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8 个结果
  • 简介:审查逮捕阶段听取律师意见是审查逮捕诉讼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实践中,该制度存在着听取意见数量少、法定程序不完善、律师参与有效性不足、律师意见质量不高等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在重构告知、听取、审查决定、结果反馈等程序的基础上,加强检察机关与侦查机关沟通,做好检察机关内部职能部门相互衔接,不断完善该制度。

  • 标签: 审查逮捕 律师意见 程序 衔接
  • 简介:在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刑事案件中,有一部分是少年犯罪案件。这些触犯刑律而需追究刑事责任的少年(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初犯、偶犯居多,犯罪史短,犯罪心理和犯罪方式尚处幼稚、不定型的阶段,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如果不顾这些少年人犯的身心特点,袭用对付成年人犯的方法来对付他们,往往会使他们内心产生强烈的对立情绪,直接影响办

  • 标签: 审查起诉 少年犯罪 提起公诉 触犯刑律 刑事案件 犯罪方式
  • 简介:我国目前各类规范性法律文件抵触上位法甚至违宪的状况严峻.但是.现行的违宪审查制度存在较大缺陷,难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从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来看,我国违宪审查的主体无疑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因职能众多、开会次数有限、成员多数为兼职等原因,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主动进行日常性的违宪审查。其次,我国宪法及法律都未对违宪审查制度的启动机制作出相应规定。再次,根据我国国情,普通法院也不适合成为我国的违宪审查机构。

  • 标签: 违宪审查制度 检察机关 审查程序 规范性法律文件 违宪审查机构 现行宪法
  • 简介:毫无疑问,"两反"是一个比较陈旧的话题。而本文将从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本身这一新的角度对其合法性进行判断。实践中,针对倾销与补贴,各国除了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税、临时措施等WTO所"允许的回应倾销与补贴的措施"外,还通过国内法规定了许多五花八门的衍生措施。而这些衍生措施很可能因符合"特定"与"针对"标准而构成WTO所禁止的"针对倾销或补贴的特定措施"。本文以专家组及上诉机构在相关案例中的判决为依托,对"针对"与"特定"标准的判断方法和法律依据进行逻辑梳理和总结,旨在进一步明晰WTO规则中关于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的判断标准,排除各国国内法中衍生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合法性。文章第一部分结合"针对"与"特定"标准,重述了WTO所"允许的回应倾销和补贴的措施"的判断过程。第二部分,从概念、判断过程及适用方法入手对核心问题"针对"与"特定"标准进行全面解析。

  • 标签: 反倾销 反补贴 特定 针对 CDSOA
  • 简介:实践中,反垄断机构在认定互联网企业搭售行为时面临着三重困境,本文着重对搭售品与被搭售品“独立性”难以判断、搭售行为的竞争效果难以评估两项困境进行解析,并在反思域内外搭售行为规制实践的基础上,尝试以消费者为中心,从消费者需求、消费者福利两个维度出发,构建认定互联网企业搭售行为的具体路径,为反垄断机构在处理案件时提供一个学理上的参照,以期能对我国的反垄断实践有所裨益。

  • 标签: 互联网企业 搭售行为 消费者 反垄断
  • 简介:1995年最高人民法院曾批复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其谈话取得的资料不得作为证据使用,该批复的合理性遭到了理论界和实践部门的质疑。今年4月1日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8条重新设置了音像证据资料的合法性标准,除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外,其他音像资料都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件民事案件,采纳了当事人提供的私自录音资料作为关键证据。

  • 标签: 非法证据 音像资料 侵害他人权益 法律禁止性规定
  • 简介:<正>序说在严重暴力犯罪的场合,犯罪行为一旦造成死伤结果,司法人员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是否可以考虑对被告人适用死刑?如何适度调整这种思维定势,防止死刑适用时出现偏差,是研究死刑问题时需要加以考虑的。以往对于死刑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在抽象层面。一般的分析主要涉

  • 标签: 实行行为 因果关系 适用死刑 死刑限制 司法限制 故意杀人罪
  • 简介:域外预审程序(Preliminarvhearing)是指“刑事诉讼中由法官来审查对被告人的指控是否有充分的证据.从而决定是否应将被告人交付审判的程序”。该程序与我国的“侦查预审”相比,从主体和内容上差异极大,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其实,域外法官预审程序有点类似于我国检察机关的审查起诉,但两者也存在很大的差别。法国学者勒内·达维德曾经说过,比较法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并改进本国法。当前实行预审法官制度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法国、奥地利、比利时、荷兰、希腊、卢森堡、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以及英国的苏格兰地区和我国的澳门地区等。

  • 标签: 预审法官制度 预审程序 审查起诉 域外 刑事诉讼 侦查预审
  • 简介:审查批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有利于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强化侦查监督工作,提高审查批捕质量。文章以A市各区检察院在该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实际情况为例,分析了各检察院的主要作法、成效及工作中主、客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 标签: 审查批捕 讯问 犯罪嫌疑人
  • 简介:新刑诉法增强了审查逮捕程序的诉讼化色彩,对其进行一定的司法化改造。但是仍未规定直接利害关系人对审查逮捕决定的救济申诉程序。基于利害关系人的诉讼权利,文章指出了现行立法存在着倾向公安司法机关和救济滞后的弊端。并指明在审查批准逮捕环节建立利害关系人的申诉制度有利于保障权利、加强监督和促进程序公开.因此有必要全面构建该制度.包括强化权利义务告知义务,构建理由说明机制、赋予被害人聘请律师权利以及规范相关程序等。

  • 标签: 审查逮捕 利害关系人 申诉
  • 简介:根据新《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在复议机关的维持决定已经改变原行政行为认定的事实和适用依据的情况下,法院所审查的主要对象仍是原行政行为,但并非原行政行为的初始状态,而是经过复议决定修正的原行政行为。这一审查思路来源于大陆法系的"原行政行为与复议决定的统一性原则"或"原处分主义"。统一性原则将复议决定和原行政行为视为一个整体,并统一到原行政行为,更加充分地体现了原处分主义的精神以及复议程序作为行政系统内部的自我纠错和争议解决程序的功能特点,更加符合复议程序的制度定位。这一调整将对行政复议制度的运行以及行政审判标准均产生重要的影响。

  • 标签: 复议 共同被告 审查对象 统一性原则 原处分主义
  • 简介:探讨听取辩护人意见制度的功能及设立这一制度应遵循的原则,从而完善听取辩护人意见制度,对于保障犯罪嫌疑人在审查起诉环节辩护权得以实现,保障检察机关准确地核实案件事实和证据,促使对刑事案件作出客观公正的审查决定,进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审查起诉程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审查起诉程序 听取辩护人意见 保障辩护权
  • 简介: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56条规定:“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后,对于需要继续取保候审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办理取保候审手续。取保候审的期限应当重新计算并告知犯罪嫌疑人。”对本条的理解和适用,各地存在较大差别。有的坚持依法重新办理取保候审手续,有的则认为重新办理多此一举,没有实际意义。笔者认为,刑事案件由侦查阶段进入审查起诉阶段后,经审查认为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应重新办理取保候审手续;经审查认为不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应依法变更为逮捕等其他强制实施。主要理由如下:

  • 标签: 审查起诉阶段 取保候审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 办理 手续 犯罪嫌疑人
  • 简介:通过裁判要旨与裁判理由,我们可以推定,76号指导案例实际上将萍乡市规划局的解释界定为合同法体系中的强制性规定,并由此将民事合同审判依据的审查与适用框架引入行政协议之诉.但这一界定存在着诸多不能自洽之处.同时,因为误解出让金约定与土地使用权约定的规范属性与效力机制,76号案例也存在着审判思路与实体判决上的重大漏洞.上述缺憾的根源在于未能全面、正确理解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合同的行政性首先在于其所交易的国有土地的公共性.对于以国有土地使用权等公共资源为交易标的的行政协议所引发的诉讼,其审判依据的审查与适用框架应当置于公共资源分配法制中,以合法性审查原则为基础加以建构.

  • 标签: 指导案例 行政协议审判依据 授权性规范 公共性 合法性审查
  • 简介:编辑提示:2010年7月1日,《侵权责任法》开始正式实施。本刊一直关注新法在司法中的实践问题.为此我们专门约请了最高法院资深法官就该法适用中可能存在争议的几个问题进行了集中论述.具体包括对一般条款中的违法性判断要件问题、连带责任和不真正连带责任在诉讼中认定问题、医疗损害责任和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有些属于立法中的模糊地带,有些则是法官在适用法律时可能会把握不准的地方。希望本期特别策划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 标签: 侵权责任法 违法性 要件 不真正连带责任 2010年 最高法院
  • 简介:【裁判要旨】侦查人员通过锁定网络IP地址后找到被告人进行调查,被告人便如实供述其犯罪事实的,尽管被告人不具有自动投案的典型性,但正是由于被告人的如实供述,才在其本人和犯罪行为之间建立起一种必然的关联性,能够体现犯罪嫌疑人投案的主动性和自愿性,

  • 标签: IP地址 锁定 网络 行为人 自首 如实供述
  • 简介:<正>一、诉讼证明的局限性对过去事实真相的观察者而言,诉讼证据以它过去曾经经历过的客观实在向世间说"话"。但是,它到底"说"出什么,取决于观察者"听"到了什么。观察者通过语言去思维或"倾听"证据,从而认定证据表达了什么。一个案件的事实真相

  • 标签: 案件事实 当事人 法官 公安机关 证据判断 调查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