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临床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3

探讨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临床对比

李志强

鹤岗市兴山人民医院154105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04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肠梗阻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小肠内排列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肠管损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2.5%,观察组中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肠内排列术在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压力。

关键词:小肠内排列术;传统肠梗阻手术;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linicaleffectofsmallbowelarrangementandtraditionalintestinalobstructioninthetreatmentofextensiveadhesiveintestinalobstruction.Methods:thesubjectsofthisstudyare80patientswithadhesiveintestinalobstructionfromJanuary2004-2013yearinDecemberadmittedtothehospitalwiththeretrospectiveanalysisoftheclinicaldata,wererandomlypidedintocontrolgroupandobservationgroup,40casesineachgroup.Patientsinthecontrolgroupweretreatedwithtraditionalintestinalobstructionsurgery,theobservationgroupwastreatedwithsmallintestinearrangement,andthetherapeuticeffectsofthetwogroupswerecomparedandanalyzed.Results:theoperativetime,bloodlossandintestinalinjuryratecomparedwiththecontrolgrouphadno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Thecontrolgroupof9patientswithcomplications,complicationratewas22.5%,theobservationgroupofpatientswithcomplicationsintheoccurrenceofcomplications,theincidenceofcomplicationswas7.5%,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Thehospitalizationtimeoftheobserva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thehospitalizationcostwassignificantlylesstha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applicationofsmallbowelarrangementinthetreatmentofextensiveadhesiveileus,improvethetreatmenteffect,reducetherecurrencerateofpatients,reducetheeconomicpressureofpatientsandtheirfamilies.

Keywords:smallbowelarrangement;traditionalintestinalobstructionsurgery;extensiveadhesiveileus

外科临床治疗中常见粘连性肠梗阻,主要是腹腔炎症、手术创伤引发的,占肠梗阻发病率的20%~63%[1]。粘连性肠梗阻使用保守治疗的疗效不理想,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且存在多种并发症,例如腹膜炎、肠坏死等。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需及时采取手术治疗,虽然开腹手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解除粘连,但是新创面、新粘连的发生率较高,造成术后再梗阻的病发率较高。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80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使用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以对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进行探讨与对比,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3~76岁,平均(43.7±5.9)岁;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15~74岁,平均(43.8±5.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80例患者均享有知情权,同意参与此次探究。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全麻-气管内插管。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肠梗阻手术进行治疗,切口位于正中或是以原手术切口进入,不能对粘连进行盲目分离,找出患者梗阻部位,减少破坏肠壁浆膜层与腹膜,松解粘连,肠坏死患者需进行肠切除术治疗,而团状粘连患者需进行局部粘连,无法直接切除肠梗阻部位,以原手术切口为起点,进入腹腔尽快查找梗阻部位[2]。若患者肠粘连广泛的话,粘连需利用手或是剪刀进行钝性、锐性分离,全程分离小肠,尽量不损伤肠管,肠管扩张严重的患者需进行减压手术,若患者的肠坏死、肠绞窄严重,不能进行修补的话,需要尽量保留患者的肠管,进行肠吻合、肠切除术治疗,并对浆肌层进行修补[3]。观察组患者使用小肠内排列术进行治疗,游离患者全部小肠,对于粘连部位进行松解,在与阑尾根部相距1cm的盲肠壁位置进行荷包缝合,并切除阑尾[4]。利用M-A管进行肠内支撑,通过阑尾根部,回到盲肠,最后再插入小肠,与Treitz韧带相距15cm,以盘状排列肠袢,在侧腹壁悬吊荷包缝线,M-A排列管需腹外固定,实施腹腔引流[5]。半个月后,等患者戳孔腹壁与造口之间隧道形成后,可将M-A管拔除。患者服用石蜡油,遵循60~100cm/次的原则,分次拔管1次/d,连续2~3d,瘘孔会自行闭合,且患者肠内残管在术后21d内排出。两组患者在术后均进行6~12个月的随访[6]。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管损伤率、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进行观察与记录,并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对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80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肠管损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随访到,对照组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2.5%,观察组中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腹部手术中,粘连属于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属于机体对于外来异物或是手术创伤的一种正常的防御反应,并不是所有的粘连都会造成肠梗阻[7]。只要患者的肠管顺利通过肠内容物,肠梗阻就不会出现,除了肠管遭受卡压外。一般情况下,粘连性肠梗阻使用保守治疗均可痊愈,但是少部分患者仍需进行手术治疗,大大增加了患者新粘连形成的风险,因此广泛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手术治疗仍存在极大的隐患。

小肠内排列术分为肠内排列与肠外排列两种,肠外排列所需时间较长且操作繁琐,在肠管固定过程中,需要精确把握长短;肠内排列则是利用肠管,构成规律性粘连,有效降低了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M-A管属于肠内支撑管,操作极为简单,且减压引流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8]。虽然小肠内排列术的操作极为复杂,需要将患者的小肠全部松解,并进行M-A管的插入,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小肠内排列术的安全性,且对肠管的损伤较小。小肠内排列术主要是利用M-A管来对患者肠道进行减压,不仅有利于恢复患者的肠道蠕动功能,而且还为早期肠内营养提供便利,降低患者场外营养的用量,保护患者肠道黏膜所具备的屏障作用,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压力。从住院后随访中就可看出使用小肠内排列术进行治疗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因此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粘连预防效果较好。小肠内排列术在进行固定排列时,肠黏膜受到导管的压迫可出现溃疡出血,术后放置时间不宜过长,以避免引发功能性梗阻,因此在术后8~10d,即可拔除排列管,以保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小肠内排列术在操作过程中需注意以下问题:(1)置管动作的轻柔:医护人员注意动作的轻柔性,避免对肠壁黏膜造成损伤,以免造成出血,尤其是肠壁水肿严重的患者;(2)术后,对患者腹腔进行冲洗,以降低患者肠间、腹腔的感染发生率;(3)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的钝性与锐性分离中,要保护患者肠管,切除分离难度较高的肠管;(4)在M-A管插入过程中,要注意插入方向,保证侧腹壁戳孔,保证腹膜与肠壁缝合的固定,以降低肠梗阻的发生率。

本次探究中,笔者选取其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使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肠管损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国庆等[9]资料中指出34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使用小肠内置管排列术进行治疗,9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无死亡病例与复发病例。与笔者探究结果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小肠内排列术在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了术后复发率,而且大大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经济负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智刚.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在急性小肠梗阻手术治疗中的对比研究[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1.

[2]杜俊鹏,张书峰,曹振杰.经鼻导管小肠排列术治疗小儿重症粘连性肠梗阻[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6(3):12-14.

[3]曹雪源,所剑,王权,等.应用肠梗阻导管术中小肠内排列治疗粘连性肠梗阻[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2,16(4):380-384.

[4]刘智刚,尚东,毕伟,等.经鼻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急性小肠梗阻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24(12):1037-1039.

[5]廖国庆,何茂良,李宏帅,等.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应用单根Forleys导尿管行肠系膜固定小肠排列术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22(3):66-67.

[6]邵华,孙威,蒋本春,等.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在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1,36(18):99-100.

[7]展鹏远,郑兰东,皇甫深强.小肠内排列术在预防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6(32):29-30.

[8]陈军杰,刘卫怀.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28(4):36-38,41.

[9]李国庆,任金祥,王旺河,等.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复杂粘连性肠梗阻34例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4(12):1228-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