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治疗对因腺功能障碍引起干眼症的中老年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因腺功能障碍引起干眼症的中老年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40例,予包括中医在内的综合治疗,对照组40例,仅予常规治疗。连续3个月,评价其疗效,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5%,满意度95%,对照组有效率75%,满意度80%。观察组效果更优,P<0.05。结论综合治疗腺功能障碍导致的干眼症,可明显缓解眼部干燥感、视物模糊等症状,对中老年患者疗效较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腺按摩+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症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44例干眼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腺按摩+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2例:腺按摩)与实验组(22例:腺按摩+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5.45%)以及对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度(90.91%)均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8.18%)以及对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度(63.64%),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睑板腺按摩 聚乙二醇滴眼液 干眼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小儿腺囊肿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将以对照实验的形式展开,于我院中选取60例已经被确诊为腺囊肿的患儿参与至实验中,经过对其基本资料的调查分析可见所有患儿均符合入组标准。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为对照组,治疗时需直接对患儿腺囊肿部位注射曲安奈德,另一组为观察组,需在病变部位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实施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后,治疗效果达到显效、有效数分别为17例、12例,仅1例治疗无效;反观直接注射治疗的对照组,达到以上效果数分别为14例、10例、6例,相比之下疗效明显逊色于观察组,(P<0.05)。结论:通过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小儿腺囊肿有良好疗效,能够促进患儿囊肿情况快速缓解。

  • 标签: 小儿 睑板腺囊肿 局部注射 曲安奈德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按摩治疗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的护理效果。方法:我院2019年8月至2021年8两年时间内诊治的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患者中抽取50例作为研究主体进行分组研究,按照平行分组法分为护理组和对比组两组,每组各25例患者,两组患者均实施按摩治疗,给予护理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6%,对比组总有效率为64%,护理组护理效果好于对比组,(χ2=3.9231,P=0.0476)P<0.05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结果有可比性。结论:对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症患者进行按摩治疗同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睑板腺功能障碍 按摩治疗 干眼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 要: 近年来,蠕形螨感染引起的腺功能障碍(MGD)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寄生于眼部的蠕形螨会直接损害患者的腺,其携带的大量病原微生物会造成腺酯变性,引发MGD。主要表现为眼睛干涩、眼痒、异物感、眼部分泌物增多等,临床中多通过光学显微镜或共焦显微镜观察患者睫毛根部螨虫感染情况以明确诊断。基于此,本文主要对MGD的危险因素、致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整理,旨在为蠕形螨感染引起MGD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睑板腺功能障碍 蠕形螨 眼表疾病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在治疗腺功能障碍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在选择腺功能障碍研究对象时,将时间范围规定为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主要例数时,将70例作为总例数,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分组方式时,将电脑随机法作为主要方式,35例为两组平均例数,腺按摩及腺按摩联合强脉冲光为两组患者需要接受的治疗方式,观察治疗前后的眼表疾病指数量表问卷(OSDI)评分、腺分泌物状态评分、泪膜破裂时间、腺形态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比对上述指标后发现,试验组治疗后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强脉冲光在治疗腺功能障碍中可发挥较高的治疗作用。

  • 标签: 睑板腺功能障碍 强脉冲光 睑板腺按摩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腺功能障碍(MGD)患者探究腺按摩联合贝复舒滴眼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MGD患者共计70例140眼于2020年 1月-2021年1月于我院眼科门诊治疗,随机选观察组35例行腺按摩联合贝复舒滴眼液治疗,对照组35例行贝复舒滴眼液治疗,对比患者泪膜破裂时间等观察指标进行统计。结果 治疗后腺开口分泌数量得分、角膜染色得分、泪膜破裂时间两组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睑板腺按摩 贝复舒滴眼液 睑板腺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肋间血管带蒂瓣覆盖上肢电烧伤深度创面的临床应用效果和操作要点.方法2003年~2005年应用以第7~10肋间穿支血管供养的腹部瓣,修复肘部、前臂、腕部、手掌部深度烧伤创面6例,瓣面积(16cm×12cm)~(9cm×7cm).18天~21天断蒂.结果5例瓣全部成活,1例瓣切取超过脐旁线,致远端边缘2cm×3.5cm面积坏死.术后外观满意.结论肋间血管外侧穿支瓣血供可靠,操作简便,适用于上肢手部、前臂、肘部的修复,与其他蒂腹部瓣相比,具有优势.

  • 标签: 皮穿支 腹部皮瓣 皮瓣修复 上肢电烧伤 肋间血管 带蒂皮瓣
  • 简介:摘要:根据当前的情况来讲,原有的带钢板形所具有的质量水平还不能够满足各个群体中的用户的需求。主要的因素就是形自身所具有的控制系统还可以很好地满足相关的功能需要,而且在进行信号检测、缺陷判断以及形控制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问题,这样会让其在进行相关作业时具有一定的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冷轧形识别和控制工作,那么就应该针对现阶段的研究技术来进行一定的分析,从而能够更好地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板形信号检测技术 板形缺陷判别技术 板形控制技术
  • 简介:缝合复合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及应变计尺寸的选取进行了研究,初步确定了适用于缝合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最小应变计尺寸,并且初步给出了缝合参数对复合材料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趋势,为今后进行纺织复合材料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储备。

  • 标签: 航空材料 纺织复合材料 材料力学性能 缝合复合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后的眼轮匝肌蒂瓣联合上皮肤松弛矫正术一期修复较大黄瘤切除术后上前层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科收治上较大黄瘤患者14例共23只眼,年龄41~68岁,平均52岁。根据黄瘤位置和上皮肤松弛情况设计2条重线,以标记拟切除组织。彻底切除黄瘤,根据缺损大小,将拟切除组织设计成以上方眼轮匝肌为蒂的瓣,推进修复缺损,最后行重成形术。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术后14例23只眼皮瓣均成活,均获3~24个月随访,见瓣色泽、质地正常,无明显臃肿,术区切口瘢痕不明显,重形态自然,效果满意。无一例患者肿瘤复发。结论利用上松弛组织设计以上方眼轮匝肌为蒂的改良瓣联合上皮肤松弛矫正术进行修复,可修复上较大黄瘤切除后的眼睑前层缺损,操作简便、成活率高,在确切去除病灶、减少复发的同时,改善眼睛形态、避免瓣术后臃肿等并发症。

  • 标签: 外科皮瓣 眼睑肿瘤 上睑皮肤松弛
  • 简介:用大涡模拟的方法对凹腔支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Smagorinsky-Lily亚网格尺度模型,并用SIMPLE算法和中心差分格式求解离散方程。仿真结果表明:凹腔对支尾流有一定的影响;在本文研究的凹腔深度范围(5mm、11mm、15mm),随着凹腔深度的增加,尾流近壁面旋涡的最大涡量值先减小后增大,频率先增大后减小。

  • 标签: 支板 凹腔 尾流流动 旋涡结构 大涡模拟 火焰稳定
  • 简介:本文对轧制过程中产生的头部弯曲从理论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简单对称轧制过程中轧件不会产生头部弯曲。对于异步轧制而言,轧制过程是轧件压缩、剪切和弯曲变形的复合变形过程,由于金属的流变状态和力学状态的不对称,全后滑产生的不均匀应力导致轧件头部易产生弯曲。

  • 标签: 板带轧件 头部弯曲 机理
  • 简介:摘要为观察环状混合痔采用扎外切加弧形缝合术的疗效,将环状混合痔60例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内痔套扎后将外痔作纵行切除后呈弧形缝合;对照组内痔套扎后将外痔切口完全开放。术后观察伤口愈合平整度、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显示套扎加弧形缝合缝合的伤口愈合平整度好,时间短,便后疼痛明显减轻。而未加弧形缝合者,伤口明显不平整,住院时间长,便后疼痛明显。结果表明套扎加弧形缝合法在环状混合痔手术中有应用价值。

  • 标签: 环状混合痔 弧形缝合 疗效观察
  • 简介:传统会阴侧切分三层缝合即:阴道内膜层、肌层、皮层。由于缝线等异物存在其中,易造成红肿、硬结、哆开等,需要5d拆线出院。给患者及医护人员造成诸多不便。我院自2005年3月~2005年8月采用改良“8”字缝合会阴侧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传统缝合 改良缝合 会阴侧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缝合术在会阴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会阴伤口缝合术的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产妇在会阴伤口进行传统式缝合,观察组产妇在会阴伤口实施缝合术,进而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伤口缝合和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情况和治疗满意度这四个方面。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伤口缝合时间和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产妇对治疗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缝合术在会阴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更佳,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住院和治疗开支。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微创 Bunnell 缝合法治疗新鲜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 . 方法 分析 2015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采用微创 Bunuel 缝合法 ( 微创组 )36 例并获得随访的新鲜跟腱断裂患者资料 . 男 23 例,女 13 例;年龄 20—45 岁,平均 32 岁;左侧 12 例,右侧 24 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 l ~ 6 d ,平均 2 . 5 d 。 35 例患者断裂部位分布在跟腱止点近端 4 . 5 ~ 6 . 3 cm , 1 例患者在 1 . 2 cm 处。患足充分跖屈后,于断端凹陷中点做内侧 1 . 0 ~ 2.0cm 的纵行手术切口,手术钳腱周膜下钳夹梳理远近断端,根据彩超或 MRI 间接标定的腓肠神经走行位置确定安全穿刺点,在硬膜外穿刺针导下远近端分别经 Bunnell 法置入 Ethicon MB66 不可吸收缝线,切口处打结,直视下消除两断端间隙达紧密接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 12—16 个月 ( 平均 13.6 个月 ) 随访。切口 36 均获 I 期愈合,无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无腓肠神经损伤病例;跟腱再断裂 2 例,其中 1 例接受再手术, 1 例选择保守治疗。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踝.后足评分平均为 99 . 6 分,优 34 例,良 2 例,优良率为 100 %;根据 Arner . Lindholm 评定法:优 28 例,良 7 例,差 1 例,优良率为 97.2 %。结论应用经微创 Bunnell 法缝合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操作简便、可靠,腱周血供损伤小,粘连轻,并发症少,运动功能恢复快,可以完全避免腓肠神经损伤,并最大程度防止再断裂的发生,值得推广。 . 结论 应用微创 Bunnell 缝合法治疗新鲜跟腱断裂与传统手术方法效果相似,但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切口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扩张瓣修复眶周软组织缺损时预防外翻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5年4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176例眶周软组织病损患者,男79例,女97例,年龄4~53岁,病损范围1 cm×1 cm~6 cm×10 cm。术前根据病损的部位及大小选择合适的扩张器;一期埋置扩张器,按期注水扩张;二期将扩张瓣转移覆盖眶周缺损创面,切除部分包膜,并将瓣固定于骨膜,恢复眼睑位置与形态,预防外翻;术后佩戴弹力头套3~6个月进行塑形。术后对瓣成活情况及并发症进行随访。结果176例患者埋置的扩张器容积为30~400 ml, 扩张时间1~6个月,所获扩张瓣大小为3 cm×3 cm~6 cm×9 cm。术后随访2个月至4年,瓣全部成活。其中出现裂轻度闭合不全13例,为皮肤扩张不充分所致,未影响眼睑功能,患者拒绝再次治疗;下外翻8例,包括术后瘢痕挛缩5例,固定瓣的线结脱落1例,扩张器长期牵拉使下支撑组织松弛2例,其中5例行瓣修整术后矫正,3例未再次治疗;其余均获得满意效果。缝线固定瓣所留凹陷在术后1~6个月内消失。结论以扩张瓣修复眶周软组织缺损时,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分别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小或分散扩张瓣的回缩力,可最大程度地避免外翻发生,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组织扩张 外科皮瓣 眼睑外翻 眶周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