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多发伤为急诊科临床中极为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主要因车祸、高处坠落及打架斗殴等因素所致,是导致青壮年残疾及死亡的一项重要因素。及时有效的救治对于急诊多发伤患者预后改善而言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多学科协同治疗模式护理团队在急诊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展开综述,详细内容整理如下。

  • 标签: 急诊多发伤 多学科协同治疗模式 护理团队 救治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对于复发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56例我院在2020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接收复发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选用恩替卡韦治疗,实验组28例接受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比较两组复发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结果:实验组复发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情况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 复发性乙型肝炎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了1例金属条贯通眶颈胸多器官后多学科成功救治的病例。患者女,56岁,因“金属条自左眼眶经颈部穿入胸腔3 h”入院。查体:左眼球固定、突出,薄层CT显示左侧眶部、左侧鼻腔、咽部、右侧颈部、上胸部异物贯穿。经多学科术前充分评估病情、术中联合救治及术后密切抗感染对症治疗,患者恢复好,随访3年诉日常生活无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超声在脓毒性休克患儿血流动力学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例典型的脓毒性休克患儿的救治,重症超声深度融合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监测指标,诠释脓毒性休克患儿的病理生理改变,并施予准确的干预措施。结果重症超声从大循环到器官血流的连续动态评估,指导脓毒性休克的治疗,获得良好的结局。结论重症超声贯穿于整个脓毒性休克的治疗,其在重症治疗中是基本而又不可缺失的重要手段。

  • 标签: 重症超声 脓毒性休克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坏死性筋膜炎合并脓毒症的疾病特点,总结该类疾病的救治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09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7例坏死性筋膜炎合并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感染部位、感染病原菌、手术信息、治疗方案以及转归等。按照是否在入院48 h内完成清创手术分为清创组(14例)和对照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同时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远期预后。结果57例坏死性筋膜炎合并脓毒症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7.9±12.1)岁;基础疾病以糖尿病居多(70.17%),其他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8.77%)、肿瘤化疗后(7.02%)、肝病(肝炎、肝硬化,7.02%)、冠心病(3.51%)、系统性红斑狼疮(3.51%)等;感染部位以下肢为主(71.93%)。57例患者共培养出78株病原菌,其中非耐药菌52株(66.67%),耐药菌26株(33.33%);革兰阳性(G+)菌40株(51.28%),革兰阴性(G-)菌29株(37.18%),真菌8株(10.26%),杂菌1株(1.28%)。57例患者中,治愈46例,死亡11例,住院病死率19.30%;48 h内清创组患者住院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14)比25.58%(11/43),P<0.05〕。在治愈的46例患者中,有11例为截肢后治愈,占23.91%。2020年12月对治愈出院的43例患者(3例失访)进行电话回访,其中有23例生活自理,9例生活部分自理,8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3例死亡。结论坏死性筋膜炎合并脓毒症多发于免疫力低下人群,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尽早识别和积极外科清创可能是提高救治效果的关键。

  • 标签: 坏死性筋膜炎 脓毒症 外科清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超声在脓毒性休克患儿血流动力学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例典型的脓毒性休克患儿的救治,重症超声深度融合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监测指标,诠释脓毒性休克患儿的病理生理改变,并施予准确的干预措施。结果重症超声从大循环到器官血流的连续动态评估,指导脓毒性休克的治疗,获得良好的结局。结论重症超声贯穿于整个脓毒性休克的治疗,其在重症治疗中是基本而又不可缺失的重要手段。

  • 标签: 重症超声 脓毒性休克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科外科护理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外科护理手段,观察组采取急诊外科护理手段,对比观察两组外科护理手段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应激性溃疡、休克、感染情况分别为2.17%、2.17%、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情况分别为73.91%、23.91%、2.94%,满意度为97.8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急诊科外科护理手段,应用在创伤救治中,取得了显著了应用效果,安全高效,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诊科外科护理 创伤救治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中心建设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10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资料。以创伤中心建设后(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救治的102例患者为研究组,创伤中心建设前(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救治的126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诊救治时间(从患者入院至急诊手术或急诊ICU的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及病死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急诊救治时间分别为[51(47,57) min]、[97(87,107)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分别为[4(1.8,9.3) d]、[4(2,10)d],总住院时间分别为[25.5(15.8,39.0) d]、[21.5(12.8,41.5) d],总住院费用分别为[41 259.0 (26 950, 81 599)元]、[51 872.5(29 629,97 837)元],以上项目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12.7%(13/102)、24.6%(31/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中心建设能缩短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创伤诊治中心 多处创伤 急诊处理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当前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急诊救治中的价值开展深入分析,判断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救治上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到2020年12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0例设为研究对象,遵从“乱数表法”分配原则,将参与研究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配到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比例1:1。研究组50例,给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参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路径。结果:参照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高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诊临床护理路径 并发症 常规护理路径 急性冠脉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专业护理小组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救治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52例CRRT救治危重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救治过程中是否应用专业护理小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为临床护师选择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我医院接受治疗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4月至2021年3月,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20,行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n=120,行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率、SAS评分、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流行性出血热 优质护理 心理状态评分 并发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以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的急诊临床救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2月-2020年12月接收80例以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至对照组与实验组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救治,实验组给予一体化急诊救治,对比两组治疗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I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腹部创伤 多发伤 一体化急诊救治 急救时间 有效率 不良事件 IS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盐酸纳洛酮使用在急性中毒急诊患者救治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于2019年11月正式开始,截止时间为2021年2月,选择此时间段内我院急诊科收治的98例急性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盐酸纳美芬治疗,实验组使用盐酸纳洛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意识清醒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症状消失时间及意识清醒时间显著长于实验组(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使用在急性中毒急诊患者救治中的效果较好,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高,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意识清醒时间更快,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盐酸纳洛酮 急性中毒 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效果,探究在其救治工作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实施价值。方法: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效果为任务导向开展本次对照实验,在正式实施实验任务前,于急诊科内纳入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参与实验,均已经经过了入组筛查,符合参与本次实验的入组条件。同时为达成本次研究目的,将通过对照实验的方式实施,需将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即对照、观察两组,一组45例患者,并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实施于观察组中,前者依然继续应用常规急诊护理措施,并分析其具体实施效果。结果:对其抢救成功率进行统计分析来看,观察、对照组两组成功抢救数分别为41例、32例,成功率分别为91.11%、71.11%,后者明显逊色,(P<0.05)。同时对比其急救护理相关指标来看,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溶栓时间、第一救治时间等几方面指标均更优,(P<0.05)。结论:通过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实施,能够提升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效果,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救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优化急诊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从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出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急诊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优化急诊护理干预,最终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后的分诊时间、急诊心电图时间、急诊出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流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了解急诊科外科护理方式应用到创伤抢救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方法:选择进入到我院急诊科进行治疗的外伤患者进行研究,总计108例患者,按照要求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有54例患者。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进行优质急诊外科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情况以及满意度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且满意度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各项数据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对于急诊科来说,通过使用优质外科护理方式可以提升护理效果,促进护理水平的提升,让患者尽快恢复,也能够提高医疗水平。

  • 标签: 急诊科外科 创伤救治 护理效果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