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 iodide,MPP+)诱导的小胶质细胞中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激活的影响。方法将BV2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雷帕霉素组,模型组和雷帕霉素组以MPP+激活NLRP3炎症小体,雷帕霉素组予雷帕霉素预处理。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检测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ASC)和caspase-1的mRNA水平,免疫荧光检测NLRP3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NLRP3、ASC、caspase-1、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l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的NLRP3、ASC和caspase-1 mRNA水平较对照组升高(t=4.825,3.015,5.853,均P<0.05),雷帕霉素组的NLRP3和caspase-1 mRNA水平较模型组降低(t=2.75,2.89,均P<0.05)。模型组NLRP3(1.54±0.22)、ASC(1.02±0.13)和caspase-1(1.42±0.30)蛋白表达较对照组NLRP3(0.66±0.15)、ASC(0.41±0.14)和caspase-1(0.70±0.10)显著增加(t=5.653,5.602,3.964,均P<0.01),而beclin1(0.28±0.09)蛋白表达和LC3II/LC3I(0.69±0.14)比值较对照组beclin1(0.60±0.11)和LC3II/LC3I(1.29±0.23)显著降低(t=4.010,3.982,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雷帕霉素组NLRP3(0.80±0.18)和ASC(0.68±0.14)蛋白表达下降(t=4.413,3.077,均P<0.05),而beclin1(0.65±0.20)蛋白表达和LC3II/LC3I(1.42±0.36)比值增加(t=2.965,3.278,均P<0.05)。结论MPP+可激活小胶质细胞中的NLRP3炎症小体,并损害细胞的自噬活动;雷帕霉素通过提高自噬活动抑制MPP+诱导的NLRP3炎症小体激活。

  • 标签: 帕金森病 NLRP3炎症小体 细胞自噬 雷帕霉素 BV2细胞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在慢性支气管炎中的效果和安全性。在2019年01月~2020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两组各有4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阿奇霉素,实验组实施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探究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咳嗽症状、气促症状、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腹泻、皮肤瘙痒、呕吐)。结果:对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实施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咳嗽症状、气促症状、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均以及不良反应率得到了显著降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实施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后,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治疗安全性较高,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阿奇霉素 左氧氟沙星 慢性支气管炎 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阿奇霉素和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 98 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49 ),一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 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 (研究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 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 小儿支原体肺炎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其疗效可靠,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患儿症状,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阿奇霉素 布地奈德混悬液 雾化吸入 小儿支原体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治疗中使用头孢他啶钠联合阿奇霉素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调查的所有病例均为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共计96例,病例选取时间2018年9月-2020年9月。按照抽签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实验组(头孢他啶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 )和对照组(阿奇霉素单独治疗),每组包含患儿48例,分析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患儿的发热、肺部啰音、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更短,组间差异存在临床比较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和头孢他啶钠联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能够明显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该方法具有在临床中广泛推广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阿奇霉素 头孢他啶钠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 简介:摘要:总结 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的 护理 体会。护理措施 包括颜面部、躯干、四肢皮损的护理、大疱及皮肤皱褶处的护理、手足部皮损的护理、五官护理、会阴部及肛周护理及消毒隔离。

  • 标签: 重症药疹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 剥脱性皮炎 护理
  • 简介:摘要 : 目的 : 研究对小儿支原体肺炎实施阿奇霉素加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 抽取某时段内我院接收的 50 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为研究资料,依据用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单药治疗,观察组阿奇霉素加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 ; 对比分析疗效。结果 : 对照组疗效为 68.0% ,观察组疗效为 92.0%; 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 对小儿支原体肺炎实施阿奇霉素加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阿奇霉素 布地奈德混悬液 雾化吸入 小儿支原体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结合红霉素对胰头癌术后恢复情况及胃排空障碍发生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在本院治疗的胰头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0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红霉素治疗21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受益、预后以及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受益率(83.33%)明显优于对照组(63.33%,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显著增加(31.67%,P<0.05),淋巴转移情况显著减少(60.00%,P<0.05);观察组患者的胆瘘、胃排空障碍以及腹泻等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D术结合红霉素治疗胰头癌,患者的临床受益显著改善,胃排空障碍发生率显著降低,预后较好,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红霉素 胰头癌 胃排空障碍
  • 简介:[摘要 ]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和克拉霉素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 88例我院入诊胃溃疡患者(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按照治疗方案分组,对照组以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以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溃疡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过对照组(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过对照组( P< 0.05)。结论 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疗效确切,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溃疡面愈合。

  • 标签: [ ] 雷贝拉唑 克拉霉素 阿莫西林 胃溃疡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小儿肺炎支原体实施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我院自 2018 年 11 月至 2019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86 例小儿肺炎支原体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 n=43 )与参照组( n=43 ),参照组患儿实施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试验组患儿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 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效果。 结果: 试验组患儿 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参照组,且 治疗有效率 ( 97.67% ) 明显优于参照组 ( 81.39% ), P < 0.05 , 数据存在统计学指标分析意义。 结论: 对小儿肺炎支原体实施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能缩短症状消失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布地奈德 阿奇霉素 雾化吸入 小儿肺炎支原体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采用针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实施罗红霉素联合雾化治疗,进一步分析治疗方案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选取 2018年 12月至 2019年 12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 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治疗,观察组给予罗红霉素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及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治疗,对比应用成果。结果:首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即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6.7%( 29/30),对照组则为 80.0%( 24/3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 IgA、 IgM、 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 (P均< 0.05)。结论:采用罗红霉素联合雾化对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实施治疗,有助于 病情改善,其疗效好,免疫功能有所提升,能够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 标签: 罗红霉素 雾化治疗 毛细支气管炎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小儿支气管哮喘 应用阿奇霉素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及 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分析 。 方法: 选取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68 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将其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孟鲁司特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对比两组 咳嗽、哮鸣音消失时间、肺功能指标 及炎性因子水平。 结果: 观察组咳嗽、哮鸣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 FEV1 、 FEV1/FVC 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 IL-2 、 IL-6 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 IL-10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小儿支气管哮喘 应用阿奇霉素辅助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及肺功能,还能减轻其炎性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支气管炎哮喘 小儿 阿奇霉素 炎性因子 肺功能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帕霉素预处理对Sprague Dawley(SD)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48只无特定病原体雄性SD大鼠体质量180~200 g,鼠龄4~8周,随机分为3组,各16只。雷帕霉素组术前每天腹腔注射雷帕霉素,连续3 d,模型组及假手术组注射生理盐水。雷帕霉素组和模型组制备HIRI模型。术后2、24 h每组随机取8只大鼠,留取血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乳酸脱氢酶;留取肝组织行HE染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己糖激酶2、磷酸果糖激酶1(PFK1)、三磷酸腺苷。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电泳检测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核糖体蛋白S6激酶1(S6K1)、蛋白激酶B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术后2 h,模型组血清ALT(150.9±18.7)U/L、总胆红素(5.15±0.69)μmol/L、乳酸脱氢酶(9 547±365)U/L,均高于假手术组(42.4±10.7)U/L、(2.48±0.24)μmol/L、(4 424±376)U/L和雷帕霉素组(87.7±11.2)U/L、(3.09±0.12)μmol/L、(8 268±264)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E染色和血清检测结果术后2、24 h模型组肝组织和功能损伤严重,雷帕霉素组损伤减轻。术后2 h和24 h模型组SOD、谷胱甘肽、己糖激酶2、PFK1、三磷酸腺苷低于假手术组和雷帕霉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 h和24 h模型组mTOR、S6K1及其磷酸化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和雷帕霉素组,蛋白激酶B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相对表达低于假手术组和雷帕霉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雷帕霉素通过抑制mTOR信号通路,上调磷酸化蛋白激酶B,改善糖代谢,降低氧化应激,减轻大鼠HIRI。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雷帕霉素 肝脏 糖代谢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采用阿奇霉素+阴道栓剂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05月~2020年04月收治的80例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联合组(40例):选择阿奇霉素+复方甲硝唑阴道栓剂完成宫颈炎疾病治疗;单一组(40例):选择阿奇霉素完成宫颈炎疾病治疗;就组间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头晕症、外阴灼热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联合组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单一组(65.00%)明显(P

  • 标签: 阿奇霉素 阴道栓剂 非淋菌性宫颈炎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联合阿奇霉素联合小儿咳嗽糖浆 治疗儿童肺炎 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方法: 收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期间所收治的肺炎 支原体肺炎患儿资料,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68 例采用阿奇雾素序贯 治疗,试验组 68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咳嗽糖浆止咳化痰对症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发热消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 、住院时间 ) ,并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 9 4.1 % )对比对照组( 73.5 % )显著更高,且研究组患儿 发热消失 时间( 3.71 ± 2.36 ) h 、 咳嗽 消失时间( 7.71 ± 2.15 ) h 与 住院 时间( 9.31 ± 2.46 ) d 明显短于对照组( 5.71 ± 1.62 )h 、 咳嗽消失时间( 10.71 ± 1.02 ) h 与住院时间( 12.71 ± 2.74 ) d ,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 小儿咳嗽糖浆联合 阿奇霉素序贯治疗 儿童肺炎 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值得临床推广 。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急支糖浆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86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间,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接受西药治疗的43例设为对照组,接受中西医联合治疗的43例设为实验组,并分析这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从炎症因子水平上看,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急支糖浆 阿奇霉素 联合治疗 小儿支原体肺炎 炎症因子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青霉素联合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 方法 本文随机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新生儿科病房收治的 90 例患有肺炎的新生儿进行研究,并将其分为两组,每组 45 例患儿,对照组单纯给予青霉素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结论 联合使用青霉素和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药物对新生儿出现的肺炎进行治疗,可有效保证治疗的有效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也明显变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青霉素 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 新生儿 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百日咳鲍特菌耐药株与敏感株的基因型别,分析百日咳菌株耐药性演变与分子型别特征的关联性。方法于2016—2018年在监测医院和社区采集<1岁临床疑似百日咳患儿的鼻咽拭子,采用E-test法检测分离的百日咳鲍特菌对红霉素的耐药性,扩增23S rRNA基因并测序检测其2047位点耐药突变;采用多位点抗原序列分型(MAST)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型。结果600份鼻咽拭子标本共分离到34株百日咳鲍特菌,其中28株对红霉素耐药,6株敏感。所有红霉素耐药株均检测到23S rRNA基因A2047G位点突变,细菌基因型均为prn1/ptxP1/ptxA1/fim3-1/fim2-1,且MLVA型别识别为MT195、MT55和MT104。6株敏感株均未检测到A2047G位点突变,细菌基因型为prn9(或prn2)/ptxP3/ptxA1/fim3-1/fim2-1,且MLVA型别全部为MT27型。结论百日咳鲍特菌红霉素耐药株与敏感株的分子分型特征不同,红霉素耐药性的获得可能伴随特定分子型别的变化。

  • 标签: 百日咳鲍特菌 红霉素 耐药 基因型 分子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在鼻窦炎患者的治疗中,分析对比克拉霉素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80例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0例,采用克拉霉素治疗,对照组患者40例,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体征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鼻塞、头痛头晕、嗅觉等临床体征VAS评分明显较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临床治疗中选用克拉霉素治疗鼻窦炎患者效果更好,能够更加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具有更好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鼻窦炎 克拉霉素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治疗效果 临床体征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症患者使用万古霉素治疗后肾功能的变化,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万古霉素肾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进修期间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0月瑞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使用万古霉素或联合应用GSH的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万古霉素单用组和万古霉素联合GSH组。记录并分析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基础疾病、临床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用药前后肾功能、万古霉素和GSH的日平均剂量与疗程、ICU住院时间及临床结局等。结果共纳入217例患者,万古霉素单用组127例,联合GSH组9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体重、万古霉素疗程、慢性肾脏病病史及ICU病死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17例患者入住ICU的病因主要为肺部感染、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等,其中万古霉素单用组以肺部感染居多(63.0%),而联合GSH组则以SAP居多(46.7%)。与万古霉素单用组相比,联合GSH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较低〔分:15.0(10.5,21.0)比27.0(20.0,31.0),P<0.01〕,但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较高〔分:1.0(0,1.0)比0(0,0.2),P<0.01〕,且基础肾功能较差〔血肌酐(SCr,μmol/L):102.0(64.7,178.0)比56.0(42.0,71.0),血尿素氮(BUN,mmol/L):11.5(6.7,18.4)比4.7(3.5,8.1),均P<0.05〕,万古霉素的日平均剂量较低(mg·kg-1·d-1:22.22±10.09比25.51±9.56,P<0.05)。万古霉素单用组患者用药后肾功能较用药前恶化〔SCr(μmol/L):68.0(50.3,103.4)比56.0(42.0,71.0),BUN (mmol/L):5.4(3.6,9.6)比4.7(3.5,8.1),均P<0.05〕;而联合GSH组患者用药后的肾功能指标较用药前改善〔SCr(μmol/L):81.0(61.0,129.0)比102.0(64.7,178.0),P<0.05;BUN (mmol/L):8.4(6.2,17.8)比11.5(6.7,18.4),P>0.05〕,且ICU住院时间也较万古霉素单用组显著缩短〔d:29.0(14.0,54.2)比37.0(25.0,55.0),P<0.05〕。结论万古霉素所致药物性肾损伤发生率较高,GSH可以显著降低万古霉素的肾毒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重症患者 万古霉素 还原型谷胱甘肽 肾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质量法和年龄法两种剂量计算方法对儿童青霉素类药物处方前置审核拦截率的影响,为处方前置审核系统拟定拦截标准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收集本院门诊2018年7月至12月的儿童患者静脉用青霉素类药物处方1 098张,根据药品说明书以及《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以及相关文献制定按体质量和年龄两种计算方法的剂量标准,模拟处方前置审核,统计出按两种剂量计算方法进行剂量审核的拦截率,采用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McNemar检验)判断两种剂量计算方法的拦截率有无差异。结果青霉素处方按体质量法拦截率为10.7%,按年龄法拦截率为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莫西林舒巴坦处方按体质量法拦截率为26.4%,按年龄法拦截率为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洛西林舒巴坦处方按体质量法拦截率为24.7%,按年龄法拦截率为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哌拉西林舒巴坦处方按体质量法拦截率为25.7%,按年龄法拦截率为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体质量法计算儿童剂量对青霉素类药物处方的拦截率适中,较按年龄折算法更加准确,因此体质量法可作为首选,须设定不超过成人剂量的最高剂量限制;当患儿肥胖或消瘦时,按体质量计算剂量的同时应根据年龄进行调整。

  • 标签: 剂量计算方法 青霉素类药物 前置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