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痛风以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慢性痛风石形成及关节畸形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认为“不通”是痛风发生的病机关键。 本文通过“不通则痛”理论探讨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认识到“通”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气血津液运行通畅则安,脏腑经络阻塞不通则病。

  • 标签: 痛风性关节炎 不通则痛 中医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3H理论下优质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智力低下患儿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本院于2021.1-2022.1纳入的80例智力低下患儿,应用电脑随机抽签法分为参照组(n=40,常规康复)及干预组(n=40,基于3H理论下优质护理联合康复训练),观察患儿智力发育情况。结果:康复前,患儿智力发育情况无统计差异(P>0.05),康复后,干预组评分有所上升,数据差异明显,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智力低下患儿应用基于3H理论下优质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可改善智力发育程度,效果显著,临床应给予重视。

  • 标签: 优质护理 康复训练 智力低下
  • 简介:摘要:通过搜集赵印名老中医2013年10月至2018年12月间门诊慢性肝病诊治医案,对其进行全面的整理,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其中符合条件的医案74例。本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调查及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通过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处理肝阳虚、肝气虚患者的四诊信息及相关检查数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结核病细菌检验采用金胺“ 0”荧光染色法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取 90例结核病患者,均为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来我中心治疗。对 90例患者抽取痰液进行结核病细菌检验。随机性分组,对照组采用抗酸染色法检验,共 45例患者;实验组采用金胺“ 0”荧光染色法检验,共 45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检验结果。结果:在检验阳性率方面,实验组为 86.67%( 39/45),对照组为 40.00%( 18/45),实验组的检验阳性率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 P<0.05。结论:采用金胺“ 0”荧光染色法对结核病患者进行细菌检验,其检出率高,且操作简单快捷,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荐。

  • 标签: 细菌学检验 金胺 "O"荧光染色法 结核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不良反应及药物经济评价。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肺结核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患者使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试验组除给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外,再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与检测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相比,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有统计意义,且试验组对照组的不良发应发生率的数据差别不大,P>0.05,数据无统计意义;经检查结果可得试验组的痰涂片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结果转阴、肺部病灶吸收及肺部空洞闭合的时间对照组相比,明显的减小,P<0.05,数据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少,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肺结核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COVID-19的流行病、临床特征、治疗转归,为当地的疫情防控、病例发现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2月10日至2020年3月4日,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新冠肺炎病例,对其进行回顾性流行病特征、临床特征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及转归的分析。结果 8例新冠肺炎病例中,轻型1例(12.5%),普通型4例(50%),重型2例(25%),无症状感染者1例(12.5%)。治愈8例 (100%),确诊病例中1例儿童病例(1岁7个月)其余7例均为中青年病例。确诊病例中发热5例,体温最高为38.4℃,咳嗽、咳痰5例,腹泻2例,乏力1例,肌肉酸痛1例,气短2例,特征性CT改变有:多发小斑片影6例(75%)、肺外带明显6例(75%)、多发肺浸润影4例(50%)、多发磨玻璃影6例(75%)、双侧肺部病变4例(50%)等,后期有肺实变。重症患者实验室检查多见淋巴细胞百分率降低2例(25%)、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2例(25%)、肌酸激酶升高2例(25%)。结论 控制疫情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强流行病调查,重视无症状感染者;临床特征中COVID-19患者的淋巴细胞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治疗方案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治疗转归良好,但同时也要重视药物的副作用。

  • 标签: COVID-19 流行病学特征 临床特征 治疗转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样本采集方法和抗生素两个不同影响条件下对痰液样本细菌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来我院接受呼吸道病变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200例患者按照奇数月和偶数月来我院接受治疗划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100例患者,然后按照随机分化表将甲乙两组随机再各分成两个小组,每组50例患者。其中甲组主要是采集方法的不同,乙组是受抗生素的影响。甲组实验组50例患者用修正版样本采集方法,甲组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常规样本采集方法获取痰液;乙组100例患者全部用常规方法取样,乙组对照组50例患者应用抗生素后取样,乙组实验组50例患者则不经处理直接取样,对比甲组、乙组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检查合格率和阳性检出率。结果甲组的两组试验对比,实验组的检查合格率和阳性检出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乙组的两组试验比较,实验组痰液样本的检查合格率和阳性检出率都优于对照组,但是检查合格率,P>0.05。结论适当的对采集样本的方法进行改进可以大大提高痰液样本的检查合格率和阳性检出率;对患者应用抗生素后采样则可以降低阳性检出率,应在患者用药前进行取样。

  • 标签: 样本采集方法 抗生素 痰样本 细菌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筛查中实施液基薄层细胞检测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至5月期间在我院实施宫颈癌筛查的患者资料,筛选其中76例疑似宫颈癌患者纳入本研究,视采用检测技术的不同将76例患者均分为HPV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TCT组(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各38例,以阴道镜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两组的检测准确率。结果:HPV组检查结果显示阳性3例、阴性35例,病理检查结果(阳性8例、阴性30例)对比检测准确率为73.68%(28/38),误诊率26.32%(10/38);TCT组检查结果显示阳性8例、阴性30例,病理检查结果(阳性10例、阴性28例)对比检测准确率为89.47%(34/38),10.53%(4/38),显然HPV组检测准确率低于TCT组,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宫颈癌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 检测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3年-2020年流行腮腺炎的病特征,预测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短期发病。方法:对2013年3月-2020年3月全国疾控系统中统计的10000例对象进行研究。结果:2018年-2020年的流行腮腺炎发病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趋势,18岁以下儿童为主要发病群体。结论:流行腮腺炎患者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主要呈现季节性以及儿童多发的特点,拟合的SARIMA模型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短期发病预测效果较好。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 短期发病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64层螺旋CT、普通X线在小儿斜颈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30例未确诊的小儿斜颈患者,分别采用64层螺旋CT、普通X线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手段的准确性。结果:64层螺旋CT对于小儿斜颈诊断阳性率高于普通X线(p<0.05)。结论:64层螺旋CT相比于普通X线来说,诊断准确率更高,在小儿斜颈影像检查中应用价值更为显著。

  • 标签: 64层螺旋CT 普通X线 小儿斜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药物经济在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选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3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分成五个组别,应用药物经济进行成本效果分析,针对五组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疗效加以评估,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通过文献研究和成本效果分析,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治疗中最具经济性的药物。结论  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选取安全具有成本效果的口服降糖药物进行治疗。

  • 标签: 2型糖尿病 药物经济学 口服降糖药
  • 简介:  摘要:目的  本文通过分析2012一2021年綦江区肺结核病流行病特征,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导出并统计2012-2021年綦江区肺结核报告信息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一2021年綦江区登记的肺结核病患者资料,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綦江区肺结核流行特征。结果 2012一2021年期间,綦江区登记的肺结核病患者共计5583例,其中涂阳患者2242例;肺结核病登记例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肺结核病登记数以3~5月份最多,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93:1;肺结核病发病以中老年55~64岁、45~54岁、65~74岁年龄组为主;职业分布中农民病例数最高,占70.14%;地区街镇分布以农村街镇发病报告最高,煤矿地区街镇次之,城区街镇最低。结论  綦江区肺结核病的防控应以抓住农村地区、矿区和老年人群为主,特别是男性作为肺结核病防治工作重点,15-24岁的学生群体也值得关注,应推动开展主动筛查。

  • 标签: 肺结核病 流行病学 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我院接受病原微生物检验的患者中抽选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采取荧光RT-PCR检测和常规的RT-PCR检测,对比不同检测技术的检验结果。结果:荧光RT-PCR检测阳性检出率为87.50%,常规的RT-PCR检测阳性检出率为72.92%,荧光RT-PCR检测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的RT-PCR检测,差异有统计意义(X2=6.431,P

  • 标签: 病原微生物检验 分子生物学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影像技术不断发展,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检出率呈不断升高趋势。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方式主要包括X线、超声、CT和MRI等,不同检查方式具有不同的优势和价值。本研究探讨影像检查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为今后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 影像学检查 痛风性关节炎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76例疑似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X线平片CT影像检查。比较诊断结果。结果:CT检查对颈椎病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使用X线平片和CT均可诊断颈椎病,CT的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平片。

  • 标签: 颈椎病 X线平片 CT
  • 简介:摘要:目的 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放射科诊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级放射诊断专业两个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个班级开展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另一个班级采用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模式。一学期后调查两个班级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及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传统线下课堂教学班级相比,开展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更高,教学满意度更好,p<0.05。结论 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并为放射诊断教学改革提供了经验。

  • 标签: 雨课堂 翻转课堂 放射学诊断学
  • 简介:[摘要]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及进步,其在临床诊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常见的影像检查手段包括X线、超声、CT、MRI及核素显像等,这些技术的普及不仅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还可以有效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使得痛风关节炎的早期规范化诊治水平明显改善。本研究探讨影像检查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为今后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 影像学检查 痛风性关节炎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通过分析2012一2021年綦江区肺结核病流行病特征,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导出并统计2012-2021年綦江区肺结核报告信息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一2021年綦江区登记的肺结核病患者资料,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綦江区肺结核流行特征。结果 2012一2021年期间,綦江区登记的肺结核病患者共计5583例,其中涂阳患者2242例;肺结核病登记例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肺结核病登记数以3~5月份最多,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93:1;肺结核病发病以中老年55~64岁、45~54岁、65~74岁年龄组为主;职业分布中农民病例数最高,占70.14%;地区街镇分布以农村街镇发病报告最高,煤矿地区街镇次之,城区街镇最低。结论  綦江区肺结核病的防控应以抓住农村地区、矿区和老年人群为主,特别是男性作为肺结核病防治工作重点,15-24岁的学生群体也值得关注,应推动开展主动筛查。

  • 标签: 肺结核病 流行病学 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病原微生物检验中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我院接受病原微生物检验的患者中抽选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采取荧光RT-PCR检测和常规的RT-PCR检测,对比不同检测技术的检验结果。结果:荧光RT-PCR检测阳性检出率为87.50%,常规的RT-PCR检测阳性检出率为72.92%,荧光RT-PCR检测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的RT-PCR检测,差异有统计意义(X2=6.431,P

  • 标签: 病原微生物检验 分子生物学技术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