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精细个体化护理在麻醉恢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48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在麻醉复苏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麻醉复苏期应用精细个体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麻醉复苏期视觉模拟评分(VSA)、镇静程度评分(Ramsay)、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复苏期VS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细个体化护理应用于麻醉恢复管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复苏期疼痛、镇静效果,同时也利于降低患者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 麻醉 手术 疼痛 镇静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远程胎儿监护技术在产科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 ~2020年 2月我院接收的 100例孕妇,采取随机分组法将 100例孕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 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胎动、胎心监测;观察组进行远程胎儿监护,观察两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胎动异常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 NST 异常率明显比对照组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远程胎儿监护技术可更好对孕妇及胎儿情况进行监测,可及时发现胎动异常,孕妇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借鉴。

  • 标签: 远程胎儿监护技术 产科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所发挥的护理价值。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4 月诊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 74 例进行护理分析,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37 例,研究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症状好转时间。 结果: 研究组患者各项症状好转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发病症状好转,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值得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干预 老年患者 慢性心衰 护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灸康复护理在颈椎病护理中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选取96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被临床诊断为颈椎病,抽取时间段介于2018年2月到2019年8月期间,符合本次研究标准。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对照组(n=48例)颈椎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n=48例)颈椎病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针灸康复护理,研究人员需要重点记录患者眩晕、头痛、肩颈痛、日常生活工作改善状况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颈椎病患者运用针灸康复护理眩晕改善评分为13.52±1.45分、头痛为1.98±0.21分、肩颈痛为3.89±0.43分、日常生活工作为13.69±1.25分,对照组颈椎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眩晕改善评分为10.89±1.34分、头痛为1.43±0.45分、肩颈痛为2.45±0.36分、日常生活工作为11.36±1.58分,观察组患者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研究数据差异度高(P<0.05)。结论:颈椎病患者采用针灸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眩晕、头痛症状,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针灸康复护理 颈椎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 Meta分析,系统评价正念干预对器官移植受者睡眠质量、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方法 检索 PubMed、 Embase、 Cochrane Library、 EBSCO;中文数据库为中国知网( 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维普( VIP)、万方数据库中正念干预对器官移植受者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 RevM5.3软件进行 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 5篇文献, 3篇中文文献, 2篇英文文献。 Meta分析结果显示:正念疗法能有效改善器官受者的睡眠质量( P<0.001),减轻器官受者的焦虑情绪( P<0.001),对于器官受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情况,正念干预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念干预可改善器官受者的睡眠质量和焦虑情绪,但对减轻抑郁症状的效果尚不确定。

  • 标签: 正念干预 器官移植 焦虑 抑郁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的产妇采取人性化护理方式。记录和比较两组产妇的手术配合情况、住院时间、产后抑郁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手术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后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科的产妇采取人性化的护理模式,能够使产妇更好地配合手术,使护理工作的工作质量得到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该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性化护理模式 产科护理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在脑梗塞后遗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选取了 2016年 6月至 2018年 6月期间的 70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根据数字表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 34例,研究组 36例,对照组采用饮食护理等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将两组进行对比,比较患者的生活能力和心理状态。结果: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生活能力比对照组患者更强,心理状态更佳,两组数据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综合护理的使用,能够帮助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让患者具备更强的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脑梗塞 后遗症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将优质护理服务进行运用的作用。方法 结合对比护理观察组的方式展开探究,选入患者共计90例,为本院在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所接诊,通过组内盲选的方式,取其中45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展开常规性护理,即对照组,余下患者在对其护理的过程中则将优质护理服务进行运用,即观察组。分析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结合对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高血压 优质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创伤骨科的临床治疗情况,研究如何全面发挥出微创技术的使用价值。方法 以对比分析的方式在我院2021年全年度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中选择12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微创治疗方法,从中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优化临床治疗方案。结果 实验组的整体治疗有效率、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也比较低。结论 微创技术在新时期的创伤骨科临床治疗工作中应用效果较高,手术中的风险也比较低,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因此,医院可以尝试在诊疗工作中全面推广使用该技术。

  • 标签: 微创技术 创伤骨科 手术接骨 伤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肿瘤内科护理中予护理风险管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肿瘤内科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n=50)护理风险管理干预观察组(n=50),比较两组护理风险及投诉事件发生率,并调查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投诉事件发生率4.00%、2.00%,低于对照组20.00%、16.00%;护理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76.00%(P

  • 标签: 护理风险 肿瘤内科 投诉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在新生儿护理中,对外周动脉采血效果进行总结。方法:筛选2020年1月-2022年3月,66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观察组外周动脉采血,对照组新生儿采用股静脉采血,对比两组新生儿不良反应、疼痛程度以及满意率等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在不同护理干预下,各项参数差异p<0.05,在采用相应的护理对策后,观察组新生儿不良反应率、采血工作满意率、一次采血成功率为2(6.06%)、31(93.93%)、32(96.96%),对照组为9(27.27%)、26(78.78%)、25(75.75%),p<0.05,差异显著。结论:在新生儿护理中,对新生儿采取外周动脉采血,可以取得更好的采血效果,使新生儿的不良反应率得到控制,对新生儿采血时能够一次性采血成功,可以进一步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

  • 标签: 外周动脉采血 新生儿护理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临床护理保护的作用。方法:本次实验时间区间为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研究人员选定呼吸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人数设置为88人。将双盲对照原则作为本次实验所选患者的分组依据,研究人员在本次实验中分别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临床护理保护模式来完成对照组及实验组护理管理工作,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出现情况、护患纠纷出现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并加以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及实验组所选患者中分别有8人及1人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占比分别为18.18%及2.27%,组间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出现概率相关数据加以分析比较,差异是不容忽视的,(p<0.05);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出现3例及0例护患纠纷,占比分别为6.82%及0.00%,组间数据分析比较,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异,(p<0.05);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相关数据加以分析比较,差异是不容忽视的,(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临床护理保护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呼吸内科 临床护理保护 护理管理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icu机械通气患者中运用每日镇静唤醒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icu机械通气患者,共6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提供每日镇静唤醒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的临床各项指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脱机拔管时间。结果:经比较两组的实验结果,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和总镇静的时间、右美托咪定日均用量都少于对照组,且脱机拔管时间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将每日镇静唤醒护理模式引入其中,可切实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出现,并尽早脱机拔管,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可进一步推广于临床。

  • 标签: 每日镇静唤醒模式 护理效果 icu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统计学的应用可以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客观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是处理和分析数据必须用到的知识。在药品检测中,统计数据可用于实验室质量管理,以质量控制图和跨实验室比较的形式工作,体现在实行药品检验抽样、检验、结果分析、综合评价的全过程中,同时,它也被广泛应用于药品检验工作方法学和质量标准的研究,保证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全面性,为各项任务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评价手段。

  • 标签: 应用 药品检验工作 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流产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人工流产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在人工流产后立即放置宫内节育器,对照组在人工流产后第一次月经结束后放置宫内节育器,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妊娠发生率、月经恢复时间。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无妊娠情况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月经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人工流产术 宫内节育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患者中的效果。方法:纳入本院8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均采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对比术后疼痛、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术后疼痛指数(P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预见性护理 疼痛指数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心内科病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疗效。目的:探讨心内科诊断治疗的关系,探讨心内科诊断预后的关系。对照组采用普通的护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护理风险的控制。并对两种护理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病房管理水平、护理服务水平、基本护理水平和人性化护理水平上均显著优于两组患者, P

  • 标签: 护理风险 心内科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对重症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原因,并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分析护理效果。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118例患者均为重症病症,均出现压力性皮肤损伤 ,入组时间为2018年8月-2020年8月,分组方式以随机双盲方式开展,分别采用针对性护理(实验组,n=59)及常规护理(对照组,n=59)开展临床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患者及家属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分析重症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产生的原因并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干预,可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

  • 标签: 重症 皮肤压力性损伤 原因分析 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