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Tru9I多态性与内蒙地区汉族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分析200名内蒙地区汉族绝经后妇女VDR基因Tru9I多态性,同时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绝经后妇女腰椎和髋部的BMD。统计分析VDR基因Tru9I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1)维生素D受体基因Tru9I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为TT47.5%,Tt44.0%,tt8.5%,T、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9.5%和30.5%。(2)校正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对BMD的影响后,各基因型间在腰椎L2-L4、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区的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蒙地区汉族绝经后女性VDR基因Tru9I多态性与骨密度没有关联。

  • 标签: 维生素D受体基因 Tru9 I多态性 骨密度
  • 简介:【摘 要】案例教学法是高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它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和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十分重要。案例库的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用真实案例说话,使教育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搭建学生与老师互动的平台,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 标签: 神经病学及护理 案例教学法 案例库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疆地区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COPD疾病知晓情况等基线数据,为老年COP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5月29日至2016年6月23日,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新疆维吾尔自治6个地区常住居民收集调查对象人口学资料、呼吸道症状、既往呼吸系统疾病史、肺功能检查等共调查701例,35例存在基本资料缺失和肺功能。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新疆地区老年COPD相关危险因素。结果666例COPD患病率为36.5% COPD 36.5%(243例),男性44.9%(160/356),女性26.8%(83/310)。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牧民、吸烟、慢性呼吸道症状等是COPD重要影响因素。总体人群COPD疾病知晓率为0.8%(2/243)。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2.466,95%CI:1.663~3.656,P<0.01)、70~79岁(OR=1.652,95%CI:1.147~2.377,P<0.01)、牧民(OR=2.798,95%CI:1.868~4.189,P<0.01)和慢性呼吸道症状(OR=2.321,95%CI:1.482~3.634,P<0.01)为COP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疆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COPD患病率高,疾病知晓率低,不同民族COPD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男性、年龄、牧民和慢性呼吸道症状是COPD的独立危险因素。了解老年COPD患病状况和相关危险因素,可有效地对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患病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西藏自治昌都市学龄前儿童的屈光状态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于2020年7至10月调查西藏自治昌都市区所有在园学龄前儿童。收集受检儿童的一般资料,调查并评估其屈光状态,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地域的受检儿童的屈光状态;采用问卷形式向家长了解受检儿童在家观看电视和使用电脑的时间、身高、体重、双亲视力状况、每天睡眠时间、不良用眼习惯等项目。计量数据行t检验,计数数据行χ²检验;视力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共检录学龄前儿童2 793人,最终受检者2 755人,受检率98.64%。排除眼病共2 749名儿童纳入研究,包括常住高原儿童2 646人,年龄(4.52±0.97)岁,其中男性1 501人,女性1 145人,检出屈光状态异常者253人(9.56%);非常住高原地区儿童103人,检出屈光状态异常者24人(23.30%)。学龄前儿童屈光筛查异常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不同性别的异常率(男生133/1 501,女生120/1 1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1.79,P>0.05)。常住高原地区儿童2 646人中屈光异常者253人(9.56%),非常住高原地区儿童103人中屈光异常者24人(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3.93,OR=2.87,P<0.05)。营养不良(OR=0.06,95%CI:0.04~0.08)、父母患近视眼(OR=0.11,95%CI:0.04~0.25)是导致高原地区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昌都市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率相对较低,促进营养均衡发展可能是干预高原地区屈光不正的有效措施之一。(中华眼科杂志,2021,57:772-776)

  • 标签: 屈光不正 屈光,眼 儿童,学龄前 营养不良 横断面研究 西藏[自治区]
  • 作者: 许潇 刘祥 张杰 陈启 范胜男 邓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21
  • 出处:《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内蒙古自治区综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放射防护科,呼和浩特 010031,呼和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放射防护科 010070,包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放射防护科 014030,呼伦贝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放射防护科,海拉尔 021008,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辐射防护与核应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8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分析2015—2019年内蒙地区医学应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和辐射防护管理提供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个人剂量登记系统采集内蒙地区医学应用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2015—2019年各年度医学应用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依次为0.72、0.87、0.88、0.71和0.64 mSv。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核医学、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和其他应用6种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466.56,P<0.05),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与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其余职业类别(Z=19.95、9.87、10.10、12.76,P<0.05)。结论医学应用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满足国家标准要求。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相对较高,特别是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和放射性药物操作人员,应持续改进和完善相应辐射防护工作场所防护措施。

  • 标签: 医学应用 放射工作人员 外照射 个人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内蒙汉族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JS/TEN)患者致敏药物及筛查易感基因。方法内蒙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2015—2019年确诊的68例汉族SJS/TEN患者,抽取外周血提取DNA,采用PCR筛查HLA-B*5801、HLA-B*1502、HLA-A*3101等位基因。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基因分型,分析致敏药物。结果68例SJS/TEN患者,男36例,女32例,年龄46.06 ± 19.97(3 ~ 84)岁。检出HLA-B*5801阳性5例,4例为别嘌醇致敏;HLA-B*1502阳性14例,5例为卡马西平、4例为拉莫三嗪致敏,5例致敏/可疑致敏药物为抗菌药物、解热镇痛药等;HLA-A*3101阳性1例,可疑致敏药物为中药活血针剂,成分不清。结论HLA-B*5801对别嘌醇、HLA-B*1502对卡马西平和拉莫三嗪的预测性良好,建议用药前筛查,而HLA-A*3101在本地区人群阳性率不高。

  • 标签: Stevens-Johnson综合征 表皮坏死松解症,中毒性 HLA-A抗原 HLA-B抗原 基因型 卡马西平 别嘌呤醇
  • 简介:《今日啤酒》2004年第9期刊登亚洲酿洒(厦门)有限公司吴成斌先生“中国保健啤洒路在何方”一文,阐述了我国啤酒保健业的前景、现状及竞争策略。作为金川保健啤酒的生产经营者,对于吴君对我国啤酒保健业一直处于“叫好不叫座”、不愠不火的尴尬状态等观点和如何突破瓶颈等见解深以为然。啤酒保健品这一刚刚兴起的产业,作为健康经济的一部分,任重道远前途无量。

  • 标签: 金川保健啤酒 保健品 公司 高科技 内蒙古 2004年
  • 简介:阜新蒙古自治县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担负着全县74万各族人民的医疗、保健、急救任务,现有正式职工593人,床位300张,总资产达5479万元。医院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勇于创新,闯出了一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求生存、谋发展的改革之路,为自治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 标签: 县人民医院 蒙古族 自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 市场经济条件
  • 作者: 陈艳蕾 王晓艳 王洪田 王学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中心,北京100038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北京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北京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中心,北京100038
  • 简介:摘要探讨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伴气道过敏性疾病[变应性鼻炎和(或)哮喘]患者的气传变应原致敏特点。2015年5至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在我国内蒙草原地区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进行了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对18~80岁的3 294名调查对象中诊断的CU患者191例和气道过敏性疾病患者1 132例的气传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²分割法检验,率的分层变化趋势采用趋势χ²检验。结果显示,191例CU中,不伴气道过敏性疾病者(CU单一患病)92例(48.17%),伴气道过敏性疾病者99例(51.83%)。位列前三位的气传变应原:CU单一患病为尘螨、藜科花粉和柳树花粉(仅一种是当地主要变应原),CU伴气道过敏性疾病与气道过敏性疾病[变应性鼻炎和(或)哮喘]均为蒿属、葎草和藜科花粉(均为当地的主要变应原)。CU伴气道过敏性疾病与CU单一患病相比较,变应原皮肤点刺阳性率和多重强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9.60% vs 38.04%,χ²=13.336,P<0.016 7;27.12% vs 2.86%,χ²=8.729,P<0.016 7)。CU伴气道过敏性疾病与气道过敏性疾病相比较,皮肤点刺阳性率、多重阳性率、强阳性率和多重强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9.60% vs 57.69%,χ²=0.136,P>0.016 7;71.19% vs 75.20%,χ²=0.461,P>0.016 7;54.24% vs 69.68%,χ²=5.969,P>0.016 7;27.12% vs 37.83%,χ²=2.663,P>0.016 7)。CU单一患病与气道过敏性疾病相比较,皮肤点刺阳性率、多重阳性率、强阳性率和多重强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8.04% vs 57.69%,χ²=13.336,P<0.01;51.43% vs 75.20%,χ²=9.745,P<0.01;28.57% vs 69.68%,χ²=25.624,P<0.01;2.86% vs 37.83%,χ²=17.620,P<0.01)。变应原皮肤点刺阳性率、强阳性率和多重强阳性率随着CU伴发的过敏性疾病种类的增多而增高(38.04%、56.98%和76.92%,χ²=10.601,P<0.01;28.57%、46.94%和90.00%,χ²=12.085,P<0.01;2.86%、24.49%和40.00%,χ²=10.077,P<0.01)。综上,CU伴气道过敏性疾病的气传变应原致敏特点,与气道过敏性疾病相似,气传变应原的检测对CU伴气道过敏性疾病患者危险因素的筛查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荨麻疹 鼻炎,变应性 哮喘 变应原 皮肤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医院急救中心服药自杀未遂患者的一般情况,为自杀的预防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90例服药自杀未遂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急诊服药自杀未遂患者以女性、年轻人居多,以口服混合处方药、农药、镇静催眠药为主要手段,主要由家庭矛盾和婚恋问题引起。结论在重视自杀未遂患者躯体治疗的同时,要重视其心理治疗。

  • 标签: 自杀未遂 流行病学 心理干预 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施工人员对鼠疫的知识掌握情况,科学评估西藏自治拉林铁路巴朗段施工人员感染鼠疫的风险,为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9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5%(75/296)的人知道鼠疫宣传中的“三不”和“三报”,45%(45/296)认识旱獭,59%(59/296)的人认为给不明原因死亡的绵羊、狗剥皮会感染鼠疫,69%(69/296)的人认为跳蚤能传播鼠疫;2.4%(7/296)曾剥食不明原因死亡动物,3.0%(9/296)的施工人员曾买过旱獭制品,7.1%(21/296)曾捕猎旱獭。结论2016年西藏自治拉林铁路巴朗段施工人员鼠疫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存在高危行为,施工工人存在一定的感染鼠疫的风险。

  • 标签: 西藏 铁路 施工人员 鼠疫 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十二五”结核病防治规划期间西藏自治肺结核病登记与治疗情况。方法2011-2015年期间通过“全国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登记的西藏自治肺结核病发现和治疗情况进行初步分析。结果2011-2015年期间,西藏自治肺结核病可疑者检查人数和肺结核病登记数量逐年减少,肺结核病治疗成功率逐年提高,特别是涂阳肺结核病治疗成功率逐年提高较明显,为遏制结核病的传播与流行、保护人民群众健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西藏 肺结核病 登记 治疗
  • 简介:为加强对西藏自治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建设及联通工作的指导,并推动西藏自治卫生计生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进展,2015年8月23~2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同志带队赴西藏督导调研。调研组先后考察了自治及下属四个地市的1家省级人民医院、2家地市级人民医院、3家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家藏医院、3家乡镇卫生院、2个村卫生室共12家医疗卫生机构,考察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HIS系统、LIS系统、PACS系统、药库系统、电子健康档案、医生工作站等业务信息系统,调研了西藏自治卫生计生信息化总体设计与统筹建设情况、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设计与招标建设情况、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区域平台建设情况。

  • 标签: 县级医疗卫生机构 西藏自治区 信息中心 调研组 计生委 督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宁夏回族自治(简称宁夏)银川地区儿童与成人布鲁菌病骨关节炎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9年9月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布鲁菌病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儿童(0~14岁,50例)和成人(≥15岁,236例)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儿童中,男性39例、女性11例,以学龄期(8~14岁,25例)多见;成人中,男性179例、女性57例,以中老年(46~65岁,128例)多见。两组发病高峰均为3-8月(儿童39例、成人142例)。两组共有266例患者(儿童40例、成人226例)有接触史,其中226例患者(儿童28例、成人198例)接触牛、羊等活畜。临床表现中,与儿童比较,成人腰背痛[38.00%(19/50)比63.98%(151/236)]、多汗[6.00%(3/50)比30.08%(71/236)]、乏力发生率[8.00%(4/50)比34.75%(82/236)]均较高,单关节痛[70.00%(35/50)比19.49%(46/236)]、发热[72.00%(36/50)比49.15%(116/236)]、淋巴结肿大发生率[30.00%(15/50)比2.54%(6/236)]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儿童以膝关节(62.00%,31/50)、髋关节受累(42.00%,21/50)较为常见,无脊柱受累;成人以脊柱受累(55.51%,131/236)最常见。儿童白细胞计数升高[18.00%(9/50)比6.36%(15/236)]、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82.00%(41/50)比27.12%(64/236)]、血小板升高[24.00%(12/50)比8.90%(21/236)]、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64.00%(32/50)比30.08%(71/23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38.00%(19/50)比20.76%(49/236)]、贫血发生率[42.00%(21/50)比16.53%(39/236)]均高于成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0(0/50)比9.75%(23/236)]、低白蛋白血症[2.00%(1/50)比14.41%(34/236)]、低钠[2.00%(1/50)比10.17%(24/236)]、C-反应蛋白(CRP)升高发生率[50.00%(25/50)比77.12%(182/236)]均低于成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儿童血培养阳性率(65.22%,30/46)高于成人(40.54%,60/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宁夏银川地区儿童与成人布鲁菌病骨关节炎患者临床特点存在差异,特别是骨关节受累部位在儿童与成人中差异明显。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骨关节炎 儿童 成人 临床特点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正念训练对癌症晚期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程度和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晚期癌症患者70例,采用数字随机抽样法进行分组,由两组组成,(即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正念锻炼护理+常规护理)各35例,采用自编式满意度调查量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满意度评分更高,各数据与对照组比较,P

  • 标签: 晚期癌症 正念训练 生存质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内蒙汉族人群中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和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维持性透析治疗>3个月的糖尿病患者,均为内蒙汉族人,应用倾向性评分法匹配出两组患者。空腹抽血,测定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利用多普勒超声评估颈动脉斑块情况。结果血液透析患者和腹膜透析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及透析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血液透析患者(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血液透析患者1年生存率高于腹膜透析患者(P<0.05)。结论在本研究纳入的内蒙汉族人群中,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较血液透析患者更为常见。

  • 标签: 心血管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新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新疆CDC保存的1960-2019年流脑发病数据,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分离培养和荧光PCR对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并开展健康人群带菌调查。采用玻片凝集和荧光PCR方法检测菌株的血清群,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方法检测脑膜炎奈瑟菌(Nm)菌株分子分型特征。结果1960-2019年新疆流脑年发病率为0.02/10万~81.32/10万,病死率为1.05%~20.78%。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与和田地区发病数位居前5位。1990年以前,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均以A群为主(81.82%);1990年以后,出现B、C、W和Y群病例(14.00%),密切接触者没有明显优势的血清群,B、A、W、Y、C群分别为23.28%、18.53%、15.52%、9.91%、7.33%。健康人群带菌率为15.50%,16~岁带菌率最高(25.53%),菌株主要血清群为B(52.11%)、W(20.66%)、C(12.21%)和Y(9.39%)。MLST分子分型结果显示,新疆Nm菌株主要克隆群为ST-4821、ST-175和ST-5克隆群,病例Nm菌株以ST-5和ST-4821克隆群为主。结论1960-2019年新疆流脑发病率存在地区差异,健康人群带菌率高,Nm菌株血清群正在发生变迁。应在重点地区加强流脑疫情的防控,防止流脑的暴发流行。

  • 标签: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脑膜炎奈瑟菌 血清群 克隆群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简称广西)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发病情况以及基因携带情况,为临床遗传咨询及精准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G6PD筛查的63 60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足跟血制备干血斑。初筛采用荧光定量分析法,对初筛阳性新生儿进行电话召回;进一步确诊采用G6PD/6-磷酸葡糖酸脱氢酶(6PGD)比值法和基因检测,对初筛阳性新生儿两种方法的确诊率进行比较分析,以及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63 606例行G6PD初筛的新生儿中,检出G6PD阳性新生儿4 267例,初筛阳性率为6.7%。其中,男、女性G6PD初筛阳性率分别为10.3%(3 508/33 988)、2.6%(759/29 618),男性初筛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P < 0.01)。对召回的同时行G6PD/6PGD比值法和基因检测的777例新生儿(男性519例、女性258例)进行比较分析,男性新生儿两种方法的确诊率一致,均为95.6%(496/519)。女性新生儿中,G6PD/6PGD比值法、基因检测分别检出确诊病例168、236例,确诊率分别为65.1%(168/258)、91.5%(236/258)。基因突变检测结果表明,广西5种常见基因型分别为c.1388 G>A、c.1376 G>T、c.95 A>G、c.871 G>A、c.1024 C>T。结论广西新生儿G6PD初筛阳性率较高。对初筛阳性的女性新生儿建议同时行G6PD/6PGD比值法和基因检测确诊,以避免漏诊和误诊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基因筛查