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讨论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使用合作学习理论联合全程导师制带教法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2年7月项目实施单位入职的140名新护士(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进行研究,随机选取70名新护士使用全程导师制带教法并将其纳入对照组,剩余70名新护士使用合作学习理论联合全程导师制带教法并将其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士规范化培训后基础理论成绩、基础操作成绩以及培训前后自我效能感评分。 结果 使用合作学习理论联合全程导师制带教法后,观察组新护士基础理论成绩、基础操作成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护士使用合作学习理论联合全程导师制带教法后,自我效能感(GSES)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使用合作学习理论联合全程导师制带教法能使新护士明确任职能力要求,了解自身能力优势与不足,以各种方式提升个人专业能力。

  • 标签: 合作学习理论 全程导师制带教法 规范化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基于认知评价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结石手术患者术后预防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腹腔镜胆囊结石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抽选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4例,接受基于认知评价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4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认知评价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结石手术患者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效果显著,手术治疗效果也会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认知评价理论 护理干预 腹腔镜胆囊结石手术 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理论的康复护理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围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行宫颈癌根治术的宫颈癌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50例,在治疗期间分别给予基于健康行为改变理论的康复护理方案和常规护理方案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尿潴留发生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干预前后抑郁、焦虑心理变化;使用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SCA)评价患者自护能力,使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价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变化;并发放问卷对2组患者护理配合度及护理知识认知能力进行评分。结果干预组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率96.0%,对照组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尿潴留发生率4.0%,对照组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SDS、SAS评分及ESCA、SPBS评分改善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干预组围治疗期间护理配合度及护理知识认知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健康行为改变理论的康复护理通过明确患者当前问题和现状,制订针对性和个体化干预内容,帮助患者建立康复希望和信心,促进正性思维的发展和维持,可改善宫颈癌术后患者盆底功能及膀胱功能康复、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 标签: 健康行为改变理论 康复护理 宫颈癌术后 改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超24h经产妇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1-22022.1期间我院的产妇120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60例,进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60例,进行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后的母乳喂养率和产妇喂养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喂养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超24h经产妇母乳喂养率有较好的影响,值得临时实践应用。

  • 标签: 计划行为理论 母乳喂养 母婴分离 母乳喂养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风湿介入科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出院指导及随访干预,观察组则实施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和比较。 结果:实施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对,提高生活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 标签:   保护动机理论 延续性护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以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中的同伴视频宣教模式,对纳入患者进行干预,并观察其效果。方法:以2022年3月~11月于兰州市某三甲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1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在对方知情同意且自愿的情况下开展研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口头宣教,试验组采用常规口头宣教与同伴视频宣教结合的方式。两组患者的干预时间一致,以此观察两组差异化宣教模式对患者术后恢复产生的影响。于患者出院当日、一个月及三个月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并收集患者的满意度,利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100名患者中,最终入组且完成测试的共有97人,有3人中途退出。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各项功能指标在出院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初始数据是均衡的,说明后续的研究具有可比性,具有参考意义。结论:(1)对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来说,在其居家康复期间实施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同伴视频宣教模式,能帮助其更好地认识病情,进行正确的康复锻炼,提高术后康复水平。(2)同伴视频宣教模式能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自理能力及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此外,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意义重大。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后 老年患者 居家康复 计划行为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 评定Watson人性照护理论的护理模式用于髋关节置换者中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择取髋关节置换术者100例,开展简单随机化方法分组,50例常规护理模式者为对照组,50例基于Watson人性照护理论的护理模式者为试验组。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其HAMA评分、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00%)比较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6.00%)更低,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者接受基于Watson人性照护理论的护理模式干预,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Watson人性照护理论 髋关节置换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的实际护理要点及常规方式,讨论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下的盆底肌康复护理可行性。方法:研究经讨论后于2020年9月-2023年6月实行,在妇科现有病例信息中遴选出76份,且所属信息的诊疗结果均为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结合双盲法原则对信息予以组别匹配,研究组、对照组为该研究内执行比较的组别,组内对应的护理措施分为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下的盆底肌康复护理、常规护理,比较项目以生活质量、护理评价、尿潴留症状、护理满意程度为主。结果:研究组经干预后对患者预后生活保障工作的落实程度及相关生活指标评分监测中的改善均值,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组经干预后对患者体征状态、主观情绪的改善情况及监管下各项护理工作流程的科学性,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组经干预后尿潴留症状的消退速度及各个症状级别划分中的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组经干预后对该护理措施价值的认可度及过程中的综合质量评价,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下的盆底肌康复护理加速了宫颈癌术后患者尿潴留缓解,且体征状态改善明显,该护理模式下患者的预后生活得到更高保障。

  • 标签: 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下的盆底肌康复护理 宫颈癌术后 尿潴留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采用基于“补母泻子理论”的一指禅异经五输穴泻法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152例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并将肝胃不和型FD患者随机分为基于“补母泻子理论”中的一指禅手法治疗组和胃苏颗粒药物对照组,治疗组77例,对照组75例。经过一个疗程后对于二组FD患者的观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12%,对照组总有效率78.6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补母泻子理论 一指禅异经五输穴泻法 肝胃不和 功能性消化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低浓度对比剂联合智能最佳管电流调制技术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7月-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均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的CTA检查,观察组采用低浓度对比剂联合智能最佳管电流调制技术,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主动脉根部、右冠状动脉及左冠状动脉起始部血管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结果:观察组的CT值优于对照组,SNR、CNR以及CTDIvol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低浓度对比剂联合智能最佳管电流调制技术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具有较为积极的价值,能够有效减少肾脏代谢负荷,提高CTA检查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 标签: 低对比剂 智能最佳管电流调制技术 冠状动脉 CTA检查
  • 简介:摘要:肺结节(lung nodule, LN)是指直径≤3 cm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肺部阴影,其中直径≤5 mm的结节称为微小结节,直径>5 mm的称为结节。肺小结节在肺部疾病中是一个常见的表现,且多发小结节更容易引起漏诊、误诊。肺结节筛查对于早期发现肺肿瘤和鉴别肺良性病变具有重要意义。CT是目前临床上检测肺结节最主要的影像学方法,但因其对微小结节的敏感性不高,容易造成漏诊、误诊,影响对肺结节良恶性的判断。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computer aided diagnosis system, CAS)是目前计算机辅助诊断中使用最广泛的人工智能技术之一。

  • 标签: 人工智能 医学影像 肺结节 应用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疾病感知能力及遵医用药依从性的影响价值。方法: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为限,择100例艾滋病患者为例,采用随机双盲法进行分组(n=50),一组50例患者制定常规健康教育干预方案,二组50患者制定基于自我调节理论干预方案,并利用统计学方法予以比对。结果:经研究呈现:二组患者在疾病感知能力评分、疾病知晓率、遵医用药依从性、病毒抑制率及满意度方面均显优一组,优劣差异显著。结论:针对AIDS患者疾病感知能力及遵医用药依从性的提高上,采取基于自我调节理论进行干预影响价值突出,值得引用。

  • 标签: 自我调节理论 艾滋病患者 疾病感知能力 用药依从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与探讨实施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疾病感知能力及遵医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本次随机抽取我院64例艾滋病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采用分组对照方式,就64例艾滋病患者根据随机抽样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2例患者,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模式,实施常规护理的32例命名为对照组,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模式的32例命名为试验组,分析研究两组艾滋病患者实施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模式后的疾病感知能力及遵医用药依从性情况。结果:试验组的艾滋病患者经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模式干预后,护理效果显著,其中试验组患者疾病感知能力评分优势,以及遵医用药依从性高,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艾滋病患者通过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模式的有效干预,有效提高遵医用药依从性,且疾病感知能力评分较高,值得运用。

  • 标签: 疾病感知能力 遵医用药依从性 艾滋病 自我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碘伏换药与智能负压联合治疗3-4级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8月-2021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4级糖尿病足溃疡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抽取的方式作为分组标准,将其均等分成两组,其中一组选用常规碘伏换药方法,为对照组(40例),另外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智能负压治疗,为实验组(4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通过比较相关指标,分析针对此类患者的最佳治疗与护理方案。结果:实验组换药次数与创面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天数更短,住院费用更低,(p<0.05),实验组未发生创面感染和截肢的不良后果,治疗后组间比较,实验组创面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3-4级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治疗中,选择碘伏换药与智能负压联合应用的方式能在尽快缓解不适的同时,加快创面的愈合速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优势。

  • 标签: 碘伏换药 智能负压 糖尿病足溃疡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高锰酸盐指数智能机器人分析仪和国标滴定法测定水中高锰酸盐指数。方法:用高锰酸盐指数智能机器人分析仪和国标滴定法测定水中高锰酸盐指数。结果:高锰酸盐指数智能机器人分析仪检出限为0.03mg/L,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12mg/L,精密度为0.72%-1.60%,加标回收率为81.1%-98.5%。结论:高锰酸盐指数智能机器人分析仪能满足检测要求,且高锰酸盐指数智能机器人分析仪无需手工操作、无需人员值守、样品连续测定、节省时间、节省人力,更能满足大批量样品的检测需求。

  • 标签: [] 高锰酸盐指数智能机器人分析仪 国标滴定法 高锰酸盐指数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