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汶川地震序列分析,发现该序列中Ms≥4.7级余震活动有一定的可数节律,且强余震发生在节律节点上有重复特征。基于上述现象,对该节律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为定量地预测震区6级以上强余震趋势提供了一个预测研究的方法。

  • 标签: 汶川地震序列 节律 数学建模 强余震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天津市三级甲等医院倒班护士的昼夜节律类型、睡眠质量与职业倦怠现状,分析昼夜节律类型、睡眠质量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为降低倒班护士职业倦怠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昼夜节律类型量表中文版(CTI-11)、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工作倦怠量表(MBI-GS)对天津市22家三级甲等医院491名倒班护士进行调查。结果CTI-11量表中,491名护士的灵活性/刚性分量表得分为(10.64 ± 4.14)分,困倦/活力分量表得分为(17.67 ± 4.80)分;PSQI量表得分为(7.47 ± 3.66)分;MBI-GS量表总得分为(51.14 ± 15.11)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灵活性/刚性、困倦/活力、睡眠质量是倒班护士情绪耗竭的影响因素(t值为7.415、- 5.281、7.153,P < 0.01);灵活性/刚性、困倦/活力、睡眠质量是倒班护士人格解体的影响因素(t值为4.828、- 4.079、4.959,P < 0.01);灵活性/刚性是倒班护士成就感低的影响因素(t值为- 3.887,P < 0.01)。结论天津市三级甲等医院倒班护士职业倦怠处于较高水平,昼夜节律类型、睡眠质量是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护理管理者可根据不同护士昼夜节律特点合理调整班次安排,使人员配置更加合理,通过指导护士根据自身睡眠特点采取多种技巧改善自身睡眠质量,减少倒班对个体造成的负面影响,降低其职业倦怠水平。

  • 标签: 倒班 护士 昼夜节律 睡眠 职业倦怠
  • 简介: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和卡维地洛联合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30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结果,按照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非杓型组,≥10%为杓型组。给与卡维地洛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和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变化。结果高血压存在着明显的昼夜节律。非杓型组与杓型组相比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及左心房内径、舒张功能障碍明显增加。治疗后,非杓型组昼夜节律恢复,心室质量、心脏舒张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卡维地洛和厄贝沙坦联合可以恢复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节律,减轻心肌重塑,改善舒张功能。

  • 标签: 高血压 昼夜节律 动态血压监测 卡维地洛 厄贝沙坦 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晨峰现象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入选年龄≥60岁未接受治疗的老年ISH患者300例,采用无创便携袖带式动态血压计检测24 h动态血压,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按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组95例、非杓型组177例和超杓型组28例,按血压晨峰值分为晨峰组88例和非晨峰组212例,比较各组间基线资料、血压昼夜节律、动脉硬化指标。采用偏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各参数对baPWV和ABI的影响。结果杓型组、非杓型组和超杓型组患者baPWV呈递增趋势,分别为(1 402±234)cm/s、(1 467±114)cm/s和(1 538±140)cm/s(P<0.01);ABI超杓型组(0.98±0.10)较杓型组(1.05±0.12)降低(P<0.01),较非杓型组(1.03±0.12)亦降低(P<0.05),而杓型组和非杓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晨峰组较非晨峰组患者baPWV[(1 508±170)cm/s比(1 430±163)cm/s]升高(P<0.01);晨峰组较非晨峰组患者 ABI降低(0.98±0.13比1.06±0.11,P<0.01)。baPWV与日间平均收缩压(r=0.169,P<0.01)、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r=0.143,P<0.05)、血压晨峰现象(r=0.157,P<0.01)呈正相关;而ABI与日间平均收缩压(r=-0.146,P<0.05)、血压晨峰现象(r=-0.321,P<0.01)呈负相关。年龄(P<0.01)、日间平均收缩压(P<0.05)和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P<0.05)是baPWV的独立影响因素;日间平均收缩压和晨峰血压是ABI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老年ISH患者昼夜节律异常和晨峰高血压与动脉僵硬度增加相关。

  • 标签: 高血压 昼夜节律 动脉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节律基因Cry1表达的CRY1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食管癌组织,40例癌旁组织中CRY1的表达;结果:40例食管癌组织中CRY1的弱阳/阳性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强度评分大于等于2分)率为17.5%,而40例食管癌旁组织标本CRY1的阳性表达率为75%。两组表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表达强度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组织性质、侵及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明显相关。结论:Cry1基因在正常组织中高表达,而在食管癌组织中低表达,可能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影响治肿瘤的发生发展。

  • 标签: 节律基因 CRY1 食管癌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变异性。方法将本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02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间段本院接收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2例作为对照组,均行动态血压监测,统计分析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变异性。结果两组24h平均血压、日间平均血压及夜间平均舒张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夜间平均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压夜间下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DBP变异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余变异系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存在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小、血压变异性大特征,即该类患者血压昼夜调节功能损害较大,因此需注重加强糖代谢改善,降低危险,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 标签: 老年2型糖尿病 原发性高血压 血压昼夜节律 血压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水平及其节律与糖尿病肾病(DKD)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研究的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9年8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 080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血压、体重指数(BMI)、糖尿病病程等一般资料。测定患者8:00、16:00、24:00血ACTH、皮质醇水平,并利用三角函数模型计算出振幅、相位。测定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基于性别、年龄及血肌酐水平计算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根据UACR和eGFR将患者分为DKD组(360例)和非DKD组(720例);根据UACR水平将患者分为无白蛋白尿组(736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60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84例)。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究血ACTH、皮质醇水平及其节律与DKD的关系。结果DKD组8:00、16:00、24:00的血ACTH、皮质醇水平均显著高于非DKD组(P<0.05)。DKD组血ACTH、皮质醇的振幅显著高于非DKD组(P<0.05)。无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间8:00、16:00、24:00血ACTH、皮质醇水平及其振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微量白蛋白尿组相比,大量白蛋白尿组血皮质醇相位延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血ACTH及皮质醇水平升高,DKD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均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BMI后,DKD的发生风险仍然存在(均P<0.05)。结论血皮质醇、ACTH水平增高及节律改变与T2DM患者DKD发生发展相关。

  • 标签: 糖尿病,2型 糖尿病肾病 促肾上腺皮质素 皮质醇 节律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平衡针灸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压节律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20年6月-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平患者衡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血压情况。结果 观察组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86%;前者的血压改善情况优于后者,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平衡针灸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更加确切,保证了血压变化的规律,存在推广价值。

  • 标签: 平衡针灸 左旋氨氯地平 非杓型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昼夜节律变化对视黄酸相关孤儿受体(RORs)表达量及RORs激动剂SR1078对角膜上皮创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6~8周龄C57BL/6雌性小鼠228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中180只小鼠分为昼夜节律正常组、全昼组、全夜组、昼夜颠倒12 h组和昼夜颠倒3周组,每组36只。将剩余48只小鼠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和SR1078组,每组24只。按照分组,将小鼠置于可控制光照(光照强度300 lx)及黑暗时间的节律箱中,其中昼夜节律正常组、PBS对照组和SR1078组节律箱的光照时间为7:00~19:00,黑暗时间为19:00~次日7:00。根据Zeitgeber Time计时法,以开始光照时间7:00记为ZT0,以关闭光照时间19:00记为ZT1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昼夜节律正常组、全夜组、全昼组、昼夜颠倒12 h组和昼夜颠倒3周组ZT1、ZT5、ZT9、ZT13、ZT17、ZT21各时间点RORα和RORγ mRNA相对表达量。PBS对照组和SR1078组采用高尔夫样刀建立小鼠角膜上皮损伤模型并按照分组情况用相应试剂点眼,每隔6 h给药1次。采用Adobe Photoshop CC2019软件测量角膜上皮缺损面积,计算并比较2个组角膜上皮缺损率。分析昼夜节律正常组、全昼组、全夜组、昼夜颠倒12 h组和昼夜颠倒3周组小鼠角膜上皮RORα和RORγ mRNA相对表达量与PBS对照组和SR1078组角膜上皮缺损率的相关。采用全角膜铺片及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角膜上皮修复情况,计算并比较PBS对照组和SR1078组小鼠角膜上皮分裂细胞数量。结果与昼夜节律正常组比较,全昼组、全夜组、昼夜颠倒12 h组和昼夜颠倒3周组小鼠RORα/RORγ mRNA相对表达量整体呈减少趋势。造模后不同时间点PBS对照组和SR1078组小鼠角膜上皮缺损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74.01,P<0.001;F时间=5 171.48,P<0.001),其中造模后12 h SR1078组角膜上皮缺损率显著低于PBS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组织中RORα和RORγ mRNA相对表达量与小鼠角膜上皮缺损率均呈中度正相关(r=0.614、0.537,均P<0.01);RORα mRNA相对表达量与角膜上皮缺损率变化量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33.153X-43.052(F=20.58,P<0.001),RORγ mRNA相对表达量与角膜上皮缺损率变化量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2.764X-1.364(F=13.11,P<0.001)。造模后不同时间点SR1078组和PBS对照组小鼠角膜上皮分裂细胞数量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160.55,P<0.001;F时间=83.57,P<0.001),其中造模后24、30、36 h SR1078组分裂细胞数目显著少于PBS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昼夜节律变化使小鼠角膜中RORα和RORγ mRNA表达减少,SR1078可通过促进角膜上皮RORα和RORγ mRNA的表达使小鼠角膜上皮分裂细胞数量减少,抑制角膜创伤后的修复过程。

  • 标签: 角膜 昼夜节律 创伤修复 SR1078 时钟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节律基因隐花色素2(CRY2)在银屑病小鼠模型及HaCaT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机制。方法咪喹莫特诱导小鼠模型实验:12只C57BL/6雌鼠随机均分为咪喹莫特组(连续外用咪喹莫特乳膏5 d诱导构建银屑病小鼠模型,6只)和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6只),第6天处死小鼠,取其背部皮肤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表皮中CRY2的表达。HaCaT细胞转染实验:使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在HaCaT细胞中敲减CRY2的表达(siRNA-CRY2组),以siRNA-NC组作为对照,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检测HaCaT细胞增殖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HaCaT细胞中趋化因子m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动物和细胞实验:12只C57BL/6雌鼠随机均分为TNF-α组(小鼠耳部皮下连续注射TNF-α溶液6 d,6只)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组(注射等量的PBS,6只),第7天处死小鼠,取其耳部皮肤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表皮中CRY2的表达;用50 ng/ml TNF-α刺激CRY2基因敲减的HaCaT细胞12 h(siRNA-CRY2 + TNF-α组),以siRNA-NC + TNF-α组作为对照,qPCR检测各组细胞中趋化因子mRNA的表达。统计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咪喹莫特组小鼠背部表皮层中CRY2蛋白的表达(0.94 ± 0.23)显著低于对照组(2.30 ± 0.25,t = 3.99,P = 0.016)。HaCaT细胞转染实验:siRNA-CRY2组EdU阳性细胞比例(48.13% ± 10.97%)显著高于siRNA-NC组(38.23% ± 0.81%,t = 5.00,P = 0.007),且siRNA-CRY2组趋化因子CXCL1、CXCL8 mRNA相对表达量及p-ERK1/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siRNA-NC组(均P < 0.05),但两组间CCL20 mRNA表达量及ERK1/2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TNF-α刺激实验:免疫荧光染色显示,TNF-α组鼠耳表皮组织中CRY2蛋白表达水平(0.37 ± 0.34)显著低于PBS组(2.04 ± 0.17,t = 4.38,P = 0.012);siRNA-CRY2 + TNF-α组HaCaT细胞趋化因子CXCL1、CXCL8、CCL20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siRNA-NC + TNF-α组(均P < 0.05)。结论CRY2在银屑病小鼠模型中表达降低,促进了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以及趋化因子CXCL1、CXCL8和CCL20的表达,且TNF-α可能是下调CRY2表达的上游细胞因子。

  • 标签: 银屑病 隐花色素类 昼夜节律 模型,动物 角蛋白细胞 炎症趋化因子类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司匹林不同服药时间影响高龄脑梗死患者(男性)血小板聚集率昼夜节律变化的实际情况作探讨分析。方法研究中将日间用药患者纳为观察A组,将夜间用药患者纳为观察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昼夜节律变化情况。结果花生四烯酸与ADP诱导时,观察B组患者900血小板聚集率比观察A组低,P<0.05;其余时间点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亦得出无差异,P>0.05。结论高龄脑梗死男性患者选择夜间用药阿司匹林的效果更佳,可充分降低患者的清晨血小板聚集率。

  • 标签: 脑梗死 阿司匹林 血小板聚集率昼夜节律变化
  • 简介:目的探讨心率变异(HRV)、血压昼夜节律及负荷值与高血压病(EH)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用动态心电(DCG)观察HRV,用动态血压(ABPM)观察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负荷值,用二维实时显像结合彩色双功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血流受阻程度。结果24h的HRV、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负荷值在EH之A、B2组与正常对照组(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而A、B2组间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HRV降低、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及血压负荷值明显增高将使心脑大中血管内膜长期处于高负荷压力下,与EH病期发展和颈动脉扩大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 标签: 心电图 心率变异 血压昼夜节律 负荷值 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氟烷麻醉对小鼠海马和大脑皮层中时钟基因RORα、Rev-erbα的转录水平及节律相位的影响。方法将36只7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与麻醉组(n=18),并于12 h光照/12 h黑暗环境中持续适应1周。麻醉组于实验前一晚22:00 pm起以1.2%异氟烷麻醉维持6 h。麻醉结束4 h后,以8:00 am光照时间为授权时间起点(ZT0),并每间隔8小时(ZT8、ZT16、ZT24、ZT32、ZT40)采集2组小鼠的大脑皮层和海马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RORα、Rev-erbα mRNA的表达,以及采用Chronos-Fit软件进行RORα、Rev-erbα mRNA表达的余弦曲线节律分析。结果组间因素主效应分析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麻醉组小鼠海马中RORα 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大脑皮层中RORα mRNA的表达明显上升,大脑皮层中Rev-erbα 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小鼠海马和大脑皮层中RORα、Rev-erbα mRNA的表达呈现周期约24 h的节律,而麻醉组小鼠海马中RORα mRNA的峰值相位时间较正常对照组向右偏移5.41 h,Rev-erbα mRNA的峰值相位时间向左偏移0.89 h;大脑皮层中RORα mRNA的峰值相位时间向右偏移0.35 h,Rev-erbα mRNA的峰值相位时间向左偏移0.56 h。结论异氟烷麻醉可引起小鼠海马及大脑皮层中RORα、Rev-erbα基因的转录水平及节律相位发生改变。

  • 标签: 异氟烷 海马 大脑皮层 时钟基因 基因转录 节律相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用不同剂量他汀对心率变异性以及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11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是来自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间在我院就诊的患者,并将所有患者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除服用他氟伐汀剂量不同外,其他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患者服用氟伐他汀钠胶囊40 mg,实验组患者服用氟伐他汀钠片80mg,两组患者服用时间均为每晚8时,每日1次。服药前及服药8周后分别进行24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对两组患者服用不同剂量他汀后身体各项指标及昼夜节律进行对比。结果:在两组患者服用不同剂量他汀后,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 P<0.05) 。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优于治疗前,且( P<0.05),但相较于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实验组。结论:根据以上论述表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每日服用80mg氟伐他汀治疗效果相较于每日服用40mg氟伐他汀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其HRV及昼夜节律,预后效果良好。

  • 标签: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心率变异性 昼夜节律 他汀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及变异性。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我院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30例,将这些患者作为合并组,另随机选取同期我院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30例为未合并组,另随机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人员30例为正常组,统计分析三组人员的平均血压、血压变异性、两组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结果:合并组、未合并组患者的24hDBP、24hSBP、dDBP、dSBP、nDBP、nSBP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不同血压昼夜节律的高血压病患者夜间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睡眠医学中心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并符合本研究入组标准的61例OSA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PSG监测时同步对其行夜间连续无创血压及心率变异性监测。采用频域分析方法,以低频率/高频率来间接反映交感神经活性。根据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分为:正常昼夜节律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昼夜节律减弱组(夜间血压下降率为0~10%),夜间血压增高组(夜间血压下降率≤0)。分析比较组内及组间CPAP治疗前后的睡眠呼吸紊乱参数,血压参数,交感神经活性等。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CPAP降压作用的影响因素。结果三组间的睡前收缩压,OSAHS疾病严重程度,嗜睡评分,入睡前清醒期交感神经活性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基线相比,CPAP治疗后的整体睡眠期血压水平出现了微弱的下降[收缩压下降4.6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下降2.4 mmHg;均P<0.001]。亚组分析发现,夜间血压增高组收缩压较基线值平均下降11.1 mmHg,舒张压下降4.9 mmHg(均P<0.001),而正常昼夜节律组及昼夜节律减弱组的血压水平在CPAP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另外,三组睡前清醒期交感神经活性无差异,而睡眠期交感神经活性呈递增趋势。夜间血压增高组CPAP干预后的睡眠期交感神经活性较基线水平降低(P<0.001),而其他亚组在干预前后无差异。在控制年龄等基线资料后,回归方程显示,睡眠期血压下降幅度与夜间血压增高型血压节律(收缩压:β=0.548,P=0.002;舒张压:β=0.454,P=0.013)及夜间平均脉氧饱和度的改善程度密切相关(收缩压:β=0.410,P=0.046),而与OSAHS疾病严重程度,日间嗜睡,基线血压值均无相关。结论对于合并高血压病的中重度OSAHS患者,夜间血压增高型血压节律是预判其可从CPAP治疗中获得降压作用的有效指标。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血压昼夜节律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患者心率昼夜节律的变化,分析甲状旁腺切除术(parathyroidectomy,PTX)对伴严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心率节律的影响。方法横断面观察213例CKD 5期患者和96例健康对照人群,患者分为不伴严重SHPT组(非PTX组,n=143)和伴严重SHPT行PTX组(PTX组,n=70),前瞻随访46例PTX患者,比较各组的基本资料。各组人群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夜/昼心率比值>0.9定义为非勺型心率。CKD 5期患者心率昼夜节律指标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CKD 5期患者PTX组和非PTX组24 h、白天、夜间平均心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TX组最为显著(均P<0.05)。健康对照组和CKD患者的夜/昼心率比值分别为(0.81±0.08)、(0.91±0.08)(P<0.01)。多因素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患者24 h、白天及夜间平均心率与血磷、ln(碱性磷酸酶)呈正相关,夜间平均心率、夜/昼心率比值与血全段甲状旁腺素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校正术后随访时间(中位时间10.9个月)后,PTX患者术后的24 h和夜间平均心率以及夜/昼心率比值均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CKD 5期患者心率升高且昼夜节律异常,与骨矿物质代谢紊乱相关。PTX显著降低SHPT患者的24 h、夜间平均心率及夜/昼心率比值,改善CKD患者的心率昼夜节律

  • 标签: 慢性肾疾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 甲状旁腺切除术 甲状旁腺素 心率 昼夜节律 非勺型心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及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2、3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低剂量组(20 mg/d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和高剂量组(40 mg/d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8周后疗效,记录治疗前、治疗8周后BPV、昼夜节律、血管内皮因子[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清疾病相关因子[人软骨糖蛋白(YKL-40)、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叶酸]、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统计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低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7.50%(39/40),高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2.50%(37/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平均收缩压的标准差(SBPV)、白昼SBPV、夜间SBPV、24 h动态血压平均舒张压的标准差(DBPV)、白昼DBPV、昼夜节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高剂量组24 h SBPV、白昼SBPV、白昼DBPV、昼夜节律均明显低于低剂量组[(9.53 ± 1.73)%比(10.89 ± 1.98)%、(9.14 ± 1.90)%比(10.33 ± 2.07)%、(11.56 ± 2.78)%比(13.06 ± 3.16)%、(4.78 ± 1.56)%比(5.70 ± 1.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NO、叶酸、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高剂量组明显高于低剂量组[(67.16 ± 13.14)μmol/L比(60.53 ± 12.50)μmol/L、(14.94 ± 2.07)mmol/L比(13.83 ± 2.28)mmol/L、(1.42 ± 0.15)mmol/L比(1.31 ± 0.18)mmol/L](P均<0.05);两组患者ET、YKL-40、sICAM-1、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高剂量组明显低于低剂量组[(33.63 ± 5.15)ng/L比(37.44 ± 5.13)ng/L、(32.68 ± 6.16)μg/L比(36.94 ± 6.03)μg/L、(203.78 ± 41.19)ng/L比(249.93 ± 50.81)ng/L、(6.78 ± 1.03)mmol/L比(7.38 ± 1.30)mmol/L、(2.88 ± 0.61)mmol/L比(3.39 ± 0.85)mmol/L、(3.14 ± 1.05)mmol/L比(3.85 ± 1.44)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效果均显著,但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患者BPV及昼夜节律的降低作用更好,能够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 标签: 高血压 阿托伐他汀 缬沙坦 血压变异性 昼夜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