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护理中应用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对其腰背疼痛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患有老年骨质疏症且伴有腰背疼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经过3个月的护理,实验组患者的腰背部VAS平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骨质疏松且存在腰背部疼痛的患者,护理中增加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有效减轻了患者的腰背部疼痛症状,且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疼痛护理 腰背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术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15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椎体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的VAS疼痛评分、ODI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的后脊柱后凸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术后骨水泥渗漏、脊柱后凸畸形、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椎体压缩骨折再发等几率较低。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术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提升脊柱恢复效果,加快骨折的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患者规范治疗2年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45例,骨量减少患者46例。骨量减少组给予每日口服碳酸钙600mg和阿法骨化醇软胶囊0.5ug,骨质疏松组在此基础上,每年静滴一次唑来膦酸注射液5mg,观察随访2年。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背痛症状(VAS评分)等情况。结果骨质疏松组PTH、TRACP5b高于骨量减少组,25(OH)D水平低于骨量减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VAS评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患者规范治疗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骨密度。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量减少 唑来膦酸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健康宣教方式对社区老年居民骨质疏松认知的影响。方法从南翔镇2015年骨质疏松症筛查人群中抽取16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文字健康教育,观察组予以图文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骨质疏松认知水平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结果(1)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骨质疏松认知水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3、6、9、12个月后实验组骨质疏松认知水平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对照组加入实验组后,对照组骨质疏松认知水平评分明显提高,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观察组家庭医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结论老年居民骨质疏松患者采用图文式健康教育模式效果良好,可提升骨质疏松认知水平。

  • 标签: 健康宣教方式 老年居民骨质疏松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护理中的健康教育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7月至2013年11月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共96例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共48例,护理过程中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48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观察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好,能够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的知晓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健康教育 骨质疏松 髋部骨折 护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骨质疏松症合并骨折患者的护理心得。方法在本院接收的中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接收时间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将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等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给予综合护理(观察组),比较两组骨质疏松合并骨折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SAS和SDS评分情况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骨质疏松合并骨折患者的改善情况更佳(P<0.05)。结论由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中老年人患者,对疾病不够了解,加上临床表现明显,患者心理状态较差,因此需要给予合理、科学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中老年人 骨质疏松 合并骨折 护理心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密钙息联合钙尔奇D治疗高龄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8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高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使用钙尔奇D治疗,观察组30例,使用密钙息联合钙尔奇D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桡骨密度的改善情况以及疼痛症状的缓解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高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密钙息联合钙尔奇D联合治疗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桡骨密度能够得到显著提升,疼痛程度能够得到快速缓解,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高龄老年骨质疏松症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密钙息 钙尔奇D 高龄老年骨质疏松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延续性护理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0例老年骨质疏松出院患者,入院时评估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入院后1年进行健康教育、功能锻炼指导、饮食指导和心理干预。出院后三个月比较用药依从性和出院后生活质量。结果影响老年骨质疏松出院患者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缺乏延续性护理等,通过出院延续性护理后,提高老年骨质疏松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结论护理的连续性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出院后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能在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有助于及时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 患者服药依从性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科84例使用密固达(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用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静脉输注密固达(唑来膦酸注射液)前患者的心理护理、用药方法、用药后护理,并发症的预防,饮食以及日常生活护理等,通过有效的护理能减轻和消除患者的顾虑,达到了有效治疗目的。结论通过密固达药物治疗及用药后科学的护理,患者感腰背部疼痛,骨痛等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提高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增强自我照顾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骨质疏松 密固达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质疏松和骨病的临床检验指标。方法选取600例2017年1月到12月的骨质疏松的骨病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对这600例患者的骨病临床指标进行检验,明确骨质疏松与其他骨病在部分临床指标方面的异同之处。结果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钙素在38~100ng/ml之间,PTH(甲状旁腺激素)为1ng/ml,PINP(I型前胶原N端前肽)在ug/L之间,维生素D在30~100ng/ml之间,b胶原在50~200ug/L之间。结论骨质疏松与骨钙素、甲状旁腺激素、I型前胶原N端前肽、维生素D以及b胶原等有关,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与控制患者的上述临床指标水平有非常主要的关系。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病 临床检验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针疗法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腰背痛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3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针灸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针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对针灸治疗的满意度、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针灸治疗中的舒适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两组患者的ODI指数、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腰背痛症状患者的治疗中实施腹针疗法,疗效较为显著,患者的舒适度、满意度提高,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腰背痛 腹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实施全面护理措施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应用常规护理和基于老年综合评估实施全面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满意度明显更高。结论基于老年综合评估实施全面护理措施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显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提高了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基于老年综合评估 全面护理 老年骨质疏松症 生活质量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5-2017年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相关信息,统计其使用数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排序比(B/A)及限定日费用(DDC)等数据。结果三年间我院抗骨质疏松药物销售金额呈逐年增长趋势,三年间总增长为49.59%;活性维生素D和钙制剂三年间始终位居销售金额前两位;2015年-2017年销售金额前两位的始终为骨化三醇胶丸和碳酸钙D3片;三年间碳酸钙D3片、维D钙咀嚼片、骨化三醇胶丸的DDDs位居前3位;DDC最高的为鲑降钙素注射液,为47.07元。结论在临床应用中,医生应根据其不同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价格方面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和方案,确保合理用药。

  • 标签: 抗骨质疏松药物 销售金额 用药频度 使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西药配合锻炼理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中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VAS评分、椎体压缩程度、椎体复位程度。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和椎体压缩程度,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椎体复位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优于对照组的7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较好,能明显改善疼痛情况、椎体压缩程度及椎体复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X线与CT在诊断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12例经MRI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和CT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X线和CT影像学表现,并比较X线和CT检查诊断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与X线检查相比,CT检查诊断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与MRI的诊断符合率升高(90.2%vs80.4%),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检查诊断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符合率高于X线检查,临床上可优先选择CT检查诊断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

  • 标签: X线 CT 老年 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中医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从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研究对象分为等分的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而观察组采用中医药辩证治疗,就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促进患者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中医药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发骨质疏松(BMD)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74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BMD分为观察组(并发骨质疏松)与对照组(非骨质疏松),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个人资料与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年龄、病程、血磷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合并BMD患者呈现高龄、病程长、高血磷的临床特点;T2DM患者的空腹血糖、血钙以及其它生化指标与BMD的发生没有相关性。

  • 标签: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 生化指标 血糖 临床特点 危象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5月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手术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比较两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效果;术后下地时间、功能锻炼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伤椎高度、腰椎功能。结果手术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组术后下地时间、功能锻炼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伤椎高度、腰椎功能相近,P>0.05;干预后手术组视觉模拟评分、伤椎高度、腰椎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腰椎功能,恢复伤椎高度,减轻疼痛,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FNA微创治疗不稳定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PFN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进行PFNA微创治疗方式,以此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髋关节康复状况,同时对两种手术方式进行评定。结果采用PFNA微创治疗的观察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越好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月随访后,并发症发生率11.5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36.54%,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6月Harris髋关节恢复优良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6.92%,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PFNA微创治疗的观察组,手术持续时间明显降低,同时降低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供了髋关节功能康复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成为当前治疗不稳定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首选方法,可广泛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标签: PFNA微创技术 PFN治疗技术 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术后快速康复理念指导下,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在我院骨科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病人资料,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手术前后患者VAS评分分别是(7.1±0.4)、(2.3±0.5)分,ODI评分分别是(39.4±2.9)、(22.3±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能够使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快速缓解疼痛及提高生活质量,快速康复理念应广泛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中。

  • 标签: 术后快速康复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PKP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