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肾结石患者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时粉末和碎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以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实施粉末法治疗,试验组实施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采取碎块法治疗。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临床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比术后1个月时结石清除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肾结石患者采取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时,碎块的近期结石清除率更高,虽手术时间延长但并未明显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避免后期结石残留问题,更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 粉末法 碎石法 肾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对浆膜腔积液细胞学诊断中使用传统涂片、细胞块的效果做出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浆膜腔积液108例,均于2021.09-2023.11期间,在我院收集,分别进行传统涂片、细胞块诊断,比较研究诊断结果。对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细胞块的诊断符合率高于传统涂片,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细胞块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均高于传统涂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浆膜腔积液细胞学诊断中,采用细胞块进行诊断,效果优于传统涂片,可获取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传统涂片法 细胞块法 浆膜腔积液 细胞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人体血浆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效价的检测,分别采用放射免疫、酶联免疫,并对两种方法的检测效果进行比较。方法研究对象为来自国家临检中心乙肝表面抗体质控品2份,来自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的线性参比品的国家标准品3份。分别采用放射免疫、酶联免疫对其血浆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效价进行检测,并对两种方法的检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于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的3份参比品、国家临检中心2份质控品乙肝表面抗体效价的检测,分别采用放射免疫、酶联免疫的检测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样本浓度值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5;对于1-400号高抗血浆、401-800号低抗血浆、801-1000号普通血浆乙肝表面抗体效价的检测,分别采用放射免疫、酶联免疫的检测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样本浓度值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5。结论对于人体血浆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效价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不但检验成本低、操作简单快捷,而且特异性强、准确度高,对血液制品行业乙免原料血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效价的筛查具有重要的意义,非常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酶联免疫法 放射免疫法 乙肝表面抗体效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的检验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09月间,在本院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的66例疑似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此次入院患者均实施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并采取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进行检验,对比两种检验方式的乙肝病毒标志物检出率。结果:经检测,化学发光对多种乙肝病毒标志物——HBeAb、HBeAg、HBcAb、HBsAb、HBsAg的检出率分别为57.58%、40.91%、59.09%、62.12%、42.42%,相对比酶联免疫的33.33%、22.73%、39.39%、43.94%、24.24%,均有明显提高(P

  • 标签: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检查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肺炎衣原体感染患者实施酶联免疫与胶体金检测对IgM抗体抗干扰能力的效果。方法:针对81例本公司诊治的疑似肺炎衣原体感染患者纳入实验资料,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是抽取时间,全部患者均予行酶联免疫检测、胶体金检测,统计2种检测结果,比对其诊断准确性。结果:(1)疑似肺炎衣原体感染患者确诊结果阳性48例,占比59.26%;阴性33例,占比40.74%。胶体金检测阳性41例,占比50.62%;阴性40例,占比49.38%。酶联免疫检测阳性45例,占比55.56%;阴性36例,占比44.44%。(2)疑似肺炎衣原体感染酶联免疫检测诊断结果灵敏度(91.67%)、特异度(96.97%)、准确性(93.83%)均明显高于胶体金检测(66.67%、72.73%、69.14%),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酶联免疫在肺炎衣原体检测准确性较高,与胶体金法相比,对肺炎衣原体IgM抗体抗干扰能力效果更优。

  • 标签: 肺炎衣原体 IgM抗体 抗干扰能力 酶联免疫法 胶体金法
  • 简介:【摘要】 目的:比较离心穿刺和向心穿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中建立血管通路时的优缺点。 方法: 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 2组:离心组( 45例)和向心组( 45例),同时根据入组前患者做血液透析(离心穿刺) 3个月的平均透析血流量( ml/min)分为 3个亚组:高流量组( 251-300ml/min),中流量组( 201-250ml/min),低流量组( 150-200ml/min) ,比较 2组治疗后 1年的护理治疗的效果。 结果:治疗 1年后,离心组的并发症(内瘘皮下血肿、内瘘狭窄和假性血管瘤)发生率显著高于向心组( P<0.05);在 2组的亚组比较中,离心组低流量组的透析血流量要高于向心组低流量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这种差异在中流量组和高流量组未见到。 结论:向心穿刺较离心穿刺的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但对于透析血流量已低于 200ml/min的内瘘患者,选择向心穿刺法会出现透析血流量下降的风险。

  • 标签: 离心穿刺法 向心穿刺法 血液透析 内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艾滋病抗体检测过程中,应用酶联免疫、胶体金的具体情况。方法在2016年1月到2018年3月之间展开本次研究,选择10000份血清检测样本分别实施酶联免疫、胶体金检查,观察其检查结果并对比两组差异。结果酶联免疫检测的阳性率为0.31%,胶体金阳性率为0.37%,两组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艾滋病抗体检测过程中,应用酶联免疫、胶体金的阳性率相近,因此二者具有相似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艾滋病 酶联免疫法 胶体金法 抗体检测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运用不同方法测量甲状腺重量对131I治疗甲亢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本实验所包含的对象是2019年6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78例甲亢患者,根据硬币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包含患者39例。对照组患者运用单一手触诊测量甲状腺重量,试验组患者运用SPECT核素显像结合手触诊测量甲状腺重量,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以及治疗有效率,分析运用不同方法测量甲状腺重量对131I治疗甲亢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比较研究发现,试验组患者满意度及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P

  • 标签: SPECT核素显像法 手触诊法 甲状腺重量 131I 甲亢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电化学发光(E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分别在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测中所发挥的价值。方法:分析检测的对象是确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56例,其资料完整,对检测分析知情。分别对患者进行电化学发光(ECLIA)检测(结果设定为研究组)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结果设定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检测方式的准确率。结果:研究组的检测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P

  • 标签: 乙型肝炎标志物 电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检测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胶体金及酶联免疫应用于艾滋病抗体检测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纳入本中心80例艾滋病抗体检测标本行本次分析探究,(时间:2019年01月~2021年01月),行对比性检查探究,电脑数组随机排列分组,对照组(胶体金检查,n=40),实验组(胶体金及酶联免疫检查,n=40),对比其检查结果。结果:(1)检查结果对比:两组相较,实验组检出38例(检出率95.00%),对照组检出39例(检出率97.50%),两组检出结果无意义,(P<0.05)。

  • 标签: []胶体金法 酶联免疫法 艾滋病抗体检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疾控工作中,乙肝病毒DNA检测与酶联免疫吸附的应用效果以及选择意义,为乙肝病毒的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4月期间纳入我院接诊并确诊为乙型肝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患者的早晨空腹静脉血,并分为HBVDNA组(50例,接受乙肝病毒DNA检测)以及ELISA组(50例,接受酶联免疫吸附),对两组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及比较。结果:采用乙肝病毒DNA检测较酶联免疫吸附更具有明显优势。结论:通过对这两种方法的分析,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则需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及程度而定。对于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应采用乙肝病毒DNA检测及早确诊,不仅为患者病情的观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同时在控制传染源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乙肝病毒DNA检测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疾控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2导联心电图检查和18导联心电图检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本次选择了我院在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收入与治疗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取12导联心电图检查和18导联心电图检查实施诊断,分析总结两种心电图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①18导联组的PR间期、P波时限、QRS波时限、QT间期分别为0.23±0.03、0.43±0.09、0.23±0.04、0.42±0.08;12导联组的PR间期、P波时限、QRS波时限、QT间期分别为0.23±0.02、0.41±0.06、0.24±0.05、0.41±0.06。(P>0.05,无统计学意义)②18导联组的P波振幅、T波振幅、、QRS波振幅分别为0.20±0.01、0.37±0.02、1.11±0.02;12导联组的P波振幅、T波振幅、、QRS波振幅分别为0.18±0.01、0.36±0.03、1.06±0.03。(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12导联心电图检查法 18导联心电图检查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在尿液分析中联合应用尿干化学分析、尿沉渣分析仪、显微镜检查的必要性。方法:选择本院收集的尿液样本200例展开分析,分别采取尿干化学分析、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查进行检测,将显微镜检查所得结果设定为金标准,分析检验结果。结果:三种检验方式应用以后所得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数值对比差异,P>0.05。结论:在尿液分析期间尿干化学分析、尿沉渣分析仪可展开筛查检验,应用显微镜检查复检可以保证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三种措施联合应用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标签: 尿干化学分析法 尿沉渣分析仪法 显微镜检查法 尿液分析
  • 简介:摘要中国传统的医疗方法之一就是中医解毒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上升,对很多疾病的治疗有了更深的见解和研究,特别是由于中医药的发展,因为中医药的副作用较小、治疗更彻底在我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文章通过对中医药解毒治疗法临床应用研究后,为中医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中医解毒治法 内科 临床应用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分级检验在血脂生化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方法:随机抽选于本院健康体检者共80例设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01月~2020年09月期间开展对比性临床研究。取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组40例。血样采集后,对照组取网式检验检验,观察组取分级检验检验。比较两组血脂生化检验结果差异。结果:经对比两组血脂生化检验结果后可知,两组TC、TG、HDL-C检验数据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ApoA-1、APOB、LDL-C检验数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APOB、LDL-C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血脂生化检验 分级检验法 检验效果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产科助产风险防范中应用PDCA循环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42例产妇进行对比实验,采取盲抽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1例,前者沿用常规护理模式,后者实施PDCA循环,对两组实际应用效果展开比较。结果:经相关数据表明,观察组助产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PDCA循环应用在产科助产中可有效减少各风险问题的发生,为产妇及新生儿生命健康提供一定保障。

  • 标签: PDCA循环法 产科助产 风险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耳穴压丸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炎症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额外行耳穴压丸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VAS)、疼痛次数、镇痛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较低,疼痛次数较少,镇痛有效率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丸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可改善炎症性疼痛患者病情,降低疼痛感,有效率较高。

  • 标签: 耳穴压丸法 临床护理 炎症性疼痛 疼痛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