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呼吸内科患者痰标本送检率中的应用。方法以我院呼吸内科开展品管圈活动的时间(2017年7月)为分组间隔,分别于2017年1月—2017年6月、2017年7月—2017年12月这两个时段各抽取25例患者的痰标本,依次纳入对照组、观察组2个组别。两组分别实施常规管理、品管圈管理。观察患者的痰标本送检率。结果观察组痰标本送检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用于呼吸内科痰标本送检管理,可提高患者的痰标本送检率。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呼吸内科 痰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在痔疮术后并发症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应用品管圈活动,观察临床效果。方法本次探究中选取我科在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102例痔疮患者作为样本人群,利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均分,2组患者分别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内患者例数是5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管理,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护理管理+品管圈活动。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肛门术后伤口愈合时间、术后肛门水肿发生率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P均<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痔疮术后并发症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应用品管圈活动的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痔疮 术后并发症 品管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本院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硬结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收集使用胰岛素1年以上来我院就诊的患者100例,入院当天调查胰岛素注射部位硬结发生率,住院2周,应用品管圈活动分析硬结发生的原因,提出管理目标和改进措施,并对100例患者实施干预。在干预2个月后,再次调查患者胰岛素注射部分硬结发生率。结果入院时,100例患者中有50名患者注射部位出现硬结,发生率为50%;干预后2个月,100例患者中,除4名患者失访外,28名患者注射部位出现硬结,发生率为29%;干预前后注射部位硬结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本院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硬结发生率,具有临床借鉴意义。

  • 标签: 品管圈 胰岛素 注射部位硬结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在降低老年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3月开始我科成立了品管圈小组,并开展以“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遗漏服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现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口服药漏服率改善情况以及该活动的无形成果。结果实施品管圈后口服药漏服率只有0.52次/周,较实施前的7.67次/周显著降低(P<0.05),且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的效果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降低老年住院患者对口服药的漏服现象,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谐护患关系。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口服药 漏服率 老年 住院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门诊用药安全强化管理中的应用,消除用药隐患,降低用药失误率,提高用药安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的循环管理,实现对门诊用药安全的全面质量提升。结果门诊用药临界差错由活动前的11.86件/周减少到3.97件/周,使用药安全得到了全面的质量改进。结论品管圈活动将PDCA循环管理法结合应用在门诊及零售用药安全强化管理中,使用药安全在不断循环中得到了提高,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用药安全 PDCA循环管理法 临界差错 强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影像学中CT扫描与X线成像胸片诊断肺结核的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1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肺结核患者,对其行CT扫描诊断和X线成像胸片诊断。结果80例肺结核患者中,X线成像胸片诊断,增殖性肺结核57例;浸润性肺结核23例。CI扫描诊断,增殖性肺结核48例;浸润性肺结核32例,其中10例伴有空洞。32例浸润性肺结核通过临床治疗在2年内全部治愈康复。48例增殖性肺结核,未治疗,2年内四次拍片进行复查,X线表现没有变化。结论X线胸片是检查肺结核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可以解决大部分肺结核的诊断问题;CT扫描可提供肺结核病灶的细节,可作为诊断肺结核的重要补充检查手段。

  • 标签: 肺结核 CT扫描 X线成像胸片 影像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口腔诊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口腔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分析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观察活动前后诊疗室呼叫次数、护理满意度、健康指导告知率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活动后护理满意率为87.7%,呼叫次数累计百分比为17.6%,健康告知率为92.3%,活动前护理满意率为70.4%,呼叫次数累计百分比为17.6%,健康告知率为92.3%,活动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护士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服务态度等护理质量指标评分显著高于活动前,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显著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患者满意率及护理质量,在口腔科护理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品管圈 口腔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手术后在护士指导下首次离床进行活动的效果的观察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术后均有同一名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而在护理过程中,对照组由其家属或护工陪护及协助进行离床活动,观察组由护士在旁指导,观察两组患者首次离床活动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首次离床活动中出现切口疼痛、恐惧心理以及需协助患者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在首次离床活动中出现头晕现象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首次离床活动而言,有护士在旁指导能够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降低切口疼痛率,对提高患者自身的护理能力以及肠功能的恢复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术后患者 首次离床活动 效果 护士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SCT低剂量扫描方案在肺结核诊断及活动性判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63例肺结核患者的低剂量MSCT表现,并与DR平片作对照,总结两种方法对肺结核的检出率。结果低剂量MSCT扫描对空洞影、卫星病灶、支气管播散灶、树芽征、支气管狭窄、淋巴结肿大、胸膜病变等肺结核典型病理特征的检出率明显高于DR平片(P<0.05)。结论MSCT低剂量扫描方案在尽量减少患者受照剂量的前提下,对肺结核诊断及活动性判定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应用于肺结核的临床诊断。

  • 标签: MSCT 辐射剂量 肺结核 活动性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理交接班规范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护理交接班规范性为主题,分析护理交接班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导致交接班不规范的原因,确定目标,制订并实施对策。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护士交接班语言、礼仪、交接班内容明显较前规范,护理交接班时间明显缩短,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活动前。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交接班的规范性,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提高了护理质量,最终提高了患者及护士的满意度。

  • 标签: 护理交接班 规范性 品管圈 应用
  • 简介:摘要总结了40例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护理。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护理重点为行为干预,包括常规护理、生活方式管理、膀胱训练、盆底肌训练等措施,缓解了术后尿急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膀胱过度活动症 行为干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导尿拔管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主题,进行现况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订对策,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尿路感染率由活动前的25%降至活动后的4%。与品管圈活动开展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留置导尿拔管后尿路感染发生率效果显著,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也提高了圈员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降低 留置导尿 尿路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眼科病员监测五点血糖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选定提高眼科病员监测五点血糖依从性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五点血糖监测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在眼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眼科住院病员监测五点血糖的依从率改善,培养了圈组成员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科室的团队凝聚力。结论品管圈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不仅能提高眼科住院病员监测五点血糖依从性,而且能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主动性,有利于护理团队文化的建设。

  • 标签: 眼科 品管圈 住院病员 血糖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熏蒸对重度痉挛型脑性瘫痪的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均为我科门诊病历,按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均为Ⅳ级、Ⅴ级。将入选病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额外采用中药熏蒸疗法。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及关节量角器对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治疗重度痉挛型脑瘫患儿能降低肌张力,增加其关节活动度。

  • 标签: 脑性瘫痪 中药熏蒸 痉挛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体活动式延续护理对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2月—1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出院后接受常规随访,观察组实施团体活动式延续护理,对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及再入院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遵医服药、定期复查、合理饮食、运动锻炼等遵医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再入院率为4.26%,显著低于对照组17.02%(P<0.05)。结论团体活动式延续护理能提高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也能降低再入院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团体活动式延续护理 冠心病 遵医行为 再入院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对门诊护理工作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发放护理质量考核表来调查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对门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11位护理人员组成品管圈,对活动前患者对门诊护理工作不满意事项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可发现并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对门诊护理工作不满意事项大幅度减少,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品管圈活动是改善患者对门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品管圈 门诊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护士对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正确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以提高护士对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为主题的活动。遵循PDCA循环方法,通过现状分析,制定对策并进行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前护士对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为60.49%,活动后护士对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为94.89%,t值为1.83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使护士对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明显高于活动前,提高了护士对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相关知识的认识,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良肢位摆放 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对血我效能的影响及效果。方法抽取80例本院自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干预组(n=40)。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干预组患者常规护理+品管圈活动,分析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对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效果显著。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品管圈活动 血我效能
  • 简介:摘要扎实开展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创优活动,实行优质护理服务月明星评选活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探讨如下责任制整体护理制度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力保障;真正的关心病人;作为责任护士,必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月明星评选活动 提高患者满意度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因素。方法分析58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未能如期下床活动的相关因素。结果依赖主治医师指导、扶持,术后合并内科疾病不宜下床活动,高龄老人术后体质虚弱,缺乏康复锻炼的相关知识,害怕疼痛等因素是影响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主要因素。结论提高护士专科护理质量,加强术后康复教育、功能锻炼的指导,切实做好心理护理,重视基础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可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使其早日康复。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