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1 个结果
  • 简介:从省城西宁出发,沿河东行,出小峡,过湟水,进入哈拉直沟,顺山势蜿蜒北行,直至尽头,便是彩虹故乡最高的神峰——龙王山了。山阳之下,一方沃野,阡陌交通、花黄苗青。树荫蓊郁间,红瓦白屋、炊烟袅袅、鸡犬相闻。山麓崖间,泉水叮咚;田间地头,流水潺潺。泉汇成溪、溪合成河,势不可当,奔流向南。

  • 标签: 互助县 纪实 绿化 蓝蓝
  • 简介:利用县志资料,本文考察了清末至民国时期汝城的市场发展和商品流通,具体分析了这一时期当地的物价变动情况。作者认为。当地物价的上涨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购买力的增长、经济规模的扩大。

  • 标签: 汝城县 湖南 民国时期 商业经济 物价 农业生产力
  • 简介:《津门保甲图说》包含天津的聚落、人口与地理环境等信息,据此可对开埠前夕天津聚落的数量、分布、规模、人口构成及类型等问题进行探讨。利用计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天津县城厢区以外的西北区、西区、东区的聚落和人口数量位居前列;从人口职业构成来看,天津从事非农林牧渔业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50%,达到较高的城市化水平。这些指标说明天津所辖聚落中出现了大量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过渡型聚落,这是中国传统时期城市化动态过程的体现,也为城乡二分法之外的城市、似城聚落和乡村三分法的聚落类型划分理论提供了例证。

  • 标签: 开埠前夕 天津县 聚落类型 《津门保甲图说》
  • 简介:在现代社会,电视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人们通过电视获取生活信息、模仿生活样式,电视藉此促使人们的消费、闲暇、交往以及家庭生活不断发生变化。文章以曲水茶巴朗村为例,以电视与西藏乡村日常生活为基本研究内容来探究电视在西藏乡村日常生活变迁中的作用。

  • 标签: 西藏 电视 日常生活
  • 简介:根据陈春声、唐立宗、胡希张等学者的研究,明清之际的粤东北山区发生了显著的社会变迁,由动乱频繁的“盗窟”发展成为社会稳定的“邹鲁乡”。作为整体性的社会巨变,由于研究材料的缺乏,还有许多具体细节以及变迁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本文根据实地调查所收集的民间文献和口述资料,结合官方文献和个人文集,具体探讨大埔白堠村的民间信仰在明清之际地方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在地方士绅的倡导和支配下,以儒家伦理为指导,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迁过程,从而形成后来被认为既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又符合国家礼仪制度和儒家伦理的客家民间信仰。

  • 标签: 社会变迁 民间信仰 明清之际 大埔县 粤东 民间文献
  • 简介:'我走过多少地方,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这是维吾尔族民间艺人佧伍力·麦麦提最投入、最动情的一次演奏《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南疆小院里,维吾尔族传统乐器艾捷克悠扬婉转,深情诉说,打动了专注聆听的习近平总书记。演奏过后,总书记祝福乡亲们的生活就像这乐曲表达的意境一样美好。2014年4月28日,天山南北春意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新疆考察,行程第一站就来到南

  • 标签: 乡村重访 干村 新疆疏附县
  • 简介:<正>2010年3月9日,晋中市革命遗址普查电视电话会如期召开。市史志院院长王俊山同志宣读实施方案;市委秘书长李苏平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在市委的统一安排布署下,昔阳革命遗址普查工作会议于3月31日召开,史志办主任赵珍珠宣读了《昔阳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县委副书记

  • 标签: 革命遗址 史志 实施方案 普保 工作会议 牛丽
  • 简介:本文通过对库车维吾尔族妇女戴面纱现象死灰复燃及当地处理该问题情况的调查,提出维吾尔族妇女戴面纱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宗教习惯,现已落伍,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宗教陋习,提出其死灰复燃的主要原因是宗教在当地升温和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蛊惑及胁迫,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和解决办法.

  • 标签: 库车 维吾尔族妇女 面纱
  • 简介:民族族游开发以丰富的现存文化资源为基础,其开发和再生产所需投入不多,是一种低耗高效型的新型文化经济形式。因此,我省许多民族地区纷纷开发以展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旅游,迅速实现了脱贫致富。以互助土族自治为例:“九五”以来,互助始终把旅游业作为发展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扶持和培育,以独具特色的土族民俗风情为龙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服务质量。

  • 标签: 民族传统文化保护 互助土族自治县 民族旅游 基础设施建设 龙头产业 多民族地区
  • 简介:“十二五”开局之初,息烽着力抓党建、保增长、促发展,成绩斐然1至4月,全县预计完成地方生产总值侣.53亿元,同比增长214%: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2.39亿元,同比增长30.36%;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70.91%;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9.95亿元,同比增长29-1%:农民人均期内现金收入预计达1541元,同比增长19.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3.04亿元,同比增长15.16亿元。

  • 标签: 党建创新 息烽县 多元模式 固本强基 示范效应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简介:移民文化变迁研究是文化人类学的主要课题。毛南族20多年来大量生态移民使多数传统社区逐渐瓦解,越来越多的移民社区成为毛南族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单元。通过研究S屯个案透视其生态移民文化变迁及适应情况,对研究毛南族文化乃至移民文化变迁机制有重要现实意义。

  • 标签: 毛南族 移民 文化变迁 文化适应
  • 简介:粤东潮梅各县是华南地区侨属的主要分布地区,向以“华侨之乡”著称。对于华侨的产生及其对侨居地和原乡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前辈和时贤已取得大量研究成果,对于推动华侨史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纵观各项成果,也许限于资料和研究对象,多为概述性为主,而少见具体的个案研究。这使我们很容易获得关于侨乡的总体形象,而缺乏对各地差异性的认识和了解,似乎整个侨乡是均质的。实际上各个侨乡因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等不同而千差万别,如沿海平原与内陆山区、潮汕地区与客家地区,差异相当明显。’要获得对侨乡社会的具体认识和理解,除进行乡村的个案研究外,别无他途。

  • 标签: 社会发展 侨乡 民国时期 大埔县 水客 研究成果
  • 简介:2010年12月29日,贺兰史志编审委员会在贺兰国际饭店召开了二轮《贺兰县志》评审会。1993年4月,第一部《贺兰县志》出版,2004年正式启动二轮修志工作,编篆《贺兰县志》(1985-2005).

  • 标签: 贺兰县 评审会 县志 续修 2010年 编审委员会
  • 简介:80年代修志热潮兴起之初,方志界强调方志工作者面临三项任务:修编新志、整理旧志、探讨新方志理论。现在回过头来看,新志编修虽然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毕竟数量上硕果累累,而且一些志书在质量上也确有值得称道的特色;而旧志整

  • 标签: 旧志 修志 方志工作者 方志理论 志书 年代
  • 简介:为保留珍贵文史资料,奇台史志办开始校正、翻印旧志《奇台县乡土志》。《奇台县乡土志》由知县杨方炽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编纂,分历史、政绩、兵事、耆旧、人类、户口、民族、宗教、实业、地理、物产等章节,14000余字。原书藏于首

  • 标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奇台县 整理工作 旧志 史志 文史资料
  • 简介:2003年7月16日至8月17日笔者在青海省互助东沟乡大庄村对土族农村经济状况进行了调查.期间采用查阅档案,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座谈会等方式对大庄村经济行业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大庄是一个典型的土族村落,因此其经济行业的变迁对我们了解土族农村经济的过去和现状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 标签: 土族 经济 调查报告
  • 简介:盐池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时期,盐池是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和陕甘宁边区的经济支柱,是抗日和反摩擦的前哨阵地,也是陕甘宁边区的对外窗口,为抗战胜利和保卫陕甘宁边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 标签: 陕甘宁边区 抗战时期 盐池县 抗日民主根据地 经济支柱 历史贡献
  • 简介:随着高平庄里村炎帝陵的发现,炎帝神农活动在上党羊头山的众多碑刻与文献资料的相继发现,使我们逐步明确炎帝神农根本不是活动在渭水流域,而是活动在上党羊头山。作者以《竹书纪年》《周礼》《礼记》《尚书》《春秋左传》《史记》《路史》等文献记载为依据,论述了轩辕黄帝打败末代炎帝榆罔之后,为崇炎帝之祀,封神农后裔参卢为黎侯于潞(今长治韩店镇黎侯岭,在羊头山北山脚下)。春秋时,赤狄潞氏将黎侯赶下台,侵其地。鲁宣公十五年,晋景公派荀林父帅师灭赤狄潞氏,复立黎侯。黎侯从黎侯岭迁都至今黎城东北十八里之黎国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因其地为古黎国将其地设为黎城。本文通过黎城之沿革史,论证了黎城是炎帝神农活动在上党羊头山的活化石。

  • 标签: 炎帝神农 羊头山 黎城县 赤狄 韩店镇 潞氏
  • 简介:村落公共空间是区别于私人宅院的一个村民共有的、重要的公共场所,是村民信息传播、情感交流、仪式集会、游艺游戏的场所,同时又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传承村落的道德价值和审美情趣。就西藏广大的乡村而言,其公共空间涵盖的范围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诸如村委会、甜茶馆、寺庙、道路、晒场、山川等等。在这些公共空间内,因权力、职业、长幼、性别等的不同,人与人之间体现出鲜明的阶序关系。文章以曲水茶巴朗村为例,以空间为分析视角,对该村村落公共空间,以及此空间内的社会关系和生产生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 标签: 西藏 村落 公共空间 村民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