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患者术后活动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找出影响食道癌患者术后活动依从性的主要原因,针对主要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分阶段进行实施与探讨,比较、分析品管圈方法实施前后患者术后活动依从率。结果食道癌术后活动依从率从品管圈前56.8%提升到品管圈后的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食道癌患者术后活动的依从性,有利于术后的医疗护理的实施,促进患者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食道癌 活动依从性
  • 简介:摘要质量管理小组(简称QC小组)活动在质量管理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积极的作用。QC活动作为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不仅能够体现现代管理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参与企业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在不断改进小组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中,不断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产生良好经济效益。

  • 标签: 质量管理小组 全员质量管理 思路和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护士压力的影响。方法在品管圈活动前先对本科的护士进行压力调查分析,从分析的结果中找出应对措施,按品管圈程序开展实施和效果确认。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本科的护士压力明显减轻,工作满意度也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品管圈能较好的减轻护士的压力,提高工作满意度,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也更有利于优质护理的实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护士 压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腹部术后患者早期活动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科收治113例腹部术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早期活动原因,掌握其护理对策。结果影响腹部术后患者早期活动原因有术后病情不稳、疼痛、放置引流管、患者的心理及健康教育不到位等。结论腹部术后患者早期活动与患者自身情况和护理人员护理对策直接相关,术后加强观察,指导早期活动,对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日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腹部手术 早期活动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炎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阑尾炎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于术后8~10小时后,开始在床边活动;对照组于术后16~20小时后,开始在床边活动。结果观察组在术后进行早期的下床运动后,24小时内排气患者有40例(80.0%),24~48小时内排气患者有10例(20.0%),没有超过48小时的排便患者;对照组在术后16-20小时进行下床活动,24小时内排气患者有4例(8.0%),在24~48小时内排气的患者有18例(36.0%),超过48小时排气的患者有28例(56.0%)。观察组术后排气效果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在进行阑尾切除术后,在麻醉剂失去药效时(术后8~10小时),就应开始在床边进行较简单的早期活动,这样有利于肠胃的蠕动,患者能够尽早恢复肛门排气功能,减少术后止痛剂的使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阑尾炎 术后运动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PICC穿刺部位对患者活动度的影响。方法评估血管后,将80例PICC患者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分为两组,采用肘上2横指处穿40例为A组,采用肘关节上3~4横指处穿刺40例为B组。观察比较不同置管部位对患者活动度的影响。结果两组PICC置管部位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高于A组。结论上臂PICC置入部位应尽量选择肘关节上3~4横指处,以提高患者的活动度。

  • 标签: PICC 穿刺部位 活动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中风患者的早期床旁被动关节活动方法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中风患者30例早期康复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脑中风患者经康复治疗,患肢运动功能均已明显恢复,在30d时得到进一步的恢复。结论脑中风患者开始的运动大多是被动活动,当病人病情稳定后,可增加主动、辅助运动,病人可逐渐出现随意运动,最后应以病人自主活动其肢体为主。

  • 标签: 脑中风 早期床旁被动关节活动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2月精神科住院患者68例,采用品管圈进行安全管理,将其管理方法与效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68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4%。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其能够有效避免或减少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对保障患者治疗安全及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精神科病房 安全管理 品管圈 护理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降低血透病人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并发症,延长其使用寿命。方法成立品管圈,做好内瘘血管的维护,提高穿刺成功率,比较活动前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内瘘使用并发症明显降低,保证了使用质量。结论品管圈活动,使内瘘得到有效维护,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内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健康教育路径在优质护理活动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中风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根据中医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优质护理活动中应用中医健康教育路径能让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同时让患者的满意度和整体护理质量提高,应该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中医 健康教育路径 优质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搞好体疗活动,提升疗养院的疗养质量。方法选择合理的体疗项目,提高对体疗的重视。结果通过对体疗的正确选择和认识,可以更好地发挥它的预防保健作用。结论正确认识体疗活动的重要性,努力培养体疗人才,搞好了体疗活动,将会丰富疗养生活,提高疗养质量。

  • 标签: 疗养院 体疗活动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品管圈的方法,降低餐前胰岛素漏打率。方法2014年7月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按照QCC的步骤及品管圈手法,对本病区糖尿病患者漏打胰岛素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原因进行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餐前胰岛素漏打率由品管圈活动前25%降低至活动后5.3%,进步率78.8%。结论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胰岛素漏打率,提升工作效率。

  • 标签: 品管圈 胰岛素 漏打率
  • 简介:摘要目的降低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内差,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方法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门诊药房药品调剂质量控制,分析调剂内差构成比及原因,制订相应对策。结果调剂差错率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下降了29.73%。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降低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率而且能够增加团队协作能力与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协调能力,提高工作积极性。

  • 标签: 品管圈 门诊药房 调剂内差
  • 简介:摘要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理病历书写完成质量的效果及分析。成立品管圈活动组织,确立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为活动主题,并对活动前护理病历书写质量不高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制订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对护理病历的书写质量进行检查,并采取有效的巩固措施。经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病历书写的质量,规避了因书写不规范导致的医疗纠纷。

  • 标签: 护理病历 书写质量 品管圈活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临时医嘱签名及时性的作用。方法成立“清脑圈”,通过确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对脑病科病历中临时医嘱签名不及时的现状调查(61项临时医嘱中漏签率为37.70%)、目标设定(将临时医嘱的漏签率由37.70%减少为15.28%)、原因解析、对策拟定(急需改善的重点为改善重点定位思想重视度不高、交班不到位及执行单不规范)、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1)有形成果(临时医嘱签名的漏签率由对策实施前的37.70%降至13.33%)。(2)无形成果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团队意识、活动的积极性、沟通协调能力、活动信心以及发掘问题的能力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临时医嘱签名的及时性,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责任感和质量管理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临时医嘱 签名 及时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强力宁注射液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保肝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强力宁注射液静滴为治疗组,连续使用15天-30天后与对照组比较肝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活动期患者在治疗中及早加用强力宁注射液治疗,可较快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恢复肝细胞功能。

  • 标签: 强力宁注射液 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患者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新生儿家长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率。方法开展以“提高家长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运用品管圈活动程序,针对导致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低进行要因分析及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家长对新生儿基础护理、母乳喂养方法、预防接种、环境护理知识掌握率显著提高,实施前后患儿家长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率从44%提高到70%以上,提高幅度为26%。患儿家长满意度由80%上升至96%及以上。目标达标率为108%;进步率为59%;圈员8项能力自我评价显著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家长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率,满足家长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迫切需求,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圈员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新生儿家长 护理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输液服务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输液患者进行抽样,选取7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推行品管圈活动,对照组未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品管手法,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愉悦感、责任感、沟通协调、团队协作、工作积极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满意度(94.44%vs75.00%)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输液服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输液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患者痰标本留取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小组形式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制定品管圈活动计划,进行鱼骨图分析、柏拉图分析、问卷调查、及对策分析与实施、效果验证活动,对比分析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痰标本留取率的变化。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痰标本留取率从47.5%提高至92.5%。结论对呼吸内科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进行品管圈管理手法,可缩短标本留取时间,提高标本送检合格阳性率。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痰标本 送检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管道护理不良/缺陷事件发生中作用,以提高管道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主题,制定品管圈活动步骤,把握现状,分析原因,目标设定,实施PDCA对策,确认效果,比较活动前与活动后管道护理不良/缺陷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管道护理实施品管圈活动使得不良/缺陷事件例数从353例降低到97例,低于目标值106例,达标率为103.64%,进步率为72.5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管道护理不良/缺陷的发生,可以提高管道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管道护理 护理不良/缺陷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