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眼科疾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常发生局部药物导致的药源性表损伤,由于其临床表现隐秘不易鉴别,易造成误诊误治,导致角膜和结膜严重损伤甚至危害视功能。本文从关注并充分掌握药源性表损伤的机制、积极预防以及有效治疗药源性表损伤3个方面入手,提出必须合理使用局部药物,才能有效减少或避免药源性表损伤,提高眼科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中华眼科杂志,2021,57:561-563)

  • 标签: 眼损伤 眼药水 药物利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视性主视与非主视的屈光状态、眼压及眼前节参数的差异。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南昌爱尔眼科医院屈光手术门诊的近视患者1 145例(2 290),男698例(61.0%),女447例(39.0%),年龄18~35岁。记录双眼主觉验光、眼压、基于Pentacam的眼前节参数结果,并采用卡洞法确认主视别。使用配对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及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受检者右眼主视796例,占69.5%,左眼主视349例,占30.5%,主视的球镜度数较非主视更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45,P=0.019);主视柱镜度数比非主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50,P=0.011);主视眼中央角膜厚度较非主视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685,P<0.001);主视眼前房角较非主视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94,P=0.004);主视眼角膜前表面平均屈光力大于非主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78,P=0.005);主视眼压较非主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3,P=0.031)。不同屈光参差度组(0<|ΔSE|≤0.5、0.5<|ΔSE|≤1.5、|ΔSE|>1.5)间主视SE较负者与主视SE较正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56,P=0.007)。结论:注视性主视较非主视近视程度重,散光程度低,且结构上存在差异。

  • 标签: 注视性主视眼 屈光状态 眼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继发性青光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100外伤继发性青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致病原因与相应的治疗方法,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外伤继发青光的主要原因分别为眼内出血47例(47%)、晶状体脱位或损伤27例(27%)、眼内炎症19例(19%)及房角损伤7例(7%)。(2)治疗后,无光感患者2例(2%),光感0-0.05患者28例(28%),光感0.05-0.3患者51例(51%),光感>0.3患者19例(19%);平均眼压为(17.42±5.97)mmHg,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继发性青光的原因复杂,在治疗时要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保护视功能。

  • 标签: 外伤 性青光 病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的治疗方法,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40例外伤早期继发青光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方法。结果40例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眼部压力均得到明显改善。1例患者由于前房穿刺时,手术期间出血,视力丧失;2例患者治疗后眼压高。患者治疗期间,1例患者术中出血,1例视网膜脱离,剩余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外伤患者早期继发青光临床症状复杂,为了促进患者视力较快恢复,需根据患者病情,对症治疗,以此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眼外伤 青光眼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继发性青光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科收治的共46例外伤性继发性青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6例患者,及时给予相应的方法治疗后,出院时眼压得到有效控制,显著下降,且视力显著提高;随访3~12个月,除2例患者发生视网膜脱离外,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外伤性继发性青光的致病因素较多,致盲可能性大,临床治疗应针对患者的发病因素采取不同的方法,以挽救患者的视功能。

  • 标签: 眼外伤 继发性青光眼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探讨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的发病原因以及其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外伤后继发性青光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自2010年02月到2014年0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6例外伤后继发性青光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不同致病原因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方案治疗后,176例患者眼压控制率为90.9%,视力提高率为90.9%,下降率为9.1%,没有任何一例患者丧失视力,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结论目前,外伤后继发性青光患者有着复杂的发病原因,临床对于该类患者应该根据病因采取不同的措施,及时控制患者的眼压,努力提高患者视力。

  • 标签: 眼外伤 继发性青光眼 临床
  • 简介:目的分析外伤性青光的发病原因及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2年12..H在我院确诊的外伤继发的青光眼病例,根据发病原因不同,采取药物及手术治疗,记录视力提高及眼压下降的情况。结果根据受伤后引起青光的临床原因分类,其中眼内积血55例,前房角挫伤31例,晶状体损伤源性6例,眼内炎症,夕}伤性虹膜睫状体炎3例。根据受伤原因及眼压下降情况分别予药物及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至2年,85例(89.5%)患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80例(84.2%)视力提高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视力及降低眼压,最大程度的维持患者的视功能。

  • 标签: 青光眼 外伤性 原因 治疗 眼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视干预治疗在近视早期防治的效果。方法将视力在1.0以上,屈光度在0——+0.75D,年龄在4——7岁儿童200人,分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00人,对照组未给任何处理,干预组给于阿托品膏涂/周或托吡卡胺眼药水睡前滴/天,每年复查视力和屈光度,连续5年。两组之间采用四格表卡方检验。结果视力下降低于1.0的,对照组47人,占47.5%,干预组21人,占21.4%,对照组比干预组比值高(X2=14.78,P=0.000<0.01)。屈光度下降低于-0.25D的,对照组49人,占49.5%,干预组24人,占24.5%,对照组比干预组比值高(X2=13.2,P=0.000<0.01)。结论近视的防治在正视开始干预有临床意义。

  • 标签: 视力 近视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5例外伤继发性青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的平均眼压为(39.81±5.34)mmHg,治疗后为平均眼压为(15.97±2.21)mmHg,治疗前后的平均眼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治疗后视力≥0.25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视力0.06-0.25、≤0.05者所占比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无光感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外伤继发性青光,首先应认真分析病因,然后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保证治疗效果。

  • 标签: 继发性青光眼 眼外伤 治疗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患者,对其实施有效分组,分别作为对照组(34)与观察组(34),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眼压降低幅度为(19.3±1.1)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5.4±1.3)mmHg,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针对性治疗方法应用到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临床治疗 继发性青光眼 眼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因外伤而导致青光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科收治的共56例外伤继发性青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6例患者,给予相应的方法治疗后,眼压得到有效控制,平均眼压为(15.35±3.44)mmHg;视力明显恢复,治疗后平均视力为(0.16±0.03);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外伤性继发性青光的致病因素较多,对视力功能损伤大,临床治疗应针对发病因素采取不同的方法,以挽救患者的视功能。

  • 标签: 眼外伤 继发性青光眼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外伤继发性青光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治疗方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分析组则实施手术治疗,然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92%;分析组治疗有效率为97.44%,且分析组视力提高程度明显比对照组的要高,两组比较具可比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术治疗相较于药物治疗效果更为良好,有助于恢复患者视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眼外伤 继发性 青眼光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早期继发青光临床特征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80例眼内外伤早期继发青光患者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外伤早期继发青光患者的治疗前后的眼压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患有眼外伤早起继发青光的80例患者,其中29例是由开放性外伤形成的,而剩下的51例是由闭合性外伤形成的。治疗之前我院对患者进行测量眼压的数据为25~63mmHg(1mmHg=0.133kPa),平均眼压为(41.3±2.0)mmHg。治疗后平均眼压降低为(15.8±3.0)mmHg。外伤早期继发青光患者治疗前后眼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外伤早期继发青光患者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在药物无法控制病情时,应采取手术治疗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眼外伤 青光眼 临床特征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049-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继发青光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52例(52外伤继发青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外伤继发青光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结果外伤继发青光主要可分为4型眼内积血型10(19.2%),前房角挫伤型17(32.7%),晶状体脱位或损伤16(30.8%),炎性粘连或增殖9(17.3%)。所有患者治疗随访6个月,眼压正常者44例(84.6%),眼压大于21mmHg者5例(9.6%),眼压小于6mmHg者3例(5.8%)。52例患者给予积极治疗后,眼压明显降低,视力明显好转,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继发青光的治疗较为困难,患者表现为眼压增高视力下降,以及相应的并发症。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防治病情恶化。

  • 标签: 眼外伤 继发青光眼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的原因以及治疗,以期为继发性青光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 60例 2018年 6月 -2019年 12月期间 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因外伤导致的继发性青光的患者,对其导致眼部受伤的原因、患者受伤之后的临床症状以及治疗的方法和治疗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60名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之后发现,导致患者继发性青光外伤有钝挫伤、穿通伤、化学性外伤,临床症状有前房的积血、炎症性的粘连、晶状体的异位,治疗的方法有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治疗的效果较好, 60名患者中有 56例患者的眼压恢复正常,眼压未完全恢复正常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的有 4例。 视力显著提高52名, 4名有所提高, 3名无明显提高 ,1名视力下降。 结论:外伤所致的青光具有多种原因,但是多是由眼部外伤导致患者的眼内积导致眼压的升高,但是经过药物和手术治疗,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治疗期间进行积极处理,能较好的恢复患者的功能。

  • 标签: 眼外伤 继发性青光眼 原因 治疗
  • 简介:摘要 : 目的:分析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的治疗方法,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 40例外伤早期继发青光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方法。结果: 40例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眼部压力均得到明显改善。 1例患者由于前房穿刺时,手术期间出血,视力丧失; 2例患者治疗后眼压高。患者治疗期间, 1例患者术中出血, 1例视网膜脱离,剩余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外伤患者早期继发青光临床症状复杂,为了促进患者视力较快恢复,需根据患者病情,对症治疗,以此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眼外伤 青光眼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前列腺电术中应用普通电镜和气化电镜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2年10月的30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气化电镜方式,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电镜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前、手术中、手术之后的生理指标和变化情况。结果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之前和手术之后患者的前列腺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生活质量都得到明显改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之间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使用气化电镜患者的电解质变化、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置尿管时间相比最小,使用普通电镜患者切除掉的腺体最多。结论两种方式都是针对治疗前列腺增生比较有效的方式,治疗效果相类似,气化电镜的安全性最高而且并发症最少,比较适用于合并高危因素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治疗。

  • 标签: 前列腺电切术 普通电切镜 气化电切镜
  • 简介:目的探讨两种全新包皮环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从而最大可能地避免包皮环术所带来的并发症。方法将155例包皮过长患者施行阴茎根部皮肤环术,同期108例行包皮环器包皮环术,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创口出血、水肿、疼痛及感染等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根部皮肤环组手术时间(20±5)min,包皮环器包皮环组(5±5)min;前组术中出血量(2±1)ml,后组为(1±0.5)ml;前组术后发生创口水肿4例,血肿2例,无局部感染;后组术后创口水肿5例,无血肿、感染病例,总共并发症发生率4%;前组术后疼痛持续(20±4)h,后组为(24±6)h。结论两组包皮环手术方式较传统手术都具有优越性,疗效佳,临床上均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包皮过长 包皮环切术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