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阿比囡扎 董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 卫健委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慢性肾脏病防治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免疫介导肾病诊治创新单元,北京 100034
  • 简介:摘要腹膜透析患者的腹水嗜酸性粒细胞>100/μl或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比例>10%被称为腹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peritoneal fluid eosinophilia,PFE),其中符合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定义者,则为嗜酸性粒细胞性腹膜炎(eosiniophilic peritonitis,EP)。PFE和EP病例多发生在腹膜透析开始后3个月内,但在长程腹膜透析的任何时期均有报道。PFE和EP发病率和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自发缓解,也有经抗过敏药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好转。本文综述了腹膜透析患者PFE的研究现状。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嗜酸性粒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CEP)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7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治疗的CEP患者14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及诊疗经过。结果14例CEP患者男女比例为6∶1,中位年龄51岁,3例患者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皮疹等过敏病史。患者中位病程4个月,常见症状包括咳嗽(14例)、咳痰(13例)、气促(10例)等,偶有皮疹、淋巴结肿大等胸外症状(2例)。8例患者出现肺部听诊异常,主要为双肺呼吸音粗及散在的干湿性罗音。所有患者均可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EOS)升高,中位血EOS计数为1.42×109/L。11例患者出现血清总IgE升高,其中10例>1 000 ng/ml。11例患者进行了肺功能检查,5例肺功能正常,3例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4例患者均进行了肺部CT检查,大部分(13例)为双肺浸润,病变征象主要表现为斑片影(6例)、磨玻璃影(4例)、网格影(3例)和实变影(3例)等,部分可见散在分布的结节影(3例);6例患者出现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9例患者行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BAL)并进行细胞分类及计数,仅3例EOS计数高于正常值(正常值<3%)。10例患者进行支气管镜下肺活检,6例出现肺组织内EOS浸润。9例患者进行了糖皮质激素治疗,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OCS)(泼尼松或甲泼尼龙)治疗者8例,初始剂量为30~50 mg;单纯布地奈德雾化治疗者1例;5例患者临床诊断时未确诊CEP,仅使用抗生素或其他对症治疗,未使用激素。结论CEP为罕见的肺部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气促等,容易误诊。实验室检查常提示外周血EOS计数及总IgE升高,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浸润影,可有淋巴结肿大。口服OCS治疗是CEP的一线治疗方法,治疗后短期预后良好,但易复发,一些新型的单克隆抗体类生物制剂可作为替代疗法。

  • 标签: 肺炎 肺嗜酸粒细胞增多 抗体,单克隆 皮质类固醇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autoimmune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strocytopathy,GFAP-A)是一组近来才被认识的少见的可累及脑膜、脑、脊髓和视神经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儿童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成人大致类似,与成人GFAP-A患者相比,儿童患者脑干受累、自主功能障碍及共患NMDAR脑炎的比例稍多,而成人患者伴发恶性肿瘤、复发病例比儿童更为多见。脑脊液GFAP-IgG阳性是诊断本病的生物学标志。GFAP-A的治疗方法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似。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 儿童 自身免疫性抗体
  • 简介:摘要炎症反应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嗜酸性粒细胞(EOS)作为炎症反应的效应细胞,可分泌多种促炎因子、趋化因子以及毒性颗粒蛋白,并可与多种细胞相互作用。早期研究认为EOS主要参与寄生虫感染和过敏性疾病,近年来发现EOS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但现有研究有限,EOS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该文对EOS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损伤/保护作用及研究中存在的争议进行了综述,以期进一步明确EOS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炎症 嗜酸性粒细胞
  • 简介:摘要该文报道1例以左心室心肌肥厚起病、多系统受累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探讨了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对心肌肥厚鉴别诊断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诊治的认识。

  • 标签: 嗜酸粒细胞增多 磁共振成像 心肌肥厚 治疗
  • 简介:1.问题的提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认为乙醇能够被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氧化产物为乙酸,同时给出了实验过程的彩图,但是反应过程的原理,实验现象的细节则没有详细说明,

  • 标签: 重铬酸钾 溶液 酸性 乙醇 应变 实验教科书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酸性的氯化铜类蚀刻液膜相关电解再生技术进行综述分析,望能够为相关专家及学者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或者依据。

  • 标签: 酸性 氯化铜 蚀刻液 膜电解 再生技术
  • 简介:介绍了化工公司酸性污水处理系统改造工作,通过对酸性污水处理系统工艺的改造,有效地防止了污水外排,吨酸处理成本显著下降,实现了清洁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 标签: 硫铁矿制酸 酸性污水 处理系统 改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工业润滑油品在生产、储存及长期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不仅降低油品的润滑性,还会对设备产生磨损和腐蚀影响。本文介绍了工业润滑油品中酸性物质的来源和危害,并提出了工业润滑油品在后期使用阶段的主要酸值控制措施。

  • 标签: 润滑油品 酸性物质 工业 控制 危害 润滑性
  • 简介:阴道冲洗是治疗阴道和宫颈炎症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一些妇科手术术前准备的内容。目前临床常用的阴道冲洗液为1:5000高锰酸钾溶液,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强氧化剂,通过氧化细菌体内活性基团而发挥杀菌作用。酸性氧化电位水为无色、透明、无刺激性异味、高氧化还原电位(ORP)(1000—1150mV)、低pH值(2.3~2.7)的水。另外还溶解有10~50mg/L氧和30~40mg/L活性氯,杀灭病原微生物作用强。本实验分别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和酸性氧化电位水进行阴道冲洗,通过细菌菌落生长情况,比较阴道冲洗前后两种溶液杀菌效果的强弱。

  • 标签: 阴道冲洗 高锰酸钾 酸性氧化电位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尿酸性肾病的方法效果。方法对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尿酸性肾病患者16例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7.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结合中药和西药的优点,减少西药副作用,加强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尿酸性肾病 中药 西药
  • 简介:患者男,32岁,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2个月,最高体温39℃,咳嗽、咳痰,为黄色黏痰。外院按“肺炎冶给予“阿奇霉素冶治疗2周,体温降至正常,咳嗽、咳痰症状减轻。10d前再次出现发热,主要于下午及晚间出现,咳白色黏痰,无寒战、盗汗,使用“阿奇霉素冶体温控制不佳,于2014年3月5日收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科。否认肝炎、结核、疟疾等病史;患者久居西安,无疫区、疫情、疫水接触史。体检:体温37.3℃,脉搏102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113/78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精神尚可。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4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8.01%,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六项未见异常,结核菌试验弱阳性,红细胞沉降率16mm/h,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呼吸道病毒抗体、EB-DNA、CMV-DNA、TB-DNA、斑点试验未见明显异常。X线胸片:两肺纹理增重,右下肺可见淡薄的絮状模糊影(图1A﹚。胸部CT:右肺下叶背段见斑片状高密度渗出影﹙图1B﹚;40天复查CT示右肺下叶背段斑片状高密度影吸收,左肺下叶背段可见约31mm×32mm类圆形病灶,其内可见小的空洞影,边界不清,周围可见絮状渗出影,相邻胸膜增厚,胸膜腔少量积液﹙图1C、1D﹚;2个月后复查CT示示左肺病灶范围增大,约41mm×52mm,胸腔积液较前增多。患者俯卧位于CT检查床上,行经皮左肺病灶CT引导下穿刺活检(图1E)。病理检查:肺组织慢性炎伴坏死及纤维组织增生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图1F)。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CT诊断 慢性炎 粒细胞性 肺炎 西安交通大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现状。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EG患者15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内镜表现及复发情况。结果151例中男87例,女64例,年龄11~73岁,病程3 d~20年;黏膜型123例,混合型(累及黏膜层和浆膜层)28例;有过敏史49例(32.45%),有腹痛症状135例(89.4%),嗜酸粒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值109例(72.19%)。151例患者内镜表现无特异性,回盲部、十二指肠、回肠末端病理活检阳性率较高,行激素治疗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较非激素治疗者下降快。成功随访102例,黏膜型患者复发19例,混合型复发22例。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多数伴有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的增多,内镜表现无特异性,激素治疗效果好,但存在复发可能,混合型患者较黏膜型更易复发。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胃肠炎 复发
  • 简介: 摘要:沸石分子筛膜是由分子筛晶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交联在载体上连续生长形成的,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新型无机膜. 沸石分子筛膜不仅具有无机膜的一般特性,在光电材料和气体分离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分子筛膜,应用前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及诊治要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22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病临床常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外周血像改变以嗜酸性细胞增多为主,内镜下突出的主要表现为黏膜水肿红斑,肠壁增厚、黏膜糜烂或息肉,肠壁增厚等表现。结论嗜酸性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罕见疾病,以胃肠道的某些部位弥漫性或局限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临床多以消化道症状就诊,与其它胃肠道疾病容易混淆,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增多、辅助检查胃肠道粘膜水肿、皱壁增宽、结节样增生,胃肠壁增厚,腔狭窄及梗阻等是其较典型临床表现。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临床表现 内镜下表现 诊治
  • 简介:研究了磺酸盐类阴离子型、脂肪酸聚氧乙烯酯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型、聚有机硅氧烷(氨基聚硅氧烷、聚醚聚硅氧烷)等多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助剂及其复配混合体系对酸性蛋白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磺酸盐类阴离子型对酶活力影响较大,起抑制作用甚至使酶失活;脂肪酸聚氧乙烯酯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型对酶活力影响较小,或是起激活作用;氨基聚有机硅氧烷对酶活力有较小抑制作用,而聚醚聚有机硅氧烷有激活作用,能提高酶活力20%以上。助剂复配体系中,非离子助剂可明显削弱磺酸盐类阴离子助剂对酶活力的抑制作用。

  • 标签: 表面活性助剂 酸性蛋白酶 酶活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反复发作小儿嗜酸性胃肠炎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大便检查,内镜窥视检查以及腹水检查的结果,分析患儿的具体病状,进行相对的给药治疗;结果经过治疗之后,患儿不再出现恶心、呕吐、腹痛以及腹泻等病症,内镜窥视胃肠粘膜无充血、糜烂现象;结论激素是治疗嗜酸性胃肠炎最快速有效的药物。

  • 标签: 反复 小儿 嗜酸性胃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