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十年通俗歌坛上的一枝独秀——谷建芬,在跨入90年代之际,竟然悄悄告别了这行当,默默地为自己这段有声有色的生涯打了句号,开始休养生息。《采蘑菇的小姑娘》、《那就是我》、《绿叶对根的情意》、《烛光里的妈妈》……一首首流露着成热女性的思索和特殊魅力的歌曲,曾塑成了“谷建芬”这块颇具号召力的金牌。

  • 标签: 谷建芬 对你说 采蘑菇 那就是我 刘欢 毛阿敏
  • 简介:摘要班主任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是班级任课老师的联系者,是沟通学校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而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作为班主任的我时刻感受到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尽心尽力组织班级发展,引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下面我就从如何做好初中班主任,谈谈我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管理方法和自己的一些认识。

  • 标签: 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教育学生爱心尊重表扬鼓励良好习惯
  • 简介:介绍了ZD6-D单机牵引道岔转换电流曲线的特性,提出了通过调阅监测系统道岔实际动作电流曲线,比较和分析道岔正常运作曲线电流-时间数值,找出影响道岔运用质量的原因,以便工、电、车采取有针对性的联合整治措施,确保道岔设备正常使用。

  • 标签: ZD6-D道岔 监测系统 动作曲线 转换阻力 整治措施
  • 简介:摘 要:《越人歌》是目前有史料记载的流传于鄂州一带的最早的民歌。其艺术水平极高,和楚国的其它民间诗歌一起成为《楚辞》的艺术源头。作曲家谭盾、刘青的《越人歌》以两种不同的视角诉说着同一个主题。虽然在音乐特征演唱技巧上各有不同,但都以作者不同的音乐表达方式呈现了最唯美的意境,完美地诠释了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本文从《越人歌》的创作背景出发,对这两个版本的歌曲从音乐特征演唱技巧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对比分析,力图以全方位的特征对比来明晰两首同词异曲作品的独有意蕴。

  • 标签: 《越人歌》 音乐分析  演唱技巧  对比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基本风格特点,随后通过深入研究作曲技巧在新疆维吾尔族风格音乐作品中的运用,进一步揭示了和声色彩、节奏律动及音色布局等方面的独特之处。接着以《达坂城的姑娘》为例,具体展示了新疆维吾尔族风格音乐作品的创作实践,并基于此分析了调式音阶、节奏节拍以及民族元素的融合方式。最后,集中探讨了新疆维吾尔族风格音乐作品的传播方式及其在社会文化交流、艺术发展及旅游业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 标签: 作曲技巧 新疆维吾尔族 音乐作品 创作实践
  • 简介:2014年9月27日,由北京音乐家协会、北京戏剧家协会、中共北京市丰台区委宣传部,北京市丰台区文化委员会、北京市丰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北京市丰台区音乐舞蹈家协会、北京市丰台区戏剧协会承办的"美丽北京·你好丰台"——2014年原创歌曲作曲征集活动,经过为期两个月的认真评选,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10名。现将获奖作品及作者公告如下:

  • 标签: 北京市 原创歌曲 征集活动 评选 公告 作曲
  • 简介:各位老师、各位同行大家好!很高兴这次来参加由香港中乐团举办的国际作曲家高峰会。本来我只是想讲一讲关于民族器乐配器方面的内容,但香港中乐团希望我对北京地区的中乐(编者注:中国大陆所称“民乐”的范畴大体一致)发展进行综述,而这个论题涉及范围较大,除中央民族乐团之外,北京地区还有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刚刚成立的北京民族乐团、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学生民族乐团、其它大学学生乐团及社会非专业乐团等等,这么大范围很难在短时间内做深入阐述,经过思考之后,我决定缩小范围,仅就中央民族乐团的创作历程进行系统梳理,随后我再对民族乐队配器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各位同行进行探讨交流。

  • 标签: 中国广播民族乐团 高峰会 作曲家 香港 国际 中央音乐学院
  • 简介:<正>1988年10月26日在香港举行的亚洲青年作曲家大奖赛上,我院作曲系青年教师莫五平的作品弦乐四重奏《村祭》获第二名。莫五平的主科教师是罗忠镕教授。

  • 标签: 大奖赛 青年教师 香港 作曲家 教授 弦乐四重奏
  • 简介:此文摘记了本人多年来研究五行作曲民族管弦乐创作相结合的心得体会,以二胡协奏曲《幻想曲》、民族管弦乐曲《山寺》、梆笛二胡双协奏曲《客风》、民族管弦乐曲《火之舞》4首风格各异的民族管弦乐代表作来阐述自己的创作理念思路。

  • 标签: 五行作曲法 民族管弦乐创作 音乐创作理念
  • 简介:在我看来,举凡洋溢典雅纯真之“情”,凸显奔放激越之“形”、蕴含气韵灵动之“神”的音乐——心灵天籁,在于创作时突出其时代性、彰显其民族性、坚守其独创性;也只有这样的音乐,才能灿射超越时空的诗意光芒,其真、善、美价值永恒。

  • 标签: 歌曲创作 价值 天籁 心灵 作曲家 “情”
  • 简介:摘要:现阶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已经成为了高校作曲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一教学目标强调了创造性音乐的重要性,认为高校学生不能通过音乐的鉴赏能力和模仿能力来寄托其对音乐的热情。高校音乐教师应注重向学生传递音乐创作创造能力的精神,使学生明白带有艺术色彩的才能,才被称得上是具有创造能力的音乐,这样一来,学生的创新动力可以得到充分的激发,对于学生自身的个性化创造而言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高校作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音乐创作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技能,为其在音乐方面的发展铺平道路,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本文总结了高校作曲教学中培养创造能力的内涵及重要性,分析了高校作曲教学中培养创造能力的注意事项,阐释了高校作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具体策略,旨在为高校作曲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实践基础。

  • 标签: 创造能力 高校作曲教学 重要性
  • 简介:近年来的京剧创新剧目中,音乐唱腔的原创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确认,乃至以前的唱腔设计实至名归地改了冠名,被称为作曲,而朱绍玉就成了菊坛这方面的领军人物。从新世纪开局便一炮走红的《宰相刘罗锅》、《洛神赋》、《蔡文姬》,到被专家称为“时尚舞台走出一小步,京剧舞台迈出一大步”的《马前泼水》、《阎惜姣》,再到中西交融的《图兰朵》、汉藏合一的《文成公主》、交响剧诗《梅兰芳》,以及《袁崇焕》、《武则天》、《下鲁城》等等……无论是堂皇的大制作还是精巧的小剧场,朱绍玉作曲的音乐唱腔成了品牌,台上的演唱者和演奏者,台下的专家眼光和普通观众的反映,都是叫好一片。

  • 标签: 作曲家 京剧 《宰相刘罗锅》 扫描 情思 才华
  • 简介:吕远同志的歌曲作品,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清新的时代气息深深地吸引着广大群众。从五十年代的《克拉玛依之歌》《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到八十年代的《泉水叮冬响》及《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都体现出他音乐创作的鲜明独特的个性,这是他深深地扎根于民族音乐土壤,从生活和民间音乐中广泛吸取营养的结果。吕远同志原名吕元凤,祖籍山东海阳县,一九二九年九月十一日出生于辽宁丹东。他在故乡胶东渡过了童年时代,当地的民歌戏曲曾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这里接受了民间音乐的第一课。

  • 标签: 民族音乐 民间音乐 克拉玛依之歌 民族风格 歌曲作品 辽宁丹东
  • 简介:2002年1月20日,我院音乐系在本院剧场举办了98级作曲班毕业作品音乐会。这次毕业后的学生有员菁、刘云飞、王帷帷、高源源、孙洋、金亮、方圆、马骏8位。

  • 标签: 毕业作品 音乐会 音乐系 作曲 2002年1月
  • 简介:在首都诸多的作曲家朋友中,我他的确是十分熟悉的。这不仅是因为我们曾一起完成过那部七场歌剧《琴箭月》的创作,那首主题歌《彩云归》及许多唱腔的设计、曲调的产生,都使我从他身上看到了作为作曲家的潜在的丰厚实力。此而使我对他格外亲近也格外敬重——虽然我们相交这么久了。他常常在感叹,他没有为我谱出一首广泛流传的

  • 标签: 作曲家 音乐创作 主题歌 歌剧 红珊瑚 音乐风格
  • 简介:由国际当代音乐协会(InternationalSocietyforContemporaryMusic)举办的2017ISCM温哥华"世界新音乐周"(WorldNewMusicDays)于11月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作曲系宋名筑、郭元、施子伟、方芳老师应邀出席,并参加了ISCM代表大会、当代音乐作品展演和学术交流活动,来自世界各地参会代表就当代音乐创作以及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作曲系 新音乐 温哥华 当代音乐
  • 简介:由台湾台北市立国乐团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作曲家研讨会”1989年9月16日至18日在台湾雾社清境农场举行,来自美国、香港、台湾各地的作曲家、记者、观察员等50余人参加了会议,其中有本院校友魏立、丘夭龙、关迺忠、卢亮辉等人。这次为期三天十七个场次举行的研讨会主题是“现代中国音乐的创作泉源”。会前举办了名为“当代中国音乐杰作展”的两场音乐会,由作曲家指挥诠释了自己的共十五首作品。研讨会上作曲家们对中国民族音乐传统和遗产、现代音乐的创作生活的关系、创作技巧、创作风格、创作过程、音乐文化交流、音

  • 标签: 中国作曲家 中国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 创作风格 现代音乐 音乐文化交流
  • 简介:“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走一步,退一步,等于没走;一头驴,两头牛,都是牲口。”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是电视剧《关中往事》中的主题曲,其源自陕西地区著名的秦腔名段《舅舅之歌》,也正是这首歌曲带我们再一次走进作曲家张大龙的音乐创作世界。

  • 标签: 作曲家 音乐艺术 音乐人 土地 陕西地区 音乐创作
  • 简介:库塔克(KurtagGyorgy),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1926年2月19日出生于罗马尼亚的一个小镇,5岁开始随母亲学习钢琴。1940年开始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学习钢琴作曲。1946年20岁的库塔克移居匈牙利并在李斯特音乐学院继续他的学业。1946-1955年先后随桑多尔·韦涅斯和菲伦茨·法尔斯学习作曲。1957年到法国巴黎求学。

  • 标签: 钢琴作品 作曲技术 创作技法 《碎片》 库塔 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