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英语的普通名词虽然不像法语、德语的一样有着系统而严谨的阴性、阳性之分(或者说男女之别),但说history是个男性词应该也不为过。因为,按照字面上的理解,history的意思是“他的故事”。也就是说,在英语母语者看来,历史原本是专门记载男性而不是女性故事的。

  • 标签: 普通名词 差异问题 社会性别 客语 女性故事 男性词
  • 简介:饶平县为广东省最东的一县,地缘上东接漳州诏安、平和,北和西接潮州大埔、丰顺,西南接潮州潮安、澄海。县内80%说潮州闽南语,只有近五分之一的客语人口,集中在该县北部(詹伯慧,1994)。然而饶平客语区在方言地理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大陆客方言分布区的最东缘,往北、

  • 标签: 广东 饶平县 台湾省 客家语 比较研究 形成原因
  • 简介:我国藏族人口的实际规模,特别是50年代初以来的历史变动乃是国内外藏学研究者较为关注的论题。本文以全国藏族聚居省区的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和户口统计数据为依据,对近40年间全国藏族人口数量进行评估与订正,并对藏族聚居省区的人口数量变动和差异作系统的考察。笔者希望这一结果将有助于全面、客观地研究藏族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发展。

  • 标签: 1950—1990年 藏族人口 人口规模 地区差异 西藏 统计分析
  • 简介:被誉为'南北朝文章之绝唱'(洪迈《容斋随笔》引宋祁语)、'两晋无文章,幸有此篇'(朱熹《楚辞后语》引欧阳修语)的《归去来辞》,是《陶渊明集》中备受选家青睐,为各种文学史和有关论著津津乐道的名篇,近年评论、赏析的文章也甚多。但其中似乎仍有'疑义'须'相与析',即本文文体是辞,还是赋?这个自宋代以来就聚讼纷纭的问题~①,至今仍未有统一结论。笔者的看法是:陶渊明此作虽然题名为辞,而实则体裁为赋。本文拟就此予以探讨。

  • 标签: 兼辞赋 归去来辞 文体辨析
  • 简介:《山海经》所载发源于昆仑之丘的南方赤水,是以蜀地的岷江为背景加以表述,往往以西海为参照系,反映的是楚文化的观念。南方赤水名称的生成,是五行说把南方与赤色相配的产物。出自昆仑之丘的黑水、青水、白水,也生成于五行说。西北海外的赤水,处于太阳照射不到的幽暗之地,是旱神所处的空间,生态条件极其恶劣。赤指遮蔽、藏伏,这是西北海外赤水名称的文字学依据,并且与五行说对北方所作的认定相契合。《山海经》对极北地区名物描述所用的赤,均取其遮蔽藏伏之义。《山海经》有关南北赤水所作的描述,有实与虚的差异,但是,都在五行学说掌控之中。

  • 标签: 山海经 南北赤水 五行学说
  • 简介:家庭是人生最好最高的学府。如何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人们与社会热切关注的话题。近日,国内最大的家长社区'家长帮'联合'好未来公益基金会',通过对全国不同地区6529个家庭的调查追踪,发布了《2016年中国家庭教育焦点问题调查报告》,揭示出0至18岁中国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所面临的家庭教育问题。其中,低龄儿童智力过早开发、中国孩子素质能力缺失,以及不同城市衍生的'个

  • 标签: 家庭教育 能力缺失 智力开发 公益基金会 教育缺失 低龄儿童
  • 简介:陈序经对南北文化持有独到的观点.他认为中国的"南方文化"实质上就是从南方输入的西方文化,"南方文化"具有进步性,是将来的中国文化.南北文化观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并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附属,而是进一步阐明其东西文化观的重要部分.其中所反映的,不仅是他对中西文化的基本态度,而且也体现了他的文化学理论对其思想的重要影响.

  • 标签: 陈序经 南方文化 东西文化 文化学
  • 简介:光绪三十二年(1906)苏北、皖北发生水灾,然而两省的救济却受到了“厚此薄彼”的对待,正当苏北的救济热火朝天之时,皖北救济却是举步维艰。从苏皖两省的政治地位、财政重要性、区位差异、战争影响等方面分析“厚此薄彼”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以为一些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提供一些趋利避害的经验和教训。最后,皖省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自我救济之路,不但较为成功地对皖北进行了救济,还在无意间突破了传统的荒政体制,开始了近代化历程。

  • 标签: 光绪三十二年 水灾 救济差异 皖北 苏北
  • 简介:明清时期岭南西部(本文简称为“岭西”)地区的市场中心地是属于外发型,即依靠外部力量而形成,其中主要是通过岭南东部(本文简称“岭东”)商人促成了岭西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岭西市场中心地的分布特点是“无市不趋东”的树状型。

  • 标签: 明清时期 中心地 地区市场 岭南 外部力量 商品经济
  • 简介:受英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处邀请,由15所英国寄宿中学校长组成的代表团近日来华访问,他们走访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长沙等地的教育机构与学校,为中国学生及教育机构带来了英国中学教育的最新资讯。此次到访的校长,大多来自拥有一流教学水平的英国私立中学。来访期间,校长们对中国学生及其家长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内容包括英国学校的招生计划、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奖学金制度等。到访的校长们还与中国

  • 标签: 教育差异 中学教育 一流教学水平 入学条件 奖学金制度 课程设置
  • 简介:1.引言1999年的夏天,笔者和研究生一道,开展了一项题为'中法跨文化管理'的研究项目.我们深入到法资企业或中法合资企业中,以深入访谈的形式,调查了15名法方人员和17名中方人员.在调查项目中,其中有一项是涉及'书面语'和'口头语'在企业中的使用.我们发现,中国人和法国人尽管都使用'书面语'和'口头语',但对这两种交际方式赋予的文化含义不尽相同.然而,双方并不十分清楚地意识到这一方面的文化差异,因而常常互相埋怨.为了方便问题的提出,让我们先听听一位中方经理的一段话:

  • 标签: “书面语” “口头语” 企业 文化差异 内在特征 思维方式
  • 简介:1942年,许烺光在喜洲进行了一年多的田野调查,完成魁阁时期的经典民族志《祖荫下》。喜洲的田野重访从1950年代的白族社会历史调查拉开序幕,1980年代田野重访恢复,1990-2000年喜洲民族志进入再生产高潮,2010-2015年,喜洲民族志的研究动态还在更新。许烺光的《祖荫下》不断地进入学术视野,理论解释与民族志材料之间越来越多的矛盾被揭开并得到分析。然而喜洲田野的前提意识与视角主义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模棱两可问题却没有得到过较好的问题化讨论。

  • 标签: 民家 喜洲回访 模棱两可 误解
  • 简介:阿尼格东是嘉绒藏族特有的民间英雄人物,关于他的传奇故事以口头叙事的形式广泛流传于嘉绒各地,且存在多种异文。文章立足文本,通过对各种《阿尼格东》叙事的比较和分析,从多个层面探讨了故事的地区差异性及其蕴含的文化意义和宗教特质。

  • 标签: 阿尼格东 文化认同 苯教
  • 简介:甲申之变引起了江南士人内心剧烈的震动,以及拼死抵抗的行动。与之相比,北方士人,尤其是河南、河北士人相对平静地接受了“甲申”,没有多少对清朝的拒斥,甚至还有主动投身清政权的行为。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河南、河北士人与江南士人在甲申前后有着不同的经历。前者遭遇了明末农民战争及清军的数次入关,在战乱中所经历的生死离别、流离他乡、斯文扫地,让他们产生一种明朝气数已尽的认识;相较于此,在甲申前,江南士人尚沉浸在逸乐氛围之中,根本无法体会到北方士人的感受,直到甲申神京陷落的消息传来,江南士人才开始体验王朝灭亡的历史进程。随后清兵南下,奴变、奏销等等事件的发生,江南士人才有了与河南、河北士人相同的感受。由此,他们对清朝人关形成两种不同的认识。

  • 标签: 明清之际 甲申 河南 河北 江南
  • 简介:2003年11月3~4日由外交学院和南巴黎大学联合举办的"中法暨中欧关系国际研讨会"在外交学院国际交流中心召开,来自中国外交部、商务部、中联部、欧盟驻华使馆、法国驻华使馆、法国财政部、巴黎政治学院、巴黎第一大学、巴黎第十一大学、马赛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和世界史所、中国现代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外交学院、法中委员会和工商界代表、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的高官、学者、记者等30多人出席了研讨会.

  • 标签: 中法关系 中国 法国 外交关系 单边主义 认知性差异
  • 简介:本文探讨了"清真"和清真元素在品牌战略中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谈到清真品牌差异化竞争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希望能够让当下政界、学界和企业界对清真产业和清真品牌等基本问题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认识。

  • 标签: 清真 清真元素 品牌 差异化
  • 简介:元代家臣根据其出身亦即“根脚”的大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大根脚家臣与小根脚家臣。前者权力基础稳固,后者则权力基础脆弱,在日常政务中虽能受到一时的重用,但也很容易失势倒台,受到严厉清算。“两都之战”后塔失铁木儿与倒刺沙遭遇的差异反映了这两类家臣不同的政治命运。大根脚家臣尽管名分上不过是大汗奴仆,实际上却也存在着大根脚家臣限制乃至威胁皇权的倾向,其中原因在于元代皇权的内在矛盾。

  • 标签: 元代 家臣 根脚 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