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覃小夏

桂平市中医院五官科广西贵港537200

【摘要】目的: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28例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用药治疗,对眼压经降压药物予以控制,对于药物控制不佳患者,可考虑手术进行诊治。结果:经过治疗后,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眼内炎型患者眼压值(15.23±6.25)mmHg、粘连增殖型患者眼压值(17.54±6.34)mmHg、房角挫伤型患者眼压值(17.43±5.34)mmHg、眼内压积血型患者眼压值(13.43±6.34)mmHg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13%(视网膜脱落1例,手术中眼出血1例,手术治疗后眼出血2例)。结论: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患者具有复杂的病症分类,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眼压,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关键词】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分析

继发性青光眼是由各种眼外伤引起的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视功能,同时还会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眼外伤导致的青光眼常为继发性眼疾,疾病发病机制及病因较复杂,治疗难度较大[1]。在进行治疗过程中,应对青光眼的病症进行分类,进而对症治疗。为此,本文特选取我院收治的128例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基线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28例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在51岁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32±0.29)岁,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所占比例为55.47%(71/128)和44.53%(57/128)。其中,钝挫伤患者25例,电光性眼炎患者35例,刺激性毒气上患者38例,结膜下出血患者30例。眼内炎型患者39例(30.47%),粘连增殖型患者30例(23.44%),房角挫伤型患者31例(24.22%),眼内压积血型患者28例(21.88)。

主要临床症状:视力变弱,眼压增长,不断出现恶心、呕吐,部分患者角膜出现水肿,眼压表现异常等。

1.2方法

首先用药对患者给予诊治,对眼压经降压药物予以控制,为了减轻患者眼内炎性反应,可给予患者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对于药物控制不佳患者,可考虑手术进行诊治。

(1)眼内炎型(39例患者):对于瞳孔阻滞患者,采用周边巩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对于眼压增高患者经前房穿刺治疗;其他患者经药物+糖皮质激素医治。

(2)粘连增殖型(30例患者):若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20例患者采用切除膜性白内障、瞳孔区机化膜进行治疗,10例患者经滤过手术+玻璃体切除进行治疗。

(3)房角挫伤型(31患者):对于眼压短期过度升高患者,可给予前房穿刺治疗。对于前房穿刺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行丝裂霉素C+滤过手术进行治疗。

(4)眼内压积血型(28例患者):对于眼压骤然升高又骤然下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并且眼压持续在35mmHg、50mmHg以上的患者,经前房冲洗及前房冲刺治疗;对于前房中有较大血凝块的患者,可在前房中注入尿激酶、对血凝块经整复仪器进行分离、于角膜缘行大切口等治疗措施。

1.3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继发性青光眼眼内炎型患者、粘连增殖型患者、房角挫伤型患者、眼内压积血型患者的眼压值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4组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情况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表示治疗前后继发性青光眼眼内炎型患者、粘连增殖型患者、房角挫伤型患者、眼内压积血型患者的眼压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4组患者的眼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4组患者的眼压值均得到了明显的下降(P<0.05)。

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经过治疗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13%(4/128),视网膜脱落1例,手术中眼出血1例,手术治疗后眼出血2例。

3讨论

眼外伤所致的青光眼,实则为继发性眼疾,发病机理在临床上较为复杂,临床治疗棘手。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主要有眼内炎型、粘连增殖型、房角挫伤型及眼内压积血型,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引发各种眼部疾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2]。

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患者均会存在小梁网挫伤水肿,阻碍了房水的外流,从而导致眼压升高,采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有利于小梁网水肿的消失,恢复患者的眼压[3]。在本文中,通过将所有患者的病症进行分类,随后用药物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对眼压实施降眼压药物予以治疗,并采用糖皮质激素对症治疗[4]。对于使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又对症给予手术治疗。在本次研究,采用对症分类进行治疗后,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眼内炎型患者、粘连增殖型患者、房角挫伤型患者、眼内压积血型患者的眼压值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5]。通过对症治疗后,大部分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患者皆治愈。总而言之,因眼外伤导致的青光眼患者具有复杂的病症分类,在治疗由眼外伤导致的早期继发性青光眼时,要准确找准青光眼的病症分类,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从而把握最佳治疗时机、采取妥善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6]。

综上情况可知,经过治疗后,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眼内炎型患者眼压值(15.23±6.25)mmHg、粘连增殖型患者眼压值(17.54±6.34)mmHg、房角挫伤型患者眼压值(17.43±5.34)mmHg、眼内压积血型患者眼压值(13.43±6.34)mmHg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13%,视网膜脱落1例,手术中眼出血1例,手术治疗后眼出血2例。

总而言之,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患者具有复杂的病症分类,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眼压,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张洪洋,余敏斌,顿中军等.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Meta分析[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3,31(3):270-274.

[2]吕刚,王远,谷树严等.青光眼滤过泡性迟发性眼内炎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31(2):211-213.

[3]冯虹,卢艳,杨慧青等.视野前青光眼视盘及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相关参数测量分析[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4,30(6):583-587.

[4]陈宾,马坚.两种术式联合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2):363-364.

[5]林旭妍,林绿标,肖斯贤等.青光眼治疗中以便秘为首发低钾血症30例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32(3):346-348.

[6]李轩,郝朋,姜志昕等.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态与眼表改变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31(9):1116-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