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Bcl2与Hrk及CyclinE基因蛋白与胃癌相关情况,探讨Bcl2与Hrk、CyclinE基因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Medline、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Bcl2、Hrk、CyclinE、胃癌、表达为关键词,检索2005-2011年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Bcl2、Hrk、CyclinE基因蛋白的生物学特性、作用机制;2Bcl2与Hrk、CyclinE基因蛋白与肿瘤的关系;3Bcl2、Hrk、CyclinE基因蛋白与胃癌作用机制及关系。符合要求纳入分析的文献40篇。结果Bcl2、Hrk、CyclinE基因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突变型Bcl2编码异常的蛋白,促进恶性肿瘤细胞增殖、生长和扩散;Hrk的功能缺失或突变将导致细胞周期恶性循环,细胞生长失控,细胞凋亡下调,促使恶性肿瘤形成;CyclinE过表达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与癌细胞的浸润有关。Bcl2、CyclinE基因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过表达,Hrk低表达。其相关性Bcl2基因蛋白表达与Hrk蛋白表达呈负相关性;Bcl2蛋白表达与CyclinE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并有统计学意义,从而Bcl2、Hrk、CyclinE基因蛋白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但其具体机制仍在研究中。现就Bcl2与Hrk、CyclinE基因蛋白的生物学特性、作用机制及与胃癌的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结论Bcl2与Hrk、CyclinE在胃癌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胃癌 生物学行为 Bcl2 Hrk CyclinE
  • 简介:“以文献为导向的自我学习”(reference-inducedselfeducation,RISE)教学模式源自“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模式,它是将现代文献阅读引入到课堂教学,并与病案讨论等方法相结合的一种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能力为目的的新型PBL教学模式[1].在以往的《病原生物学与基础免疫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曾引入PBL教学模式和临床病案讨论法.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师“满堂灌式”教学的负面效果、拉近了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但是我们在现实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中医院校的医学生由于现代医学知识的基础比较薄弱,导致了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有一定难度,从而不能完整地把握基础课程的整体脉络.因此,我们希望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继续以《病原生物学与基础免疫学》教学作为研究平台,尝试在对外中医学、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教学中应用RISE教学模式,进一步探讨现代科学文献与《病原生物学与基础免疫学》教学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使中医院校的学生能更好地系统学习《病原生物学与基础免疫学》知识,并建立提高切实有效的教学新手段.

  • 标签: RISE 中医院校 病原生物学与基础免疫学
  • 简介:人体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的职责与工作程序在我国GCP以及一些国际指南如赫尔辛基宣言、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的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国际伦理指南,以及WHO的生物医学研究审查伦理委员会操作指南中都有明确的描述.由于对法规、指南的理解与实施的不同,各地伦理审查工作存在很大差异.国内目前尚没有对伦理委员会工作进行检查与评估的制度与体系,因而难以保证伦理审查对受试者起到真正的保护作用.此为世界卫生组织对伦理审查工作的视察与评价,包括目的、方法、操作规程、实施等11个方面.

  • 标签: 世界卫生组织 人体生物医学研究 伦理委员会 伦理审查 视察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膀胱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群锻炼在改善宫颈癌术后盆底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本院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1 月期间 71 例宫颈癌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划分为 A 组( n=35 ,盆底肌群锻炼)和 B 组( n=36 ,膀胱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群锻炼),比较两组患者的盆底功能、子宫脱垂、尿失禁康复及性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B 组患者的盆底功能康复评分、子宫脱垂康复评分、尿失禁康复评分、性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 A 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膀胱生物反馈 + 盆底肌群锻炼能够使宫颈癌术后患者的盆底功能障碍得到明显改善,尽快恢复盆底肌功能,治愈子宫脱垂、尿失禁等症状,提高性生活质量。

  • 标签: 膀胱生物反馈 盆底肌群锻炼 宫颈癌 盆底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运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运动性膝关节损伤,观察其疗效并探讨分析其对膝关节周围肌肉功能及其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康复门诊、住院部收治的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别纳入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予康复训练,2组均在4周治疗后,在等速向心肌力测试下,测定其在角速度分别为60°/s及180°/s时,患侧膝关节的峰力矩、做功量及股后肌群的向心峰值力矩与四头肌的向心峰值力矩的比值(H/Q),同时测定角速度分别为60°/s时,相关肌群的表面肌电情况,并进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1)在4周的治疗后,观察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较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角速度为60°/s及180°/s测试时2组峰力矩、作功量及H/Q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角速度60°/S时,观察组的屈伸肌群的sEMG改善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伸肌及屈肌肌力均较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改善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的症状,改善膝关节的功能,其机制主要是通过提高膝关节周围肌肉肌力水平和改善其参与膝关节活动的生物力学。

  • 标签: 针刺 康复训练 运动性膝关节损伤 组织构建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 : 讨论研究骨水泥型和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评价要求。方法:选自我院自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于我院骨科接诊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110例,采用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 55例)和观察组( 55例),分别采用生物型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临床治疗,从两组患者手术总时长、术中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行动时长等几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及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各项数据均高于对照组,临床效果极佳。结论:使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流程相对简单,手术成功率极高,术后并发症少,加强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短期及长期的股骨安全。是目前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最为理想的方式之一。

  • 标签: 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介绍一种新的骶髂关节半脱位的检查方法——6秒检查试验,在急性骶髂关节半脱位诊断中的临床实验研究及生物力学机制探讨。结果86位急性骶髂关节半脱位患者中有77.9%的患者抬单腿时腰骶部无不适感,而抬双腿时却诱发出不适感或无法抬起双腿;有18.6%的患者抬单侧腿和抬双腿时均有不适感,但抬双腿时这种不适感比抬单侧腿时明显加重。以上两种情况视为6秒检查试验阳性,阳性率约96.5%(标准姿势);经条件优化,患者足自然体位阳性率为74.4%,低于双足尖朝上的标准姿势,屈膝位时阳性率仅41.9%,远低于膝伸直位的标准姿势。结论6秒检查试验是一种基于生物力学杠杆原理的骶髂关节半脱位的诊断方法,灵敏度高。该方法与目前临床常用的骶髂关节半脱位检查试验的诊断思路完全不同。

  • 标签: 6秒检查试验 诊断 临床实验 条件优化 生物力学 杠杆原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对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开展时间2020.01月-2020.12月,实验对象为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选取2020.1-06月期间的微生物样本为对照组(n=200,实施常规管理模式),选取2020.7-12月期间的微生物样本为观察组(n=200,实施全面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样本检验准确性,并分析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控制因素。结果:观察组样本质量检验准确性96.00%高于对照组90.50%(P<0.05);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人为、环境、设备、样本与试剂,观察组实施针对性对策干预后影响因素得到明显控制。结论:影响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质控的影响因素比较多,需加强对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的控制措施,以此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疾控中心 微生物实验室 质量控制 因素 策略
  • 简介: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态度漠然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有必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改进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思政微课的设计、开发及应用,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创新了思路。通过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运用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新局面,这一教学模式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认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 标签: 微课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联合盆底康复护理对妇科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力、漏尿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并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后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给予术后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底功能评分及性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底功能评分可知,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盆底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性生活质量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给予术后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盆底肌力,减少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率,提高女性的性生活质量。

  • 标签: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 盆底康复护理 妇科盆底功能障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