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试图从现代医学角度,着眼于椎盘源性下腰痛的病因,归结为生物力学因素、生物化学因素和生物细胞因素的变化为主要病;同时从《黄帝内经》中寻找到世界上最早有关腰痛致病病——经络学说,并逐一诠释。同时针对这些病因提出了对因性治疗措施,供临床上较棘手的盘源性下腰痛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诊断思路和一套规范的治疗措施,以便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盘源性下腰痛 生物力学 生物化学 中医病机
  • 简介:颈、腰椎病为正虚邪实、虚实夹杂、形神互伤的一类疾病。颈、腰椎病的病因除外伤和劳损外,多为神伤心志、内伤七情、正虚邪入。就“形病”而言,是筋肉病导致骨病,其病理机制为筋、肉、脉的挛缩,导致气滞血瘀,局部形成病灶,继而影响人体神的各种功能;就“神病”而言心神伤导致五脏神伤,脏腑功能失和,气机紊乱,经络气机阻滞,如此筋、肉、骨失养,进而发生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退行病变,最后形成神病一形病一神病一形神合病的恶性病理循环,使脊柱整体失稳及人的形神整体失和。所以,颈、腰椎病多由患者自身因素所造成,根据本病神病伤形、形病伤神形神互伤的病理变化过程,其病位在皮、在筋、在肉、在脏、在经、在骨、在神,因此,治疗这类病宜医患合作,充分发挥患者的自我表现调控能力,综合运用中医的多种疗法,对患者形神辩证施治于本病整体和局部的部位,则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复发率,达到治病又治人,治病必求本的目的。

  • 标签: 颈椎病 腰椎病 形神整体 病因 病机 病位
  • 简介:记者日前从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整脊高级研修班了解到,参加过该研修班医师的所属24个单位,在2004年一年内,运用整脊八法治疗伤病患者6万多例,共101万人次,无一例发生医源性损伤。其中,以既往最易并发意外损伤的颈椎旋转手法共治疗15000多人,40000余人次,无一例发生医疗事故及并发症。

  • 标签: 整脊法 规范化建设 旋转手法 中医学 医疗技术
  • 简介: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北京光明骨伤医院承办的首届中国整脊学学术交流大会11月27-28日在京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国际合作司司长沈志祥,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主席施杞等领导出席,来自澳大利亚、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的代表210余人参加了会议。

  • 标签: 中医学 整脊学 科学化建设 规范化建设 “首届中国整脊学学术交流大会”
  • 简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委员会立项研究“中医整脊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于2009年11月28日--12月1日在贵阳市召开专家论证会(左图为与会代表合影,右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与政策法规司李钟军主任作标准研究工作报告)。

  • 标签: 中医药标准化 中医整脊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09年 诊疗指南 论证会
  • 简介:韦以宗教授经过几十年的刻苦研究,系统地发掘整理了中国传统医学有关脊柱伤病的诊治理论和经验,运用中国传统医学的哲学思维模式,天人合一的有机宇宙整体观,结合现代科学思想、生物力学理论、现代医学进展理论,充分发挥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优势,研究了脊柱解剖学特性、运动力学特点,结合大量的临床实践编著出版了《中国整脊学》,

  • 标签: 中国整脊学 中医现代化 中国传统医学 学习 脊柱伤病 现代医学
  • 简介: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以活血瘀法为多,本文阐述了的几种常见骨伤科疾病使用活血瘀法的具体应用。

  • 标签: 活血化瘀 骨伤科 应用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如何辨因论治的规范治疗。方法:通过观察260例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的病例,其中男145例,女115例,平均年龄47.45岁。采用手法、颈椎牵引、电针刺激、中药离子导入、物理治疗、中西药物等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以及微创手术及常规手术治疗,通过观察治疗效果,进一步总结本科室多年来治疗CSR的方法和经验,并结合文献报道加以论证。结果:260例中,痊愈101例,占38.85%;显效:109例,占41.92%;有效:50例,占19.23%;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辨因论治的方法治疗CSR疗效肯定,合理、规范的选择应用综合治疗方法对CSR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规范化 治疗
  • 简介:中医整脊科,是运用中医原创思维研究人体脊柱系统功能解剖、运动力学,用手法为主的中医疗法调整气血、筋骨,使气血协调并恢复或改善脊柱力学平衡以防治脊柱劳损伤病的学科。中医整脊科是以脊柱四维弯曲体圆运动规律,脊柱圆筒枢纽学说,脊柱轮廓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和椎曲论为基本理论,以理筋、

  • 标签: 中医整脊 操作规范化 调曲法 脊柱圆筒枢纽学说 人体脊柱 平行四边形
  • 简介: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中医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14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被评估后分为4组(急性发作者,脊柱侧弯或后凸者,直腿抬高〈30°者,下肢麻木者),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以优化组合后的中医药措施进行治疗,观察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表(JOA)、4组特征表现变化、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经优化分组后的病例在VAS、JOA评分、特征性表现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JOA分级评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P〈0.05。合并后研究组的JOA临床疗效有效率80.7%,明显优于对照组49.2%,χ^2=24.839,P〈0.05。结论:经过评估和优化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热敷牵引加常规手法对照组。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腰椎 个体化评估 优化治疗 中医药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个体牵引方向牵引及特殊手法治疗颈椎病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临床症状结合动力位拍片明确病变椎间隙,根据病变的椎间隙的稳定情况确定牵引方向,并行脊柱牵引状态下定点整复手法(党氏手法)治疗颈椎病性眩晕。结果:个体牵引方向牵引及特殊手法治疗颈椎病源性眩晕的疗效优良率达95%。

  • 标签: 颈椎病 眩晕 牵引方向 个体化 手法
  • 简介:目的:规范陆文整骨手法,评价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方法:采用三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23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规范研究,按照简单随机数字法分为手法组和热敷牵引组。其中陆氏整骨手法组122例,男38例,女84例,平均年龄(48.3±9.95)岁,平均病程(2.7353±3.7468)个月,病情程度轻度7例、中度47例、重度68例。中药热敷牵引组111例,男41例,女70例,平均年龄(47.38±9.59)岁,平均病程(2.5822±2.7658)个月,病情程度轻度14例、中度38例、重度59例。结果:经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表评价,研究组患者优36例(占29.5%),良53例(占43.4%),可19例(占15.6%),差14例(11.5%),有效108例(占88.5%);对照组患者优22例(占19.8%),良34例(占30.6%),可27例(占24.3%),差28例(25.2%),有效83例(占74.8%)。经统计学检验χ^2=13.097,P=0.004〈0.05,两者有效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陆文整骨三步五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临床易于操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腰椎 中医药疗法 推拿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