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张力带拉力螺钉固定改良技术的髌骨AO分型34-C型横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60例为对象,根据内固定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30例,用克氏针内固定术)和观察组(n=30例,用张力带拉力螺钉固定改良技术)。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张力带拉力螺钉固定改良技术可提高髌骨AO分型34-C型横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效果,对身体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能有效降低手术风险。

  • 标签: 髌骨AO分型34-C型横行骨折 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张力带拉力螺钉固定改良技术
  • 简介:【摘要】: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高发群体是儿童,主要与儿童群体机体免疫能力较差这一因素有关。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诊断方法,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对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并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对其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并进行如下综述。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血常规检验 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联合检验血清淀粉酶(AMY)、脂肪酶(LPS)与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60例正常者设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对两组AMY、LPS與CRP水平予以检测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AMY为(760.6±64.5)U/L,LPS为(1626.4±125.4)U/L,CRP为(44.6±12.3)mg/L;对照组患者AMY为(86.0±16.7)U/L,LPS为(93.0±26.7)U/L,CRP为(1.2±0.6)mg/L。观察组患者AMY、LPS与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可联合检验AMY、LPS、CRP水平,以此判断病情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血清淀粉酶 脂肪酶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结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C-反应蛋白、TC水平影响。方法:研究时间段: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选取50例本院接诊的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的方法,分为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结合氟伐他汀钠缓释片治疗以及常规药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ADL评分、C-反应蛋白、TC水平。结果:在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氯吡格雷结合氟伐他汀治疗后,实验组NIHSS评分(8.26±0.0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5.73±1.74)分,(P

  • 标签: []氯吡格雷结合氟伐他汀 脑梗塞 临床疗效 C-反应蛋白 TC水平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新生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采用血常规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3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参与健康体检的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用血常规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对比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全血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常规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有助于患儿的疾病诊断,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以及白细胞计数水平联合检测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间选择我院就诊的64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病因为依据分为细菌组和非细菌组,每组各32例,对所有患儿行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白细胞计数水平监测,对比各项检测指标以及阳性率。结果 与非细菌组相比,细菌组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以及白细胞计数水平更高,联合检测阳性率更高,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小儿支气管肺炎 超敏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白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人性化护理对糖尿病患者护理满意度及FBG、HbA1c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70例糖尿病患者,以随机抽签法,把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施以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包括护理满意度、FBG、HbA1c水平等内容。结果 实施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FBG、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具有重要意义,人性化护理更加科学更具针对性,大大提高了患者对临床护理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同时,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控制自身的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糖尿病患者 护理满意度 FBG HbA1c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降钙素原(PCT)联合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8月100例疑为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入选患者均行CRP、IL-6、PCT检测,以实验室培养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单一指标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本次研究中100例患者实验室培养阳性56例,阴性44例;CRP、IL-6、PCT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单一CRP、单一IL-6、单一PCT检测,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CRP、IL-6、PCT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在细菌性血流感染筛查中推广应用。

  • 标签: CRP IL-6 PCT 细菌性血流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胰腺炎患者护理中空肠内营养的作用及对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1年3月期间本院接诊重症胰腺炎患者62例行回顾性临床研究,患者治疗期间均接受鼻空肠管下早期营养支持。分析患者护理期间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及相关血清指标变化及病情治疗影响。结果:(1)护理7日时候患者血清CRP(22.14±5.49)mg/L、PCT(3.51±1.02)μg/L、TNF-α(31.04±2.41)U/ml、白蛋白(42.02±4.08)g/L,较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护理实施后患者腹痛缓解时间为(4.51±1.56)d、肠内营养持续时间为(3.05±1.12)d、经口进食恢复时间(10.26±3.15)d、住院时间为(16.72±4.31)d、CTSI评分为(4.65±1.72)分、并发症发生率为8.06%。结论:重症胰腺炎患者护理中空肠内营养的实施可积极纠正患者机体营养代谢水平,以促进炎症症状转归,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质量,效果显著。

  • 标签: 重症胰腺炎 空肠内营养支持 血清总蛋白 C反应蛋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解析在临床诊断中,对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使用尿微量白蛋白与血清胱抑素C联合检验的准确性。方法:71例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为研究组,在2021年1月--2022年10月内被选择进入本次研究,并选择同时期71例健康体检人士为对照组,所有人都进行尿素氮、肌酐、尿微量白蛋白、胱抑素C检测,分析各指标以及准确性。结果:比较对照组,研究组各指标升高(P<0.05),尿微量白蛋白与血清胱抑素C联合检验的准确性高(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中,对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使用尿微量白蛋白与血清胱抑素C联合检验的准确性高,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早期肾功能损害 检验准确性 肌酐 尿微量白蛋白 胱抑素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荧光法与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及其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各种类型感染疾病的患者(60例)为观察组,并选择同一时期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60名)为对照组,分别使用免疫荧光法与免疫散射比浊法对所有参与研究者的血液标本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检出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使用免疫荧光法与免疫散射比浊法对研究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时,利用免疫荧光法与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对各种感染患者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诊断和预后判断有较大的价值,两种检测方法用于超敏C反应蛋白方面各有优劣,应用过程中应当根据需求合理选择。

  • 标签: 免疫荧光法 免疫散射比浊法 超敏C反应蛋白 相关性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应用于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儿科细菌性感染性患儿30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全血hs-CRP和血常规检验,对比两组血常规WBC计数和hs-CRP水平情况。结果观察组hs-CRP水平和白细胞(WBC)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0例hs-CRP和WBC均为阳性,阳性率为66.67%,8例仅hs-CRP为阳性,阳性率为26.67%,2例仅WBC为阳性,阳性率为6.67%。结论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应用于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检验敏感性,值得推广。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血常规 检验 儿科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临床应用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AMI患者(研究组),均为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内科住院患者,另选取同时期到我院体检健康者38例(对照组),均测定BNP、hs-CRP等指数,并对比。结果对比两组研讨对象△T、LVEDD、LVEF、BNP、hs-CRP等指数,研究组△T指数低于对照组,LVEDD、LVEF、BNP、hs-CRP指数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BNP指数可判定AMI疾病预后状况,且此两个指数均属于不良预测因子,存在独立性,在诊断AMI和AMI疾病分层上均有重要价值。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CI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ACI组),均经头颅CT及MRI检查确诊,并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血清APN、CRP水平,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ACI组治疗前血清APN及CRP水平分别为(4.36±2.54)、(8.93±2.89)mg/L,对照组分别为(8.43±3.51)、(1.12±0.52)mg/L,ACI组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治疗后血清APN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血清CRP水平显著下降,分别为(6.44±2.31)、(4.10±0.72)m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78.33%(47/6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1.67%(43/60),其中稳定斑块13例,不稳定斑块30例;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26.67%(16/6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13.33%(8/60),其中稳定斑块6例,不稳定斑块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血清APN及CRP水平分别为(6.89±2.37)、(5.41±1.38)mg/L,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分别为(3.28±1.99)、(9.42±3.70)mg/L,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无与血清APN水平呈负相关(r=-0.76,P〈0.05),与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r=0.81,P〈0.05)。稳定斑块者血清APN及CRP水平分别为(4.32±2.14)、(6.65±2.69)ms/L,不稳定斑块者分别为(2.11±1.35)、(10.11±3.82)ms/L,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程度与血清APN水平呈负相关(r=-0.69,P〈0.05),与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r=0.77,P〈0.05)。结�

  • 标签: 梗塞 大脑中动脉 脂联素 C反应蛋白质 颈动脉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联合应用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血常规检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接收的儿童感染性疾病患儿4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时间段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45名为对照组;对所有患儿均实施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血常规检验。结果细菌感染组的CRP值和WBC值水平都高于对照组,细菌感染组的PA值则低于对照组;细菌感染组的CRP、WBC水平都超过非细菌感染组,PA的水平则低于非细菌感染组;细菌感染组的CRP、WBC、PA的阳性率均大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结论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应用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C-反应蛋白 血清前白蛋白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不同方法在牙体牙髓病中C形根管充填治疗时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从2018年1月开始,到2021年1月完成病例采集工作,收录94例牙体牙髓病病人,根据予以治疗方法的差异进行区别,予以分别对比,每组病人数量均为47名。研究组采用热牙胶垂直加压法。对照组采用iRoot SP冷测法。最后收集并分析病人的治疗有效率、术后疼痛感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等数据。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P

  • 标签: 热牙胶垂直加压法 iRoot SP冷测法 C形根管充填 牙体牙髓病
  • 简介: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及相关性.方法选取108例ACS患者(ACS组)和8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37例(NSTEMI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35例(STE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36例(UA组),观察并比较各组血清NT-proBNP及hs-CRP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CS组患者血清NT-proBNP、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1264.8±671.8)ng/L比(337.0±10.6)ng/L,(15.42±8.03)mg/L比(6.92±0.5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和NT-proBNP呈显著正相关(r=0.46,P<0.05).NSTEMI组、STEMI组、UA组及对照组血清NT-proBNP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STEMI组、UA组患者血清hs-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TEMI组与U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患者血清NT-proBNP和hs-CRP水平亦随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NT-proBNP和hs-CRP可以对ACS做出早期诊断,并可作为评估预后和危险分层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C反应蛋白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脑钠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