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广泛性焦虑症患者治疗中运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方式后,对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浓度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期间院内的68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药物+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浓度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

  • 标签: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广泛性焦虑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转结合中医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大面积缺损。方法笔者共对6例足、踝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病例采用该皮瓣进行修复。将腓肠神经的切取端与皮瓣受区的皮神经进行吻合。将小隐静脉近端与受区周围口径相当的回流静脉吻合。并采用中医药综合疗法进行术后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皮瓣水肿。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感觉恢复,皮瓣修复术后效果良好。结论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比较方便、实用、成活率高。术后应用中医药综合治疗有利于皮瓣的成活。

  • 标签: 腓肠神经 皮瓣 中医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小腿远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恶性肿瘤术后遗留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某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足踝部恶性肿瘤术后遗留创面的30例患者定为本次研究的对象,30例患者术后创面均未愈合且有溃疡,给予30例患者小腿远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在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小腿远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恶性肿瘤术后遗留创面的效果。结果30例患者均接受小腿远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术后对患者实施36个月的随访,术后患者皮瓣成活30例(100%),通过测量和比较发现患者皮瓣面积为67~82cm2,平均皮瓣面积为(68.13±4.98)cm2,患者蒂部的宽度均为3-5cm,平均蒂部宽度为(4.09±0.36)cm。通过随访发现,患者经小腿远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后,患者皮瓣弹性以及质地均较好,供区愈合情况良好,足踝活动无影响,30例患者均未发生慢性骨髓炎、肉芽瘢痕、股骨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小腿远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恶性肿瘤术后遗留创面,可修复足踝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创面不愈合或者溃疡等情况,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足踝功能,安全性高,临床可参考。

  • 标签: 小腿远端 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 足踝部 恶性肿瘤术 遗留创面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腘窝直接动脉穿支蒂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儿童腘窝瘢痕挛缩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2016年1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二科5例采用腘窝直接动脉穿支蒂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儿童腘窝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8~15岁;外伤3例,烧伤2例;皮瓣切取最大面积18cm×8cm,最小10cm×6cm.结果5例患者移植皮瓣均一期成活,随访6个月~3年,腘窝部均获得满意外形及功能,股后部供瓣区亦未遗留明显畸形,儿童生长发育未受明显影响.结论穿支蒂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充分、供区较隐蔽、可供切取范围广、手术操作简单、不牺牲下肢主要动脉、皮瓣供区可一期缝合,是修复儿童腘窝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 标签: 外科皮瓣 股后皮神经 皮神经营养血 管皮瓣 腘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厚皮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2009年6月至2014年12月,采用中厚皮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63例,男43例,女20例,患者年龄在12-68岁,平均42.5岁.车祸伤30例,重物砸伤20例,机械绞伤12例,溃疡1例.软组织缺损8cm×6cm-13cm2×10cm.受伤时间为5天-6月.术中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大小为5cm×4cm-7cm×6cm.63例全部采取中厚皮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61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过短期换药后均愈合.随访6个月-5年,皮瓣外形、血运、质地、弹性佳.结论中厚皮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既减少了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切取面积,又更大程度地保证了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成活,是修复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关键词中厚皮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图分类号R65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775-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癫痫合并偏头痛患者应用天麻素治疗对血清炎症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癫痫合并偏头痛患者一共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行原抗癫痫药物维持治疗和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天麻素治疗,比较两组血清炎症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炎症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各项血清炎症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氧化应激水平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癫痫合并偏头痛患者应用天麻素治疗有利于血清炎症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的改善,可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 标签: 天麻素 癫痫 偏头痛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文拉法辛+阿戈美拉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0.8-2021.8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n=35),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16)和研究组(n=19)。对照组采用阿戈美拉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文拉法辛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抑郁情绪改善状况,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睡眠质量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研究对象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分数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文拉法辛 阿戈美拉汀 老年抑郁症 疗效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阿米替林联合喹硫平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总胆红素(TBI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本院62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喹硫平)与观察组(阿米替林联合喹硫平),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TBIL和BDNF水平方面,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高(P

  • 标签: 喹硫平 阿米替林 双相情感障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总胆红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