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5 个结果
  • 简介:上世纪60年代末,列斐伏尔以战后法国社会剧烈变革为蓝本.预见到我们即将进入一个智能化的都市社会。继列斐伏尔之后,在新世纪之交,包括贝尔纳·斯蒂格勒以及奈格里在内的一系列西方著名学者指岀,马克思当年在《大纲》中预言的工业生产力的“普遍智力化”之可能性在今天已经发展为“完全自动化的资本主义”[FullAutomatizationCapitalism].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列斐伏尔 智能城市 问题域 工业生产力 60年代
  • 简介:  "误读"(Misreading)一词最初是一个文学批评术语,指读者对一个文本的阅读脱离了该文本产生的语境,在理解和阐述作品时出现了某种偏差,甚至背离了文本最初想表达的意义.……

  • 标签: 中国当代艺术 中的误读 当代艺术中的
  • 简介: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批评家栗宪庭曾提出一个当代艺术的“中国方式”.以概括他在那一时期所推出的“玩世现实主义”.“政治波普”等艺术潮流。理论是实践的归纳,如果我们思考栗宪庭当时提出的“中国方式”,会发现它不仅吻合了当时艺术家们的探索倾向.而且跟当时的时代背景也有着紧密的联系。20世纪90年代初.是中国当代艺术由内向外的一个转折点,

  • 标签: 中国方式 中国版本 20世纪90年代初 中国当代艺术 版式 文化
  • 简介:9月29日下午,由广州美术学院主办,广州美术学院宣传部、校史室、中国画学院、岭南画派纪念馆、胡一川研究室协办,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的“从武汉广州:广州美术学院藏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作品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黎明,党委副书记李月,副院长吴卫光、王跃生,广东省文联专职副主席李劲垫,胡一川先生家属胡川妮、胡珊妮,关山月先生家属关怡、陈章绩,黎雄才先生家属黎捷,

  • 标签: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广州美术学院 作品展 武汉 中国画学院 党委副书记
  • 简介:自古以来,中国人便认为美术具有特定的功能性,并且与社会、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认为,“图绘者,莫不明劝诫,著沉浮,干载寂寥,披图可鉴”;唐代张彦远也表示,绘画的社会功能在于“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鉴戒贤愚、怡悦性情”。而在西方现代学者看来,前卫派分为两种——“政治前卫”和“美学前卫”。

  • 标签: 社会功能 中国美术 20世纪 艺术家 救亡 民族
  • 简介:叶恭绰(1881-1968)是北洋政府初期“交通系”的第二号首领,也是民国时期乃至新中国建国初期文艺发展的重要人物。叶氏思想源自东塾学派,注重修德治学以及经世致用,认为文艺乃“表心胸之蕴蓄”。“洪宪复辟”事件中,叶氏与“交通系”其他成员在袁世凯(1859-1916)的胁迫下成为最重要的推手,事败后遭到舆论的唾弃。此一事件无疑对叶氏的人生观与艺术观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着重关注叶氏对历史上几位“大节有亏”人物的书法作品的评价,探讨“洪宪复辟”后其艺术审美观的衍变。

  • 标签: 叶恭绰 东塾学派 审美观衍变 洪宪复辟 交通系
  • 简介:如果说2005年6月23日的沪上"重聚",是夏葆元,陈丹青和他们画坛挚友共计8位著名画家时隔三十多年后的一次"兰亭会",那么,2007年4月10日在宁波南苑新城画廊的甬上"雅集",则是对上一次"兰亭会"的延伸,因为,这次又邀请了一位新成员——浙江的著名油画家陆琦。上次的8人中这次来了4位。韩辛从美国飞来,夏葆元则是放下教鞭从沪上乘风而至,林旭东俨然已是住北京的资深电影人,这一次他又南下重拾画笔,而陈丹青,也已经走下清华美院博导的讲坛,成为一个纯粹极致的自由画家,这次可以说是真正马放南山,纵情率性,皈依本真。

  • 标签: 写生侧记 夏葆 宁波油画
  • 简介:今年是“西班牙文化年”,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普拉多博物馆的珍藏油画作品历史上第一次来到中国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巡回展出。位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市中心的普拉多博物馆由于珍藏了大量意大利.佛兰德斯、法国特别是西班牙一流古典绘画大师的精品杰作而成为一处西方古典艺术爱好者历来非常向往的圣地。中国观众多数限于条件还没机会亲临普拉多观赏那里的众多经典作品。此次展览就成为一个难得的一窥普拉多神髓的良机。本期在论坛和画廊栏目分别刊发王端廷的文章和展览图片对这一展览做了概括精要的介绍。

  • 标签: 古典艺术 艺术珍品 馆藏 提香 欧洲 西班牙
  • 简介:格里塞尔达·波洛克是英国著名的女性主义艺术史家,她的女性主义理论结合了艺术社会史、精神分析学、符号学、解构主义等多重理论维度,解析了古往今来女性、艺术与意识形态之间复杂的建构关系,并从中发现了诸多前代女性艺术史家未能注意的盲点甚至根本性的误区.在《分殊正典一女性主义欲望与艺术史书写》一书中,波洛克对传统男权化正典进行了独特的重读与重审,也对早期女性主义理论进行了反思.通过女性主义对艺术史的介入,波洛克揭露了性别差异与艺术创作、艺术家与观看这三个链条上细微的体现.本文将围绕《分殊正典》的主要观点,结合作者之前的两本重要著作:《古代女大师:女性、权力与意识形态》及《视觉与差异:女性主义、女性气质和艺术的历史》,分析波洛克如何从全新的女性主义视角解构艺术史上的经典,并采用独到的“艺术母语”重新理解艺术史,从而让女性主义艺术史超越了简单的性别权力斗争,建构了后现代之后女性艺术史的视野,最终将差异、重审、转化融入当今的艺术史研究当中.

  • 标签: 格里塞尔达·波洛克 正典 女性主义艺术史 解构 反思
  • 简介:受魏晋"九品中正"1取士制度的影响,随之"九品"成为论书的标准。溯源书法的分品,事实上"九品"论书肇始于南朝庾肩吾的《书品》,而后约一百五十年,唐朝李嗣真在继庾肩吾《书品》之后,所写的《书后品》中,将所录书家在"九品"之前增加"逸品"一等,分为十等。为何要增加"逸品"一等?增加的依据是什么呢?"逸品"的所指与能指与《书后品》的分品标准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围绕这三个问题我们将展开相关论述。

  • 标签: 嗣真 书后品 九品中正 逸品 分品依据 书法品鉴
  • 简介:说山人从来都没有写过自己的名字,这可能吗?但要说他写过,却在面世的千余幅作品中没留下一笔一划。以史实析,应说他写过,当是在国变时的劫难中早就毁弃了;清兵占领江西后,就不便再用真名了,隐匿还时有遭杀戮的危险,怎能自报家门去送死。但以他对满清的强烈愤恨和固有的孤介又倔犟的个性而言,加之他善于用文字“做文章”的特长。该是在真实姓名这方面有所动作的。现在就《牡丹墨竹》及署名朱统(由金)谈些看法。

  • 标签: 八大山人 真实姓名 牡丹 墨竹 作品 “林”
  • 简介:格里塞尔达·波洛克是英国著名的女性主义艺术史家,她的女性主义理论结合了艺术社会史、精神分析学、符号学、解构主义等多重理论维度,解析了古往今来女性、艺术与意识形态之间复杂的建构关系,并从中发现了诸多前代女性艺术史家未能注意的盲点甚至根本性的误区。在《分殊正典——女性主义欲望与艺术史书写》一书中,波洛克对传统男权化正典进行了独特的重读与重审,也对早期女性主义理论进行了反思。通过女性主义对艺术史的介入,波洛克揭露了性别差异与艺术创作、艺术家与观看这三个链条上细微的体现�

  • 标签: 塞尔达波洛克 女性主义艺术史 格里塞尔达
  • 简介:碑派書法發展清末民初,已歷經了發展、成熟到演變的階段。沈曾植作爲碑派的傑出代表,其碑學觀延續包世臣的碑派思想,在技法與審美上都有所發展。碑帖結合的辯證書學觀,體現在其書學實踐中是講南派的碑帖與碑派書法石刻進行對應,達學習上的相輔相成。陸維釗的碑學觀並没有完全延續沈曾植,而是尊碑、尊唐,尊碑尊帖並舉,甚至認爲帖學水準的高低,直接决定碑學方面的深入的程度。陸維釗是繼承自包世臣、沈曾植以來碑帖互證的書學觀的集大成者。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碑學發展的常態化。

  • 标签: 南北互證 碑帖並舉 碑學觀 演變
  • 简介: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江苏省南通市人民政府、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南通国有置业集团承办的“从洛桑北京”第七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暨学术研讨会(南通展年)于2012年11月8日至12月15日在江苏省南通市唐闸中国近代工业遗存保护区举行。本次展览以“回归与超越”为主题,展出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波兰、加拿大等3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

  • 标签: 中国工艺美术 学术研讨会 艺术双年展 纤维艺术 南通市 国际
  • 简介:伟大的十月革命之后,艺术学教研室的历史和其它学科一样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1】继承了革命前学术讨论的最新成果之后,苏联时期的艺术学及其在莫斯科大学的学派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发展了自己的学术方法和不同方面的实践活动。与大学讲台同时并立的还有一系列科研机构;博物馆和教育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博物馆中建立了统一的艺术品保存、修复体系。美术珍品国有化、大量新博物馆的组建为艺术史家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材料。

  • 标签: 莫斯科大学 学术方法 苏联时期 艺术语言 俄罗斯艺术 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