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4h动态血压监测系统所测得的血压具有全面、客观、动态等优点。在临床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及药物疗效的评估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通过对72例老年高血压病人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分析,宗旨在探讨其护理工作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血压 节律变化 护理
  • 简介:摘要:春天是个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最丰富多彩的季节,春天的大自然中到处有让孩子进行快乐探索、学习的素材。我带孩子们户外散步,来到小树林孩子们开心地在里面玩耍,对从地上捡起的叶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指南》科学领域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我想让孩子通过对叶子的观察,去发现叶子的千姿百态,由此我与孩子一起进入自然的天地,共享探索自然的奥秘。

  • 标签: 自然 观察 探索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低钠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对尿毒症合并顽固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心功能及毒性代谢产物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70例尿毒症合并顽固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使用低钠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的为实验组,使用单纯血液透析的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的血压节律,心功能指标,血浆毒性代谢产物含量相比,差异较大(P

  • 标签: 低钠透析 血液透析 尿毒症 顽固性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不同服药时间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取120名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早晨、中午和晚上服药组。对患者在服药前后24小时内的血压进行监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在服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压降低,但是服药时间的不同对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有不同的影响。晚上服药组的患者血压降低效果最好,并且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最为明显。早晨服药组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最小,中午服药组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次之。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晚上服药可以更好地控制血压,并且有利于改善血压昼夜节律

  • 标签: 老年高血压病 服药时间 血压昼夜节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动态记录24h内各种非周期的波动对心率变异性及其昼夜节律重复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至2015年接受心电图检查的患者24例,让患者们接受连续48h的动态心电图记录,比较所有患者的重复时域,分析心电图的各项指标相关系数以及误差。结果非心梗患者动态记录心电图心率特异性昼夜节律显著且具有重复性,其中PNN50及rMSSD对非周期的干扰较为敏感,且在夜间的信号水平相对稳定。结论24小时心电图心率特异性时域分析比长程记录的稳定性更好,可以缩短检测时间,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心率变异性 24h 心电图 重复性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惯常睡眠-觉醒模式对非杓型高血压 RAAS 系统和皮质醇节律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3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入组患者均采用瑞士Schiller动态血压检测仪24h血压筛查出非杓型血压(夜间血压下降率<10%)患者,入选者应用清晨-夜晚问卷(MEQ)在患者入院时,根据MEQ分值分为三型。清晨型(MEQ≥59分)患者27例,中间型(41分<MEQ<59分)患者30例,夜晚型(MEQ≤41分)患者25例。对三组患者的血糖、血脂以及肾功能指标、RAAS指标以及各时点的皮质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三组血糖、血脂以及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RAAS指标、各时点的皮质醇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夜晚型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皮质醇水平(8时)、皮质醇水平(16时)、皮质醇水平(24时)均比清晨型和中间型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夜晚型的RAAS指标、各时点的皮质醇水平均比清晨型以及中间型高,MEQ分型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皮质醇节律变化相关。 可调整个体昼夜时钟以改善血压曲线类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概率。

  • 标签: 惯常睡眠觉醒模式 清晨-夜晚量表 非杓型高血压 RASS系统 皮质醇节律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患者心率失常以及心肌缺血之间的相关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分析动态心电图以及动态血压同步监测的方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接受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的高血压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情况将其划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正常,观察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出现了减弱的趋势。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缺血等方面问题的概率整体更高。结论:在实际针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和患者心率失常以及心肌缺血相关问题出现的相关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借助动态心电图以及动态血压同步监测的方式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方便医生更好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动态血压 血压昼夜节律变化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 作者: 杜以利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1期
  • 机构:山东省军区莱阳干休所杜以利【摘要】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心率变异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其是否伴随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为依据,分为甲(不伴随)、乙(伴随)两组,再选取同时期5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3组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动态心电图参数以及睡眠呼吸参数。结果乙组患者“非杓形”血压患者构成比高于甲组与对照组,昼夜血压值大于甲组、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乙组患者频域指标、时域指标均高于甲组、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乙组患者AHI值高于甲组、对照组,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最低血氧饱和度低于甲组、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脑梗死后遗症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夜间血氧水平降低,心率变异明显增强,AHI增加,血压昼夜节律主要呈现为非杓型。
  • 简介:目的:研究加味四逆散分时给药对应激抑郁症大鼠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生物钟基因Per、Cry的表达及其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计轻度应激建立应激抑郁症大鼠模型,采用RT-PCR法及余弦节律分析法观察分析抑郁症大鼠下丘脑视交叉上核Per、Cry的表达及其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慢性不可预计轻度应激使大鼠Per1、Per2、Per3、Cry2在大多数时间点(至少4个时间点)表达增强。应激抑郁症大鼠下丘脑视交叉上核中Per12-△△Ct的中值、谷值上升,振幅增大,时相提前;Per22-△△Ct的中值、峰值上升,振幅增大,时相延后;Per32-△△Ct的中值下降、峰值上升,振幅无变化,时相延后;Cry12-△△Ct的中值、峰值、谷值下降,振幅无变化,时相延后;Cry22-△△Ct的中值、峰值上升,振幅无变化,时相提前。加味四逆散卯时给药(16.9g/kg)对Per2、Per3、Cry2表达增强以及Per2振幅增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Cry2、Per2、Per32-△△Ct的中值、谷值和峰值紊乱以及Cry1、Per3峰值时间和谷值时间的紊乱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加味四逆散酉时给药(16.9g/kg)对Per2、Per3、Cry2表达增强以及Per1振幅增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Per2、Per32-△△Ct的中值、谷值和峰值紊乱以及Cry1、Per3峰值时间和谷值时间的紊乱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结论:加味四逆散卯时和酉时给药主要是通过调节SCN中Per、Cry有关时间点的含量和改变其时间节律达到抗抑郁效应。

  • 标签: 加味四逆散 应激 抑郁症 视交叉上核 生物钟基因 生物节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非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血细胞计数及β2微球蛋白的关系。方法以2016年—2019年入住扬州大学附属泰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非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程度,分为杓型和非杓型组,比较不同组间临床特点及血液指标,并进行logistic回归。结果共入选464例患者,其中杓型组296例,非杓型组168例。两组间年龄、冠心病、糖尿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构成、脑卒中、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及尿素氮、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冠心病、年龄、红细胞分布宽度、β2微球蛋白是非杓型血压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非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及β2微球蛋白与血压的昼夜节律异常相关,且为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血压 昼夜节律 红细胞分布宽度 β2微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 SHR)脑缺血再灌注后血压和血清生物钟蛋白水平的变化以及两者的关联。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在授时因子时间(zeitgeber time, ZT)0点制备SHR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模型制作后连续监测24 h内收缩压。每隔3 h取大鼠尾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生物钟蛋白(CLOCK、BMAL1、PER1和CRY1)水平变化。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判断脑缺血再灌注后血压昼夜节律模式与生物钟蛋白水平波动的关系。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存在多种血压模式,包括杓型(53%)、非杓型(27%)、超杓型(13%)和反杓型(7%),以杓型模式为主。相比之下,模型组大鼠血压紊乱程度加重,以非杓型为主,比例高达40%;超杓型和反杓型比例也有所提高,分别为27%和13%;杓型血压占比降至20%。模型组血清CLOCK水平相对稳定,而BMAL1、PER1和CRY1的昼夜节律与假手术组相比出现明显改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ER1与杓型(r=-0.565,P=0.002)和超杓型(r=-0.531,P=0.001)血压模式呈负相关,与非杓型血压呈显著正相关(r=0.620,P<0.001)。结论SHR脑缺血再灌注后血压昼夜节律模式发生明显紊乱,且与Per1基因的调控密切相关。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血压 高血压 昼夜节律 昼夜节律钟 时间因素 疾病模型,动物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海马硬化的颞叶癫痫(TLE-HS)患者成簇癫痫发作与皮质醇节律改变的关系,从神经内分泌调节角度了解其发生机制。方法纳入2012年5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青海省人民医院确诊的57例单侧TLE-HS患者,根据入院1个月前是否有成簇癫痫发作的病史,将其分为伴有成簇癫痫组(即成簇癫痫组,共纳入27例)和不伴成簇癫痫组(NSC组,共纳入30例)。检测两组的患者同日不同时段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并通过磁共振波谱(MRS)分析海马代谢物浓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两组间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皮质醇水平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时间与组间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以年龄为协变量,采用协方差分析发现成簇癫痫组的3个不同时间点(8:00、16:00以及次日0:00)的皮质醇:皮质醇16[(126.22±19.98)μg/L]、皮质醇0[(51.63±21.43)μg/L]及皮质醇8-16浓度变化率(以斜率表示,为-7.78±4.54)高于NSC组[分别为(97.70±18.55)、(31.90±10.73)μg/L和-12.40±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87、4.320、4.013,均P<0.05)。成簇癫痫组的皮质醇0-8变化率(以斜率表示,17.11±6.32)低于NSC组(20.62±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65,P<0.05)。两组不同侧别的海马硬化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病侧海马区的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肌酸)的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成簇癫痫组病灶对侧海马NAA/(胆碱+肌酸)比值(0.71±0.03)低于NSC组(0.76±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99,P=0.0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皮质醇16(OR=1.328,95%CI 1.073~1.642,P=0.009)、皮质醇8-16(OR=3.657,95%CI 1.404~9.525,P=0.008)是TLE-HS患者成簇癫痫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日间皮质醇节律紊乱可能是TLE-HS患者成簇癫痫发作产生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 标签: 癫痫,颞叶 海马 硬化 成簇癫痫发作 皮质醇节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非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血细胞计数及β2微球蛋白的关系。方法以2016年—2019年入住扬州大学附属泰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非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程度,分为杓型和非杓型组,比较不同组间临床特点及血液指标,并进行logistic回归。结果共入选464例患者,其中杓型组296例,非杓型组168例。两组间年龄、冠心病、糖尿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构成、脑卒中、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及尿素氮、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冠心病、年龄、红细胞分布宽度、β2微球蛋白是非杓型血压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非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及β2微球蛋白与血压的昼夜节律异常相关,且为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血压 昼夜节律 红细胞分布宽度 β2微球蛋白
  • 简介:目的:研究正常大鼠及糖尿病大鼠血糖变化的昼夜节律;对格列吡嗪治疗糖尿病大鼠的药效进行时间治疗学研究,以探索合适的用药时间.方法:测定正常大鼠及糖尿病大鼠6:00、12:00、18:00、0:00的血糖,分析其昼夜节律;分别于9:00或21:00用格列吡嗪灌胃糖尿病大鼠,比较不同时间点治疗后各组的平均血糖及血糖波动情况.结果:正常大鼠血糖变化呈明显昼夜节律,糖尿病大鼠血糖变化无明显昼夜节律;9:00用格列吡嗪治疗糖尿病大鼠时,其平均血糖及血糖波动值均小于21:00用药组.结论:正常大鼠血糖变化有昼夜节律;用格列吡嗪治疗糖尿病大鼠,早晨用药疗效优于晚上用药.

  • 标签: 血糖 昼夜节律 格列吡嗪 时间生物学 糖尿病 时间治疗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以小剂量卡培他滨持续给药的节律化疗方式与常规化疗方式治疗老年女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了解前者是否存在优势。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4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54例老年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其中31例给予小剂量卡培他滨的持续给药方式(口服卡培他滨1500mg/m2,1次/d,连服4周,休息1周,每5周为1个化疗周期)进行治疗,共完成2~12个化疗周期,中位化疗周期数为3个。23例给予卡培他滨单药常规化疗(卡培他滨1250mg/m2,2次/d,连服2周,休息1周,每3周为1个化疗周期),共完成2~19个化疗周期,中位化疗周期数为4个。对至少接受过2个化疗周期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卡培他滨节律化疗组,疾病控制率(DCR)为38.7%(12/31),中位TTP为3.8个月,中位OS为7.1个月;卡培他滨常规化疗组,疾病控制率(DCR)为39.1%(9/23),中位TTP为3.0个月,中位OS为7.3个月。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培他滨节律化疗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大多为Ⅰ~Ⅱ度,患者能够很好耐受治疗,中途无需中断治疗。常规化疗组Ⅲ~Ⅳ度毒性反应明显,主要表现在白细胞降低、血小板下降、乏力、手足综合征等。卡培他滨节律化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较卡培他滨常规化疗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卡培他滨节律化疗方式治疗老年晚期乳腺癌患者与常规化疗方式比较,对疾病控制及疗效相似,而不良反应较轻,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晚期乳腺癌 节律化疗 卡培他滨 老年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对功能消化不良(FD)大鼠胃电节律的影响。方法通过夹尾刺激法制备FD模型,以痛泻要方灌胃为干预手段,多潘立酮为阳性对照,采用MP150WSW-多导生理信号记录分析系统测定大鼠空腹胃电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痛泻要方组和多潘立酮组大鼠胃电正常慢波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胃动过缓及胃动过速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痛泻要方可增加FD大鼠胃电图的正常慢波百分比,减少FD大鼠胃电图的胃动过缓及胃动过速百分比。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石杉碱甲(Hup-A)对大鼠海马脑片CA1锥体神经元θ节律、长时程增强的影响,以分析其增强学习记忆功能的神经细胞电生理机制.方法:应用大鼠海马脑片神经元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石杉碱甲对大鼠海马脑片的CA1锥体神经元θ节律、长时程增强的影响.结果:(1)未用药组出现膜电位振荡前后4~10Hz(θ节律)功率分量之和无显著差异,但在Hup-A(1μmol·L-1)灌流15min后出现膜电位振荡,与用药前没有膜电位振荡的4~10Hz功率分量之和配对t检验比较有显著差异(n=3,P<0.005).(2)在LTP期间,对照组EPSP幅度在强直刺激后30min显著的升高(P<0.05),而Hup-A组在强直刺激后15min即出现显著升高(P<0.01).结论:Hup-A可增加大海马锥体神经元在θ频率范围内的功率分量,并易化LTP的诱发,这可能是其增强学习记忆功能的细胞电生理机制之一.

  • 标签: 大鼠 海马脑片 锥体神经元 Θ节律 长时程增强 石杉碱甲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行为认知治疗联合人际关系-社会节律对抑郁症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5例抑郁症患者为探究对象,按随机交叉对照设计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认知治疗与人际关系-社会节律治疗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8周后负性情绪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抑郁症 行为认知治疗联合人际关系 社会节律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天津市三级甲等医院倒班护士的昼夜节律类型、睡眠质量与职业倦怠现状,分析昼夜节律类型、睡眠质量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为降低倒班护士职业倦怠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昼夜节律类型量表中文版(CTI-11)、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工作倦怠量表(MBI-GS)对天津市22家三级甲等医院491名倒班护士进行调查。结果CTI-11量表中,491名护士的灵活性/刚性分量表得分为(10.64 ± 4.14)分,困倦/活力分量表得分为(17.67 ± 4.80)分;PSQI量表得分为(7.47 ± 3.66)分;MBI-GS量表总得分为(51.14 ± 15.11)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灵活性/刚性、困倦/活力、睡眠质量是倒班护士情绪耗竭的影响因素(t值为7.415、- 5.281、7.153,P < 0.01);灵活性/刚性、困倦/活力、睡眠质量是倒班护士人格解体的影响因素(t值为4.828、- 4.079、4.959,P < 0.01);灵活性/刚性是倒班护士成就感低的影响因素(t值为- 3.887,P < 0.01)。结论天津市三级甲等医院倒班护士职业倦怠处于较高水平,昼夜节律类型、睡眠质量是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护理管理者可根据不同护士昼夜节律特点合理调整班次安排,使人员配置更加合理,通过指导护士根据自身睡眠特点采取多种技巧改善自身睡眠质量,减少倒班对个体造成的负面影响,降低其职业倦怠水平。

  • 标签: 倒班 护士 昼夜节律 睡眠 职业倦怠
  • 作者: 聂祥碧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24小时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在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体现  聂祥碧  (贵州省人民医院 贵州贵阳 550002)  【摘 要】目的:本次研究分析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24h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特点。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从本院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选取150例,在样本选取过程中分别选取中年高血压(40-64岁)患者50例,老年高血压(65-79岁)患者50例,高龄高血压(80-92岁)患者50例,分别分析三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特点。结果:在三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当中,随着年龄的升高患者的收缩压随之上升,舒张压则随着年龄的升高呈现下降趋势,三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得知,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随着年龄的升高,患者24h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现象发生率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尽早对患者进行治疗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