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有着深刻的伦理道德意蕴。从社会正义的视域,分析了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的伦理困境,从补偿正义、代际正义和教育公平三个方面对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给予了道德合理性与合法性证明。提出了基于权利诉求的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的基本模式——“政府主导型”模式,同时提出了高校贫困生道德教育的重要主题:给贫困生以尊严和力量,引导贫困生追求美好生活。

  • 标签: 教育救助 社会正义 社会救助 补偿正义 代际正义
  • 简介:罗尔斯把自己的正义观概括为两个正义原则,即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这两个原则是按照'词典式'先后次序安排的;两个正义原则是公平、合理的原则,是人们在原初状态中一致同意的合理的选择;罗尔斯试图求解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形式上的平等(正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不正义)这一难题,因而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但由于他没有超越资产阶级体系和采取一种非历史的方法,因而没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答。

  • 标签: 罗尔斯 正义原则 原初状态 社会正义
  • 简介:以仁义为总汇的德性伦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其崇尚和平与友善等理念至今仍是中国献给世界的文明瑰宝;以正义为统帅的美德体系是西方国家的民族特质,其讲法制、重平等等诉求是所有国家敲开现代化大门的密码。实现大国复兴,两者同等重要,必须基因重组——双体共用,如:行政伦理领域,正义优先于仁义;人际伦理领域,仁义自律、正义他求;双体共用的底线支撑则是普及法律意识。

  • 标签: 仁义 正义 双体共用
  • 简介:<正>引言:关于研讨主题王巍:欢迎各位同学来参加《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第15期主题研讨,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公平与正义——关于改革三十年的思考"。需要说明的是,这个题目的选定与当前思想界、学术界大的讨论环境有直接关系。今年是改革三十周年,从政治界、思想界到学术界都在对改革进行反思、总结和展望。在这个看似时髦的话题背后,实际上关涉着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公平与正义的思考。公平与正义既是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同时也体现了具体社会政治制度的追求目标。古今中西,一代代的思想者都在努力探求人类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终极价值。

  • 标签: 正义问题 价值认同 研讨会纪要 十年 市民社会 刘老根
  • 简介:时代需要诗性,文学呼唤童心。当下诗性正义是儿童文学创作的可贵品质,诗性与童心相遇必将产生动人的交响,进而扩大儿童文学的审美张力。选择了三种内容深刻和格式特别的文本,试图以三种具有文体实验性质的文本来阐释新世纪以来,中国儿童文学所进行的文体试验,以及文本内部所具备的诗性正义品质,进而深刻剖析儿童现实生活与儿童文学诗性审美之间内在的关联性。贴近儿童心灵的创作,才能形成丰富而多元的文本,儿童文学的文本从文体上的突围,是儿童文学创新的内在要求,更是对儿童文学创作诗性价值的守望。

  • 标签: 儿童文学 诗性正义 文体实验 价值守望
  • 简介:作为科研界的储备力量,研究生群体的学术不端行为受到广泛关注,但救济渠道较为缺失。对研究生学术不端处罚进行救济具有一定的法律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行政法、教育部规章、高校自制学术规范,但对救济的具体措施总体缺位。当前在实践中,采取行政诉讼、行政复议的维权救济方式成功率低、采用量小,使学生更愿意通过法律以外的途径进行救济,包括校内求助与校外求助。通过法律与实践的经验分析,"C9联盟"各高校在研究生救济方面普遍存在程序正义的保障力度参差不齐、制度调整对象的差异性区分不足、与我国科技法律的谦抑性要求尚有差距等问题,需要由此进行针对性改革。

  • 标签: 研究生 学术不端 法律依据 救济途径 “C9联盟”高校
  • 简介:文章通过空间正义理论对邻避冲突问题进行分析发现,邻避设施供给必须实现公共价值追求的目标正义、负外部效应均衡分担的工具正义以及公众参与和风险沟通的过程正义等三大要件的有机统一。对武汉市某临终关怀医院项目建设的案例分析表明,当存在着过度追求经济效应、负外部性非均衡转嫁、公众低度参与以及风险沟通不足等空间生产非正义情形时,邻避设施供给就会引发邻避冲突,甚至演变为以"封路维权""街头散步"等为标志的空间抗争事件。案例研究还发现,实现邻避设施供给的正义性要件,应当由政府和公众共同讨论来决定公共价值的边界范围,构建起公民全参与和风险持续沟通的决策机制,以"空间正义"为议题搭建起协商式补偿机制,消除不同主体对空间生产价值追求不一致造成的冲突。

  • 标签: 邻避设施 空间正义 公共价值 公众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