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亢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骨化三醇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甲亢性骨质疏松症患者90例,将所有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甲疏咪唑片、阿仑膦酸钠片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治疗组用药基础上口服骨化三醇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症状积分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3.33%),症状积分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亢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骨化三醇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有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甲亢性骨质疏松症 甲亢 骨化三醇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我院门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20例,分为不同对照组,对治疗前后,治疗6个月及治疗12个月骨密度、疼痛积分、骨代谢指标及治疗有效率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研究认为强骨胶囊和阿仑膦酸钠均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良好药物,联用在骨密度的提升,疼痛症状的缓解,治疗有总用效率的提高均较单用更有优势,临床疗效更确切,药物安全性可靠。

  • 标签: 强骨胶囊 阿仑膦酸钠 联合 原发性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日常生活护理对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38-46岁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保持日常生活规律不变,试验组给予日常生活、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进行专门指导。护理干预3年后,对比两组骨质疏松症发病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患病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膳食营养、经常的运动活动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对预防骨质疏松症起决定性作用。

  • 标签: 护理 预防 骨质疏松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女性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的综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患者进行综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骨密度以及疼痛改善情况。结果半年后75.8%的患者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患者股骨颈、Waeds三角以及大转子的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提高率超过2.5%者均在50%以上。结论对女性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案,临床疗效满意,但是周期较长。

  • 标签: 女性 内分泌失调 骨质疏松症 综合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使用闭合复位后椎体成型术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6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借助手术床使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处于过伸状态,实现闭合复位效果,之后使用经皮穿刺行椎体成型术和手术前后的X线对椎体后凸畸形角度和压缩率高度情况加以测量,了解患者高度恢复率和畸形矫正率情况。结果结合数据分析得知,患者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和恢复率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意义。结论使用闭合复位椎体成型术可帮助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恢复椎体高度,且效果更好。

  • 标签: 闭合复位 椎体成型术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症作为骨骼类疾病,有着许多的原因使其形成。从目前研究资料来看,维生素D受体基因是类固醇激素的组成部分,长度超过了100kb,影响着骨密度和骨量的多少。本文就是根据维生素D受体基因的主要作用着手,来对其的骨密度和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旨在能够有一定的发现。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36例,男11例,女25例。年龄62~85岁,平均71岁。5例患者有轻微外伤史,其余31例均无明显诱因。术前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T10骨折3例,T11骨折5例,T12骨折3例,L1骨折6例,L2骨折4例,L3骨折2例,T11和L1骨折2例,T12和L2骨折1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病程2d至32个月,平均11个月。结果本组患者术中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射量3~8mL,平均5mL。4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1例渗漏至椎管内,3例渗漏至椎旁组织,至随访结束4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神经损伤症状。3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12个月,平均4个月。术后所有患者的疼痛均明显减轻,患者术前VAS评分(8.52±0.35)分,术后第3天(1.90±0.55)分;术前Cobb’s角(24.50±3.0)°,术后第3天(12.00±2.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见效快、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腰椎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2011年12月对84例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9-16个月,平均随访10.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4周。按Constant评分标准,优良率84.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具有手术方法简单、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的特点,是肱骨近端特别是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接骨板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是指经皮通过椎弓根或椎弓根外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为目的的一种微创脊椎外科技术,经皮椎体成形术与传统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OVCF)的治疗方法相比,其具有手术创伤小、快速止痛、改善生活质量、便于推广且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益气温经方治疗对患者临床疗效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62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1例。所有患者均实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组患者术后予中药益气温经方及钙尔奇D口服治疗,对照组术后口服钙尔奇D治疗,疗程为3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在骨折愈合率及骨密度值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益气温经方能提高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骨密度,促进骨折的愈合。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 益气温经方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特立帕肽治疗重度骨质疏松的用药安全性,总结相关护理措施。方法本组18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78.5岁。骨密度检查示均存在严重骨质疏松。本组采用特立帕肽(20ug/日,皮下注射,6个月)结合钙尔奇D(1200mg/日,口服)和阿法骨化醇(0.5μg/日,口服)方案。观察用药前、3月、6月时患者疼痛、骨密度(BMD)和骨代谢指标变化,用药中出现不良反应进行干预。结果特立帕肽连续治疗6个月后,本组无椎体新鲜骨折或髋关节骨折发生,腰椎骨密度较用药前明显增加(P<0.05),血清骨钙素(OC)及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Ⅰ型胶原羧基端β降解产物(β-CTX)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本组3例在注射初期出现肢体疼痛现象,经对症处理后缓解。2例发生一过性眩晕及头痛。结论特立帕肽皮下注射结合钙剂及维生素D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患者,近期疗效满意,可显著降低脆性骨折的风险,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标签: 重度 骨质疏松 特立帕肽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鲑降钙素结合丹参滴丸联合治疗骨质疏松症骨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康复科及门诊部112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所有112例患者第1天开始肌注鲑降钙素注射液(考克)50IU/次,1次/天,第2~4周隔日肌注50IU。第5~24周每周肌注50IU,24W为1个疗程。并同时服用丹参滴丸10粒/次,3次/天。维D钙咀嚼片(迪巧钙)1次/d、2片/次,每片含钙元素300mg,维生素D100U。治疗前后进行骨密度测量。结果治疗L3、L4、L5、股骨颈、Wards三角区骨密度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鲑降钙素注射液结合丹参滴丸联合治疗骨质疏松症可明显提高骨密度,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鲑降钙系 丹参滴丸 骨质疏松 骨密度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aneouskyphoplasty,PKP)术后中西医结合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68例(其75个椎体)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行PKP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系统治疗骨质疏松症。结果所有病历完成随访,分别于术前、术后3天、术后1年进行椎体前后缘高度评价。两组术后3天比较P>0.05,无差异,术后1年随访比较P<0.05,B组较A组改善更加明显;椎体高度丢失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较B组椎体高度丢失更加明显。结论患者本身的骨质疏松程度与后期椎体继发高度丢失有密切相关,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对防止或减少PKP术后相关椎体继发高度丢失或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发生发展有较大意义。

  • 标签: 骨质疏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PKP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金匮肾气丸合鲑鱼降钙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症状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的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5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给予金匮肾气丸合鲑鱼降钙素治疗;对照组给予鲑鱼降钙素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疼痛积分改变、骨密度T值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指标均较前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骨密度值均较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匮肾气丸合鲑鱼降钙素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鲑鱼降钙素,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金匮肾气丸 鲑鱼降钙素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椎体成形术在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时的疗效。方法选取某医院从2009年1月-2011年1月期间90名因骨质疏松而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用数学方法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实验组采取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后VAS评分1.93±0.65,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3.94±1.85,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椎体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面具有恢复快,不易复发的特点,较之其他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症是一类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多发病。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recombinanthumanParathyroidhormonerhPTH),也称特立帕肽(teriparatide)是一类人工合成的肽类激素衍生物,作用机理与甲状旁腺激素类似,参与钙磷代谢,维持机体钙平衡。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种类多样,但主流药物几乎均为抗骨吸收药物,rhPTH作为新型能直接促骨形成药物,近年来在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日渐受到关注,本文将有关进展做一介绍。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骨质疏松症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期间,因腰腿疼痛1年以上来我科就诊,经临床和磁共振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检测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对比分析不同骨密度中的骨转换参数,包括OCN(骨钙素)、PTH(甲状旁腺素)、β-CTX(β胶原特殊序列)、N-MID(N端中段骨钙素)。结果60例骨质疏松症状患者中,其中男性和女性各30例,33例呈骨密度正常,16例呈骨量有所减少,11例呈骨质疏松。且骨质疏松患者的检测相关指标水平,相较骨密度正常及骨量减少患者明显较高,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状会很大程度对腰椎间盘骨组织造成影响,致使患者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经血清学检测所得标志物的指标水平,以及检测骨密度数值,均能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诊断发挥作用,骨质疏松症也可以看做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危因素,建议在临床中开展血清学检测。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FRAX对社区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评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就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社区绝经后女性60例为研究对象设置为观察组,并以同期未骨折的绝经后女性6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均进行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测试,对比测试结果的差异。结果年龄、体重结果、身高变化量、体重指数、既往骨折历史为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因素;观察组妇女的风险因子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折风险评估工具能够作为社区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预测工具使用。

  • 标签: 社区绝经后女性 骨折风险评估工具 骨质疏松性骨折 风险评估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