝美前列素滴眼液(47只眼),三组均每日不同时间点滴眼1次,疗程为4周,测量比较三组用药前后的24h内、不同时间点的眼压以及用药前后4周内眼压。结果三组治疗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24h内各时间点眼压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间眼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用药后4周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拉坦前列素、曲伏前列素及贝美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型青光眼患者4周后的降眼压的效果显著,且三种滴眼液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前列腺素类滴眼液 开角型青光眼 眼压
  • 简介:摘要目的对白内障超声乳化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治疗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10月到2016年3月间),其中予以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并对其虹膜周边切除的患者作为A组,予以以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患者作为B组,各30例,将其经治疗后的视力水平、眼内压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2组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经治疗后的视力水平、眼内压均较治疗前具有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 并发症 眼内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5眼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作为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另选择35眼作为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人工晶体植入,比较两组患者的眼压。结果实验组术后3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建议联合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 人工晶体植入 小梁切除术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