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肺结核疾病的诊断中使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结核分枝杆菌IgG的价值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收治的300例患有肺结核疾病的患者、190例患有非结核疾病的患者、另选90例健康人群,对这三组患者使用胶体金法来检测血清结核分枝杆菌IgG。分析各组血清结核分枝杆菌IgG检验结果。结果:肺结核疾病患者检验结果呈阳性的概率为61.3%;非结核疾病患者组的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有8.9%;健康组的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有5.6%。这三组数据比较来看,肺结核疾病组与后两组的结果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肺结核疾病组与健康组的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肺结核疾病患者组中,痰阴组检测呈阳性的概率为76.4%,痰阳组为55.7%,结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肺结核疾病的诊断中使用胶体金法进行检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并且能够初步筛查健康人群与非结核病患者。

  • 标签:   胶体金法 血清结核分枝杆菌IgG 肺结核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联合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以100例肺炎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2月,其中细菌性肺炎为A组(30例),病毒性肺炎为B组(30例),支原体肺炎为C组(40例),选取同期50例健康者,检测血清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指标,对比分析。结果不同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血清纤维蛋白原、降钙素原水平比较,P

  • 标签: 血清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 血常规 肺炎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肺结核疾病的诊断中使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结核分枝杆菌IgG的价值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收治的300例患有肺结核疾病的患者、190例患有非结核疾病的患者、另选90例健康人群,对这三组患者使用胶体金法来检测血清结核分枝杆菌IgG。分析各组血清结核分枝杆菌IgG检验结果。结果:肺结核疾病患者检验结果呈阳性的概率为61.3%;非结核疾病患者组的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有8.9%;健康组的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有5.6%。这三组数据比较来看,肺结核疾病组与后两组的结果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肺结核疾病组与健康组的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肺结核疾病患者组中,痰阴组检测呈阳性的概率为76.4%,痰阳组为55.7%,结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肺结核疾病的诊断中使用胶体金法进行检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并且能够初步筛查健康人群与非结核病患者。

  • 标签:   胶体金法 血清结核分枝杆菌IgG 肺结核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和血清胱抑素C(Cystain C,CysC)联合检测诊断肾功能不全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4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79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尿路感染(29例)、高血压肾病(12例)、糖尿病肾病(18例)、肾功能不全(20例),健康对照组为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35例健康人群,各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尿液和血清β2-MG以及血清CysC水平。并通过ROC曲线分析尿液、血清β2-MG和血清CysC联合检测在肾功能不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肾功能不全患者尿液β2-MG(t=-5.085,P=0.000)、血清β2-MG(t=-4.750,P=0.000)、血清CysC(t=-5.422,P=0.000)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单项指标与三项指标联合检测进行比较,发现尿液β2-MG、血清β2-MG和血清CysC三者联合线下面积(are under curve,AUC)值及敏感度均高于单一检测。结论:尿液、血清β2-MG和血清CysC联合检测在肾功能不全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β2微球蛋白 胱抑素C 慢性肾功能不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肾病综合征采用ACEI联合激素治疗后的具体疗效以及采用TGF-β1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在2020年8月02021年9月收治肾病综合征患者中随机择取78例予以观察,通过随机分组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纳入39例,前者接受单纯激素治疗,后者接受ACEI联合激素治疗,两组均接受TGF-β1检测,对比两组血液生化指标、治疗前后TGF-β1浓度、尿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研究对象在血液生化指标上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BUN、Alb、Scr、Ccr水平调节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各项指标调节效果更好(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在TGF-β1浓度与尿蛋白水平均比对照组两项指标更低(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接受ACEI联合激素治疗后整体疗效明显提升,利用TGF-β1检测可对病情检测起到良好鉴定效果,是一项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ACEI 激素治疗 肾病综合征 TGF-β1 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中,将TCT和HPV-DNA检测应用于女性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分析,其临床可用性。方法:本次实验选择回顾性实验方式实验时段设置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录入我院中登记有效地接受供起来筛查的3422名女性的研究资料作为数据,所有患者在进行检查时,采用HPV、TCT检测作为检查方案,并由医务人员对患者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将HR-HPV阳性并且TCT≥ASCUS、同时患者存在疑似宫颈病变的情况,需由相关医务人员进行筛查,并判断两种不同的检测方式的结果。结果:在本次接受检查的3422名患者中,HPV16、18阳性63例,其他HPV阳性290例,其中有264例进行TCT检查,检测阳性71例,HPV16、HPV18阳性63人以及TCT71例总计134例中有120例 进行阴道活检,最终CIN阳性34,宫颈鳞癌1例。结论:在对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患者进行筛查时,选择HPV筛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通过与 TCT检查方案进行结合应用,有助于帮助医务人员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时后续治疗工作能够更为顺利的开展,同时也对我国地区女性的生理健康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值得进行推广与应用。

  • 标签: TCT HPV-DNA检测 宫颈癌 诊断方法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析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小残留病对其预后的价值。方法 择取我院于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就诊的2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接受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诱导治疗后,患者获得部分缓解(VGPR)及以上疗效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小残留病灶(MRD),比较各组之间临床特征、疗效、生存时间。结果 20例MM患者,均接受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诱导治疗,治疗后,3例患者获得严格完全缓解、8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9例患者获得非常好的部分缓解。MRD阳性与阴性 MM 患者在白蛋白水平(≥35g/L)以及是否维持治疗方面对比,差异显著(P<0.05) ;在其他方面(如性别、血清LDH 水平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小残留病灶后,MRD阳性8例,MRD阴性12例,MRD阳性患者的LFS时间、OS时间均少于MRD阴性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小残留病,可提高患者生存率,且该方法操作简单、无创、准确率高,值得积极推广。

  • 标签: 微小残留病 流式细胞术 多发性骨髓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抗核抗体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视为A组,选取同期合并自身免疫疾病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视为B组,均行抗核抗体检测,分析诊断结果。结果:B组患者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抗体阳性率是32.00%,主要滴速1:100,部分患者存在中高滴度,是合并合并自身免疫疾病的表现。临床应当重视监测抗核抗体检测,予以长期医学观察,及时警惕自身免疫疾病。

  • 标签: 抗核抗体检测 强直性脊柱炎 自身免疫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TCT+HPV检测、阴道镜检查用于早期宫颈病变筛查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22年2月-2024年2月在我院进行早期宫颈病变检查的病患(300例)纳入研究,给所有病患均实行TCT+HPV与阴道镜筛查,把病理检查作金标准,分析TCT+HPV与阴道镜筛查的最终结果。结果:经病理检查300例患者中阳性210例,阴性90例。TCT+HPV检查阳性230例,阴性70例;阴道镜检查阳性210例,阴性90例。TCT+HPV的准确率、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3.33%、95.65%、85.71%;阴道镜准确率、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5.00%、88.37%、76.47%。结论:将TCT+HPV、阴道镜用于早期宫颈病变检查,可有效筛查出病变患者,为进一步诊疗提供依据,但相较于阴道镜筛查,TCT+HPV筛查准确率更高,临床使用价值也更高。

  • 标签: TCT+HPV检测 阴道镜检查 早期宫颈病变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屈光不正在综合验光仪和电脑自动验光的联合诊断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用综合验光仪和电脑自动验光对我院66例屈光不正的患者进行检测,分析其检测具体情况。结果:对于屈光不正的检出率,联合检测的检出率为90.91%,而单一性的电脑自动验光的检出率为69.70%(P0.05);但球镜屈光度值相比,前者明显较低,后者较高(P

  • 标签: 综合验光仪 电脑自动验光 屈光不正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总IgE和嗜酸性粒细胞检测在过敏性皮肤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HITACHI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BECKMANCOULTERGEN.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8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总IgE和血液EOS水平,并对结果统计分析。结果8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中血清总IgE水平(阳性率)分别为过敏性紫癜组(453.1±283.3)IU/ml(9/24,37.5%),湿疹组(531.3±224.5)IU/ml(13/16,72.2%),药疹组(489.7±285.2)IU/ml(7/15,46.7%),荨麻疹组(476.1±211.1)IU/ml(5/12,41.7%),接触性皮炎组(514.0±263.6)IU/ml(7/13,53.8%);血液EOS水平(阳性率)分别为过敏性紫癜组(0.31±0.55)×109L(5/24,20.8%),湿疹组(1.17±1.60)×109L(8/16,50.0%),药疹组(0.48±0.48)×109L(4/15,26.7%),荨麻疹组(0.46±0.52)×109L(3/12,25.0%),接触性皮炎组(0.57±0.73)×109L(4/13,30.7%),除过敏性紫癜组外,湿疹组、药疹组、荨麻疹组以及接触性皮炎组血清总IgE及EOS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各组IgE值与EOS计数在统计学上均未发现明显相关性(-0.54<r<0.24)。结论血清IgE及血液EOS对多数过敏性皮肤病起到了一定作用,能清楚患者过敏的状态,为临床上过敏性皮肤病的早期诊断、综合治疗以及疗效评价提供帮助。

  • 标签: 过敏性皮肤病 总IgE 嗜酸性粒细胞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疑似结核病患者接受 HIV 抗体检测干扰因素以及相应对策。 方法:选择 2017 年 9 月 -2018 年 9 月在疾控中心经 HIV 抗体检测的疑似结核病患者 200 例,对所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 )对 HIV 抗体进行检测,并统计分析相关结果。 结果:在所选的 200 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中,有 176 例患者进行了 HIV 抗体的检测,受检率为 88.0% 。分析影响受检率的因素,其中文化程度在初中水平或者低于初中文化者、体力劳动者、咳嗽超过 2 周者均有较高的受检率( P < 0.05 )。 结论:肺结核疾病合并 HIV 的发病率在逐渐上升,应提升体检者的健康认知水平,尤其是对 HIV 抗体的认识,多鼓励和倡导患者,使其能提高临床检测的积极性。

  • 标签: 疑似结核病 HIV 抗体检测 干扰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D-二(D-D)聚体和凝血四项检测在临产期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2月本院33例临产期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33例健康非孕妇为对照组。均接受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D-D、纤维蛋白原(FIB)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产期孕妇检测D-D水平以及凝血四项指标可以及时了解孕妇的凝血功能,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及时进行干预,对保障母婴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临产期孕妇 D-二聚体 凝血四项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性出血采用粪便隐血试验、转铁蛋白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8年8月-2021年8月在我院诊断消化性出血的患者中任意择取40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00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200例,再择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0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给予三组研究对象均采用粪便隐血试验、转铁蛋白检测,并且对比单项项目检测和联合项目检测的诊断阳性率。结果:经统计,粪便隐血试验、转铁蛋白联合检测在消化性出血中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的诊断阳性率。其中上消化道出血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下消化道出血诊断阳性率。结论:在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诊断过程中采用粪便隐血试验与转铁蛋白联合检测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联合应用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性明显较高,有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消化性出血 粪便隐血试验 转铁蛋白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重点研究急诊科在病床边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对胸痛患者病情的判断,以警惕胸痛患者D-二聚体阳性的危险信号。方法:此次研究对象均是莆田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直肠超声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10月收治疑似前列腺癌患者70例为例,分别使用经直肠超声检测以及经直肠超声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联合检验,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观察单一诊断与联合诊断效能。结果:①7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检出率77.14%(54/70),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含量(65.48±20.48)ng/ ml,非前列腺癌22.86%(16/70),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含量(16.39±5.40)ng/ ml(t=15.825,P<0.05);②经直肠超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诊断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数据高于单一经直肠超声诊断数据(P<0.05)。结论:在前列腺癌疾病诊断过程中使用经直肠超声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其检验效能显著提升,值得临床疾病诊断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经直肠超声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诊断 前列腺癌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血脂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某医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确诊的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脂、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指标。另外,还对观察组患者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符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 观察组各项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符合率为94%。结论 针对糖尿病临床诊断来说,血脂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能够作为临床诊断指标,同时检测符合率也比较高,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血脂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诊断 价值 符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