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刑事立法的模糊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其产生具有不可避免,可以说,从刑法产生时起,模糊就相伴其中了。20世纪60年代自然科学领域的模糊论为刑事立法的模糊性问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法的不确定性理论更为本文的展开提供了研究的基础。以此为基点,本文从模糊的语义、层次、属性三个角度对刑事立法模糊的内涵加以界定。同时,在厘清模糊概念的前提下,分析刑事立法模糊延续条文生命、严密刑事法网和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力的积极功能以及产生理解歧义、导致条文冲突和诱发罪刑擅断的消极功能。

  • 标签: 刑事立法 模糊性 内涵 功能
  • 简介:明确是罪刑法定主义对刑事立法的一项基本要求,它要求立法者不得制定构成要件不明确、行为犯罪化的边界不清晰、法定刑幅度不确定的刑法规范。判断标准是明确原则的核心。在判断某一刑法规范是否具有明确时,如果一般民众能够理解其意义和适用范围,并能据此预测某一行为的后果,那么该规范就是明确的。所以,刑法明确的判断基准是具有正常智识的一般民众而不是法律专业人士,判断的尺度包括理解可能和预测可能

  • 标签: 明确性 一般民众 理解可能性 预测可能性
  • 简介:对期待可能性理论加以系统研究乃至积极借鉴,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在我国当下的犯罪论体系中期待可能的地位问题。在详细介绍和评述了期待可能性理论在日本刑法学中的体系地位以及是否需要对期待可能之适用加以限制的观点后,文章认为,我国四要件的犯罪论体系中没有期待可能的恰当位置,而在犯罪论体系之外讨论期待可能也不妥当。真正引入这一价值蕴含丰富的理论,有赖于对我国的犯罪论体系加以阶层式改造。

  • 标签: 期待可能性 犯罪论体系 超法规的阻却责任事由 限定的适用 平面与阶层
  • 简介:"期待可能"是近年来我国刑法界所热衷的一个话题——起因在于对域外刑法理论的研习借鉴。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未加恰当调适便植入中国刑法理论而致长时期"水土不服"的问题。考察期待可能之机理实质,实为我国刑法通说理论中犯罪动机中一种反向类型。以犯罪动机的原理及功能,可以较为简捷清晰地解说期待可能性问题,且对司法运用亦具高度之可行

  • 标签: 期待可能性 犯罪动机 反向类型 减免责情节
  • 简介:<正>一、引言近现代刑法以处罚故意犯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为例外,如果对于危害结果没有故意或过失,则不能处罚。并且,对于造成同样危害结果的犯罪而言,刑法对故意犯的惩罚要远重于对过失犯的惩罚,如故意杀人罪的法定刑远重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法定刑,甚至可能只处罚故意犯而不处罚过失犯,如各国刑法普遍只处罚故意毁坏

  • 标签: 故意杀人罪 法定刑 过失犯罪 危害公共安全 过失致人死亡罪 间接故意
  • 简介:一、对当前经济法特征研究状况的反思自从开展对经济法的研究以来,法学界关于经济法特征的提法达30余种。①大致说来,可分为以下几类:(1)着眼于处理经济法与相邻法律部门的关系,用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作为经济法的特征。如有的教材认为,经济法的特征就是经济法与...

  • 标签: 经济法 经济法理论 民商法 回应性 社会经济 法律部门
  • 简介:本文从一则案例引发对程序正当的探讨,分析了正当程序的产生及其内容,从而在逻辑上对程序正当的价值问题进行了阐述.

  • 标签: 程序正当性 制度设计 价值
  • 简介:目次引言一、民主宪政与文化异质之间的理论张力二、个体权利机制型塑文化异质的价值意义三、集体权利机制型塑文化异质的价值意义四、主权下移机制型塑文化异质的价值意义引言民主宪政事业建立在集体代理的假设基础之上。如果我们问是谁制定了民主的宪法,答案必定会以第一人称复数的形式给出。比如在美国,我们的宪法在其开头就明确宣布,"我们人民……

  • 标签: 民主宪政 个体权利 集体权利 主权下移
  • 简介:刑事和解诞生于我国基层的司法实践,是近年来我国刑事法领域中的热门话题之一,对于该制度的评析应该包括其积极价值和负面效应两个方面。实务中,加害人和被害人达成经济赔偿协议并由公安司法机关确认,并不存在争议,关键问题在于加害人认罪悔过、积极赔偿具有何种刑事法效果。就刑事和解的正当而言,首先必须关注它是否混淆了民、刑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其次需要对"以钱买刑"的质疑作证明回应;最后可以追问一句,刑事和解究竟是否是一种公正的实践理性。

  • 标签: 刑事和解 经济赔偿 刑罚权 附带民事诉讼
  • 简介: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

  • 标签: 羁押 审查 《刑事诉讼法》 人民检察院 制度 变更强制措施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所谓使用盗窃,是指行为人基于返还的意思,未经允许而私自暂时性地使用他人财物的行为,属于民法理论所说的无权使用(furtumusus)的表现类型之一,与之相似的还有使用侵占行为。我国刑法理论通说认为,使用盗窃并不具有盗窃罪的刑事可罚,因为行为人并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缺乏成立盗窃罪的主观构成要件要素(否定说)。[1]但近来有少数学者认为,使用盗窃并非一概不具有刑事可罚,当造成了相当利用可能的妨害[2]或者导致他人财物遭受较大折损消耗[3]时,同样应作为

  • 标签: 可罚性 法益 财产性利益 民法理论 价值要素 财产犯罪
  • 简介:当前的房市限购令涉及公民的诸多基本权利,应站在宪法高度,考量其合宪。以基本权利限制之合宪标准为审查依据,房市限购令侵犯了公民的交易自由权、财产权和平等权,存在违宪。从重塑限购令合宪角度出发,房地产市场调控应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间的关系,处理政府调控诸手段之间的关系,限购令应作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临时配套措施;推行限购令,应引入行政决策程序及公众参与机制,严格界定限购令的适用条件;也应遵循法律保留原则,保障限购令合法合宪地推行。

  • 标签: 限购令 基本权利 合宪性
  • 简介:惩罚赔偿金是英美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具有损害填补、惩罚被告的作用,而德、法等大陆法系国家奉行单纯的补偿民事责任制度,排斥对于惩罚赔偿金合法的认同。我国最早在《消费者权益保护》第49条对其加以规定,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然而2009年颁布的《侵权责任法》并未将惩罚赔偿原则写入总则,而是局限于产品责任之中。因此,完善惩罚赔偿金制度有其必要,通过对惩罚赔偿制度的介绍以及英美法规定的研习,对我国惩罚赔偿制度提出建议。

  • 标签: 惩罚性赔偿金 英美法系 责任主体 过错程度
  • 简介:在世界贸易中,利用环境标志设置绿色壁垒是一种常用的方式。环境标志制度问题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环境标志通过利用公众对环保产品的选择,逆向引导企业参与环保,具有良好的环保效果。我国已建立了环境标志制度,但尚未建立起健全的环境标志法律体系。

  • 标签: 环境标志制度 绿色贸易壁垒 环境标志认证
  • 简介:目的调查22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在浙江汉族中的等位基因分布,并探讨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对浙江汉族512例无血缘关系个体,采用STRtyper-23comp常染色体补充位点试剂盒进行电泳检测,以GenemapperID-X软件进行分析,获取其22个基因座的数据资料。结果22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的杂合度为0.6797~0.8789,个人识别能力为0.8558~0.9730,非父排除率为0.4446~0.7644,多态信息总量为0.6477~0.8697,累积个人识别能力为1~4.1853×10-26。结论22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在浙江汉族人群中呈高度多态,对法医学亲子关系鉴定具有较大价值,对法医学物证鉴定与研究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法医遗传学 浙江汉族人群 遗传多态性 STR
  • 简介:目的明确利用同声同韵异调音节进行语音同一鉴定的可行。方法利用VS-99语音工作站对普通话同声同韵异调音节的共振峰等特性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得出了阳平音节韵母共振峰与上声音节韵母非嘎裂声处共振峰的可比强,阴平音节韵母与去声音节韵母在前半部分共振峰的可比强等一些规律认识。结论为利用同声同韵异调音节进行语音同一鉴定提供了客观依据。

  • 标签: 同声同韵异调音节 语音同一性 共振峰特性
  • 简介:当前象征刑法的内涵与外延并不清晰,使得其成为批判刑事立法的"万能"工具。某罪名立法是否象征刑法,一方面应审慎考察其效力,而不能仅从不完整的适用率统计或能否根治犯罪、处置犯罪等方面得出结论;另一方面,刑事立法彰显国家的价值观本是立法活动的应有之义,为了安抚民众的不安感等"潜在的目的"设定,也并非一律失当。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象征刑法没有必要也无法全面恪守扎根于古典社会形态的刑法谦抑原则。象征刑法依其与法益的关联程度,可分为绝对与相对的象征刑法,对前者应持否定态度,而后者原则上具有正当,但也应采取限制措施,尽量消除其负面影响。

  • 标签: 象征性刑法 “污名化”现象 谦抑性 限制措施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于2010年如期形成,就地方立法而言,应以经济纠纷事实为导向,细化实施立法;以经济秩序重构为指向,加快回应立法。以地方区域法治为方向,发挥自主立法;通过习惯风俗入判、司法判决固化习俗、区域司法合作等三项原则,严格立法权限代理制度、建立法律冲突裁决制度、完善规范清理制度体系,建构司法型立法体制机制,从而实现立法“后体系时代”地方法治建设进程中公共契约精神的解放。充分适用中央立法授权,建立司法型立法模式,授权判决型规则产出,从立法供给侧改革,全面落实“科学立法”的内在要求,推动法治秩序的善化

  • 标签: 后体系时代 实施性立法 回应性立法 自主性立法 司法型立法
  • 简介:有关机关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条规定提起的海洋环境诉讼,其所保护的客体是环境公共利益,因此在性质上属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根据目前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框架,海洋环境行政机关、检察机关与符合条件的环保组织,都有提起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资格,其中又以海洋环境行政机关为优。因海上油污损害引起的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兼具海事与环境公益双重性质,应同时适用海事诉讼特别程序与环境公益诉讼特别程序,两者乃互补关系,而非竞合关系。在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证明责任问题上,除了在因果关系上应继续适用证明责任倒置这样的减轻证明责任措施外,还应当进一步减轻原告方的证明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3条规定,由法院酌定损害赔偿数额。

  • 标签: 海洋环境保护法 环境侵权之诉 船舶污染损害赔偿 公益诉讼
  • 简介:<正>市人民政府决定对《上海市营业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管理办法》作如下修改:一、第四条修改为: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营业危险货物的道路运输及其搬运装卸、运输服务,以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 标签: 道路运输 管理办法 搬运装卸 交通行政 交通管理局 二十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