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论述建立医院经营的品牌服务意识。方法研讨医院品牌建设的必要性和如何创建医院品牌。结果和结论建立医院经营的品牌就是完善医院管理、医疗技术、医疗服务。

  • 标签: 医院品牌 医院经营
  • 简介:FK506又称他克莫司(tacrolimus),商品名普乐可复(prograft),于1984年由日本Fujisawa制药公司的研究人员从放线菌属streptomycestsukubaensis的酵解产物中提取.

  • 标签: FK506 衍生物 神经营养作用 作用机制
  • 简介: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是指以皮神经周围及皮神经内血管网丛为血供的轴型皮瓣。1996年以来,我们应用四肢的6种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膝、踝、腕和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13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皮神经营养血管 岛状皮瓣 临床应用 血管网 轴型皮瓣 血供
  • 简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7例,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9~66岁.病因:热铁水烫伤4例5处,撕脱伤3例3处,恶性黑色素瘤3例3处,慢性溃疡3例3处,低热烧伤2例2处,电击伤1例1处,冻伤1例1处.部位:足跟部7例8处,踝部6例6处,足跟底部3例3处,胫前中段1例1处.创面最大面积9.5cm×7.0cm,最小面积4.5cm×4.0cm.

  • 标签: 小腿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临床应用 皮瓣设计
  • 简介:目的报道手部不同类型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皮肤缺损部位,应用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及指掌侧动脉指蹼穿支为蒂的手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26例手及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该皮瓣切取方便,转位灵活,血供可靠,是修复手及手指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 标签: 临床应用 岛状皮瓣 皮神经 修复
  • 简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4例,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8~48岁,平均31岁.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6例,修复部位为跟部、踝周及足背近侧,皮瓣最大面积8.0cm×10.0cm,其中2例为内踝及跟部肿瘤扩创后有肌腱外露、1例为足背Ⅲ度热压伤、3例为电接触伤致足背肌腱及骨外露.顺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1例,皮瓣面积13.0cm×作者单位:750004银川,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15.0cm,皮瓣带腓肠肌以填充膝部电接触伤去骨后的腔隙.顺行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皮瓣最大面积10.0cm×12.0cm,其中修复同侧烧伤后胫骨外露1例、以交腿皮瓣方式修复对侧足贴骨瘢痕1例,电接触伤致髌骨外露1例.逆行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4例,皮瓣最大面积12.0cm×8.0cm,均为电接触伤致手腕屈侧肌腱外露.

  • 标签: 皮瓣修复 皮神经营养血管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四肢创面 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足背肌腱
  • 简介:目的为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应用24侧上肢标本,用几种不同的方法,研究前臂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伴行关系及彼此吻合等。结果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前臂前面桡侧半,与头静脉伴行,两者周围有明显的动脉伴行,平均有外径大于0.5m的营养动脉4.2支,且彼此吻合。其中第一支浅出点位于肘横纹下37.60±12.53m,血管外径0.70±0.33m,有明显的分支分布于皮神经干和浅静脉及其周围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结论可经设计以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皮瓣,供临床使用。

  • 标签: 前臂外侧皮神经 解剖学基础 营养血管皮瓣 吻合 头静脉 营养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9例(其中不吻合小隐静脉者3例,吻合小隐静脉6例),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3例(均吻合浅静脉),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顺行或逆行皮瓣3例(其中足背内侧皮神经2例,足背外侧皮神经1例).皮瓣面积最大16cm×10cm,最小5cm×4cm.血管蒂长4~10cm,蒂宽3~4cm.结果临床应用15例,12例全部成活.2例未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因静脉回流障碍远端部分坏死,二期植皮而愈;1例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移位修复胫骨下端骨髓炎,感染灶导致皮瓣局部坏死,感染控制后局部皮瓣转移而愈;1例足跟部溃疡.结论腓肠神经、隐神经及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可顺行或逆行移位,常规吻合浅静脉、缝合皮神经,有助于皮瓣成活及感觉功能恢复.

  • 标签: 小腿 足踝部 皮神经 浅静脉 外科皮瓣 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超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3例足踝包括前足底部的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超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移位修复。皮瓣面积最大32×12cm,最小16X8cm。结果13例中得到远期随访10例,术后皮瓣外观色泽均正常,足外侧缘皮肤感觉早期减退,术后3-6个月全部或部分恢复。而移位的皮瓣厚薄适宜,质地及功能良好,6个月后均恢复了保护性感觉。结论超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切取简便,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动脉,由于旋转点的演变,轴点下移,使踝关节包括前足的大面积皮肤缺损均能获得有效的覆盖,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腓肠神经 岛状皮瓣 移植
  • 简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较常见,由于足踝部特定的解剖结构,软组织少,伤后很难愈合.我院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儿足跟皮肤缺损,经术前、术后精心护理,皮瓣成活,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腓肠神经 神经营养 血管蒂皮瓣 手术修复 小儿 足跟
  • 简介:自Bertelli和Masquelet将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应用于临床实践以来,已逐渐得到临床应用。我们自1998年12月至1999年12月间,利用前臂外侧皮神经的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8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42岁。1例因左手虎口疤痕挛缩,松解开大后有软组织缺损,6例均为机器压伤致手背部软组织缺损伴伸指肌腱外露。1例为手背部皮肤癌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软组织缺损范围3cm×5cm~8cm×12cm。

  • 标签: 前臂外侧皮神经 岛状皮瓣 手部软组织缺损 临床资料
  • 简介:笔者单位收治摩托车排气管致烫伤的患者15例,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创面,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腓肠神经 外科皮瓣 烫伤 软组织缺损
  • 简介:目的总结小腿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在足踝部烧伤后或瘢痕切除术后造成的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足踝关节开放性损伤或瘢痕挛缩23例患者,踝关节有跟腱、跟骨外露、缺损或坏死,或瘢痕挛缩;分别采用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创面。结果23例患者,采用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8例,均甲级愈合;采用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15例,3例皮瓣术后出现淤紫、肿胀,皮瓣边缘出现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均甲级愈合。结论足踝关节烧伤后造成的组织坏死或瘢痕挛缩,扩创或将瘢痕切除后常造成关节开放、深部组织如跟腱、骨骼外露,采用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创面,皮瓣质量好,无挛缩,有利于关节的功能恢复,效果满意。

  • 标签: 烧伤 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