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现代市场经济需要政府的适度干预,使市场失灵的问题得以及时纠正。市场的统一性、自由性、公正性和竞争性都要求政府依法加强宏观管理。只有依法行政,才能促进改革开放,才能适应反腐兴廉的需要。而要依法行政,就必须加强普法教育,尤其是必须严格行政执法。

  • 标签: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执法 普法教育 依法行政
  • 简介:财富的生产是有规律的,但财富的分配却主要是制度安排的结果,这就是社会受益权——一项新的法律权利——提出的核心理据。社会财富的分配依据有一个历史的嬗变进程,而传统的分配依据与公平分享改革成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张力。现行的分配格局是我国以往分配法律制度安排的结果,修正这种分配格局必须有正当的理据。惟有突破现有的思维模式,对分配依据进行法律限度的拓展,并以社会受益权的型构为契机,以权利的介涉为进路,才能建立起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长效机制。

  • 标签: 改革成果 依据 社会受益权
  • 简介:基于"法的实质化"的背景,以司法制度史与司法学说史为双重线索,将法律职业化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对转型期中国司法制度设计的主导理念——形式主义法学及其实践与当代社会现实错位的现象作了法社会学意义上的描述。进而,结合中国转型社会的特点,对以"非道德权利观"为逻辑起点的法律人"职业蓝图"在当下社会阶段性挫折的根源做了详细的分析和反思。最终,提出了将"契约式程序主义"作为填补"道德真空"状况的理论主张。

  • 标签: 法律职业蓝图 非道德的权利观 转型社会 道德真空 契约式程序主义
  • 简介:瞿同祖先生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一书着重研究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及其主要特征,它结合了中国历史发展的社会背景,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和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社会学的角度来审视中国法律制度,拓宽了研究视野,把“法律之内”拓展到“法律之外”,强调了法律与社会结构以及文化的关系。

  • 标签: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阶级 家庭 中国历史发展 古代法律 社会背景
  • 简介:<正>按照日本学者的观点,日本法律社会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明治时代穗积陈重(1855~1926)等人的研究活动.但作为一种法学研究方法和法学专门学科,却是在本世纪20年代形成的,当时活跃在日本法学界的末弘严太郎(1888~1951)、穗积重远(1883~1951)等人,就是日本法律社会学的奠基者.但是,日本法律社会学的黄金时代,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开始的.战后日本法律社会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

  • 标签: 法律社会学 战后日本 马克思主义法学 本法律 日本学者 法律解释学
  • 简介:从上个世纪开始公安机关在政府应急管理体系中完成了从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向政府应急指挥枢纽的转变,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工作中,逐步把握了自身的职能定位并履行了法律上所赋予的责任。在新时期,公安应急管理系统已颇具规模并日趋完善,但是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下,仍然要坚持转变应急管理理念、与不同应急管理主体建立协作关系,加强自身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 标签: 公安应急管理 社会管理
  • 简介: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及其组织形式康英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现就建立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及其组织形式谈点自己的看法。一...

  • 标签: 现代企业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产权制度 合伙企业 组织形式 公司企业
  • 简介:罗斯科·庞德利益理论的根本诉求经历了从强调社会利益、社会正义到强调个人利益、个人自由这一转向过程。揭示出这一为大多数论者所忽略的转向过程不仅能够澄清既有讨论中的“社会利益论”和“中性框架论”这两种解读进路在理论上的误读之处和理论缺陷,从而对庞德利益理论的发展保有一种动态而全面的理解,更有助于在此基础上洞见庞德的利益理论所具有的表面上的开放性和根本上的封闭性,以及其封闭性为利益理论带来的理论限度——这种理论限度恰恰是我们在探寻一种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法律哲学时应当给予特别注意的。

  • 标签: 庞德 利益理论 社会利益 个人利益
  • 简介:刑法的制定源于社会的需要,刑法的修改也是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发展推动的结果。因此,适时修改刑法,根据客观需要合理定罪与刑的范围,乃是各国刑事立法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德国为视角,在概述德国刑法修改概况的基础上,从刑法修改始终依从社会的客观需要、始终与刑事政策的变化相呼应、始终伴随着刑法理论的发展三个方面对社会演进与刑法修改的关系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我国应当借鉴德国刑法修改中体现时代性、注重实用性、反映国际性和追求超前性的经验,为不断完善我国刑事立法服务。

  • 标签: 社会演进 刑法 修改 发展阶段
  • 简介:清末“新政”以前的中国经济法律传统可概括为九点,其中“重农抑商”是统领中国经济法律传统的“纲”,与传统中国社会的盛衰密切相关。“重农抑商”突出表现在对农业,特别是对土地关系的法律调整上。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国有制主要有井田制和均田制,私有制主要是自耕农经济和租佃制,事实上这两种所有制都导致了传统中国社会盛衰治乱的循环。这种国有与私有所引起的周期性的循环怪圈,根源于经济社会结构的单一和封闭,以及专制政治和“重农抑商”的强化。在中国文化中,“重农抑商”上合天理下符国情,是有“道”的法律传统,所以如此重要和必要。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认识,即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经济法律(传统)与社会盛衰的关联最后在于道,道可以不同,但不可以无道。

  • 标签: 中国 经济法律传统 社会盛衰
  • 简介:<正>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科学性问题是我国法制建设、法学研究与教学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需要深入的探讨。搞法律是搞科学的思想,毛泽东同志在制定一九五四年宪法时就提出来过,然而,我们的认识却没有跟上。现在,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反映,社会主义法制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法学是对法律这种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律的科学总

  • 标签: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法律规定 客观规律性 社会主义法律 意志 宪法
  • 简介:社会经济发展与人身权民法保护杨立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繁荣,人们对民事主体人身权的民法保护问题日益重视。在理论上进一步研究我国目前人身权立法的现状及缺陷,探讨如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完善人身权民法保护体系的建设,对于民法学者来说,无疑是一...

  • 标签: 人身权法 一般人格权 具体人格权 法律保护 民法保护 社会经济发展
  • 简介:<正>民主是专制的对立物。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普选制、议会制等等这些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当时资产阶级提出的“主权在民”、“天赋人权”,是为了反对封建专制的“君上大权”、“君权神授”的,因此曾起过历史的进步作用。但是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以后,这些口号就逐步丧失它的革命意义了。第一个给资产阶级民主冲击的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第二个是1917年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个更大的冲击就是1949年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革命。因此,早一点说从巴黎公社开始,晚一点

  • 标签: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资产阶级民主 资产阶级革命 人民民主专政 巴黎公社 社会主义法制
  • 简介:稳定是当前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经过近年贯彻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克服内外各种困难,我国在维护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促进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再次提出了继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的任务。如何进一步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仍然是有待深入研讨的问题。1990年11月28日—12月1日,中国法学会在北京召开了“維护社会稳定的法律问题理论讨论会”,下面是会上的部分论文摘要。

  • 标签: 维护社会稳定 民主与法制 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治理整顿 中国法学 职务犯罪
  • 简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如何构建良好的社会治理日益成为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重要课题。社会的本质是"生活世界",而国家"中央辐射式治理"具有先天的缺陷,两者的共同作用决定了现代社会治理必然是民间法与国家法多元规范的治理。在社会治理中,民间法基于其以交往为基础、以互相理解为目的社会自我生成特性而有着独特的作用,一方面是整合社会秩序,一方面是整合社会伦理。从民间法与国家机关、民间组织、社会参与者三个主体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民间法可以通过与立法与司法互动规范化、以民间组织为载体实现规则再生成和激发社会参与者主体自觉与治理能力三个途径介入社会治理。

  • 标签: 民间法 社会治理 多元规范
  • 简介:近年来,处于法学学科建制中的中国法律史研究渐成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但也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作为交叉学科的法律史研究,其研究方法和发展方向,即法律史研究的“法学化”还是“史学化”问题,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为了增进史学界和法学界在法律史研究领域的对话和交流,由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政法大学东方毅法治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近代法律与社会转型”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9月15日在北京花园饭店举行。来自司法部、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

  • 标签: 法律史研究 学术研讨会 社会转型 研讨会综述 近代 中国政法大学
  • 简介:贯穿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一书的核心问题是法官在司法过程中究竟如何作出判决的问题。基于此问题,卡多佐提出了哲学、历史、习惯和社会学这四种方法。重点对卡多佐的社会学方法,尤其是其中的“社会福利”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卡多佐背后更深层之社会功利观的支配性作用的结论,并对其社会功利观提出的原因——对形式主义的反对进行了重点论述,最后对其社会功利观提出了一点质疑。

  • 标签: 卡多佐 社会福利 社会功利 形式主义
  • 简介:在解释法官何以能够通过司法判决形成习惯法时,奥斯丁认为,法院可以溯及既往地适用习惯,但却因此陷入了违背自己已然区分的法与“非法”概念的困境即“奥斯丁困境”。直到哈特才通过“社会惯习命题”基本解决之。哈特的理论策略是为法官司法判决行为寻求到事实上的法律根据即“承认规则”,并把遵守既定的包括司法习惯和惯例在内的法律规则作为每一位法官的义务。这样,分析法学就为法官以司法习惯为根据的对社会习惯的司法适用提供了可以接受的论证;同时为“承认规则”打造了第三模式并厘清了法律的全新界限:法官共同体的一致认同使得司法惯例和司法习惯成为实在法的必要组成部分。

  • 标签: 习惯/习惯法 司法适用 奥斯丁困境 社会惯习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