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与非手术治疗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0例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手术组(4例)和非手术组(6例),对其进行为期6~1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组4例(5足)Ⅰ型和Ⅱ型骨折优良率均为100%,总体治疗优良率为80.0%(4/5);非手术组6例(7足)Ⅰ型优良率为100.0%,Ⅱ型优良率为75.0%,总体治疗优良率为71.4%(5/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折的治疗应根据患者个体状况和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骨折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选择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跟骨骨折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并运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Boher角和Gissane角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在跟骨折手术中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跟骨骨折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骨折的效果及相关问题。方法我科自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骨关节内骨折70例76足,其中男30例66足,女10例10足,平均年龄35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66例,4例为交通伤。受伤至入院时间平均2h,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24足、Ⅲ型34足、Ⅳ型18足。均采用切开复位支持钛板内固定治疗,手术入路均为外侧“L”形扩大入路,术后不用石膏固定,2~3d后即行不负重功能锻炼,6~8周后逐渐负重锻炼。随访12~34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并以每足为基数,全组优良率91%,其中Ⅰ型骨折优良率为100%,Ⅱ型骨折优良率为96%,Ⅲ型骨折优良率为67%。有各种并发症包括跟部增宽、距下关节炎4例,骨刺影响行走2例,手术切口皮缘坏死愈合不良2例(后经换药而愈),螺钉后退刺激皮肤不适2例等。结论恢复距下关节面及骰关节面平整,维持正常足弓形态和宽度是治疗的重点,恰当地选择手术指征、手术入路,正确骨折复位和术后处理是治疗的关键,钛板内固定治疗骨折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关键词骨折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2013.6-2014.2间我院收治的18例骨折骨折撬拨后空心钉固定的疗效。方法应用AO自攻空心钉10例,应用AO加压双头空心钉8例,年龄24-60岁,男性16例,女性2例,骨折按sanders’s分型Ⅱ型5例,Ⅲ型12例,Ⅳ型1例。

  • 标签: 跟骨骨折 空心钉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方式对患有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骨折疾病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0例。采用非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锁定钢扳内固定手术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行走能力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骨折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方式对患有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锁定钢板内固定 跟骨骨折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外侧小切口治疗关节面移位的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10月~2006年4月采用腓骨尖至第4跖骨基底的外侧小切口显露、复位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31例(32侧)关节面移位的骨折患者。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21侧,Ⅲ型11侧。术后第2天首次换药,拔除引流片的同时尽量驱除伤口内的残蹦淤血,患肢垫棉垫加压包扎。结果31例患者术后获3~18个月(平均10.5个月)随访。32侧骨关节面复位良好,外形恢复满意。术前Boehler角为6.84°±9.36°,术后为32.06°±6.87°;术前Gissane角为106.04°12.03°,术后为115.81°±9.48°,手术前、后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根据美国骨科足髁外科学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标准评分:60~70分2侧,70~80分9侧,80~90分16侧,90~100分5侧。结论外侧小切口对软组织的损伤较外侧延长切口小、骨折显露清晰、且便于后期内固定的取出和距下关节融合术的实施,是治疗关节面移位的骨折的一种较好切口选择。

  • 标签: 跟骨 关节内骨折 外侧小切口
  • 简介:摘要是人体负重和行走中起重要的作用,骨折为附骨折中最常见者,约占全身骨折的2%,全部跗骨骨折的60%1。多由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如骨折线通过关节而或复位不良,易出现患足长期肿胀、疼痛,行走困难,甚至遗留严重的后遗症,我医院于2009年7月-2011年7月,共收治骨折31例,采用撕氏针撬拔复位,石膏处固定术者11例,采用撕氏针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17例,异型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3例。对比如下

  • 标签: 跟骨骨折 空心钉 骨折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骨折术后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5年12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45例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局部护理及心理干预,对其各种并发症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本组45例术后均获随访,45例62侧骨折,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定,优44足,良8足,可9足,差1足,优良率84.0%。结论:根据不同的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对术后常见并发症有针对性观察及护理,可有效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内固定术 跟骨骨折 术后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SandersⅢ、Ⅳ型骨折的手术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并获得随访52例(63足)闭合性骨折患者,其中SandersⅢ型32例(40足),SandersⅣ型20例(23足)。采用常规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普通钢板或锁定钢板内固定,缺损〉2cm3行移植治疗。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价患者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5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2~16周,平均13.5周。根据AOFAS足部评分,优31足,良20足,一般10足,差2足,优良率为80.9%(Ⅲ型骨折为82.5%,Ⅳ型骨折为78.2%)。结论对于SandersⅢ、Ⅳ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固定可以取得满意疗效。但应合理把握手术时机和熟练掌握手术技巧,精确复位并植、坚强固定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跟骨骨折 内固定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体育锻炼对青年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问卷的方法,利用CUBA干式超声骨密度分析仪,对两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测试有明显差别。结论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刺激骨密度的增大。

  • 标签: 体育锻炼 女性 跟骨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现分析骨折术后系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选取本院骨科在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骨折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对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系统康复治疗临床效果达到98%,远远高于常规康复组的88%,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实施系统康复治疗在跟骨折手术后恢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系统康复治疗 跟骨骨折 术后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术后系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12月我院骨折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疗法,研究组予以系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疗效、踝关节、足活动度以及疼痛评定结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P<0.05)。 治疗后,研究组踝关节、足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折术后系统康复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踝关节、足活动度,降低疼痛指数,利于身体机能恢复,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跟骨骨折 术后康复治疗 临床疗效 踝关节 足活动度 疼痛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骨折术后应用系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40 例骨折手术患者根据能否来院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分为观察组 (20例 )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术后应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出院后自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院内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踝足活动度、AOFAS 踝 - 后足评分系统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 95% 高于对照组的 8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跟骨骨折术后系统 康复治疗 临床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40例,分成两组各20人,分别为对照组(传统治疗模式)和实验组(系统康复治疗模式),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和研究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VAS评分、满意程度以及临床治疗效果都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骨折,采用系统康复治疗的效果远远优于对照组,因此该方法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系统康复治疗 跟骨骨折 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现分析骨折术后系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选取本院骨科在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骨折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对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系统康复治疗临床效果达到98%,远远高于常规康复组的88%,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实施系统康复治疗在跟骨折手术后恢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系统康复治疗 跟骨骨折 术后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腕踝针治疗骨折疼痛的效果与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近一年(2021.01-2022.03)入院进行治疗的骨折病患,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进行常规护理;B组加入腕踝针治疗护理。期间,医护人员需要重视并观察记录两组病患疼痛治疗效果作报告。结果:在无其他客观因素干扰时,B组病患经治疗与护理后各阶段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A组,代表疼痛度更低;治疗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共计26例,占比为96.30%,高于A组的21例、77.78%。从数据结果上来看,B组病患各项实验观察指标数据均优于A组病患。结论:腕踝针治疗骨折的效果比一般治疗更佳,病患疼痛程度明显下降,方法可行,可以推广。

  • 标签: 腕踝针 跟骨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折肿胀采用芒硝外敷治疗的疗效。方法: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选取骨折肿胀患者60例,根据其入院就诊单双号,予以对照研究,其中就诊单号纳入控制组;就诊双号纳入试验组。控制组采取常规治疗,基于此试验组加用芒硝外敷。比较两个组别肿胀值变化、消肿率以及皮肤褶皱出现时间。结果:两个组别治疗后肿胀值水平对比发现试验组均明显优于控制组(P0.05)。两个组别消肿率对比发现试验组(57.8±17.3)%均明显优于控制组(33.4±14.5)%(P

  • 标签: 跟骨骨折 肿胀 芒硝外敷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折肿胀采用芒硝外敷治疗的疗效。方法: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选取骨折肿胀患者60例,根据其入院就诊单双号,予以对照研究,其中就诊单号纳入控制组;就诊双号纳入试验组。控制组采取常规治疗,基于此试验组加用芒硝外敷。比较两个组别肿胀值变化、消肿率以及皮肤褶皱出现时间。结果:两个组别治疗后肿胀值水平对比发现试验组均明显优于控制组(P0.05)。两个组别消肿率对比发现试验组(57.8±17.3)%均明显优于控制组(33.4±14.5)%(P

  • 标签: 跟骨骨折 肿胀 芒硝外敷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