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原料煤价格的飞涨和运输成本的飙升,越来越多的合成氨厂开始放弃对块煤的争夺,改用成本相对较低的粉煤,制成煤球或棒来制气。又因棒制作工艺简单,投资少,见效快,制气工艺较成熟,故受到了大多数厂的青睐。然而,一般的大中型合成氨厂,每天消耗的原料粉煤都在一千至数千吨以上,迫使厂家千方百计寻求多源头购进原料。东西南北不定点的原料,其固定碳、灰熔点、灰分、发热量、化学活性和机械强度等物理、化学性质参差不齐,如何应对入炉性质的变化,利用不同性质的棒,在保证炉况稳定的前提下,制出足够合格的半水煤气,满足生产需要,是许多厂苦思冥想急需解决的难题。

  • 标签: 制气工艺 煤棒 操作要点 间歇式 固定层 煤种
  • 简介:准确判识体结构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不同体结构类型的煤层,因孔隙大小、裂隙网络和破碎程度不同,对煤层气富集和运移的影响也不相同。根据体的破碎程度,将沁水盆地F区块3#煤层体结构类型划分为原生结构、过渡结构和碎裂结构,并分析了不同体结构的测井响应特征。统计表明:随着体破碎程度增加,测井曲线上通常表现为密度与电阻率均降低、井径扩大、声波时差增大。在测井资料定性划分体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利用阵列声波测井资料计算岩脆性指数来定量判识体结构。通过实际应用认为,用煤岩脆性指数定量判识体结构是可行的,判识结果与实际钻井取心资料符合率较高,能够提高体结构研究的精度。

  • 标签: 煤层气 煤体结构 阵列声波测井 定量判识 煤岩脆性指数
  • 简介:摘要:依据岩学鉴定测试结果,对勃利盆地中生代和新生代的煤质特征进行了研究,表明勃利盆地中生代以烟煤为主,多呈半亮及光亮型,新生代以褐煤为主,偏暗淡;区内主要煤质指标呈规律性展布以及 区内变质作用;最后揭示出勃利盆地种的 分布规律。

  • 标签: 勃利盆地 煤质 煤变质作用 煤种分布
  • 简介:摘要根据峻德煤矿22-2层赋存条件,通过开采21、22-1层做为上保护层,同时利用23层巷机道、回风道作为抽采巷道,施工穿层钻孔抽采被保护层的瓦斯,有效降低被保护层的瓦斯压力及含量,消除了突出危险,确保22-2层机道安全顺利施工。

  • 标签: 煤掘工作面 防突措施 煤与瓦斯突出
  • 简介:以韩城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煤矿井下精细观察和描述,以及产出粉镜下形态观察的方法,阐述了不同体结构类型粉产出的关系。研究表明,韩城矿区各煤层构造普遍发育,厚度百分比约46%,3号煤层发育鳞片为主,5号煤层以碎粒为主,碎裂次之,11号煤层以碎裂和碎粒为主;体结构类型决定了粉产出的破坏形式、产出特征及产出的倾向性,构造粉产生和产出的主要控制因素。因此,查明不同体结构类型的平面展布规律和纵向分布特征,对煤层气的区带优选和储层改造层段选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煤体结构 煤粉 煤层气 韩城 控制因素
  • 简介:摘要区段柱是指走向长壁工作面之间留设的保护柱,其主要作用是隔离采空区。区段柱宽度决定着下一工作面沿空巷道的位置,柱宽度不同,沿空巷道所受的矿压影响不同。文章主要就区段柱破坏特征和小柱合理尺寸确定展开分析和探讨。

  • 标签: 区段煤柱 破坏特征 小煤柱尺寸
  • 简介:摘要对于电厂输煤系统而言,其皮带落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它的好坏会对输煤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本文结合相关案例,针对输煤系统当中的皮带落管进行讨论,从设计、选型、安装以及使用等方面入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了解,并探讨相应的优化治理措施,希望能对电厂输煤系统的优化产生一定的借鉴作用,以此来提升输煤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标签: 输煤系统皮带 落煤管 落煤不畅 优化治理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全面收集和研究乌拉山煤田东部地区已有的地质、矿产等各类资料,分析研究研究区域内含盆地的聚规律,从而指导该区域内找等矿产项目,为下一步煤炭勘查提供地质依据。

  • 标签:     乌拉山煤田    含煤盆地    聚煤规律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分析了与瓦斯突出的主要特征、影响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突出危险程度预测理论分析,进而可为巷掘进防治与瓦斯突出提供帮助,以便确保实现安全生产。

  • 标签: 煤巷掘进 煤与瓦斯突出 影响因素 危险程度预测 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环保要求的提高,火力发电企业在保证电力供应的同时,也面临着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配掺烧作为火力发电的重要环节,不仅影响着机组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水平。因此,研究火电机组配种多样性控制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 标签: 火电 配煤 煤质
  • 简介:摘要:配掺烧技术涉及将多种单一煤炭类型按特定配比融合,其核心是利用煤质的互补性来提升燃料的性能。此方法旨在确保入炉煤质的稳定性,以增强锅炉效率,减少有害物质排放,并提高锅炉对不同种的兼容性,从而降低燃料成本。对于燃煤发电厂的高效运营而言,这一技术具有重大价值。通过在保证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同时,利用混合降低污染排放,企业可实现显著的经济效益。

  • 标签: 配煤掺烧 输煤 制粉系统 影响
  • 简介:摘要:随自动化、智能化采煤工艺需求,胶带输送机驱动电机硐室段为满足安装、检修工作要求,巷道断面不断增大,以往采用分断面二次扩刷掘进工艺,掘进速度慢同时对顶板造成二次破坏,易出现应力集中显现,顶板管理困难。250101-2运输胶带输送机驱动电机硐室段掘进期间采用一次巷掘进,该施工工艺系在掘进是加强顶板管理,确保顶板支护安全可靠;该工艺对比二次巷施工工艺,有效节省工期,提高劳动率,降低应力集中显现,降低材料成本。

  • 标签: 胶带输送机驱动电机硐室 大断面 一次成巷技术
  • 简介:塔里木盆地石油勘探实现突破的重要方向——翟光明,何文渊/石油学报,2004,25(1)对国内外古隆起区成功的勘探实践及塔中古隆起的区域地质和石油地质特征的研究表明,塔中地区基本具备形成大油气田的必要条件。塔中隆起形成早,后期持续稳定发展,下古生界巨型构造发育。石炭系泥岩盖层之下具有多套生储盖及其组合,石炭系下部不整合是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和油气成藏等方面最重大的事件。构造演化的特殊性和丰富多彩的油藏类型造就了塔中地区石炭系泥岩盖层之下区域分布广泛的复合油藏体系。对塔中地区油气勘探要整体考虑,施工时采取一定的保护性措施,发现大油田目标定可实现。陆缘和盆内前陆盆地主要特征及含油气性研究——金之钧,汤

  • 标签: 油气勘探技术 塔里木盆地 前陆盆地 含油气性
  • 简介:利比里亚共和国位于非洲西岸几内亚湾西端,北接几同亚,西北界塞拉利昂,东邻科特迪瓦,西南邻大西洋。总面积111,37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6,320平方公里。拥有200海里无国际争端海域,大陆架水深200米,海岸线长537公里。沿海平原和中部丘陵属热带雨林气候,北部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25℃。

  • 标签: 利比里亚 油气勘探 政治 经济 外交关系 油气地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