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主动脉弓CT血管造影(CTA)资料的回顾性研究,了解正常主动脉弓的解剖形态学特点,为腔治疗技术及人工血管和新型支架的设计建立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符合入组标准的正常型主动脉弓CTA资料共217例,使用GE公司AW4.5工作站测量升主、弓上分支的直径及分支之间的距离,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开口上2cm处主动脉直径为(34.56±4.72)mm,分支动脉开口直径:无名动脉为(12.50±1.95)mm、左颈总动脉为(8.28±1.51)mm、左锁骨下动脉为(10.41±2.20)mm.主动脉弓横断面上无名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连线与矢状面的成角为(50.30±13.79)°.无名动脉与颈总动脉距离为(4.39±2.49)mm,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距离为(6.43±3.98)mm.不同年龄组主动脉直径差异显著,61岁以上年龄组主动脉直径明显大于18~40岁和41~60岁年龄组.结论①在进行主动脉修复术时,选择支架应充分考虑61岁以上患者主动脉直径有明显增大趋势.②由于近端锚定区距离过小,涉及左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病变大部分是不可能通过简单地扩展胸主动脉支架来成功处理.

  • 标签: 主动脉弓 CT血管造影 解剖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联合应用彩超和经多普勒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价值,为日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4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26例(采用经多普勒诊断)和观察组21例(联合应用彩超和经多普勒诊断),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联合应用彩超和经多普勒诊断下的确诊率为21(100%),对照组患者的确诊率为16(76.19%),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彩超和经多普勒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的避免以及减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误诊及漏诊率,从而提高临床确诊率,值得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诊断中普及运用。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彩超诊断 经颅多普勒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管内介入治疗内外动脉狭窄引起癫痫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时间2016年12月-2017年10月,选取72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内外动脉狭窄引起癫痫发作患者,采用住院病例奇偶数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实验组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以及S100β等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内外动脉狭窄引起癫痫发作患者,给予血管内皮介入治疗效果显著,可保护神经功能,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

  • 标签: 血管内介入 颅内外动脉狭窄 癫痫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压监测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9月间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了持续动态压监测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其临床观察要点和护理经验。结果通过细致的治疗,观察和护理,我院共治愈重度颅脑外伤患者55例,好转14例,无效6例,死亡5例,总体生存率93.75%,无并发症患者71例,占88.75%。治疗前GCS评分都是3-8分,经过治疗护理一段时间后,55例患者GCS评分达正常标准15分。结论在实施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持续动态压监测,全程细节护理,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存活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重型 颅脑外伤 颅内压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外伤性迟发性血肿的CT诊断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间接诊的颅脑外伤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回顾性分析CT诊断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外伤性迟发性血肿的CT诊断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6—24h时间段复查检出率为60.00%,明显高于首次检查的32.00%、24—72h复查的36.00%和72h后复查的4.00%。上述不同时间检查结果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良好者38例,占比76.00%;预后中度残疾者7例,占比14.00%;重度残疾者3例,占比6.00%;死亡2例,占比4.00%;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结论采用动态CT检查,能够尽早发现颅脑外伤患者迟发性血肿发生情况,把握最佳治疗时机,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改善预后情况。

  • 标签: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 CT诊断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控制依据,以期预防和降低感染的发生。方法收集1468例颅脑外伤手术治疗患者中的100例并发感染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后再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感染与年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术前GCS评分、开放性伤口是影响患者感染的重要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脑室外引流、手术时间和脑脊液漏是颅脑术后感染的独立高危险因素。结论颅脑外伤术后感染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和手术时间是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采取措施对高危因素患者进行预防性处理,有助于降低颅脑外伤术后感染的发生。

  • 标签: 颅脑外伤 颅内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放性颅脑外伤合并异物的临床处理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患有开放性颅脑外伤合并异物的32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对其采用一期急救初步清创、清除异物、对合并伤和高致死性创伤进行控制;二期行开颅异物清除术。结果一期急救对患者均进行了清创手术治疗,一期彻底成功清除异物患者为21例,另11例因病情极危重不允许长时间及复杂手术操作,一期仅清除部分异物或行简单清创闭合伤口,术后死亡1例,对残留异物的10例患者经一期急救待病情稳定后进行了二期开颅异物清除术。其中8例成功摘除异物,有2例只清除了部分异物,深部脑组织仍残留细小碎片没有成功摘除;所有患者中预后良好的16例,中度残疾的11例,重度残疾的3例,植物生存的1例,死亡1例。结论开放性颅脑外伤合并异物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急救和分期处理,同时对发现的并发症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 标签: 开放性颅脑外伤 颅内异物 临床处理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磁共振头皮定位法手术治疗浅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行手术治疗的122例浅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前定位根据影像学诊断,而观察组采用磁共振头皮定位法,分析对比两组间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且无人出现术后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浅表肿瘤患者术前采用磁共振头皮定位法进行手术定位,可显著改善肿瘤切除率及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手术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头皮定位法 浅表肿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管理联合常规管理在肿瘤患者中的管理效果。方法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管理组(n=10)和细节管理组(n=10)。常规管理组采用常规管理,细节管理组在常规管理组基础上采用细节管理,比较2组管理效果。结果细节管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常规管理组的30.00%(P<0.05);细节管理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0.00%(9/10),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的70.00%(7/10)(P<0.05)。结论细节管理联合常规管理可显著降低肿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且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细节管理 常规管理 颅内肿瘤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骨缺损状态下压与trephined综合征(颅骨缺损综合征)的关系。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压缺损患者15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测定颅骨修补术前后压,分析其与颅骨缺损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颅骨缺损面积≥25c㎡、压0~150mmH2O患者13例出现颅骨缺损综合征;颅骨修补术后,压正常后颅骨缺损综合征消失。结论在颅骨缺损的条件下颅骨缺损面积、压高低,与颅骨缺损综合征显著相关。

  • 标签: 颅内压 颅骨缺损综合征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开放性颅脑外伤合并异物患者的临床治疗处理路径。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48例开放性颅脑外伤合并异物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48位患者颅脑外伤及异物情况,所有患者后均实施了开颅手术治疗,于全身麻醉条件下,借助头颅CT、X线定位,进行了异物及坏死组织的有效处理清除。结果本研究所纳入的48例患者,总计实施开颅手术48次,共取出异物48块。经手术治疗处理后,44例患者预后情况较好,均告良好康复,仅4例患者存在预后康复不佳情况,临床死亡2例(4.17%)、致残2例(4.17%)。结论针对开放性颅脑外伤合并异物患者,积极借助影像学定位异物、观察内情况,进而针对性实施开颅手术治疗,便于患者异物的有效取出,强化患者预后生存质量。

  • 标签: 开放性颅脑损伤 颅内异物 开颅手术 临床
  • 简介:摘要: 目的 情志护理在肿瘤住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医学提供治疗经验,改善患者身体状况,为患者的快速康复提供帮助。 方法 选择我院自 2015 年 12 月 ~2016 年 12 月确诊的肿瘤患者资料 60 例,将这 60 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每组人数均为 30 例,并分别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照料,而观察组的 30 例患者则进行情志护理的方式帮助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一段时间的护理结束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数据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记录有关数据,以便结果分析。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数据以及对比两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情况,显示出观察组患者的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 结论 对肿瘤住院患者进行情志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水平,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建议临床上广泛使用这种方式治疗患者,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

  • 标签: 情志护理 颅内肿瘤 住院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放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选取60例肿瘤放疗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一组为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另一组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检测患者的心理状态,经过心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肿瘤放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颅内肿瘤放疗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肿微创清除术后脑室引流的有效护理模式。方法将在我院接受血肿微创清除术后脑室引流的64例患者按照先后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选取观察指标,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对照组的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1%、18.8%,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试验组、对照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2±1.8)d、(14.6±2.1)d,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试验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3.8%,较对照组患者家属的71.9%高(P<0.05)。结论对血肿微创清除术后脑室引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脑室引流后感染的发生,加快患者疾病康复。

  • 标签: 颅内血肿 微创清除术 脑室引流 护理效果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行压监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2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压监护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行压监护患者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颅内压监护 治疗效果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情志护理应用于肿瘤住院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62例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给予肿瘤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情志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住院时间、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ZUNG)和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64.5%,有效率为9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5%和80.6%(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ZUNG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达8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2%(P<0.05)。结论情志护理能够改善肿瘤住院患者的焦虑状况,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颅内肿瘤 焦虑 情志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