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6 个结果
  • 简介:项目启动会于2006年11月13日在北京召开。许小峰副局长在会上指出,该项目集中了我国气溶胶各领域研究的精兵强将,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和创新能力。项目首席科学家张小曳研究员做了项目总体情况报告,介绍了研究意义、总体目标、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总体研究方案、项目主要学术骨干等诸多方面内容。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是该项目的主持单位。本项目要实现以下3方面的科学目标:(1)取得对中国大气气溶胶特性、分布和变化的准确与系统的科学认识;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大气气溶胶 基础研究 气候效应 计划项目 创新能力
  • 简介:本文就新型自动气象站配套的能见仪工作原理、基本结构、日常维护和故障诊断排除加以介绍,为业务人员在维护、检测维修方面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自动站 能见度仪 维护检修
  • 简介:英国Namre杂志是世界著名的自然科学类综合学术期刊,代表着自然科学各门学科的最前沿研究动态。在大气科学及相关领域研究中,气候变化一直是NaCre杂志最关心的内容。随着气候变化加剧、社会瞩目的不断上升,尤其是哥本哈根大会的助力,2009年NaCre杂志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关注比往年更高。

  • 标签: 气候变化 杂志 自然科学 学术期刊 大气科学 哥本哈根
  • 简介:本刊在2007年第四期,曾刊载了《全国气象软科学评奖管理办法》,据悉这一由中国气象学会正式设立的奖项即将在2008年下半年启动首届评奖活动。

  • 标签: 气象学会 软科学 评奖工作 评奖活动
  • 简介:本文对2008年陕西省防雷中心用户满意调查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综合应用问卷调查取样和满意指数计算分析等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用户对省防雷中心防雷减灾科技服务的满意程度,以此来发现自身不足、了解用户需求,进而制定出适应今后发展的对策,提升防雷减灾服务的综合能力。

  • 标签: 用户满意度调查 防雷减灾 技术服务 陕西省 满意度指数 实证分析
  • 简介:对第一部分的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指出局地最大、最小涡的存在与所谓的正压不稳定大气中经常观测到的滚动涡有关。速度廓线中的拐点和涡极大值点对应不稳定发展的位置。另外,为了改进湍流的模拟,根据“准正则”近似,发展了一个三阶闭合模式。这个模型已被证明可以描述与湍流过程有关的流体动力学变量的趋势。

  • 标签: 实验结果 滚动涡 数值模式 “准正则”近似 高阶闭合
  • 简介:WMO/GEO国际沙尘暴预警系统专家会议于2007年11月7-9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本次会议由WMO/GEO,WMOSDSRDP项目主办,西班牙国家气象研究所、巴塞罗那超级计算中心承办。共有来自欧美、亚洲和非洲的近100名专家和代表参加此次会议。

  • 标签: 预警系统 沙尘暴 太平洋区域 评估系统 国际 亚洲
  • 简介:为了探索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变化规律,对2005-2009年能见的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能见年均值为10.17km,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增长率为0.69km·a-1(决定系数R2=0.99,显著性水平p〈0.01),同时霾天数则逐年下降,细颗粒物浓度的降低是能见好转的主要原因。能见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春季最高,冬季次之,夏季最低。能见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和偏相关关系表明能见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地面风速的相关关系时正时负,表明风速对能见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大气颗粒物(PM2.5)的快速累积增长是造成大气能见急剧降低的重要原因,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幂指数关系(R2=0.93,p〈0.01);要保持较高的能见(〉10km),北京需将PM2.5控制在30μg·m-3以内,而PM2.5质量浓度的进一步降低将大幅度提高能见。天气形势分析显示当华北地区处于锋后的高压控制时,北京地区受偏北风影响,地面风速较大,大气扩散条件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致使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较低,大气能见较高;而当华北地区处于高压均压场时,地面风速较小,大气层结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局地源累积以及区域输送的共同影响,PM2.5逐渐累积,浓度持续上升,导致大气能见持续降低。研究的结果提示提高北京地区大气能见,需要控制的首要污染物为PM2.5。

  • 标签: 大气能见度 气象要素 PM2.5 天气形势
  • 简介:利用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辽宁中部城市沈阳、鞍山和本溪大气成分站能见与颗粒物连续监测资料,分析能见变化特征及其与颗粒物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辽宁中部各城市能见具有明显的月和季变化,峰值出现在3月或5月,谷值出现在12月或1月;各城市的能见与颗粒物PM10、PM2.5和PM1的质量浓度均呈负相关关系,但其最优拟合关系方程及决定系数R2不同。从拟合方程来看,沈阳市雾霾污染时采用倒数曲线y=b1+b1x拟合效果相对较好,全年采用指数曲线y=b0e^b1x拟合效果较好;鞍山市采用对数曲线y=b0+b1lnx或指数曲线y=b0e^b1x拟合效果较好,本溪市采用倒数曲线y=b0+b1/x或对数曲线y=b0+b1lnx拟合效果较好。从决定系数R2来看,沈阳和本溪市能见与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总体相关最好,鞍山市能见与颗粒物质量浓度总体相关性相对较差。颗粒物细粒子PM2.5和PM1拟合的能见效果较好,且在雾霾污染时拟合效果更好,说明细粒子对能见的影响更明显。

  • 标签: 能见度 颗粒物 相关分析
  • 简介: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地处关中盆地中部,地势平坦。北面30km以外为黄土高原,南部40km以外有屏障南北的秦岭山脉,跑道南侧6km处有渭河自西流向东。机场海拔476m,冬季飞行常受到机场大雾的影响,尤其以午后偏南风吹起使得南部河谷雾、烟移来影响本场有效能见...

  • 标签: 能见度 咸阳机场 渭河 秦岭山脉 有效能 单站探空
  • 简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2G卫星TBB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分析造成2016年6月1—2日重庆地区暴雨天气过程的MCS及内部2条β中尺度雨带的演变特征,并着重对比分析2条雨带锋区、锋生及不稳定机制的差异。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由MCS造成,其内部有南、北2条β中尺度雨带,分别位于MCS南、北两侧TBB梯度大值区;(2)北雨带位于低层锋区内,是一条与锋面近于平行的中尺度雨带,而南雨带位于锋区前缘的高湿区和高能区中,对流性降水更强;(3)锋生函数各项对南北雨带锋生贡献有显著不同,北雨带以水平运动作用锋生为主,而南雨带则以垂直运动作用锋生为主,南北雨带锋生各项这种差异,与大气层结稳定有关;(4)南北雨带不稳定机制有显著不同,南雨带为对流性不稳定机制,北雨带沿着锋面有向冷区倾斜的斜升气流发展,为对称不稳定机制。

  • 标签: MCS β中尺度雨带 锋生 对流不稳定 对称不稳定
  • 简介:在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和频道专业化的背景下,今天的气象广播业在全球迅猛发展,专门的栏目甚至专业气象电台和电视频道的建立都成为可能并陆续实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气象频道的发展已有20多年的历史。例如,美国有天气频道(TheWeatherChannel),加拿大天气网络(TheWeatherNetwork),法国气象频道(MetroChannel)都在加速发展中。尽管这些国家的公共电视网和综合类电视网都有大量的天气预报节目,但专业化的气象频道具有非常高的影响力和重要性。

  • 标签: 广播电视数字化 专业气象 节目主持人 科学教育 资质认证 Weather
  • 简介:运用NCEP、HadISST再分析资料,北大西洋涛动(NAO)月指数序列,探讨了海表面温度(SST)锋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北大西洋SST锋的主要气候变率及其与北大西洋风暴轴和大气大尺度环流异常的关系。研究表明,剔除季节循环后的SST锋显示其最主要变率为锋区的向南/北摆动,其对应的风暴轴发生相应的西南/东北移动,并同时在北大西洋上空对应一个跨海盆的位势高度负/正异常。这种环流异常可引起高纬度海平面气压(SLP)的反气旋/气旋式环流,这有利于增强海表面风对大洋副极地环流的负/正涡异常输入,进一步减弱/加强了高纬度上层冷水向SST锋区的输送。北大西洋SST锋的另一主要模态为锋区在南北方向的分支和合并。当SST锋异常在40°N^45°N以单支形式加强时,对流层位势高度场和SLP南北梯度增大,对应NAO正位相,此时风暴轴也为单支型;同时SLP异常场促使冰岛附近具有气旋式风应力异常,亚速尔地区具有反气旋式风应力异常,导致副极地环流和副热带环流均加强,增加高纬度冷水和低纬度暖水在锋区的输入,从而进一步增强40°N^45°N附近的SST锋区。当SST锋异常在40°N~45°N纬带南北发生分支时,风暴轴也同时出现北强南弱的南北分支,此时对应了负位相NAO,来自北南的冷暖水输送减弱,SST锋也发生减弱分支。此外,位于大洋内区的SST锋东端也存在一个偶极子型的模态,尽管其解释方差相对较小,但仍与偏东北的NAO型具有显著相关。谱分析表明,北大西洋SST锋与风暴轴具有1~3年和年代际共振,与中高纬大尺度环流也存在周期1~3年的共变信号,其中准一年共变信号体现了SST锋和NAO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诊断分析表明,SST锋上空的近表层大气斜压性和经向温度梯度随着SST锋的增强而增强,经向热通量的向北输送导致涡动有效位能的增加;海洋的非绝热加热产生更强

  • 标签: 北大西洋 海表面温度锋 风暴轴 NAO
  • 简介:<正>2001年6~7月,项目野外科学试验在长江中下游6省1市全面展,由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研究员任领导小组组长,项目首席科学家倪允琪教授牵头组织实施。这次野外科学试验借助于中国气象局的业务系统和多普勒数字化雷达观测系统,涉及长江中下游6省1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气象局的14个高空加密观测站、100多个地面加密观测站,8部多普勒雷达、6部数字化天气雷达,2个风廓线仪,6个GPS站,2个边界

  • 标签: 气候 天气灾害 形成机理 预测理论 中国 2001年
  • 简介:2008年11月21—22日,受中国气象学会委托,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联合举办的“首届(20072008年)全国气象软科学评奖”专家评审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气象局职能部门、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

  • 标签: 气象学会 评审会 软科学 专家 中国气象局 科学委员会
  • 简介:基于青海省公路沿线附近青海境内50个气象站点2004—2015年能见地面观测资料和DEM数据,采用梯度距离平方反比空间插值方法,进行能见的时空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大雾、大风沙尘暴、短时强降水等观测资料,对能见变化成因进行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1)青海省公路沿线年、季、月、日平均能见大体呈东西低、中间高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玉树东部、果洛州、海南州、海北西部、海西中东部地区平均能见最好,有利于公路交通线路的安全运行,而西宁地区、海东市、黄南州、海北中东部、格尔木地区平均能见最差,对公路交通运行安全影响较大,应注意防范;(2)全省年平均能见在17.4~48.8km之间,能见的月变化特征显著,但日变化特征不明显;(3)造成青海省能见时空变化的主要天气现象有大雾、大风沙尘暴和短时强降水。

  • 标签: 青海省 能见度 变化特征 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