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小血管指颅内小动脉、微小动脉、小静脉及毛细血管病变,近年来,临床关于脑小血管的研究得到较大进展,但仍需依靠组织活检进行明确诊断,鉴于难以获得病理学资料,故临床研究学者更多关注脑小血管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表现,通过对本病病变影像学特征与临床表现进行正确识别,有助于及时发现与治疗,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就脑小血管的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进行如下阐述。

  • 标签: 脑小血管病 病变分布特征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化瘀通络足浴方治疗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部就诊的糖尿病性周围血管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注射用腺苷钴胺肌肉注射及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输液治疗,治疗组在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化瘀通络足浴方,自拟化瘀通络足浴方(伸筋草、透骨草、牛膝、川芎、羌活、鸡血藤各30g)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性周围血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1.05%),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通络足浴方能起到活血化瘀,通脉止痛的功效,对糖尿病性周围血管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化瘀通络足浴疗法 糖尿病 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舒洛地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下肢血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舒洛地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以及无痛行走距离、最大行走距离和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FBG、2hPG以及HbAlC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血糖水平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无痛行走距离、最大行走距离均明显升高,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无痛行走距离、最大行走距离升高更加显著,疼痛评分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洛地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可以有效地改善下肢动脉血管血流动力学,控制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舒洛地特 辛伐他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脑血管疾病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的价值及其药理作用。方法2017年1月—12月本院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12例,利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56)。对所有入选者都施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分析两组病情缓解的情况,比较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显效时间为(30.08±5.09)d,比对照组的(43.82±8.69)d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29%,比对照组的75.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利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佐治,可取得显著疗效,且有助于促进患者相关症状与体征的缓解。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应用价值 活血化瘀类中药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诱发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的临床相关因素和其临床治疗的方法,进而获得可靠的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的资料。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2017年2月-2018年2月的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格列美脲的方法治疗。实验组除采用口服格列美脲治疗的方法之外,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限制实验组患者的食盐、糖类物质和脂肪等的摄入量,同时口服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最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低血糖、吸烟、嗜甜和嗜荤出现的几率高,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P>0.05,即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诱发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因素有低血糖、嗜甜、嗜荤和吸烟等,进而对症下药,为下一步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提供宝贵的资料。

  • 标签: 2型糖尿病 心脑血管病 诱发因素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彩色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43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非糖尿病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的部位为下肢动脉,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动脉斑块、狭窄以及闭塞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动脉病变 糖尿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周围血管患者,对患者开展常规西医治疗联合黄芪桂枝五味汤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60例患者中,治愈33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达95%。结论西医常规联合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中西医结合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设为观察组,择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下肢血管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闭塞、血管狭窄与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均明显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股、腘、颈与足背动脉均明显较对照组血管内径小、血流量少与频谱宽度大,组间差异均较显著(P<0.05)。结论临床予以糖尿病下肢血管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为病症的尽早诊治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该法深具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微血管患者评估中实施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检测的效果。方法时间段2016年8月-2018年6月,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糖尿病微血管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糖水平。结果研究组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10.96±0.65vs7.81±0.62mmol/L,糖化血红蛋白9.54±0.82vs6.18±0.36%),P<0.05。结论糖尿病微血管患者评估中实施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检测的效果显著,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以准确反映患者的病情,对糖尿病微血管患者的诊断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糖化血红蛋白 检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糖尿病微血管患者采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进行评估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于2016年1月—2017年4月中所就诊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择未出现微血管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另选43例存在有微血管患者,视为观察组。均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测,针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两组患者检测结果可以发现,观察组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空腹血糖水平上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微血管患者体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常规糖尿病患者存在有较大差异,临床可借助该指标对出现微血管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断。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微血管评估中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68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有无微血管将其分为病变组和对照组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其空腹血糖值,探究糖尿病微血管评估中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价值。结果在糖化血红蛋白及其空腹血糖值两方面,有微血管病变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及其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的对照组患者,组间相差较大,数据在统计学上有参考价值(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的评估有及其重要的价值,可作为临床评估指标。

  • 标签: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糖化血红蛋白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医院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下肢血管状况,根据患者有无下肢血管分为观察组(有下肢血管)与对照组(无下肢血管)。采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下肢血管出现的危险因素。结果经超声诊断发现,100例患者中有35例出现下肢血管,下肢血管发生率为35.0%。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发现,年龄、病程、BMI指数、血糖控制水平、高血压是引发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的相关因素(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法发现,BMI指数、血糖控制水平、高血压是引发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的高危独立因素(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发生率较高,且BMI指数、血糖控制水平、高血压是引发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的高危独立因素。

  • 标签: 2型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危险因素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症状性及无症状性脑小血管(SVD)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寻找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诊断SVD的血流参数截断值.方法连续性纳入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院收治的经头颅磁共振成像证实的SVD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颈部血管超声及TCD检查.记录脑白质病变程度、梗死灶数目与脑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χ2检验比较症状性与无症状性SVD组患者脑白质病变程度;采用t检验比较症状性与无症状性SVD组患者脑血流参数;绘制脑血管搏动指数(PI)诊断症状性SVD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无症状性SVD组患者脑白质疏松程度以0级、1级为主,分别34.6%(28/81)及35.8%(29/81),3级、4级均分别占14.8%(12/81);症状性SVD组患者脑白质疏松程度以0级为最少,占15.7%(31/198),1级、2级、3级分别占29.8%(59/198)、29.3%(58/198)、25.3%(50/198).无症状性SVD组患者脑白质疏松程度0级者比例多于症状性SVD组患者,而脑白质疏松程度2级、3级者比例少于症状性SVD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574,P=0.001;χ^2=6.423,P=0.040;χ^2=8.265,P=0.005).症状性SVD组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均低于无症状性SVD组患者[(23.6±7.3)cm/svs(27.8±7.0)cm/s,(31.9±10.3)cm/svs(35.3±9.3)cm/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69,P〈0.001;t=2.500,P=0.013),而2组患者大脑前、中、后动脉平均流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症状性SVD组患者大脑前、中、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PI指数均高于无症状性SVD组患者(0.99±0.17vs0.93±0.14,1.03±0.18vs0.96±0.15,0.98±0.17vs0.92±0.14,1.10±0.18vs1.04±0.23,1.09±0.21vs1.00±0.18),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45,P=0.008;t=-2.616,P=0.003;t=-2.724,P=0.007;t=-3.323,P=0.025;t=-2.896,P=0.004).ROC曲线显示,PI为1.05时,PI诊断症状性SVD的敏感度为37.9%,特异度为78.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脑小血管病变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芪龙胶囊对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均常规改善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等治疗,观察组加用芪龙胶囊,治疗2周后,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踝肱指数(ABI)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经2周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ABI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芪龙胶囊可缓解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指标。

  • 标签: 芪龙胶囊,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 踝肱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