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协同护理模式在脊柱结核手术病患出院护理效果影响。方法:将本科室收治的脊柱结核手术病例,选取76例进行分组护理对照实验。探究组行协同护理模式,参照组行基础护理。结果:对比两组病患出院的服药依从情况,可发现探究组病患出院第一、三、六个月的依从性评分(7.36±0.87)、(7.25±0.94)、(7.25±0.84)相较于参照组(6.86±1.17)、(6.33±1.02)、(5.93±1.02)都更高;对比两组病患对于护理的综合满意度,可发现探究组病患的满意度(92.11%)较参照组(81.58%)更高。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在脊柱结核手术病患中的护理效果较好,能够显著提升病患出院的服药依从性,并且病患对于护理更加满意。此种护理模式效果优异,可以广泛推广。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脊柱结核 服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实施连续护理对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方法: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选取80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基于单双数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指导、连续护理,对比两组结局。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比值显示(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实施连续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肌梗死 连续护理 生活质量 常规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就延续护理对肾病综合征(NS)患者出院遵医行为的影响展开研究探讨。方法:筛选我院肾脏内科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出院的90例NS患者为对象行对比实验,随机法分为参照组45例、研究组45例,并分别展开常规出院指导、延续护理,以遵医行为、生活质量作为分析指标探讨各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遵医行为、生活质量评分相比,接受延续护理的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比接受常规出院指导的参照组水平更高,指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延续护理 肾病综合征 遵医行为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宫颈锥切术患者术后实施护理干预对患者阴道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近1年收治的56例行宫颈锥切术患者展开研究,以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组比较,其中给予护理干预的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结果。结果:两组阴道出血情况比较,观察组阴道出血率7.14%明显更低,且阴道出血时间(7.1±1.1)d明显更短,(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29%和3.57%,其中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对宫颈锥切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缩短患者阴道出血时间,减少阴道出血量,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宫颈锥切术 护理干预 阴道出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性延续护理对农村颅脑手术出院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近三年在我院颅脑手术治疗农村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研究组提供联合性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奥马哈系统理论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康复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奥马哈系统理论的延续性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率。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奥马哈系统 延续性护理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颅脑损伤患者行延续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接收的64例颅脑损伤患者进对比分析,将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的32例患者作为延续性组,将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32例患者作为传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压疮发生率。结果延续性组的护理满意度31例(96.88%)显著高于传统组23例(71.88%),延续性组的压疮发生率2例(6.25%)显著低于传统组9例(28.13%),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行延续性护理指导,不仅能够减少压疮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 出院 压疮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延续性护理方式来对神经内科出院患者进行护理,对最终能够呈现出的护理效果及对远期愈水平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择100例在神经内科进行病症治疗后进入到护理阶段的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这100例患者均患有神经内科类病症,且均进行了较为科学合理的治疗,医护人员使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护理理念,来对患者进行病症护理和干预。一组使用普通的护理方法,另一组则会使用延续性的护理方式。在试验研究完成,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的护理有效性和满意程度这两个方面来展开论述和探讨。这两组患者均选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这一时间段内。结果:相比较使用常规护理方式的神经内科患者而言,使用延续性护理方式进行病症控制的患者,有更为良好的护理效果和更高的护理满意程度。结论:延续性护理方式能够让患者在家庭护理过程中取得更为良好的效果,取得更理想的远期预后水平,因此这类护理方式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神经内科 家庭护理效果 远期预后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在胸外科患者出院护理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80例胸外科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常规出院护理(对照组)与基于奧马哈系统为框架的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组)的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0%(39/40)、护理质量(95.85±3.37)分、认知(2.93±0.33)分、行为(2.57±0.42)分、现况(3.33±0.35)分,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奥马哈系统 延续性护理 胸外科 出院后 护理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肺癌PICC置管患者带管出院管道护理中运用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依据信封法将本院在2022年8月-2023年8月期间收治的70例肺癌PICC置管患者分成试验组(n=35)、对比组(n=35)。予以对比组患者常规护理,予以试验组延续性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各项ESCA评分均高于对比组,差异存在价值(P<0.05);试验组并发症率低于对比组,差异存在价值(P<0.05)。结论:在肺癌PICC置管患者带管出院管道护理中运用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较为理想,可促进患者自护能力提升,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延续性护理干预 肺癌 PICC置管 带管出院 管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出院准备计划对冠心病出院患者护理结局的影响。方法:于2022年06月至2023年06月接收100例冠心病患者,按护理方式分组,将患者纳入常规组(n=50,辅以常规护理)、研究组(n=50,辅以出院准备计划),比较两组6个月内再入院率。结果:研究组患者6个月内再入院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出院准备计划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降低再入院风险。

  • 标签: 出院准备计划 冠心病 再入院率
  • 简介:目的:调查住院患者出院健康管理需求,并提出健康管理建议。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3月浙江省浦江县人民医院即将出院的9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考现有参考文献,自制住院患者出院健康管理需求问卷调查表,了解患者对出院健康管理内容、方式及频次的需求。结果: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健康指导及康复指导训练的要求比较高,非常需要的比例分别为58.00%、57.00%、54.78%;在管理方式上,患者希望门诊复查、电话随访的比率最高,分别为40.11%、32,00%;有52.89%的患者希望电话随访的频率为1周/1次,有50.56%的患者,希望门诊复查的频率为2周/次,在随访的时间期限上,有58.11%的患者希望为1个月。结论:住院患者出院对健康管理需求比较强烈,希望得到多方面、多形式化及频次具体化的健康管理,医院应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健康管理方式,更好为患者服务。

  • 标签: 出院患者 健康管理 管理需求 管理建议
  • 简介:摘要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采用经股动脉穿刺的方法将合适的支架通过导管置入脑动脉狭窄部位以改善脑动脉血液供应,从而改善临床症状。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少的特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推崇,为缺血性脑血管的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手术成功,为预防术后并发症,术后的维护非常重要。有些患者认为脑内已放入支架,不会再发生脑梗塞,出院不按遗嘱服药,血压、血糖、饮食不控制,影响手术的效果。所以出院的健康指导非常重要。

  • 标签: 脑血管内支架置入出院后健康指导
  • 简介:摘要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rer)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常用于肿瘤中长期化疗。目前以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创伤微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为广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提供稳定的无痛性静脉输液通道1-2。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肿瘤中长期化疗 无痛性静脉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产儿出院个体化喂养指导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8年2月~2019年6月出院的早产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出院健康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喂养管理指导,比较两组早产儿出院三个月后体重、身长、头围及神经系统发育的差异。结果:出院三个月,观察组早产儿体重(4.23±0.64)kg及身长(53.2±1.26)cm分别高于对照组早产儿体重(3.67±0.48)kg及身长(50.9±1.23)cm,P<0.05.(此处加上头围及神经系统发育的观察对照数据)

  • 标签: 早产儿 出院后喂养 个体化喂养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新生儿出院回访不同对象的效果比较。方法根据患儿家属出院时填写的资料,将我科2015.6~2016.12期间治愈(或好转)且回访资料完整的228例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38例,对照组90例,观察组患儿出院后主要由父母照顾,电话回访对象为患儿父母,对照组患儿出院后主要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电话回访对象为患儿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2次电话回访分别于患儿出院1周和1个月时进行。将两组不同回访对象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是第2次回访时护理问题发生率均低于第1次回访,且观察组家属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新生儿出院后进行电话回访能有效帮助家属提高护理质量,并且对患儿父母进行健康教育效果优于患儿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

  • 标签: 电话回访 父母 健康教育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病人在接受出院指导中对骨折石膏固定情况的作用。方法将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石膏固定患者在出院的情况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15例)与实验组(15例)长时间的出院指导,将其治疗的情况记录下来,对生活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工作中产生的效果也进行相应调查,以求呈现出最佳出院指导方法与措施。结果经过出院指导服务,发现,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指导结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比较差异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出院指导效果要好,比较差异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护理工作的相应安排,对病人的康复状态进行相应调整,从他们的精神状态与身体条件上找解决方法,能够真正将病人的康复状况提升上来。

  • 标签: 出院指导 骨折病人 石膏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