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动力系统的正确使用方法及维护保养,保证动力系统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正确使用动力系统,缩短开颅时间,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外科医生和手术室护士要严格掌握动力系统的性能,结构,使用方法及术后保养,延长精密仪器的使用寿命。

  • 标签: 动力系统 正确使用 基本结构 维护保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动力血检查在诊断排尿困难和尿失禁的病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本组190例排尿困难、尿失禁患者进行全面尿动力学检查,根据结果作出诊断及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180例排尿困难者,其中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占170例,皆有出口梗阻(BOO)其中小前列腺患者占30例几乎全表现为膀胱颈硬化症,(大多表现为平均尿流率低于12ml/s,Sch?fer图示在Ⅲ区以上,提示有梗阻,大多数有不同程度残余尿和逼尿肌不稳定(DI),有10例为严重低顺应性膀胱,20例为完全性尿潴留表现为逼尿肌无力、高顺应性膀胱和大量残余尿);女性膀胱颈硬化症10例,均为出口梗阻和残余尿存在。10例尿失禁患者,男性前列腺患者7例,其中1例为完全性尿失禁,6例为充盈性尿失禁,表现为高顺应性膀胱和残余尿存在;女性3例均为压力性尿失禁,表现为逼尿肌不稳定和低顺应膀胱。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应作为排尿困难,尤其是准备前列腺手术和女性膀胱颈硬化症手术治疗的患者常规检查项目,这对明确诊断,指导手术及药物治疗有重要意义,同时对防范医疗纠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尿动力学 排尿困难 尿失禁 前列腺增生症 膀胱颈硬化症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下肢缺血预处理(RIPC)和心内缺血预处理(ICPC)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灌注压、血流储备分数的急性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冠脉造影证实的(1-2支冠脉主干血管狭窄70-85%)稳定型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RIPC组和ICPC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缺血预处理前后冠脉楔压和血流储备分数(FFR)的差异。结果缺血预处理后两组冠脉楔压和FFR均显著升高,且(P<0.05)。结论下肢远距离缺血预处理与心内缺血预处理均可提高严重病变冠状动脉的冠脉楔压和血流储备分数,改善侧支血流,但下肢远距缺血预处理方法简便、无创、安全,更易于实施。

  • 标签: 冠心病 下肢缺血预处理 心内缺血预处理 冠脉楔压 血流储备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贝拉唑与依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反流性食管炎(诊断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评估是以临床症状和胃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临床症状和胃镜下评价,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依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略优于单用奥美拉唑。

  • 标签: 反流性食管炎 雷贝拉唑 盐酸伊托必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生长抑素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对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以此时段内收治的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两组各25例,以常规治疗为对照,以生长抑素治疗为观察组,分析生长抑素治疗的价值所在,并对比两组的胃肠动力情况、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胃肠动力恢复情况较对照组要好,腹胀缓解时间、呕吐缓解时间、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各项指标明显比对照组的要好,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5%,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生长抑素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效果显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胃肠动力,且安全性较高,治疗后不良反应少,值得去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生长抑素 急性胰腺炎 胃肠动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40例,解剖钢板组20例,动力髋螺钉20例,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x线暴露次数、功能恢复。结果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无差异,解剖型锁定钢板在出血量偏少(P>0.05)。结论两种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都是可行和有效的,但锁定钢板手术操作更简单。

  • 标签: 转子间骨折 LCP DHS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推拿对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特定研究时段(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内我院神经科接收的9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按挂号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给予对照组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则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推拿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式下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用药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且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推拿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有效率,而且还能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半夏白术天麻汤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浓度光敏剂、短时间封包、红光动力疗法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面部痤疮患者随机、单盲平均分为两组,1组外敷5%5-氨基酮戊酸(ALA)于全面部皮损处;另1组外敷安慰剂。均采用红光照射全面部,每周1次,共4次。每次随访记录皮损数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的第2周,试验组30%的患者皮损改善达到60%以上,而对照组的皮损改善均低于60%。疗效分析显示,试验组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所有皮损计数,包括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及总计数,与基线比较皮损的计数都减少(P<0.05)。而对照组,只有脓疱和总计数与基线比较计数减少(P<0.05)。结论5%ALA-PDT和单用红光治疗痤疮都能使皮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5%ALA-PDT疗效优于单用红光,不良反应较轻。

  • 标签: 寻常型痤疮 氨基酮戊酸 化学疗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为他克莫司在儿童临床上的应用提供药代动力学依据,优化临床给药方案。方法基于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结合他克莫司相关药物参数以及机体生理参数预测儿童体内的血药浓度。结果与临床观察数据相比,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预测的Cmax、AUC以及Tmax基本一致,曲线拟合良好且折叠误差小于2。结论通过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他克莫司儿童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相关参数。

  • 标签: 他克莫司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葛根素和葛根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灌胃给药后表现出的药代动力学差异。方法通过灌胃给予实验大鼠500mg/kg葛根素和葛根提取物(葛根素含量达500mg/kg),采取高分离度液相色谱法对不同时间的大鼠的血药浓度进行测量,计算出相应的药动学参数。结果葛根素和葛根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灌胃给药后表现出了显著的药代动力学差异,葛根提取物内存在的其他成分对葛根素的药代动力学行为产生影响。

  • 标签: 葛根素 药代动力学 葛根提取物
  • 简介:摘要目的空心加压螺钉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加旋髂肾血管蒂髂骨瓣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8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运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B组运用动力髋螺钉治疗。术后观察A、B两组术后股骨颈骨折愈合情况及股骨头供血情况,并在2个月、4个月、12个月检查得出数据,分析出两种螺钉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在2个月、4个月、12个月的检查中发现,两种螺钉均有效于股骨颈骨折的愈合,但是B组出现多例股骨头供血不良的情况,骨折处较A组愈合较慢,且A组股骨头供血情况良好,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12个月后检查结果显示,A组的病患股骨转子旋转能力强于B组,且B组出现股骨头坏死的病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加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要比髋螺钉的临床效果要好。

  • 标签: 空心加压螺钉 动力髋螺钉 固定加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 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检测的价值。方法在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泌尿科被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65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目标,对所有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检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并对其检测的结果进行探讨。结果通过检查得知,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有效的诊断,65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其中,8例膀胱表现出顺应性的增加,所占比例为12.31%,20例患者的逼尿肌表现出不稳定的现象,所占比例为30.77%,45例患者的膀胱出口表现出梗阻的现象,所占比例为69.23%。尿动力学检测对患者的相关指标以及功能进行准确的反映,通过检测与分析,对其具体的病变情况进行准确的显示,得出以下结论,最大逼尿肌压力为(103.4±24.1)、初始尿意容量为(148.5±70.5)、最大容量则为(235.6±112.4)、剩余尿量为(78.5±32.5),最大尿流率为(6.4±0.7),表明患者的膀胱功能受到了相应的损害,逼尿功能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结论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检测的价值比较显著,可对患者的尿道功能进行有效的反映,在其病情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另外还可为其治疗手段的确定提供相应的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老年患者 尿流动力 临床检测 逼尿功能 膀胱功能 最大尿流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硫化氢(H2S)对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血糖和胃动力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成模后将实验组大鼠随机分为DGP组、DGP+H2S组。DGP+H2S组腹腔注射硫氢化钠(14umol/kg/d),对照组和DGP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共10周。每4周测一次血糖和体重,实验前再测血糖、体重,并用美兰残留率测胃动力。结果造模后实验组血糖水平和美兰残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10周时,DGP+H2S组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DGP组,但两组美兰残留率没有明显区别。结论H2S能够降低DGP大鼠的血糖水平,但是对胃动力没有明显影响。

  • 标签: 硫化氢糖尿病胃轻瘫血糖胃动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后适时动力化能否促进股骨干骨折愈合。方法回顾本院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7例采用交锁髓内钉闭合复位固定治疗的股骨干骨折的患者,分为动力化组(32例)和未动力化组(55例),随访时间10~36个月,从三方面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愈合平均时间、手术后VAS评分对比及40周后两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动力化组与未动力化组骨性愈合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力化组延迟愈合3例,愈合平均时间12.28±2.16月;未进行动力化组,延迟愈合14例,愈合平均时间15.62±4.22月(P<0.01);骨折愈合后,未动力化组疼痛率要明显高于动力化组;动力化组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未动力化组。结论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后适时动力化,可减少延迟愈合的发生,有利于骨折侧患肢的功能恢复。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交锁髓内钉 动力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推注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对丙泊酚全麻诱导时产生的循环波动的预防作用。方法择期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去甲肾上腺组(N组)和对照组(P组),每组40例。两组在诱导时均静脉推注丙泊酚2.5mg/KG。去甲肾上腺组(N组)将去甲肾上腺素用生理盐水稀释为1ug/ml,在丙泊酚之后推入6ug。P组则在相同时点推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均在30秒钟推注完毕。观察并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30s(T1)、1min(T2)、2min(T3)、3min(T4)、4min(T5)的血压与心率的变化。结果与P组相比较,N组在诱导后的各时间点的血压、心率较诱导前的波动及变化率更低(P<0.05)。结论去甲肾上腺素可有效的改善丙泊酚诱导时导致的循环波动。

  • 标签: 丙泊酚 去甲肾上腺素 血压 心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环状混合痔患者联合采用PPH术与外痔剥离切除缝合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PH术联合外痔剥离切除缝合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治愈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结论PPH术与外痔剥离切除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环状混合痔 PPH术 外痔剥离切除缝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加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将128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6例),对照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加外痔切除术治疗。结果观察患者在术后24h疼痛指数要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出血、肛门控便能力、肛门坠胀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直肠耐受量变化以及直肠感觉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复发,对照组有3例患者发生血栓外痔。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加外痔切除术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混合痔的方法,对于外痔严重的混合痔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

  • 标签: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 外痔切除术 混合痔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接受分层结扎(注射)保齿线配合切剥皮桥整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3月-2016年8月选取58例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参与研究试验,上述患者均在接受常规专科检查、辅助检查及排除相关禁忌证后,择期行分层结扎保齿线+切剥皮桥整形术治疗,评估患者的手术疗效及疼痛情况。结果58例患者接受治疗后,治愈56例(96.6%),好转2例(3.4%),无未愈例数,总有效率100%(58/58)。术后创口疼痛评测,Ⅰ、Ⅱ、Ⅲ度各有24例、31例和3例,所占比重依次为41.4%、53.4%和5.2%。术后创面愈合时间(13.8±2.9)d,无一例产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实施分层结扎(注射)保齿线+切剥皮桥整形术处理,手术疗效可靠、安全,且术后疼痛较轻,值得推荐。

  • 标签: 环状混合痔 分层结扎(注射)保齿线 切剥皮桥整形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Ph-4术加外剥内扎创口缝合术治疗老年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住院治疗的120例老年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创口缝合法来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使用RPh-4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中,治愈患者50例,治愈率83.3%;治疗组中,治愈患者58例,治愈率9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00.P<0.05)。结论采用RPh-4联合传统外剥内扎创口缝合法治疗老年环状混合痔治疗效果好,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快,病人痛苦少,治愈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RPh-4 外剥内扎创口缝合术 老年人环状混合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