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性梗阻化脓胆管炎是在胆管梗阻的基础上发生的急性化脓炎症。急性化脓胆管炎是外科急腹症中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多数继发于胆管结石和胆道蛔虫症。因本病发病急剧凶险,如临床表现符合诊断,在血压等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应即收住院治疗。如血压及生命体征不稳定,需立即组织抢救,抗休克、抗感染等治疗,待生命体征平稳后立即送入病房,根据病情行急诊手术或EST治疗。

  • 标签: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小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起始-截止时间2021年1月-2022年12月,纳入观察对象50例,均为粘连小肠梗阻患者,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一组观察组(n=25)实行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一组对照组(n=25)实行鼻胃管减压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中患者腹痛缓解时间、排气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日均引流量、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粘连小肠梗阻患者,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快速恢复,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 粘连性小肠梗阻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梗阻的效果。方法以传统肠梗阻治疗组(n=47例)和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组(n=49例)的形式将我院收治的96例广泛粘连梗阻患者进行分组,进而对两组患者治疗后问题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组经过治疗后术中出血量(156.23±8.48)毫升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03±0.55)天均明显低于传统肠梗阻治疗组经过治疗后术中出血量(179.66±10.88)毫升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81±0.79)天,并且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组经过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6.12%明显低于传统肠梗阻治疗组经过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17.02%(P<0.05)。结论将小肠内排列术运用到广泛粘连梗阻患者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有利于帮助患者减少术中的出血量,对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的缩短也有着极大的帮助,同时也有利于帮助患者减少受到并发症问题的影响,对于患者疾病治疗效果的提升拥有着极大的帮助。

  • 标签: 小肠内排列术 传统肠梗阻手术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梗阻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04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广泛粘连梗阻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肠梗阻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小肠内排列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肠管损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2.5%,观察组中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肠内排列术在广泛粘连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压力。

  • 标签: 小肠内排列术 传统肠梗阻手术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粘连梗阻病患中选择近期入院治疗的 46例进行分组研究,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表明研究组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传统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梗阻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小肠内排列术 传统肠梗阻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小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2015年 2月 -2017年 2月我院收治 47例粘连小肠梗阻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 24例粘连小肠梗阻患者,对照组 23例粘连小肠梗阻患者,观察组行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对照组行鼻胃管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评分。

  • 标签: 经鼻插入型 肠梗阻导管 粘连性小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8月-2017年8月间本院所收治的73例广泛粘连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肠梗阻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腹胀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状发生几率较低,两组之间差异对比较为显著(p<0.05)。结论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状发生几率,临床应用价值较为显著。

  • 标签: 小肠内排列术 传统肠梗阻手术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广泛粘连梗阻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肠梗阻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小肠内排列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肠管损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2.5%,观察组中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肠内排列术在广泛粘连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压力。

  • 标签: 小肠内排列术 传统肠梗阻手术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对结核腹膜炎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因子的影响。方法前瞻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普通外科于2015年6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结核腹膜炎合并肠梗阻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肠梗阻导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退热时间、排气时间、气液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根据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干扰素γ等指标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机体炎应激状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泌素、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ne intrestinal peptide,VIP)等胃肠激素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2.08±1.17) d、退热时间(3.36±1.89) d、排气时间(2.12±1.45) d、气液平消失时间(2.58±1.61) d、住院时间(9.22±2.13) d ,对照组分别为(6.26±2.52)、(5.68±2.44) 、(6.18±2.24)、(7.34±2.23) 、(17.49±3.46) 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3、0.024、0.035、0.014、0.002)。对照组患者治疗前CRP为(105.62±11.96) mg/L、IL-6为(657.31±49.67) ng/L、IL-8为(463.53±31.74)ng/L、干扰素γ(47.24±9.66) ng/L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分别为(106.07±12.03) mg/L、(678.46±51.19) ng/L、(471.68±32.03) ng/L、(46.84±9.28) ng/L,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CRP为(86.25±9.16) mg/L、IL-6为(373.25±24.18) ng/L、IL-8为(211.26±20.83) ng/L、干扰素γ为(35.42±7.52) ng/L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分别为(53.72±7.68) mg/L、(184.27±16.92) ng/L、(82.51±11.35)ng/L、(19.65±3.46) ng/L,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1、0.015、0.029、0.011)。治疗前治疗组患者胃泌素为(180.89±21.17) ng/L、胃动素为(336.73±7.23) ng/L、VIP为(102.87±13.49) pg/L,对照组分别为(192.32±21.69) ng/L,(357.46±7.29) ng/L,(109.31±13.53) pg/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胃泌素为(65.57±8.72) ng/L、胃动素为(135.71±14.38) ng/L、VIP为(55.07±7.15) pg/L,对照组分别为(110.35±13.86) ng/L、(231.93±21.95) ng/L、(81.56±10.59) p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3、0.021、0.014)。结论肠梗阻导管可有效提高结核腹膜炎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降低机体炎应激反应,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 标签: 结核性腹膜炎 肠梗阻 肠梗阻导管 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可致多脏器受累,部分病例有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症状。这些症状主要与糖尿病引起的自主神经、平滑肌、血管等受损有关,病理可表现为神经变性、平滑肌增生、Cajal细胞减少、血管壁嗜酸性物质沉积等,较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糖尿病肠病伴不全梗阻病例,描述了临床表现及手术切除肠道标本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希望引起病理医师重视,通过临床表现及病理形态认识此类疾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与非肿瘤梗阻临床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05月~2015年05月期间,于我院选取32例肿瘤梗阻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再选取32例非肿瘤梗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肿瘤梗阻确切诊断后可首选手术治疗,而非肿瘤梗阻可根据患者病症情况选择合理的诊治方法,均可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肿瘤性 非肿瘤性 肠梗阻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梗阻化脓胆囊炎手术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 2019年 6月 -2019年 12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 48例急性梗阻型化脓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全面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梗阻型化脓胆囊炎手术治疗中实施围手术期全面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急性梗阻化脓胆管炎(acuteobstructivesuppurativecholangitis,AOSC)是以胆管梗阻和感染为主要病因的一种危重胆道疾病,临床上引起胆道梗阻和感染的常见原因是胆管结石、胆囊结石或Mirriz综合征。目的讨论急性梗阻化脓胆管炎全科诊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治疗。结论急性梗阻化脓胆管炎可以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也可以使用药物治疗或引流等非手术治疗方式。

  • 标签: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全科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