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峡部甲状腺微小乳头(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of the isthmus,PTMCI)的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58例PTMCI患者临床资料(峡部组),男15例,女43例,年龄(42.93±12.69)岁;根据甲状腺微小乳头(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在峡部具体位置被细分为右侧PTMCI、左侧PTMCI,并随机选取同期67例腺叶内PTMC患者作为对照(腺叶组),男13例,女54例,年龄(47.18±11.34)岁。观察指标为年龄、性别、肿瘤直径、TPOAb、肿瘤纵横比、微小钙化灶、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范围,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对峡部组的CLNM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PTMCI相比PTMC更易出现包膜侵犯(P=0.003)、喉前淋巴结转移(P=0.049)、CLNM(P=0.033),且两组间手术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TMCI相比PTMC更少出现纵横比>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包膜侵犯(P=0.001)、微小钙化灶(P=0.012)是PTMCI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包膜侵犯(P=0.016)、微小钙化灶(P=0.046)是PTMCI 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TMCI相比PTMC更易包膜外侵犯、喉前及CLNM,PTMCI相比PTMC更少出现纵横比>1,包膜外侵犯及微小钙化灶是PTMCI 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不伴有包膜外侵犯及微小钙化灶的PTMCI可采取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峡部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PTMC)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49例单侧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达芬奇机器人组(试验组,18例)及传统手术组(对照组,31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术中和术后相关指标变化、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手术费用;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4.3±2.0)个比(6.5±3.9)个]、手术时间[198.5 min(166.3 min,228.5 min)比82.0 min(60.0 min,102.0 min)]、术后24 h疼痛评分[3分(3分,4分)比2分(2分,3分)]、术后总引流量[49.0 ml(40.8 ml,56.5 ml)比37.0 ml(29.0 ml,44.0 ml)]、手术费用分别为[3.32万元(3.31万元,3.40万元)比0.52万元(0.42万元,0.59万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出血、脂肪液化、皮下瘀斑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单侧PTMC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切除术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 传统开放手术
  • 简介:摘要肺微浸润性腺癌临床上常见,但旁伴发微小转移性甲状腺乳头少见。临床及影像学诊断比较困难,术中快速冰冻诊断极易漏诊、误诊。本文病例体检发现右肺上叶磨玻璃结节,影像学及术中快速冰冻均诊断为肺微浸润性腺癌;术后石蜡切片诊断肺微浸润性腺癌为主,伴散在灶性转移性甲状腺乳头。患者术后恢复佳,病情平稳。

  • 标签: 肺微浸润性腺癌 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 诊断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2008年4月至2015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205例确诊为PTMC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05例PTMC患者中颈部淋巴结转移率20.0%,年龄≥45岁、汉族、肿瘤最大径≥0.5cm及肿瘤多发病灶与PTMC淋巴结转移有关,年龄≥45岁、汉族、肿瘤多发病灶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存在年龄≥45岁、汉族、肿瘤多灶性等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患者,临床医生应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和手术计划,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临床病理特征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二维B超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的定性、定位诊断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本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52例疑似甲状腺微小乳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二维B超进行诊断,然后进行病理学切片诊断,对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52例患者经过二维B超诊断之后有41例患者诊断为甲状腺微小乳头,而通过病理切片诊断有49例患者确诊为甲状腺微小乳头,其中3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患者为两种诊断方式共同诊断结果,二维B超诊断的准确率为71.43%;其诊断特点主要表现为瘤体内血流信号低、有钙化信号、边界不清及回声低。结论临床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的诊断中可采用二维B超进行诊断,其有着较好的诊断效果,不过也存在一定漏诊率,临床应酌情使用。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二维B超 诊断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整块切除与分块切除在腔镜辅助甲状腺微小乳头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行腔镜手术治疗的甲状腺微小乳头患者109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整块切除组(54例)以及分块切除组(55例),均行腔镜手术治疗,整块切除组将患侧腺叶、峡部、中央区淋巴脂肪组织连续整块切除一次完成,分块切除组先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继而在纳米碳示踪下行中央区淋巴结分块清扫。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暂时性声音嘶哑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暂时性声音嘶哑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块切除组手术时间以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均明显高于分块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分块切除比较,整块切除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患者更符合无瘤原则,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大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腔镜辅助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整块切除 分块切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甲状腺微小乳头诊断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本院确诊的86例甲状腺微小乳头患者,共计86个甲状腺微小结节,对其超声造影影像学表现等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造影表现显示,有62例患者结节内不存在血流信号,24例患者呈现出点状血流信号。病灶与正常腺体间在始增时间及达峰时间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病灶峰值强度为60.33±18.13,明显低于正常腺体的123.95±48.22(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甲状腺微小乳头诊断中具备应用可行性。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诊断 超声造影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合并有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的甲状腺微小乳头(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患者(HT-PTMC)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寻HT-PTMC的临床特点和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11月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中心收治的770例PTM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HT-PTMC患者250例(观察组),非HT-PTMC患者520例(对照组);男性197例,女性573例,男女比例1.00∶2.91。纳入观察的指标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灶数量、灶直径、灶钙化、灶位置(有无腺外侵犯)、结节数量(无论良恶性)及颈中央区、侧颈部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所得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数据以±s表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性比较采用单因素分析χ2检验;对观察组的颈CLNM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在年龄(P=0.006)、性别(P<0.001)、TSH(P<0.001)、TG-Ab(P<0.001)、TPO-Ab(P<0.001)、结节数量(P=0.016)、中央区淋巴结(P<0.001)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55岁以下女性患者比例更高,TG-Ab和TPO-Ab的阳性率均较高。HT-PTMC患者更易表现为多结节的改变,但其CLNM率较对照组低。单因素分析显示灶数量、灶钙化、灶位置与HT-PTMC患者的CLNM显著相关(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灶(P<0.001)、侵及被膜(P<0.001)、灶伴钙化(P=0.005)是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T-PTMC患者以55岁以下女性较为多见,大多呈双侧腺叶多结节,常伴有血清TSH、TG-Ab及TPO-Ab水平的升高。同时HT-PTMC患者的淋巴结的转移率相对较低,预后可能相对较好。HT-PTMC中多灶、灶伴钙化、灶侵及甲状腺被膜时出现CLNM的风险更高,预防性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有助于减少术后颈淋巴结复发的发生。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桥本氏甲状腺炎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促甲状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完全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应用效果。方法:我院选取151例甲状腺微小乳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其中观察组75例、对照组76例,选取时间: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对照组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行完全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及喉返神经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喉返神经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清扫淋巴结个数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腔镜下手术 完全乳晕入路 普外科 微小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 简介: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临床颈部淋巴结转移阴性(cN0)的甲状腺微小乳头(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特征,探讨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hin,TSH)水平、甲状腺自身抗体浓度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年龄、性别、肿瘤最大直径、多灶等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 标签: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cN0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危险因素研究
  • 简介:【摘要】甲状腺乳头(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全球发病率在近年中快速增长,外科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手段,但其手术必要性及术式的选择目前仍颇具争议。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是临床医生对PTC患者进行外科决策的重要依据。但目前PTC术前LNM难以充分评估,缺失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表明,微小RNA(MicroRNA)与PT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成为PTC诊断的分子标志物或治疗靶点。但其与LNM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探索。本文对目前热点MicroRNA在PTC患者LNM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微小RNA 淋巴结转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讨论TI-RADS分级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微小乳头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本院进行超声检查的89例(128个恶性结节)甲状腺微小乳头患者和74例(130个微小良性结节)甲状腺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讨论TI-RADS分级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的诊断效能.结果:TI-RADS分级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的敏感性为92.97%,特异性为96.92%,诊断准确率为94.96%;联合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均明显高于两者单独诊断,差异显著(P〈0.05);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I-RADS分级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的术前诊断中应用价值均较高.

  • 标签: TI-RADS分级 超声弹性成像 甲状腺微小乳头癌 术前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纳米碳在甲状腺微小乳头手术中对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行甲状腺微小乳头手术的患者共67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67例患者分为纳米碳组(33例)和常规手术组(34例),常规手术组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纳米碳组患者术中加用纳米碳示踪剂。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术中术后指标,术前术后甲状旁激素、血钙水平变化以(x±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康复出院时间及甲状旁腺误切率(3.0%比32.4%)比较,纳米碳组均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Ⅵ区淋巴结清扫数目、Ⅵ区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甲状旁激素、血钙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d内纳米碳组甲状旁激素、血钙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P〈0.05),术后7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碳组患者术后声音嘶哑、自感发声无力、暂时性低血钙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术后3、6个月复查肿瘤病灶复发率纳米碳组低于常规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微小乳头手术中使用纳米碳可清楚鉴别甲状旁腺和淋巴结,对保护甲状旁腺和周围正常组织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纳米管 甲状旁腺 喉返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甲状腺乳头微小组织中,galectin-3和TPO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病理科的75例PTMC患者及75例甲状腺良性乳头增生患者的甲状腺标本,通过免疫组化观察galectin-3及TPO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对比两种组织,galectin-3在PTMC中的阳性率(97.33%,73/75)与在良性病变的阳性率(22.67%,17/75)相较,明显升高(P<0.05);TPO在PTMC中的阳性率(9.33%,7/75)与在良性病变的阳性率(100%,75/75)相较,明显升高(P<0.01)结论本研究检测了galectin-3、TPO在甲状腺乳头微小和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可见表达差异很大,对甲状腺乳头微小的诊断有很高临床价值。

  • 标签: galectin-3 TPO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及造影图像特征对甲状腺微小乳头(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PTMC患者184例,根据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PTMC组和无淋巴结转移PTMC组(简称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应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病灶的高频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并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影响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将这些因素联合进行综合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184例患者中,50例(27.2%)发生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患者年龄(χ2=10.026)、结节的数目(χ2=10.497)、钙化(χ2=17.414)、纵横比(χ2=4.564)、结节位置(χ2=20.542)、增强时间(χ2=7.882)、增强方式(χ2=6.416)、增强强度(χ2=9.8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OR=2.626,95%CI:1.141~6.052)、多灶(OR=3.648,95%CI:1.542~8.631)、微钙化(OR=2.925,95%CI:1.055~8.115)、等/高增强(OR=8.042,95%CI:1.879~34.429)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四者联合ROC曲线下面积为0.762。结论高频超声及造影特征可为预测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提供帮助,年龄<45岁、多灶、微钙化、等/高增强是PTM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具备这4项特征,PTM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明显提高。

  • 标签: 超声检查 造影剂 甲状腺肿瘤 淋巴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恶性肿瘤中cN0期乳头微小(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患者出现颈部VI区(中央区)淋巴结发生转移的风险因素,进而决定是否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第一医院甲乳外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00例cN0期PTMC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阳性)组和中央区淋巴结未转移((non 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Non-CLNM)(阴性)组,运用SPSS 18.0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结果500例cN0期PTMC中,CLNM为142例。性别、肿瘤最大径、是否腺外侵犯、边界、有无钙化、肿瘤单发或多发、纵横比、有无血流是cN0期PTMC患者发生CLNM的风险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P=0.014)、肿瘤最大径≥0.5 cm(P=0.03)、肿瘤腺外侵犯(P=0.003)、边界不清(P=0.032)、有钙化灶(P=0.009)、纵横比≥1(P=0.001)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对于男性患者、肿瘤边界存在不清,肿瘤大小≥0.5 cm、肿瘤生长存在侵犯突破腺体、肿瘤病灶中合并有钙化灶存在、肿瘤病灶垂直生长(纵横比≥1)的cN0期PTMC患者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淋巴结转移 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频超声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在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探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6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入组,为了明确病变良恶性,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方法及高频超声进行临床诊断。以手术治疗结果为金标准,观察两种诊断方式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对比情况以及在甲状腺微小乳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数据显示,6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患者利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技术灵敏度为98.18%、特异性为85.71%、准确率为96.71%;采用高频超声诊断方式灵敏度为96.43%、特异性为、75.00%、准确率为93.75%。可见,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技术诊断准确率更高,但高频超声同样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高频超声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技术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相比之下高频超声成本更低、操作更便捷,且具有无创、安全的优势。因此,针对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患者可积极采用高频超声诊断方式,无需进行穿刺诊断。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瘤 高频超声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