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等对患者预后和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与预后及复发的关系。结果临床分期不同的患者5年存活率比较及10年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分化不同的患者5年存活率比较及10年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分期越晚,分化程度越低则复发率越高;随访时间越长,复发率越高。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分期及组织学的分化程度是其预后及复发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卵巢颗粒细胞瘤 存活率 预后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苦参碱对SiHa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苦参碱作用于SiHa细胞,分别于24h、48h后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情况。并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结果进行分析。结论苦参碱能明显抑制宫颈癌细胞株SiHa细胞生长。

  • 标签: 苦参碱 SiHa细胞 细胞生长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7-01-1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7年第1期
  • 机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专家研发出一种针对B细胞肿瘤的新型抑制剂PI3Kδ/V-IN-01。它是针对激酶PI3Kδ和Vps34的双重抑制剂,能够更强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该研究成果近期在线发表于国际医学学术期刊《癌症靶点》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11-2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11期
  • 机构:中科院动物所周琪实验室创造出一种新型干细胞——异种杂合二倍体胚胎干细胞,这是首例人工创建的、以稳定二倍体形式存在的异种杂合胚胎干细胞,为研究进化上不同物种间性状差异的分子机制和X染色体失活提供了新工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PTL)对Jurkat细胞增殖抑制及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Jurkat细胞为靶细胞,四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24h,48h,72h的增殖活性,应用Annexin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作用后Jurkat细胞的凋亡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药物作用后Jurkat细胞NF-κBp65蛋白的变化。结果5-20μmol/LPTL可以明显抑制细胞增殖,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随PTL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r=0.837,P<0.01),PTL的24,48,72h的IC50分别为4.71±1.32、8.11±1.96、11.4±1.54umol/L(P均<0.01)。0、5、10umol/LPTL处理48h,Jurkat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4.2±1.23%、10.5±2.03%、22.1±2.28%,(p<0.01),有统计学意义。0、5、10umol/LPTL作用于Jurkat细胞24h后的NF-κBp65的表达率和阳性积分均存在统计差异(p<0.01)。结论PTL可通过抑制NF-κBp65信号通路,抑制Jurkat细胞的增殖活性,并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并诱导其凋亡。本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小白菊内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Jurkat细胞 小白菊内酯 增殖 凋亡 NF-&kappa B/p65
  • 简介:摘要目的细胞毒性药物是医院配置必不可少的环节,其药物本身对人员的伤害不少,故建立配置中心、培训熟悉操作的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于洁净区统一配置,能把风险尽可能降低,保护医护工作者。

  • 标签: 细胞毒性药物 危害 配置中心 正确操作规程
  • 简介:摘要目的白血病细胞能够通过自分泌方式分泌细胞因子而作用于自身,使细胞大量的增殖而不分化;白血病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因子也能作用于人脐带血(UCB)单个核细胞(MNCs)中的CD34+/CD133+细胞亚群使之增殖而抑制其分化。关于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细胞)培养上清液能否使UCB-MNCs分化尚未见报道,本实验主要目的是观察HL-60细胞培养上清液对人UCB-MNCs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①有HL-60细胞培养上清液+StemSpan®SFEM组;②StemSpan®SFEM组;③HL-60细胞培养上清液+高糖(HG)-DMEM组;④HG-DMEM组;⑤HL-60细胞培养上清液+低糖(LG)-DMEM组;⑥LG-DMEM组。收分离的人UCB-MNCs按2.5×106/瓶分别接种于6组培养液中,37℃,5%CO2,饱和湿度培养,于培养前和培养12天用流式细胞仪(FCM)分析表型CD34,CD90和CD166的变化。结果各实验组CD34,CD34/CD90和CD166阳性细胞百分比均较培养前升高。结论HL-60细胞培养上清液对人UCB-MNCs具有一定的抑制分化作用,其有效生物活性物质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HL-60细胞 上清液 单个核细胞 分化
  • 简介:摘要生殖细胞移植是治疗男性不育症的理想途径。为了获得有功能的生殖细胞,模拟适合的微环境十分关键。添加BMP4的睾丸支持细胞饲养层培养体系,为细胞分化提供需要的接触和细胞因子微环境,通过激活SOX17通路,推进多能细胞向男性生殖细胞方向分化。

  • 标签: 诱导多能干细胞 微环境 生殖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IL-6、IL-23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5例活动组RA患者、35例缓解组RA患者及30例健康人血清IL-17、IL-6、IL-23的水平,并分析它们与活动度和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RA活动组和缓解组血清IL-23、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RA活动组与缓解租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RA活动组与缓解组血清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RA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血清IL-17、IL-6和IL-23水平分别与DAS28评分、CRP、ESR,DAS28评分、RF、CRP、ESR和DAS28评分、ESR相关(p<0.05)。RA患者血清IL-17、IL-6和IL-23水平之间互为正相关关系。结论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IL-6、IL-23均在R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可作为RA活动参考指标。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Th17细胞 IL-17 IL-6 IL-2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STL1对鼻咽癌患者树突状细胞刺激淋巴细胞表达IL-2、IL-10的影响,探索FSTL1作为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潜能。方法应用ELISA分别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与自体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后的细胞上清液IL-2、IL-10的表达,比较两组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细胞上清液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细胞上清液IL-10水平显著高于实验组。且实验组IL-10及IL-12浓度呈负相关关系。结论FSTL1刺激鼻咽癌患者树突状细胞后,可调节自体淋巴细胞IL-2、IL-10的表达水平,研究FSTL1做为鼻咽癌免疫治疗药物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鼻咽癌 肿瘤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T-lymphocyteantigen-4,CTLA-4),又称CD152,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主要在T细胞表面表达,与共刺激分子CD28竞争性结合B7-1(CD80)和B7-2(CD86)配体,从而介导外周免疫耐受,对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起负向调节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揭示,CTLA-4基因多态性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有关,是新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候选遗传易感基因,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 标签: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 基因多态性 自身免疫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及其恶变的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SNIP伴恶变、40例SNIP、30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及30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NLR。结果(1)SNIP伴恶变组的NLR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2)NLR与SNIP伴恶变呈正相关(r=0.585,P<0.01)。(3)Logistic回归示NLR升高是SNIP伴恶变的危险因素。(4)NLR对SNIP伴恶变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6,界定值为1.71,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75%。结论NLR可能成为预测SNIP患者是否伴恶变的辅助诊断指标。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恶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背景细胞复杂的原因。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IL-6及TGF-β1在CHL肿瘤细胞及背景细胞中的表达。结果三种不同类型CHL中肿瘤细胞和背景细胞表达IL-6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HL及NSHL中肿瘤细胞和背景细胞表达TGF-β1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RHL中肿瘤细胞和背景细胞表达TGF-β1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42);三种类型的肿瘤细胞之间和背景细胞之间表达IL-6及TGF-β1相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因子IL-6及TGF-β1是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背景细胞复杂的原因之一。

  • 标签: 霍奇金淋巴瘤 细胞因子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胃癌及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周期素A的表达与紫杉醇疗效相关。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细胞周期素A表达进行检测,以此结果为依据,分为两组,均给予紫杉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高表达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均优于低表达组,差异显著;高表达组的治疗满意度、平均生存时间均优于低表达组,差异显著;经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肿瘤、分期以及患者性别、年龄等与预后无关。结论与低表达相比,食管癌、胃癌及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周期素A高表达患者经紫杉醇治疗,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食管癌 胃癌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周期素A 紫杉醇
  • 简介:摘要目的Calretinin、AE1/AE3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法鉴别胸腔积液中脱落细胞的性质及组织来源。方法通过141例胸腔积液中普通HE涂片不能明确良、恶性的疑难病例11例、恶性病例19例的细胞块制作、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及单染色,对疾病的性质、组织学类型及来源做出判断。结果良性病变在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中只见到一种细胞着色,核、浆染为棕黄色的Calretinin阳性间皮细胞;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病变中除间皮细胞胞核着棕黄色外,还可看到胞浆着色为红色的AE1/AE3阳性肿瘤细胞。结论胸腔积液涂片可疑恶性的病例,可以通过制作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而确定疾病的性质;恶性病例可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单染色法确定组织学类型及来源。

  • 标签: 胸腔积液 细胞块 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X线照射对结直肠癌HCT116细胞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表达的影响,分析Kiss-1基因表达变化与结直肠癌侵袭、迁移潜能的关系。方法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经4Gy、8Gy剂量X线照射后24h、48h,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Kiss-1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Transwell小室侵袭和迁移实验比较X线照射后HCT116细胞侵袭、迁移潜能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癌细胞相比,X照射后24h、48h的4Gy、8Gy剂量组癌细胞中Kiss-1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X线照射上调结直肠癌细胞中转移抑制基因Kiss-1的表达,残存癌细胞中Kiss-1基因的表达增强有可能抑制了癌细胞的转移潜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液基薄层细胞学与活检病理在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细胞内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120例行宫颈环形电切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B组行活检病理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式在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细胞内病变(CIN)的诊断准确率。结果A组组织学诊断阳性率为53.3%,明显高于B组组织学诊断阳性率(7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基薄层细胞学与活检病理相比较,活检病理在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细胞内病变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液基薄层细胞学 活检病理 早期宫颈癌 宫颈上皮细胞内病变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颈脱落细胞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拟诊宫颈癌检查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每年3个月时间,筛查岀这些癌及癌前病变总共9个月时间),所选患者均接受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HVP)和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分析比对两种检查方式的临床诊断情况。结果120例拟诊宫颈癌患者中,通过宫颈脱落细胞学检出25例为宫颈癌,90多例为癌前病变,而通过HPV检测法检查阳性患者20例,80例阴性患者;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测法的阳性检出率(95.83%)明显高于HPV检测的阳性检出率(83.33%)。结论相比于HVP检测,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测法筛查出宫颈癌的机率更高一些,可以在日后宫颈癌临床诊断中继续推广使用。

  • 标签: 宫颈癌 脱落细胞学检测 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