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许英辉199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1996年中日青年绘画联展(日本东京)2003年中国当代艺术展(法国巴黎)2006年新书写画展(北京三月画廊)2008年水墨联展(北京斯德画廊)2009年后文人:中国水墨双年展(上海多伦美术馆,北京尚元素艺术中心,林州现代碑林博物馆)2010年来自中国的新水墨(美国迈阿密艺术博览会)2011年历史新宋庄(北京宋庄尚尚美术馆)2012年东渡墨象:传统与蜕变——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展(日本东京都美术馆)2012年神之格思——许英辉彩墨艺术个展(北京798)

  • 标签: 彩墨 许英 大开大合 画中 东方传统文化 笔墨形式
  • 简介:《金枝》是一代人类学者弗雷泽的经典著作,其通过对原始巫术的阐述分析,探寻了如今仍然遗留于血脉之中的远古人性,在对人类早期精神地图描绘的背后也暗含了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规律。其写作过程虽略有缺憾,但瑕不掩瑜,对于今天的人们把握自己的文化品格和真实心性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弗雷泽 宗教本质 原始巫术
  • 简介:5000多年前的远古时代,当中华大地正经历着从蛮荒走向文明的巨大转折时,浩瀚的长江就从青藏高原万里跌宕奔腾而下。滔滔江水流至皖江地区时一下子舒缓铺陈开来,形成了数百里的滩涂和湿地。而其北岸烟波浩淼的巢湖之水,又从锥山和太湖山之间倾泻而出,在今天的凌家滩一带与江水汇合。丰盈的河水将这片广阔的土地滋养得欣欣向荣、生机盎然,为世世代代的凌家滩先民的繁衍生息提供了沃土,为“中国最早城市”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也为凌家滩文明的诞生和发现埋下了伏笔。

  • 标签: 远古文明 中华 远古时代 青藏高原
  • 简介:对于掩埋于现代城市之中的大型遗址的保护是如今大遗址保护中最为棘手的问题,郑州商城遗址保护就是城市中大遗址保护的典型案例。本文以郑州商城遗址保护为例,从城市大遗址保护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保护的现状及根据现状开展对策思考,探讨这一类型遗址保护的共性问题。

  • 标签: 大遗址 保护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本文着力研究将工业遗址地块如何转化为公共的公园绿地,通过对项目现状的分析,提出景观设计的整体原则。通过调查分析筛选保留部分设施,打破、重组和植物配置将其设计成系统的益康公园。在改造中尊重场地精神,保留了部分工业城市记忆,成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城市文脉。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我国乡村聚落是主要的研究内容,通过建筑学的角度来进行。主要是通过现代化技术的运用来拓展学科交叉的研究视域。把相关的设计进行探索和研究,把我国乡村聚落与实践相互结合,来进行设计,为我国乡村聚落的研究提供依据。本文从国内乡村聚落研究的背景展开介绍,又从国内乡村聚落研究文献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又对建筑学视角下国内乡村聚落研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建筑学视角 国内乡村聚落 研究
  • 简介:通过对鲍家屯的实地测绘、走访调研、查阅资料、对比研究,从鲍家屯传统水利设施的总体设计、鲍家屯传统水利设施的持续原因以及鲍家屯传统水利设施的研究意义3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我国古代村民用水的生态智慧,及鲍家屯的水利设施的民俗化与地域性结合发展对现代的启示。

  • 标签: 安顺屯堡 水利工程 生态村落
  • 简介:以金字塔式的聚落等级体系、横向纵向联系紧密的聚落群网状分布形式构成了商代的聚落模式.这种聚落模式体现了商代统治者'体国经野'和'立君利群'的政治内容:金字塔式的聚落等级模式体现了商代森严的等级制度,城的修建和内部区划体现了有力的社会调控机制,聚落群的形成体现了商王朝聚落迁徙的全民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商王朝强大的政治强制性.商代聚落模式还蕴含着统治者关注农业生产和经济地理位置的优选、聚落内经济区域建设的因素:商代聚落体系的择立要素和聚落内涵体现出以农业为主、渔猎为辅的社会经济景观,商聚落体系经济地理位置的优选体现了聚敛矿产资源的经济管理景观.商王国及各方国的中心聚落与其周围聚落群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形成了较密切的从属与依赖关系,并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动态的网状系统,构成商王朝自上而下的统治体系.

  • 标签: 商代聚落模式 政治经济景观 统治体系
  • 简介: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受多民族多文化发展、交流及互相影响,形成了民族聚落的多样性,文章在全面收集西南地区民族聚落研究成果基础上,探讨近现代我国西南民族聚落研究的发展历史、当代民族聚落研究的成果及发展方向,为西南地区民族聚落景观的研究、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民族聚落 民族研究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建川博物馆聚落位于成都市大邑县东南部坝区的安仁镇,距成都约40公里,文革瓷器艺术馆是四川建川博物馆聚落三个系列共20个博物馆中单馆面积最大的.

  • 标签: 博物馆 艺术馆 聚落 瓷器 成都市 东南部
  • 简介:本文主要通过对《燕行录》相关记载的分析,来探讨清时期辽宁、冀东地区的民居建筑材料与建筑形式。这一地区内部的各个区域之间,其民居的建筑材料与形式均有所不同;同时,城乡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上述地域及城乡的差异,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经济水平的不同造成的。

  • 标签: 《燕行录》 聚落 建筑材料 建筑形式
  • 简介:摘要: 乡村聚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虽然对其研究相对比较成熟,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乡村聚落建筑在历史的变迁中不断地得到演化和发展,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在乡村聚落的乡土民俗之中得以传承和弘扬。文章从对乡村聚落建筑的研究现状入手,继而详细论述了建筑学领域的部落研究。

  • 标签: 建筑学视角 乡村聚落研究 解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乡土聚落的风俗习惯也受到水资源的影响,例如泼水节的产生,就是人们依赖水资源的一个明显体现。水资源自古以来就是影响人们生活、作业的主要资源之一,人们的群居特点也会根据水资源的分布而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其房屋风格的形成也与之相关。由此可见,乡土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和水资源密切相关,不管是在乡土聚落的景观营造结构、营造风格、特点等方面,还是在乡土文化的形成、凝聚以及传承等方面。本文便对水资源约束下的乡土聚落景观营造进行研究和探讨,并简单总结了水资源约束下的乡土聚落景观营造的特点和要素,希望可以为今后的乡土聚落景观营造提供帮助。

  • 标签: 水资源 乡土聚落 景观营造 策略 研究
  • 简介:摘要: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发展面临着诸多生态问题,生态城市设计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并得以实践。本文通过对研究中国传统聚落,分析传统聚落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传统聚落空间结构关系以及传统聚落边界与结点、中心、街道要素和建筑要素,挖掘本土生态理念和营造方式,引发对现代中国生态城市设计的思考与启示。

  • 标签: 传统聚落 生态规划 生态城市设计
  • 简介:摘要:本研究以攀枝花市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影像数据作为基础数据,提取了土地利用、高程、坡度等地形信息,采用叠加分析实现了以地形地貌为依据的村镇聚落类型划分。结果表明:从坡度分析中得出,坡度大于5°的地表面积占比为57.67%,占比面积最大的地表坡度较缓,该地表范围内村镇聚落分布较为密集,该坡度的地表面积占比排名第一。坡向分析将攀枝花市的坡向分为10个方向,其中在平面面积占比为58.89%,占比最大,由此得出村镇聚落主要集中在平面,与村镇聚落在坡度上的分布规律基本上一致。高程分为六个等级,其中村镇聚落主要集中高程932(第一个等级)以下,村镇聚落的坡度坡向、高程分析数据基本一致且面积分布较大,坡度在5°至10°间的村镇聚落分布最为密集。

  • 标签: 攀枝花市 村镇聚落分类 大气校正 辐射定标
  • 简介:内容摘要:本文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箭道封域图》的信息,认为该图具有行政区划作用的地图,其正式的名称或许称为“舆地图”,也简称为“舆图”或“地图”。并讨论了地图上的聚落特征,认为地图上信息特征明显,反映了这一地区的军队状况或与汉初形势有关,从绘制符号上看,认为这幅地图不是一张固定的用来查看使用的地图,而可能是一张动态标注“封域”内乡里聚落变动图。又根据地图上的户数和人口的统计与变化,对该地区的行政化进行了论证。

  • 标签: 马王堆  《箭道封域图》 聚落分布 
  • 简介:到大理喜洲的旅游者,参观的热点集中在集白族民居建筑大成的严家院、董家院和杨品相住宅。进入这些大院须购买门票,而在同一块地皮上,离大院并不遥远名叫大慈寺的地方,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是华中大学的校址。如今,除了70岁上下的老人,而且是有文化的以外,连本地人都不知道这一段不该遗忘的“人文景观”。

  • 标签: 华中大学遗址 中国 云南 人文景观 历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