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比较分析了中国与OECD国家均等化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效果,结论是:中国均等化转移支付的规模和减少地区财政差距的效果都要高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但由于中国巨大的地区间财政差异。均等化转移支付后地区财政差异仍然很大。本文认为,地区间财政差异的缩小不仅要依靠均等化转移支付,更有赖于税收政策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

  • 标签: 中国 OECD 均等化 转移支付 区域经济
  • 简介:“十三五”时期,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性作用,同时强化政府的规划引导和宏观指导,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促进经济要素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广空间顺畅流动与合理配置,构建以城市群、经济带、重点经济区等为支撑的功能清晰、分工合理、各具特色、协调联动的多中心、网络化区域发展格局。

  • 标签: 区域协调发展 市场配置资源 区域发展格局 空间开发 主体性作用 重点经济区
  • 简介: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六省近两年来最热烈的呼声。2004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并强调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年底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部崛起”的提法首次出现在次年经济工作任务当中。

  • 标签: 区域协调发展 中部崛起 总体战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国家 政府工作报告
  • 简介:摘要农村医疗保健是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改善。本文基于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对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状况进行比较,为改善农村医疗保健环境提供依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标签: 农村医疗保健 消费支出 区域
  • 简介:区域经济差异扩大,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困扰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府际关系包括纵向的中央与地方之间及上下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包括横向的同级地方政府之间及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的非同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从府际关系视角来分析区域协调机制的完善有其必要性,对于我国区域协调机制现状的分析,可以从基于纵向府际关系的区域协调机制和基于地方政府合作的横向区域协调机制两个方面来分析,有成就也有不足。我国应该从区域协调主体多元化、区域协调机制制度化、建立激励与补偿机制以及改变对口支援方式等方面对区域协调机制进行完善。

  • 标签: 区域协调机制 府际关系 对策
  • 简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是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明确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已成为党和国家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 标签: 区域协调发展 行政体制创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经济社会发展 六届六中全会 科学发展观
  • 简介:简单介绍与经济耦合协调有关的基本概念,在对图书馆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两者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两者之间的经济耦合协调度,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事业,以及地方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 标签: 图书馆 区域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度 调查研究 策略探讨
  • 简介:东盟安全机制以“东盟方式”著称,基于东盟的经验事实,本文认为,国家问协调是理解东盟安全机制的恰当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评估了东盟安全机制的绩效:在抑制成员国内部冲突、化解东南亚地区国家间争端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同时,由于东盟国家利益分歧,安全合作领域数量少、程度浅;东盟安全机制是中小国家之间的协调机制,其治理能力有限,无法单独解决地区重大安全问题,需要与外部大国相配合;东盟国家对主权独立格外重视,在安全领域缺少制裁机制,导致领土争端无法在区域内得到解决。面对本地区的复杂安全形势,东盟对内需要拓宽、深化安全领域的合作,对外需要加强与大国的安全合作。

  • 标签: 东盟安全机制 国家间协调 东盟方式 区域安全治理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空间开发失序.资源和要素空间配置效率不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这一重大举措.为有效解决目前区域协调发展中所出现的功能紊乱、区域之间无序竞争等问题指明了方向。

  • 标签: 区域协调发展 主体功能区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党的十七大报告 胡锦涛总书记 空间开发
  • 简介:和谐社会与区域协调发展是促进社会结构更为合理、社会生活更加和谐的重要机制之一。但统计数据及相关的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在社会资源和收入分配、适应与发展能力及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如果任由这种差距继续扩大,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的公平、稳定与和谐。运用“累积性因果关系理论”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的区域经济差距严重,并且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如何缩小区域差距,并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是目前面临的严峻问题。

  • 标签: 和谐社会 区域差距 收入分配
  • 简介:区域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主要内容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城市是最重要的增长极。国家统计局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城市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增强。

  • 标签: 区域经济发展 城市 调性 区域协调发展 “五个统筹” 经济社会发展
  • 简介:目前。东北各地所提出的振兴东北实施方案和规划中出现了趋同的倾向,原因是:地区内主导产业不明朗;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出现低效率;地区内产业布局不合理,交流存在阻碍等等。因此。本文认为。应当将东北地区作为一个统一的区域经济体。统筹考虑。实现区内市场要素的充分自由流动,各地优势互补。充分竞争。才是可行之道。为此。相关税收政策必须作出合理的调整。

  • 标签: 经济协调发展 税收对策 区域内 区域经济体 振兴东北 主导产业
  • 简介:一、什么是新经济?'新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发表的一组文章中,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IT)革命以及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新经济之所以'新',源于推动其产生与发展的原动力——信息、技术革命所具有的全新的革命意义。同以往的任何一次技术革命不同,信息技术革命改变的不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

  • 标签: 区域协调发展 实现区域 应注重
  • 简介:一般而言,一定程度和范围的区域经济差异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是有着积极作用的,但是过大的区域经济差异会影响区域经济的总体速度和质量。改革开放后,天津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滨海新区经济发展迅猛,并带动了全市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天津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天津整体效率的提高。本文以天津各区县作为研究区域单元,针对天津区域经济差异现状,按照效率优先、整体协调的原则,努力探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天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 标签: 区域经济 经济差异 发展模式 路径选择
  • 简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是落实总书记"314"总体部署,贯彻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为加快永川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区建委将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六新"为总抓手,以完善城镇规划为先导,以深化管理制度改革为动力,以完善城镇功

  • 标签: 区域中心城市 城乡协调发展 基地建设 永川 房地产业 统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